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楷字论文-李海燕

石刻楷字论文-李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石刻楷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隋唐五代,魏晋南北朝,石刻楷字,比较

石刻楷字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燕[1](2009)在《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的传承与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刻文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大致在秦汉之际开始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地域一度遭到禁刻,但到隋唐五代时期再度复兴,并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汉字由篆而隶、由隶而楷的字体演变过程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都可以通过石刻文字而得以保存下来。因此,石刻文字对于汉字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隋唐五代时期是汉字楷化定型的重要时期。当时社会上各种书写材质并用,其中以石刻数量最多、内容涉及最广、存留程度最好,也最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用字的实际情况,清晰地展现出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但由于这一时期的石刻材料庞杂,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展开调查,真正从楷字发展的角度进行系统调研的工作显得相对薄弱。基于此,开展以石刻为载体的中古楷字发展的定量与定性调查研究,梳理楷字各个阶段的传承变异情况,是弥补楷字发展演变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将隋唐五代石刻楷字作为调研对象,在比照魏晋南北朝石刻楷字的基础上,全面地探讨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的传承与变异情况。为了克服该时期石刻文字资料繁多的困难,本文在魏晋南北朝石刻语料库的基础上,以构建隋唐五代石刻语料库作为调研平台,首次实现中古石刻文字材料的关联、对照,保证了资料分析的科学准确性。调查表明,相对于魏晋南北朝尚处楷书的发展阶段,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确然已经达到定型化或基本定型的发展水平。异体字层面上,与魏晋南北朝石刻楷字相比,隋唐五代石刻楷字已经基本完成定型过程,字形变化明显变少,异体现象呈下降趋势。整字层面上,隋唐五代石刻楷字是构形理据弱化的表意体系文字;义音组合是其最主要的构形方式;与魏晋南北朝石刻楷字相比,隋唐五代时期石刻楷字字形结构的定型程度已经较高;构件和笔画的变异是新增字形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义音组合造字是新造字产生的最主要方式;70%左右的新造字与《宋本玉篇》所存新造字相同,证明现存《宋本玉篇》中的绝大部分新造字来源于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实物用字。构件层面上,与魏晋南北朝石刻楷字相比,表义构件的系统性越来越强;构件形体和功能的变异程度有所下降;出现了一批具有断代标志的构件变异形体。笔画层面上,与魏晋南北朝石刻楷字相比,楷书的笔画类型已经完全定型,笔画系统也已经基本完善成熟。本论文分为六章及附表。第一章概述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介绍石刻材料的整理和字表制作的过程和方法。第二章着眼于异体字,通过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同质文字材料的对照,分类归纳异体字的主要类型,整理并考察该文字类型中异体字的传承与变异情况,更加直观地反映汉字楷化过程中字形的整体变异规律和发展趋势。第叁章对整字层面进行共时和历时调查,着重考察整字的概貌、传承与变异情况。主要从整字的构形模式和结构模式、传承字、新增字形和新造字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第四章对构件系统进行共时和历时调查,结合构件形体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划分构件变异类型,总结石刻楷字构件形体和功能的传承与变异特点。同时,对一批具有断代坐标意义的构件变异形体进行总结。第五章对笔画系统展开调查,通过七种基本楷字笔画类型的共时和历时比较,总结笔画的传承、变异及发展情况。第六章总结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的整体特点,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对隋唐五代石刻楷字进行定位描述;分析该文字类型对后世楷书产生的影响;最后探讨其传承与变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3-01)

李海燕,郭彦[2](2008)在《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唐五代时期的石刻文字在汉语言文字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具有数量庞大、种类齐全、书体繁杂等叁个方面的特点。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收集、俗字的辑录以及石刻文字的局部研究等方面。石刻楷字的个体和系统情况、楷字定形过程中的变异规律及原因、与六朝石刻的历史比较调查等方面的研究应为今后的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王平[3](2007)在《魏晋南北朝石刻楷字变异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楷字发展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楷化变异最为重要的阶段。本文以魏晋南北朝石刻所使用楷字中变异程度最高的一批字作为调查分析对象,考察楷字的变异类型。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从我们所建立的总字量达30余万的"魏晋南北朝石刻语料库"中所筛选统计出的4220个单字,除去重复得到的上万字种里面,存在19个以上异体的这批字,进行逐类统计分析,归纳出该时期石刻楷字变异的五种类型,并指出变异主要发生在楷字的笔画和构件层面,而换用和省减是魏晋南北朝石刻楷字变异的主要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07年01期)

石刻楷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隋唐五代时期的石刻文字在汉语言文字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具有数量庞大、种类齐全、书体繁杂等叁个方面的特点。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的收集、俗字的辑录以及石刻文字的局部研究等方面。石刻楷字的个体和系统情况、楷字定形过程中的变异规律及原因、与六朝石刻的历史比较调查等方面的研究应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刻楷字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燕.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的传承与变异[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李海燕,郭彦.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8

[3].王平.魏晋南北朝石刻楷字变异类型研究[J].中国文字研究.2007

标签:;  ;  ;  ;  

石刻楷字论文-李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