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功能性咬合时人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及位移特征

模拟功能性咬合时人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及位移特征

一、模拟功能咬合时人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陈冠华[1](2021)在《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病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存在的相关性。材料及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并拍摄大视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27例,将其DICOM格式的CBCT数据导入Dolphin11.95软件,对双侧髁突及下颌尖牙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关节窝宽度、髁突短轴径、尖牙牙尖斜度有统计学差异,关节窝宽度左侧大于右侧(t=3.049,P<0.01);髁突短轴径右侧大于左侧(t=3.048,P<0.01);尖牙牙尖斜度右侧大于左侧(t=3.027,P<0.01);其余测量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下颌尖牙牙尖斜度与右侧侧向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度呈负相关(r=-0.424,P=0.028);其余测量项目与牙尖斜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BCT在分析TMJ运动时虽然没有面弓颌架等精准,但临床使用较简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以分析TMJ的形态和运动特点;2、骨性Ⅰ类患者双侧下颌尖牙的牙尖斜度差异可能导致不对称咬合关系,这种差异在TMJ的生理改建范围内,则TMJ可能在形态上存在改变而功能上不会造成紊乱。3、骨性Ⅰ类患者正畸治疗后,应尽量恢复双侧尖牙对称的咬合关系,实现下颌正常生理运动。

何佳[2](2021)在《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稳定性咬合板的厚度对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稳定性咬合板厚度。材料和方法:选择1名26岁的健康成人受试者,收集CBCT和MRI扫描数据,运用Mimics、Geomagic Studio、NX以及Ansys软件结合处理,建立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基础模型/0mm模型),及佩戴不同厚度稳定性咬合板(研究模型/2mm、3mm、4mm、5mm、6mm模型)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边界约束和力学加载,首先测量分析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和关节盘的初始位移,然后将双侧关节盘分为前带、中带、后带、内侧带和外侧带五个区域,分析关节盘的区域应力分布。结果:(1)成功建立左侧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及佩戴不同厚度稳定性咬合板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2)颞下颌关节的整体应力分布:在基础模型中,右侧关节盘的应力最大,颞骨关节窝软骨的应力最小;左侧髁突软骨的应力最大,颞骨关节窝软骨的应力最小,双板区与关节盘的应力值接近。在研究模型中,随着稳定性咬合板厚度的增加,双侧髁突软骨和关节窝软骨的等效应力呈波动变化,在5mm和6mm模型中,右侧颞骨关节窝软骨的应力大于髁突软骨。双侧关节盘的最大主应力逐渐增大,且左侧小于右侧。(3)关节盘和双板区的应力分布:在基础模型中,左侧关节盘的应力主要分布在关节盘后带,右侧关节盘的应力主要分布在关节盘中带外侧。在研究模型中,随着稳定性咬合板厚度的增加,左侧关节盘和双板区的等效应力逐渐增大,且2mm模型小于基础模型;右侧关节盘的等效应力逐渐增大,且均大于基础模型,右侧双板区的等效应力呈波动变化,2mm、4mm和5mm模型小于基础模型。在所有模型中,左侧双板区的等效应力值均大于右侧。(4)关节盘的区域应力分布:随着稳定性咬合板厚度的增加,右侧关节盘中带的等效应力值逐渐增大,3mm、4mm、5mm和6mm模型的应力值变化显着,右侧关节盘外侧带的等效应力值呈波动变化且差异不明显,左侧关节盘后带的等效应力值逐渐增大,3mm、4mm、5mm和6mm模型的应力值变化显着。(5)关节盘的位移趋势:从模型中获得了关节盘的位移向量,左侧关节盘的位移向量为前内侧方向,右侧为内侧方向。随着稳定性咬合板厚度的增加,左侧关节盘的初始位移逐渐增大,右侧关节盘的初始位移先减小后增大,2mm、3mm、4mm和5mm模型小于基础模型,且3mm模型初始位移值最小。结论:稳定性咬合板可以改善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2mm是治疗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最佳厚度。

