人体关节论文-苏峰华

人体关节论文-苏峰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体关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人工关节,人体关节

人体关节论文文献综述

苏峰华[1](2019)在《氮化物硬质薄膜及人体关节仿生涂层的结构设计及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关节常承受数倍于人体体重的载荷,在一年内经历几百万次往复运动,极易发生疲劳磨损,本研究针对目前人工关节耐磨性差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开展软硬交替仿生人体关节组织的功能涂层结构设计、制备成型及摩擦学性能研究。从关节软骨的多尺度软/硬结合组织特性出发,利用激光加工技术、热氧化处理技术及表面涂层技术,构建软硬交替类似于蜂窝组织的复合涂层,并系统研究了构建的仿生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组分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揭示其在各种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机理和抗磨失效机制。研究发现,该仿生功能化涂层具有极好的抗磨承载能力、耐磨性能和较低的摩擦系数,可显着提高人工关节的耐磨寿命和服役性能。同时,本研究针对机械接触部件(比如齿轮和刀具等)的机械力学和耐磨性差等问题,开展了多层掺杂金属氮化物薄膜的结构设计调控、成型工艺优化及机械力学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揭示了TiAlN/W_2N合薄膜的多层结构及调制层厚度对薄膜的相结构、形貌、机械力学性能和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及影响规律,揭示了纳米晶Cu掺杂对MoN薄膜的形貌结构、机械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在金属氮化物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参数-涂层结构形貌-涂层机械力学及摩擦学性能之间建立了联系,为其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在制备工艺-涂层结构-性能之间建立了联系。(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粤港澳大湾区真空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2019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8)

徐寅鹏,臧严,李秋洁[2](2019)在《基于关节数据的人体动作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MSRC-12人体动作数据集中的动作样本数据,选取80个不同人体的相同动作序列作为训练数据,构建动作模板,选取除上述80个样本外的400个动作序列作为测试数据,分别提取两者骨骼向量的角度特征,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进行模板匹配,从而识别出人体典型动作。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人体执行的同一动作的多个样本作为训练模板时能够有效识别人体动作,但是在输入的动作序列与模板在时间上有一定差距时、次要部位的角度特征的变化占主要地位时会影响识别效果。(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27期)

华武[3](2019)在《陈式太极拳与人体关节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式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拳术,不仅因为它在技术上保留了跌、打、摔、拿兼施并用的手段,而且还在练习方法上对人体各大关节进行严格的训练,从而达到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串,劲起脚跟,完整一气的要求。通过这种训练,充分体现出太极拳刚柔相济的特点。大家知道,人的全身由二百多块骨骼组成,而其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有七大关节,即上肢腕关节,肘关(本文来源于《武当》期刊2019年09期)

殷冉[4](2019)在《叁种方向起跳对人体着地时下肢肌肉、关节的影响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从正后方、侧向、斜后方3个方向起跳,利用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不同方向起跳后着地下肢所受冲击和着地动作间差异,以评价起跳方向对着地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筛选出20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受试者,实验开始前受试者根据实验组织者提示进行起跳动作试跳。研究对象赤足站立于规定起跳位置,实验组织者发出口令,受试者以双脚完成起跳动作,起跳后单手或双手拍击悬吊的标志球后,以单脚落地,落地动作要求由脚趾向足根过度,落地后保持身体平衡,本实验为进行3个方向的起跳,每个方向3次起跳。利用SPSS软件和Visual3D软件,分析比较力矩、关节角度、关节功、贡献度等参数。本研究发现,X、Y轴方向正后方起跳时,受试者受地面冲击力显着高于从斜后方起跳和从侧向起跳(p<0.05);而从斜后方起跳时,受试者受冲击力显着高于从侧向起跳(p<0.05)。Z轴方向3种方向起跳所受地面冲击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最大关节屈曲角、活动度、最大伸展力矩以及关节功方面,受试者正后方起跳和斜后方起跳的髋关节参数有显着性差异(p<0.05),正后方起跳和斜后方起跳的起髋关节参数明显大于从侧向起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正后方起跳和斜后方起跳的膝关节参数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正后方起跳和斜后方起跳的膝关节参数明显大于从侧向起跳(p<0.05)。受试者正后方起跳和斜后方起跳的踝关节髋关节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正后方起跳和斜后方起跳的踝关节参数明显小于从侧向起跳(p<0.05)。本研究认为从正后方和斜后方经行起跳,髋、膝、踝关节屈曲角变化较快,利用髋关节周围肌群屈伸降低地面反作用对下肢关节的冲击,对地面反作用力的吸收作用显着。而侧向起跳时,髋、膝、踝关节屈曲角变化较缓慢,主要利用踝关节周围肌群背屈降低地面反作用对下肢关节的冲击,对地面反作用力的吸收作用较差。侧向起跳对于人体在着地阶段下肢各关节所受冲击远大于从前后或者斜前后方向起跳。(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8期)

