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交系论文-韩强,董玉芝,宋锋惠,史彦江,韩俊威

测交系论文-韩强,董玉芝,宋锋惠,史彦江,韩俊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测交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平欧杂种榛,测交系,配合力,遗传分析

测交系论文文献综述

韩强,董玉芝,宋锋惠,史彦江,韩俊威[1](2014)在《基于测交系设计的平欧杂种榛果实性状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个新疆主栽平欧杂种榛品种(系)达维、辽榛7号、玉坠、平欧15号作母本,平欧杂种榛1-25、84-102、85-57、84-5、B-21作父本,按照测交系遗传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对杂交所得果实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旨在阐明平欧杂种榛授粉树配置的可行性及双亲对其果实性状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亲本亲和的基础上,4×5测交系遗传交配设计中不同杂交组合间的结实率差异不显着;杂交所得果实性状在不同杂交组合间的差异均极显着,重复区组间的差异不显着。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占较大的方差分量,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达到极显着程度,而特殊配合力效应及父本效应较小,平欧杂种榛种内杂交果实性状以其加性效应占优势且受母本的影响比较大。平欧15号凭借其优良的果实性状和较好的果实外形品相,更适合作为主要品种在新疆推广。父本84-5凭借其果仁叁径均值、果仁质量、出仁率、果腔系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大且为正向效应,果壳厚为负向效应,有利于果实的经济效应,适合作为授粉品种。(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刘先方,马晓,侯成香,李冰,李木旺[2](2013)在《对家蚕第18连锁群隐性基因elp、ch-2和mln测交系的分子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蚕长形卵(elp)、第二隐性赤蚁(ch-2)、暗化型(mln)均为第18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在经典连锁图谱上的顺序和遗传距离已经排定。文章采用正常卵、正常黑蚁及正常白蛾品种P50与包含此3个隐性突变的叁隐性测交系W18组配正反交群体,F1回交W18后获得回交群体(P50×W18)♀×W18♂和W18♀×(P50×W18)♂,分别记作BC1F和BC1M,利用已构建的家蚕SSR分子连锁图谱和根据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设计的STS标记,对这3个突变基因elp、ch-2、mln进行了分子定位研究,并根据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将第18连锁群的经典遗传图、分子连锁图和基因组物理图进行了对应。整合后的图谱遗传距离为94.2 cM,突变基因和分子标记的排列顺序分别与形态标记连锁图和基因组精细图相一致,研究结果对家蚕第18染色体上其他突变的定位与克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3年03期)

刘青华,金国庆,储德裕,秦国峰,周志春[3](2011)在《基于马尾松测交系子代的生长、干形和木材密度的配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14年生测交系交配设计(测交系未经过一般配合力测定)的遗传测定林,研究马尾松生长、干形和木材基本密度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及所受的遗传控制。结果表明:马尾松胸径、树高、木材基本密度和干物质积累量皆存在显着的GCA和SCA效应,其全同胞家系遗传力在0.746~0.908间,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其中胸径、木材基本密度和干物质积累量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树高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略高于加性效应,而树干通直度完全由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统计分析表明,来自中南部的1134、1127和5906测交系其胸径、树高和木材干物质积累量的GCA为正值且较高,而来自北部安徽的3203测交系木材基本密度的GCA最高。在9个待测系中,5476、5158、3205的胸径、树高、木材干物质积累量和树干通直度的GCA均较高,但5476和5158的木材基本密度的GCA则较低,与木材基本密度GCA较高的5910和3205差异显着。马尾松SCA的大小则独立于GCA,因性状和组合而异。依据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总体平均值的20%及树干通直度得分不小于4的选择标准,筛选出7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分别为22.68%~67.34%和20.25%~60.13%。(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刘青华,金国庆,储德裕,刘伟宏,王斌[4](2009)在《基于马尾松测交系子代的生长、干形和木材密度GAC/SC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14年生测交系交配设计(测交系未经过GCA测定)的遗传测定林,研究马尾松生长、干形和木材基本密度的GCA和SCA及所受的遗传控制。结果表明,马尾松胸径、树高、木材基本密度和干物质积累量皆存在显着的GCA和SCA效应,其全同胞家系遗传力在0.746~0.908间,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其中胸径、木材基本密度和干物质积累量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树高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略高于加性效应,而树干通直度完全由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统计分析表明,来自中南部的1134、1127和5906的测交系其胸径、树高和木材干物质积累量的GCA为正值且较高,而来自北部安徽的3203测交系生长表现最差,其相应性状值显着低于其它测交系,但其木材基本密度的GCA却最高,生长较快的1134测交系其树干通直度GCA最高,5906次之,1127和3203最低。在9个待测系中,5476、5158、3205的胸径、树高、木材干物质积累量和树干通直度GCA均较高,但5476和5158的木材基本密度GCA则较低,与木材基本密度GCA较高的5910和3205差异显着。马尾松SCA的大小则独立于GCA,因性状和组合而异。依据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总体平均值的20%及树干通直度得分不小于4的选择标准,筛选出7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分别为22.68%~67.34%和20.25%~60.13%。(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期刊2009-11-07)