苏艺羚[3](2021)在《智齿过度萌出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智齿过度萌出这一型的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作探讨。方法纳入45例存在智齿过度萌出这一型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分为以下3组,其中仅单侧下颌智齿过度萌出的15例(A组),仅有单侧上颌智齿过度萌出的15例(B组),一侧下颌并对侧上颌智齿过度萌出的15例(C组)1,纳入正常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T-scanⅢ11咬合分析系统记录牙尖交错位1(ICP)、前牙对刃位1(Pro1)1、左侧尖牙尖对尖位(Lp)及右侧尖牙尖对尖位(Rp)四个位置的咬合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拔除过度萌出智齿前后TMD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下颌运动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⑴实验A、B、C各组力中点位置距中线的距离(MCOF)均增加,咬合闭合时间(CT)和前伸咬合分离时间(PDT)、侧方咬合分离时间(LLDT、RLDT)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拔牙后各实验组的MCOF、CT、PDT、LLDT、RLDT值均较拔牙前减小(P<0.05),较正常对照组大(P<0.05)。⑵牙尖交错位(ICP)、前牙对刃位(Pro)时实验各组接触不对称指数(AIOC)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拔牙后实验各组在ICP、Pro时的接触不对称指数较拔牙前减小(P<0.05),较正常对照组大(P<0.05)。⑶实验组A、B、C三组的早接触出现率(PCOR)、前伸干扰以及侧方干扰出现率(0I0R)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拔牙后早接触、侧方干扰出现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⑷拔牙1个月后TMD患者1CM1I1、VAS指数下降明显(P<0.01),最大垂直开口度(1MVO1)、下颌前伸距离(1PD1)及侧偏距离(LLD/RLD)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⑴智齿过度萌出患者双侧咬合不对称,平衡、稳定性差。⑵智齿过度萌出继发的咬合干扰与TMD的临床表现紧密相关。拔除过度萌出的智齿后TMD患者的开口型及开口度有明显改善,关节区弹响、疼痛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许凡宇[4](2020)在《舌侧矫治Ⅱ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动态三维有限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建立“牙列-颌面部骨骼-颞下颌关节-舌侧矫治器”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方式的Ⅱ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的受力影响,探究对颞下颌关节损伤较小的Ⅱ类牵引使用方式,为临床合理应用舌侧矫治Ⅱ类牵引,降低颞下颌关节相关疾病的危险性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1.建立“牙列-颌面部骨骼-颞下颌关节-舌侧矫治器”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2.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在模型上进行颌间牵引。工况一:Ⅱ类长牵引;工况二:Ⅱ类短牵引。通过对每个工况施加三种不同力量的Ⅱ类牵引(K=0.06N/mm,K=0.08N/mm,K=0.20N/mm),并截取开口过程中的5个步态(开口度5mm,10mm,15mm,20mm,25mm),观察不同状态下颞下颌关节区的接触应力和下颌骨的等效应力情况,分析实验结果,获得相关优化结论。结果:1.建立了“牙列-颌面部骨骼-颞下颌关节-舌侧矫治器”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生物仿真性较好,驱动方法科学,可用于载荷及应力分析。2.下颌骨等效应力分析:所有工况的下颌骨等效应力集中点均为髁突颈部和颏孔区。3.颞下颌关节区接触应力分析:随着张口度增大接触应力不呈线性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Ⅱ类短牵引组接触应力值均略大于Ⅱ类长牵引组;K值越大的组颞下颌关节区接触应力越大。结论:结论: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牙列-颌面部骨骼-颞下颌关节-舌侧矫治器”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更精确地进行相关生物力学研究。2.舌侧矫治Ⅱ类牵引会在颞下颌关节区域产生较大应力。3.Ⅱ类牵引作用下颞下颌关节区接触应力在张口过程中变化较为复杂,外部牵引力不是其唯一影响因素。4.舌侧矫治Ⅱ类短牵引和长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区域影响相似,长牵引是相对更加安全的牵引方式。5.临床舌侧矫治Ⅱ类牵引应使用弹性系数较小的皮圈,以便于更好地保护颞下颌关节。