雷蕾[5](2019)在《Ⅱ型胶原蛋白对修复人体关节运动损伤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节软骨能保证机体正常运动的顺利进行。但当在关节滑膜发生病变或者出现损伤时,关节软骨的功能就会受阻,运动也会受到限制。而Ⅱ型胶原蛋白作为软骨组织的特征性蛋白,在保证关节软骨健康以及维持良好的运动状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格外关注。本文综述了Ⅱ型胶原蛋白的生物特性,总结了一些Ⅱ型胶原蛋白的实际应用,最后着重阐述了其在修复人体关节运动损伤方面的作用。以更好地了解Ⅱ型胶原蛋白与运动的关系及其在修复关节运动损伤中的作用,使机体达到更好地运动效果。(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郝青青,姚妙,曹雁南,杜亚龙[6](2019)在《人体骨关节CT叁维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进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于影像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表现,医疗界开始逐渐将此类技术引进业界,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而CT叁维图像后处理技术就是现代常用的影像技术之一。目前,CT叁维图像后处理技术常用于人体骨关节检测当中,可以有效判断骨关节状态,相应进行医疗诊断与方案决策。本文为了了解CT叁维图像后处理技术在人体骨关节观察当中的实际应用,将结合普遍案例进行相关分析,了解此项技术的图像采集、传输以及处理表现,评估其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5期)

郭旺旺[7](2019)在《人体肘、膝、踝关节康复机构的可重构设计与康复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我国老年人和残疾人对康复机构具备多功能的需求,基于可重构原理,设计了一种P(2-RPS)&U康复机构,用于人体肘、膝和踝关节的康复训练,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和仿真分析以及康复效果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成年人在站姿和坐姿下肢体的各个尺寸,确定了康复机构整体设计的最小尺寸;分析了人体肘、膝和踝关节的生理结构和主要运动形式,以及这些关节运动时所参与的肌肉群,为康复机构的设计和康复效果的分析奠定基础。其次,分析了运动限定机构的运动方式,提出了一种2-RPS运动限定机构。结合中国成年人体的标准尺寸以及人体肘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提出了构型为P(2-RPS)&U的康复机构。对P(2-RPS)&U康复机构进行了自由度计算、位置逆解分析和奇异性分析。再次,利用求导的方法,求得P(2-RPS)&U康复机构的一阶、二阶影响系数矩阵。通过一阶影响系数矩阵求得机构的力雅可比矩阵;对机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利用此动力学方程可以求得已知运动时的输入力矩或已知输入力矩的系统的运动。然后,利用SOLIDWORKS和ADAMS软件对P(2-RPS)&U康复机构进行虚拟样机的建立和仿真。通过对机构驱动输入不同的STEP函数,分别得到康复机构动平台对肘、膝、和踝关节的输出运动范围,结果符合正常人体肘、膝和踝关节的运动范围。然后给定具体的运动范围,得到康复机构输出端的运动特性,证明康复机构运行时的稳定性。最后,建立了P(2-RPS)&U康复机构与AnyBody软件中人体的人机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出人体在使用P(2-RPS)&U康复机构时的最大肌肉活动量与肌肉群在训练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验证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得到了肘、膝和踝关节在康复训练时附近肌肉的伸缩量,证明P(2-RPS)&U康复机构对肘、膝和踝关节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6-03)