蒋燚,龚建英,雷布先,郭正统,周显军[5](2008)在《杉木测交系设计子代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1年生杉木测交系设计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分别占总遗传方差的36.95%、44.77%和53.36%,树高、胸径的特殊配合力占绝对优势,材积的一般配合力占绝对优势,在杉木生长的遗传改良中,应以利用树高、胸径的非加性效应和材积的加性遗传效应为主。树高、胸径、材积狭义遗传力分别为16.17%、16.39%和19.14%,遗传力适中。通过配合力分析选出236和75为最好亲本,75×72、71×236、237×236、80×23、118×72、14×23为最优组合。(本文来源于《江西林业科技》期刊2008年06期)

赵颖[6](2008)在《马尾松优良种源育林措施研究及测交系子代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尾松中心产区之一的闽西地区,利用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在肥力中等立地上设置的种源与密度互作试验林9年生测定材料,初步研究优良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式样和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5个参试优良种源对初植密度的反应差异很大,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敏感,广西岑溪和广东高州种源生长对初植密度反应较小,而广东信宜种源的生长反应则一般。比较分析发现,广西岑溪、广东高州、信宜3个南部种源在1.5m×2.0m初植密度下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大、单位面积蓄积量高,适宜较高初植密度短周期经营,但也可在2.0m×2.5m较稀初植密度下实现大径材培育目标。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2个中部种源在2.0m×2.0m中等初植密度下生长表现最好。马尾松种源生长分化与初植密度有关,在较密和较稀初植密度下种源生长分化较大,密植似可提高早期选择效果。研究还发现,种源×初植密度、区组×种源×密度互作显着,应针对不同立地和种源设计不同的初植密度,实现优良种源与初植密度的优化配置。利用设置在马尾松中心产区之一的闽西地区缺磷立地上的10年生马尾松种源与磷肥互作试验林测定材料,研究马尾松优良种源施用磷肥10年内的生长反应特性和肥效持续性差异。结果表明,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对施用磷肥的生长反应差异显着,进一步证实了广东信宜和福建武平是两个对磷肥敏感性较低的优良种源,而广西岑溪种源早期生长对磷肥敏感而后期敏感性较小,广东高州和江西崇义两种源在造林头几年的磷肥效应主要体现在树高生长上,10年生时则体现在胸径和材积生长上,应依据种源对磷肥生长反应的特性差异科学施用磷肥。虽然各参试种源的肥效大小有异,但都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较之于树高生长,径生长的肥效高、持续稳定,而高磷处理的肥效大于中磷处理,这意味着施用磷肥与应用良种一样皆是营造马尾松速生丰产用材林的重要技术途径。研究表明,种源与磷肥互作虽然在生长早期显着,但在进入快速生长期后则未显现,说明施用磷肥不会改变种源间的相对生长表现。施用磷肥能促进种源间树高生长的分化,但径生长的种源分化却明显减弱。此外,施用磷肥还能显着降低各种源林分内个体生长的异质性。利用待测系经过GCA初步测定的15个马尾松测交系子代,设置低磷与高磷两个磷素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其磷效率及其相关性状在测交子代间的遗传差异和所受的遗传控制。结果表明,马尾松测交子代间的磷效率差异巨大,磷效率最高和最低的家系相差5倍左右。磷素利用效率而非磷素吸收效率是造成马尾松磷效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低磷水平下苗高、地径生长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与家系磷效率密切相关,可较好地用来评价马尾松家系的磷效率特征。但盆栽试验中并未观察到侧根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与磷效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与马尾松磷效率密切相关的一些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受中度以上的遗传控制。利用待测系经过GCA初步测定的15个马尾松测交系子代,设置低磷与高磷两个磷素水平的盆栽实验,研究马尾松苗木生长和根系参数的GCA/SCA相对重要性和基因作用方式及磷素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素水平下马尾松测交系苗木生长和根系参数都达到极显着差异,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全同胞遗传力在0.745-0.920间。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生长和根系性状较多地受母本GCA和SCA效应的影响,父本GCA效应则较小。高磷条件下马尾松苗术生长表现尤其是根系性状主要由显性遗传控制,加性基因效应次之,选配分别来自南部和北部的优良育种亲本进行杂交制种,可以创制生长量大、根系发达的杂交新品种;低磷条件下苗木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仍主要由显性遗传控制,但低磷胁迫却改变了曲高、地径和侧根数的基因作用方式,这3个性状由高磷下显性遗传控制为主,改变为低磷下加性遗传控制为主。可通过加强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磷效率特异性指标的SCA育种,选育高磷效率的马尾松新品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5-30)