胡蓉[5](2020)在《隐形矫治中颌间牵引力对颞下颌关节开口运动应力分布影响的动态生物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包含颞下颌关节、上下颌牙列、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上下颌骨的生物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在下颌功能性开口运动过程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厚度以及不同的颌间牵引力对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为正畸治疗中选择合理的牵引力值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以志愿者头颅多层螺旋CT数据为建模基础,运用Mimics 17.0、Geomagic Studio、Abaqus6.14等软件构建牙列、颌骨、颞下颌关节以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颌功能性开口运动,分别对佩戴隐形矫治器组(A组)和不佩戴隐形矫治器组(B组)加载II类颌间牵引,力值为0.06N/mm,0.08 N/mm,0.20 N/mm,求解计算颞下颌关节接触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上下颌骨-颞下颌关节-上下颌牙列-隐形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佩戴厚度为0.75mm的隐形矫治器(A组)以及不佩戴隐形矫治器(B组)。A组:加载II类牵引力与未加载II类牵引力的结果对比可知,加载II类牵引后颞下颌关节接触应力变大,接触应力随着牵引力值的增大而增大;相同牵引力下,开口度为5mm时,接触应力显着大于其他开口状态。B组的结果与A组结果之间差异较小。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生物力学仿真模型与实际相符,可为下颌功能状态进行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奠定基础。加载同一力值的颌间牵引力,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受开口度影响,在开口初应力最大;相同开口度时,力值小的II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影响较小。下颌开口过程中是否佩戴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区应力分布无影响。