王梓任[8](2019)在《人体关节点多视角融合和人体姿态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人体活动的理解是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在智能安全监护、老年人看护、病人康复训练、人机安全交互和体感娱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深度传感器的出现,叁维人体关节点估计算法这一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得到较准确的人体关节点估计。然而,单一传感器有视觉盲区的缺点,传感器网络能够改善这一问题。在传感器网络下,一般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估计算法。分布式算法相比于集中式算法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扩展能力的优点。因此本文提出传感器网络下基于分布式估计算法对人体关节点进行融合的方法。但是,深度传感器的人体感知算法具有局限性:当人体背朝传感器时,关节点估计不准确。可以利用二维姿态估计加上叁维深度信息来代替。因此本文研究了单人和多人人体姿态估计问题。针对单一视角人体关节点存在的遮挡问题,本文提出了摄像头网络下用信息权重一致性滤波器来分别跟踪人体的各个关节点。本文研究的分布式估计算法,包括平均一致性、分布式卡尔曼一致性滤波器、信息权重一致性滤波器。本文这里主要用分布式卡尔曼一致性滤波器和信息权重一致性滤波器来对关节点进行估计。由于人体躯干稳定的特性,所以把它作为骨架标定的参考点,把不同摄像头得到的关节点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下。分别对关节点动态运动模型进行建模,对相机观测模型建模。分别把分布式卡尔曼一致性滤波器和信息权重滤波器应用到关节点运动估计上,并比较二者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用信息权重一致性滤波器的效果要比用分布式卡尔曼一致性滤波器要好。为了提高单人姿态估计精度,本文对基于堆迭沙漏网络的单人姿态估计进行了研究。堆迭沙漏网络是一个先进的单人人体姿态估计算法,其基本组成单元为残差网络。本文提出了新的密集连接卷积模块来代替其基本单元。最后在两个人体姿态估计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做了综合对比,证明本文所提方法提升了准确率、减少了模型参数和计算复杂度、稍微增加了运行时间。此外,本文对提出的密集连接卷积模块进行了超参数探索。目前多人姿态估计算法由于网络模型巨大,很难保证实时运行。本文研究了基于物体检测的实时运行多人姿态估计。本文首先,介绍了两个自底向上多人姿态估计算法。二者均是引入了部位之间的关联机制。二者标签都是两套热力图,包括关节点检测热力图和关节点关联热力图。但是它们网络机构复杂,推断时间较长。本文复现了基于物体检测的多人姿态估计算法,它是受到物体检测算法的启发,把多人姿态估计问题制定为物体检测问题。该算法同时检测关节部位和肢体连接,再把二者结合解析出人的完整姿态。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可以实时运行。本文工作提出了有效解决单人、多人姿态估计以及单视角的遮挡问题的创新性方法,对基于人体关节点位置估计的动作识别、人机交互等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吴林辉[9](2019)在《面向下肢康复的人体关节运动控制与姿态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因脑卒中和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导致下肢瘫痪的患者数量庞大且逐年增多,因此该群体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需求巨大。下肢运动功能康复过程中要实现自然稳定的运动,需具备良好的关节运动控制和姿态平衡能力。因此本文结合迭代学习控制(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ILC)和肌肉骨骼模型设计了基于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的关节运动控制系统,以实现良好的关节运动控制,然后对人体姿态平衡规律及下肢关节在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后续设计融合姿态平衡能力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系统提供了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ILC算法设计NMES关节运动控制系统,并以肌肉骨骼模型作为虚拟被控对象进行仿真分析,探索ILC电刺激算法在关节运动控制中的可行性。针对传统ILC算法在NMES控制系统中控制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引入肌肉骨骼模型对算法进行改进,设计基于肌肉骨骼模型的ILC电刺激算法,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其控制效果。2)基于上述算法分析,搭建NMES关节运动控制实验平台,对实验对象的肌肉骨骼系统进行参数辨识,并以膝关节为例开展关节运动控制实验。该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肌肉骨骼模型的ILC电刺激算法在人体关节运动控制中的良好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基于NMES的多关节运动控制提供了良好基础。3)以站立姿态平衡为例,开展人体姿态平衡实验研究。通过设定不同干扰强度、有无预判等条件评估人体姿态平衡过程中肌肉激活与关节动力学等变化规律,分析下肢关节在人体维持姿态平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后续设计融合姿态平衡能力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系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高建新[10](2019)在《人体肌肉力量的“关节角效应”教学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节角效应"是高校体育类专业必修课程《运动生理学》中的教学难点之一。因为人体肘关节的构造与功能比较复杂、骨杠杆角度难以测量、肌肉受力分析变化等特点,使得学生对人体肌肉力量的"关节角效应"不易理解与掌握,对肌肉力量素质与训练、《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后续章节和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困难。文章以肱二头肌力量与肘关节的"关节角效应"为例,对肘关节构造、肱二头肌功能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关节角效应"的杠杆原理并对高教版《运动生理学》教材中的案例进行了教学反思,最后提出"关节角效应"教学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人体关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助MSRC-12人体动作数据集中的动作样本数据,选取80个不同人体的相同动作序列作为训练数据,构建动作模板,选取除上述80个样本外的400个动作序列作为测试数据,分别提取两者骨骼向量的角度特征,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进行模板匹配,从而识别出人体典型动作。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人体执行的同一动作的多个样本作为训练模板时能够有效识别人体动作,但是在输入的动作序列与模板在时间上有一定差距时、次要部位的角度特征的变化占主要地位时会影响识别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体关节论文参考文献

[1].苏峰华.氮化物硬质薄膜及人体关节仿生涂层的结构设计及摩擦学性能研究[C].第叁届粤港澳大湾区真空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2019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徐寅鹏,臧严,李秋洁.基于关节数据的人体动作识别[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3].华武.陈式太极拳与人体关节运动[J].武当.2019

[4].殷冉.叁种方向起跳对人体着地时下肢肌肉、关节的影响差异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5].雷蕾.Ⅱ型胶原蛋白对修复人体关节运动损伤的作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6].郝青青,姚妙,曹雁南,杜亚龙.人体骨关节CT叁维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进展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郭旺旺.人体肘、膝、踝关节康复机构的可重构设计与康复效果分析[D].中北大学.2019

[8].王梓任.人体关节点多视角融合和人体姿态估计[D].山东大学.2019

[9].吴林辉.面向下肢康复的人体关节运动控制与姿态平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10].高建新.人体肌肉力量的“关节角效应”教学反思[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

标签:;  ;  ;  ;  

人体关节论文-苏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