金国庆,秦国峰,刘伟宏,储德裕,洪苏州[7](2008)在《马尾松测交系杂交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2份不同测交系交配设计子代遗传测定林材料,对马尾松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份测定材料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都极为显着。在材料Ⅰ(杂交亲本为随机选择)中,生长性状的遗传控制是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而材料Ⅱ(杂交亲本经过生长选择)中正好相反,显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加性基因效应次之。根据2份材料材积的GCA效应值,各选出4个优良母本和2个优良父本,而基于杂交组合材积配合力总效应值(TCA),2份材料各初选出10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平均材积增益分别是测验群体的32.20%和33.90%,是对照的52.44%和103.69%。2份材料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全同胞家系遗传力值很高,分别为0.8819、0.9173和0.9204,与0.5614、0.6643和0.6769,说明马尾松生长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耿继斌[8](2001)在《华山松测交系设计后代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华山松 7年生测交系遗传设计的生长性状 ,树高、地径的遗传和变异结果 ,树高和地径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分别占总遗传方差的 91.75%和 69.80 % ,占绝对优势 ,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59.18% (树高 )和 2 2 .89% (地径 )。在华山松生长的遗传改良中 ,应以利用加性遗传效应为主。(本文来源于《贵州林业科技》期刊2001年02期)

董玉芝,朱小虎[9](1997)在《银白杨测交系试验苗期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银白杨优树测交系试验1年生苗木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分别占总遗传方差的82%和96%。从银白杨1年生苗木生长来看,其遗传改良应以利用其显性遗传效应为主。(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1997年04期)

王红旗[10](1989)在《甜菜雄不育系和测交系间的遗传差异及其在优势育种中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利用甜菜雄不育系、测交系及其杂种一代为材料,对甜菜杂文亲本的遗传差异,及其与杂种一代优势进行了研究讨论,结果认为,杂交亲本的遗传距离与配合力之间吻合率较低:杂交亲本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一代经济性状优势之间相关性不显着;遗传差异与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它遗传指标综合研究,效果要好些。(本文来源于《中国甜菜》期刊1989年02期)

测交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蚕长形卵(elp)、第二隐性赤蚁(ch-2)、暗化型(mln)均为第18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在经典连锁图谱上的顺序和遗传距离已经排定。文章采用正常卵、正常黑蚁及正常白蛾品种P50与包含此3个隐性突变的叁隐性测交系W18组配正反交群体,F1回交W18后获得回交群体(P50×W18)♀×W18♂和W18♀×(P50×W18)♂,分别记作BC1F和BC1M,利用已构建的家蚕SSR分子连锁图谱和根据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设计的STS标记,对这3个突变基因elp、ch-2、mln进行了分子定位研究,并根据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将第18连锁群的经典遗传图、分子连锁图和基因组物理图进行了对应。整合后的图谱遗传距离为94.2 cM,突变基因和分子标记的排列顺序分别与形态标记连锁图和基因组精细图相一致,研究结果对家蚕第18染色体上其他突变的定位与克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测交系论文参考文献

[1].韩强,董玉芝,宋锋惠,史彦江,韩俊威.基于测交系设计的平欧杂种榛果实性状的遗传分析[J].林业科学.2014

[2].刘先方,马晓,侯成香,李冰,李木旺.对家蚕第18连锁群隐性基因elp、ch-2和mln测交系的分子定位分析[J].遗传.2013

[3].刘青华,金国庆,储德裕,秦国峰,周志春.基于马尾松测交系子代的生长、干形和木材密度的配合力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刘青华,金国庆,储德裕,刘伟宏,王斌.基于马尾松测交系子代的生长、干形和木材密度GAC/SCA分析[C].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2009

[5].蒋燚,龚建英,雷布先,郭正统,周显军.杉木测交系设计子代遗传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08

[6].赵颖.马尾松优良种源育林措施研究及测交系子代遗传分析[D].西南大学.2008

[7].金国庆,秦国峰,刘伟宏,储德裕,洪苏州.马尾松测交系杂交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分析[J].林业科学.2008

[8].耿继斌.华山松测交系设计后代遗传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01

[9].董玉芝,朱小虎.银白杨测交系试验苗期遗传分析[J].林业科技.1997

[10].王红旗.甜菜雄不育系和测交系间的遗传差异及其在优势育种中应用探讨[J].中国甜菜.1989

标签:;  ;  ;  ;  

测交系论文-韩强,董玉芝,宋锋惠,史彦江,韩俊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