张晗[6](2017)在《咬合因素对牙体、牙周及颞下颌关节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负重关节,承担咬合时咀嚼肌收缩产生的力的作用,与咬合功能关系密切,因此研究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对口腔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对一名成年男性志愿者作头颅CT扫描,建立右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含有双侧髁突(包括髁突软骨和软骨下骨)、下颌骨及下牙列在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不同咬合加载设计,得到牙体、牙周及双侧颞下颌关节在模拟咬合时的应力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加载特征对牙体、牙周及双侧髁突应力的影响规律。实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依据CT影像数据,重建出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牙周膜在内的下颌第一磨牙的3D模型,以及包括上述牙结构特征在内的下牙列、下颌骨、髁突骨与软骨的3D模型。将所建的3D模型输入逆向工程软件NX Image ware13.2中进行处理后,输入三维CAD软件Solidworks2015组合装配。最后将装配体模型导入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16.0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第二部分特定加载工况下双侧髁突的应力用实验一中所建双侧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模型,选取右侧下颌41切端中点、43牙尖、44颊尖、46和48的中央窝等位置作为加载位点,加载平行于牙长轴和与牙体长轴呈30度的不同方向的模拟咬合力,研究双侧髁突应力。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各种工况均表现为髁突前斜面应力集中面积大于后斜面,顶部内外两极部位较少出现应力集中。加载牙位不同,会影响髁突软骨最大应力的左右侧分布及最大应力值大小。髁突软骨对后牙区的颊舌向加载变化更敏感,对前牙区的近远中向加载变化更敏感。第三部分特定加载工况下右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和牙周应力研究用实验一中所建的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模型,选取牙合面5个牙尖顶、5个三角嵴中点、3个牙窝底、2个边缘嵴中点、舌侧缘点舌沟点及舌沟中点等位置作为加载位点,在各位点上分别进行与牙长轴平行以及与牙长轴呈30度夹角的9种加载,以及不同组合加载,观察分析:(1)垂直方向加力时,同一加载点集中和分散加力时牙体牙周应力值和应力集中面积的特征;(2)同一加载点9个方向加载的应力分布规律;(3)不同加载点垂直加载的应力分布规律;(4)不同加载点之间倾斜加载应力分布规律;(5)每种工况下牙体、牙周内外侧应力分布规律;(6)不同组合加载牙体、牙周的应力分布规律。得到如下结果:1、单点加载时:(1)面积:垂直方向加载,加载点面积越大,牙体最大应力值越小,而牙周最大应力值则较少受到加载面积大小的影响,加载面积大小不改变牙体牙周应力集中规律。(2)方向:同一加载点不同方向加载时,加载方向指向牙合面中心的工况下,牙体牙周应力集中面积较小,相反,加载方向远离牙合面中心的工况下,牙体牙周应力集中面积较大。(3)部位:垂直向在各加载点加载时,在远颊尖顶加载工况下,牙周最大应力值最小,在远舌尖顶加载工况下,牙周最大应力值最大,在中央窝底加载工况下,牙体牙周应力集中面积最小。(4)内外侧应力:同一工况下,牙本质内应力集中面积及应力值均明显小于釉质内应力;牙周膜外表面比内表面的应力集中面积略小,应力值无明显差异。牙体应力由外表面向髓腔方向递减,极少到达髓腔。(5)牙周最大应力值出现位置:加载点位于牙合面近中1/3的工况,牙周最大应力值位于近中牙颈部牙周膜,其余工况下,牙周最大应力值位于远中根尖区牙周膜。2、多点加载时可通过计算各加载点的合力作用点,获得最终合力点的位置信息,通过对多点加载工况的有限元分析,得到牙体、牙周应力分布结果。此结果与单点加载结果相似:(1)合力:不同位点垂直向组合加载时,可以找到一个合力,在此位置单点加载工况的结果与多点组合加载结果极其相似,合力点位置对牙体牙周应力集中范围和牙周应力值有影响。(2)部位:合力点位置位于远颊尖区的工况,牙周最大应力值较小,合力点位于牙合面中心的工况,牙体牙周应力集中面积较小。(3)内外侧应力:同一工况下,牙本质内应力集中面积及应力值均明显小于釉质内应力;牙周膜外表面比内表面的应力集中面积略小,应力值无明显差异。牙体应力由外表面向髓腔方向递减,极少到达髓腔。(4)牙周最大应力值出现位置:合力点位于牙合面近中1/3的工况,牙周最大应力值位于近中牙颈部牙周膜,其余工况下,牙周最大应力值位于远中根尖区牙周膜。因此,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咬合接触部位和咬合力方向对牙体、牙周、髁突软骨及髁突骨性结构的应力都有明显影响。(2)牙体外表面应力集中多出现在加载部位和根分叉区域,且应力值及应力集中面积均由外表面向髓腔方向递减,极少到达髓腔;牙周应力内表面多集中在两个根根尖1/3区,外表面多出现根分叉区域,且内表面的应力集中面积较外表面大,内外侧应力值差异较小;髁突应力集中多出现在前斜面,髁突顶的内、外两极部位较少出现应力集中。(3)牙体应力对加载面积大小、加载部位和加载方向的变化比较敏感,牙周应力对加载部位以及加载方向的变化比较敏感,髁突软骨对后牙区的颊舌向加载变化和前牙区的近远中向加载变化更敏感。髁突骨性结构对加载牙位和加载方向较敏感。

王婧[7](2017)在《AdvanSync功能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AdvanSync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青少年错合畸形时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探讨颞下颌关节能否在局部应力作用下发生适应性改建。方法:选取一名11岁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畸形患者为志愿者,对该志愿者头部行CBCT扫描,获取其DICOM数据,通过mimics17、Geomagic Studio2014及Unigraphics NX8.5软件建立包含功能矫治器、上颌骨、下颌骨及牙列的牙尖交错位、息止合位和最大张口位的三副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 15软件对已建成的三幅有限元模型进行边界约束,对模型中的功能矫治器加载5.7N的载荷力并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应力数据分析,观察有限元模型中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建立含有AdvanSync功能矫治器的三维模型;当功能矫治器承受5.7N加载力时,颞下颌关节左右侧应力分布基本一致,三种颌位应力值略有差别,应力变化主要集中表现在髁突。最大主应力由大至小主要集中在髁突颈部、髁突软骨前部,关节盘上腔前带;最小主应力主要集中在髁突顶部,髁突软骨顶部。并且在最大张口位时,应力值较牙尖交错位、息止合位时增大较明显。结论:AdvanSync功能矫治器前导下颌时,髁突及髁突软骨受应力的良性刺激关节有发生适应性改建的可能;关节盘与关节窝受应力影响较小;正畸治疗过程时应尽量避免大张口,防止髁突受力过大所产生不良刺激。

吕儒雅[8](2017)在《成人安氏Ⅱ1类患者单颌拔牙矫治后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成人安氏Ⅱ1类患者单颌拔牙矫治后颞下颌关节在牙尖交错位紧咬牙时颞下颌关节各部位的应力分布。方法:选取一名个别正常合自愿者,运用相关软件将其拍摄的CT及MRI数据融合,构建个别正常合及安氏Ⅱ1类错合单颌拔牙矫治前后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边界约束和力学加载,分析描述三者颞下颌关节各个部位的应力分布。结果:安氏Ⅱ1类错合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特征与正常合基本一致,但下颌骨、髁突及颞骨关节窝的等效应力值比正常合增大;关节盘的等效应力有所下降,但其上下表面的中间带应力值比正常合增大。与安氏Ⅱ1类错合相比,单合拔牙矫治后颞下颌关节无明显应力集中区,应力值的大小发生变化,表现为髁突的等效应力较矫治前减小,关节盘及颞骨关节窝的等效应力值比矫治前增大,但应力分布更加均衡,更接近正常合的应力特征。结论:该种矫治方案降低了安氏Ⅱ1类错合罹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隐患,为颞下颌关节提供一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符合正畸治疗平衡、稳定的目标。但对于矫治前髁突就已经处于关节窝后位的安氏Ⅱ1类错合患者应慎重选择上颌单合拔牙的矫治方式,以免局部应力过大而增大了其罹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危险性。

马文[9](2016)在《髁突在BSSRO手术两种裂开方式不同前移量下位置变化的观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运用多种软件联合建立3D仿真模型,并模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手术内固定后的模型。为用有限元法分析BSSRO术后不同组织结构的生物力学提供参考。2.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观察在BSSRO手术两种裂开方式、不同前移量情况下,髁状突的位移变化趋势。更深入了解BSSRO手术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情况。3.在有限元模型上,比较分析髁状突在BSSRO手术两种裂开方式、同一前移量情况下的位移变化,以及同一裂开方式、不同前移量情况下的位移变化。为改进临床手术,避免髁突移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下颌骨干骨模型,以下颌骨干骨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包括髁突软骨、关节盘、关节窝的有限元(FE)模型。研究方法及步骤:1.选取并建立模型。(1)选取解剖结构完整,牙列完整的下颌骨干骨标本,作为实体模型。(2)采用CBCT扫描技术获取下颌骨连续断层的DICOM格式数据,通过数字影像转换,与三维有限元方法相结合直接建模。建立的包括髁突软骨、关节盘、关节窝在内的下颌骨3D模型。2.模拟BSSRO手术:在下颌与关节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BSSRO手术,使下颌骨分成两个近心骨段与一个远心骨段,并用钛板钛钉固定。骨裂方式分别为下颌后缘内外骨板间裂开(方式1)和下颌舌骨沟裂开(方式2)两种方式。3.截骨段移位方式模拟:结合临床,在下颌与关节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增加边界约束及咀嚼肌载荷,模拟远心骨段前移矫治下颌后缩畸形手术方式。4.生物力学分析比较:(1)在BSSRO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记录分析髁状突在同一种裂开方式、不同前移量工况下的位移趋势及位移量。(2)在bssro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记录分析髁状突在同一前移量、不同裂开方式工况下的位移趋势及位移量。结果:1.建立包含tmj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bssro前移手术,获得具有几何相似性及生物相似性的三维模型,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2.获得髁状突不同部位在不同裂开方式、不同前移量下的位移。3.髁突在以方式1裂开,前移量分别为3mm和8mm时位移量比较,髁突内侧位移变化明显(p<0.05)。结论:1.无论裂开方式及前移量如何,髁突的位移趋势一样,即:髁突逆时针旋转,髁突横轴延长线夹角(ica)减小。2.当以方式1裂开时,髁突内侧的位移变化与前移量有统计学差异,前移量越大,髁突内侧的位移变化越大(p<0.05)。3.当以方式2裂开时,髁突位移变化与前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

马文,侯敏[10](2015)在《颞下颌关节各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法建模》文中研究表明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有多种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科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三维有限元法建立颞下颌关节是研究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的基础,本文回顾相关文献,对颞下颌关节各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建模作一综述。

二、模拟功能咬合时人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拟功能咬合时人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病例报告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病例6
综述 咬合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数据收集
    2.2 主要设备
        2.2.1 锥形束CT(CBCT)
        2.2.2 核磁共振成像(MRI)
        2.2.3 计算机系统及软硬件
    2.3 研究方法
        2.3.1 采集数据
        2.3.2 正常颞下颌关节三维模型的建立
        2.3.3 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模型的建立
        2.3.4 佩戴不同厚度SS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模型的建立
        2.3.5 基于Ansys Workbench 19.2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4 测量分析
3 结果
    3.1 建模
    3.2 TMJ应力分布概述
        3.2.1 TMJ的整体应力分布
        3.2.2 左侧关节盘应力分布
        3.2.3 右侧关节盘应力分布
        3.2.4 双板区应力分布
    3.3 关节盘的区域应力分布
    3.4 关节盘的初始位移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智齿过度萌出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和材料
    2.2 病例选择
    2.3 实验过程
3 结果
    3.1 正常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以及拔牙组ICP时 T-Scan咬合二维图像(图1)
    3.2 正常对照组、实验组A、B、C和拔牙组咬合接触测量结果见表1
    3.3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牙尖交错位(ICP)、前牙对刃位(Pro)时左右侧接触不对称指数见表2
    3.4 干扰、早接触率分析结果见表3
    3.5 拔牙前后患者TMJ症状和体征以及下颌运动功能的变化见表 4-1、4-21
4 讨论
    4.1 咬合相关概述
    4.2 颞下颌关节(TMJ)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
    4.3 咬合异常与口颌系统的关系
    4.4 咬合异常与1TMD1的关系
    4.5 T-scanⅢ系统
    4.6 咬合接触相关参数
5 结论
6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咬合与 TMD
    参考文献

(4)舌侧矫治Ⅱ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动态三维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牙列-颌面部骨骼-颞下颌关节-舌侧矫治器”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利用动态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方式的Ⅱ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的受力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三维有限元法在舌侧正畸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隐形矫治中颌间牵引力对颞下颌关节开口运动应力分布影响的动态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选取
    1.2 实验设备与相关软件
    1.3 原始数据的采集
    1.4 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1.5 实验分组
2 结果
    2.1 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2.2 颞下颌关节接触应力分析
3 讨论
    3.1 颞下颌关节有限元建模相关因素分析
    3.2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厚度对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
    3.3 隐形矫治中颌间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咬合因素对牙体、牙周及颞下颌关节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一 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
        1.3 软件
    2 方法
        2.1 CT数据获取
        2.2 几何实体模型重建
        2.2.1 导入CT扫描数据
        2.2.2 确定阈值
        2.2.3 图像分割填充
        2.2.4 3D模型生成
        2.2.5 曲面拟合优化
        2.2.6 建立几何实体模型
        2.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 结果
    4 讨论
        4.1 建立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的意义
        4.2 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的特点
实验二 不同牙位单点加载时髁突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
        1.3 软件
    2 方法
        2.1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 材料生物力学参数
        2.3 交接面接触关系
        2.4 约束、加载
        2.5 模型可信度检验
    3 结果
        3.1 髁突应力分布
        3.2 髁突软骨应力情况
    4 讨论
实验三 右下颌第一磨牙单点加载的有限元分析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
        1.3 软件
    2 方法
        2.1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 材料生物力学参数
        2.3 交接面接触关系设定
        2.4 约束、加载
        2.5 实验过程
    3 结果
        3.1 牙体与牙周膜最大应力值分布
        3.2 垂直加载时加载面积对应力的影响
        3.3 垂直加载时加载位置对应力的影响
        3.4 集中加载时加载方向对应力的影响
        3.4.1 牙体与牙周膜最大应力值
        3.4.2 牙体与牙周膜应力分布
        3.4.3 应力的方向敏感性
        3.5 组织内部应力
    4 讨论
实验四 右下颌第一磨牙组合加载的有限元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2.1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 材料生物力学参数
        2.3 交接面接触关系
        2.4 约束、加载
        2.5 实验过程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五 右下颌第一磨牙分区加载的有限元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2.1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 材料生物力学参数
        2.3 交接面接触关系
        2.4 约束、加载
        2.5 实验过程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AdvanSync功能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设备及软件
    3.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CBCT扫描
        3.2 建立三种颌位的几何模型
        3.3 建立三种颌位的有限元模型
    4.技术路线图
    5.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口腔正畸治疗中颞下颌关节的研究方法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成人安氏Ⅱ1类患者单颌拔牙矫治后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设备与软件
    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髁突在BSSRO手术两种裂开方式不同前移量下位置变化的观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建立包含TMJ的下颌骨BSSRO内固定后的有限元模型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数据建模的相关设备及软件
        1.1.3 CT数据的获取
        1.1.4 建模的步骤
    1.2 结果
    1.3 讨论
        1.3.1 模型DICOM格式数据的转换
        1.3.2 材料属性的选择
        1.3.3 咀嚼肌性质、大小及方向的确定
        1.3.4 边界的约束
        1.3.5 关节内各结构间的摩擦问题
    1.4 小结
二、BSSRO术后髁状突的位移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3.1 BSSRO手术的裂开方式
        2.3.2 影响BSSRO手术后稳定性的因素
        2.3.3 BSSRO前移手术对髁状突位置的影响
        2.3.4 BSSRO的固定方式
        2.3.5 手术的改进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颞下颌关节各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法建模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颞下颌关节各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法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1下颌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3 CT图像处理法 目前研究口腔生物力学较常用的方法, 对志愿者进行CT扫描, 获得原始二维数据, 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获得二维图像, 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获取图像的边界数据, 最终将获得的数据输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处理, 获得三维有限元模型。
    1.4 MRI图像处理法 MRI图像可直观地显示颞下颌关节区软组织 (如关节盘和盘附着) 结构的形态和位置[17]。可以根据扫描模型获得的信息建模, 弥补了CT扫描显示关节软骨不佳的缺陷, 提高了颞下颌关节模型的几何相似性;MRI具有软组织对比度分辨力高的特点, 对骨组织形态显示较好, 因此可以此为数据建立包括髁突、关节盘、关节窝在内的TMJ三维有限元模型[18]。
2关节盘及关节窝的模拟
3肌肉及韧带的模拟
4关节盘与髁突、颞骨之间的模拟

四、模拟功能咬合时人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与下颌尖牙牙尖斜度的相关研究&病例报告[D]. 陈冠华.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单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 何佳.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智齿过度萌出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D]. 苏艺羚.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舌侧矫治Ⅱ类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动态三维有限元研究[D]. 许凡宇. 山西医科大学, 2020
  • [5]隐形矫治中颌间牵引力对颞下颌关节开口运动应力分布影响的动态生物力学研究[D]. 胡蓉.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6]咬合因素对牙体、牙周及颞下颌关节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D]. 张晗. 第四军医大学, 2017(05)
  • [7]AdvanSync功能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颞下颌关节有限元分析[D]. 王婧.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1)
  • [8]成人安氏Ⅱ1类患者单颌拔牙矫治后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分析[D]. 吕儒雅.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1)
  • [9]髁突在BSSRO手术两种裂开方式不同前移量下位置变化的观测研究[D]. 马文.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6)
  • [10]颞下颌关节各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法建模[J]. 马文,侯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23)

标签:;  ;  ;  ;  ;  

模拟功能性咬合时人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及位移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