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木籽油论文-邢君,刘硕

黄连木籽油论文-邢君,刘硕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连木籽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连木,酯化,生物柴油

黄连木籽油论文文献综述

邢君,刘硕[1](2014)在《用黄连木籽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黄连木籽油通过酯化制取生物柴油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这种生物柴油的燃料和动力性能接近0#柴油,是一种较好的替代燃料。(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4年07期)

王云[2](2011)在《双酶法提取黄连木籽油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双酶法提取黄连木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60℃、酶用量0.02mL/g、提取时间3h和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酶法提取黄连木籽油,出油率高达42.22%。(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期刊2011年35期)

邢晓平,戴勇[3](2011)在《两相溶剂萃取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连木籽为原料,采用乙醇/异己烷两相不互溶溶剂对其进行萃取处理。考察了乙醇/异己烷体积比、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萃取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萃取条件为,黄连木仁粉50 g,乙醇异己烷总体积300 mL,乙醇/异己烷体积比为50∶50,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黄连木籽油出油率达到99.5%,黄连木籽油中游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降低到0.37%,水的质量分数降低到0.046%,达到碱催化转酯化制备生物柴油对原料油脂的要求。考察了参加酯交换反应的非极性相中异己烷与黄连木籽毛油的比例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异己烷与黄连木籽油的最佳质量比为2∶1;考察了酯交换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以Li2O/MgO为固体碱催化剂,用量为2.0%,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9∶1,反应时间3 h下,产物中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可达98.1%,催化剂使用10次甲酯质量分数维持在90%左右,表明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邢晓平,戴勇[4](2011)在《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固体碱催化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新型固体碱Li2O/MgO替代传统的均相碱催化剂,催化黄连木籽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载体类型、浸渍液中Li元素浓度、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制备的Li2O/MgO固体碱催化剂,在浸渍液中Li元素质量分数为3%,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6 h,用于酯交换反应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65℃,醇油物质的量比9:1,固体碱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2%,反应3 h产物中棉籽油甲酯含量达到98%,反应10次甲酯含量维持在90%左右,其指标基本达到美国的ASTM标准和德国的DINE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邢晓平,戴勇[5](2011)在《超声波——固体碱催化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采用新型固体碱Li_2O/MgO替代传统液体酸、碱催化剂,催化黄连木籽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超声波功率、超声波频率、固体碱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等因素对产物中甲酯含量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波辅助下,固体碱催化剂对黄连木籽油酯交换具有较好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超声波功率70 W、超声波频率28 Hz、固体碱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1.5%、反应温度60℃、醇油摩尔比9:1条件下,反应2 h产物中甲酯含量达98.6%;催化剂重复使用十次,甲酯含量维持在92%左右,表明催化剂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且制备生物柴油质量达到国家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100)标准。(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1年10期)

陆圣梅,夏萍,冯宾,刘伟伟[6](2010)在《超声波辅助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波辅助,对黄连木籽油和甲醇在催化剂(KOH)作用下,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方法和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时间65 m in,催化剂用量0.8%,油醇物质的量比1∶6,在此条件下反应转化率达到93.56%。与水浴加热相比,反应时间短、催化剂用量少,耗能少。(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陆圣梅[7](2010)在《黄连木籽油生物柴油制备及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生物柴油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而且还可减少环境污染。论文选用黄连木籽作为生物柴油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将黄连木籽油转化为生物柴油,进行了油脂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生物柴油制备的实验研究、生物柴油理化指标的测定等方面研究。具体结论如下:论文采用压榨和浸提两种方法从黄连木籽中提取黄连木籽油,并比较两种提取方法对黄连木籽油的提取率、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成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黄连木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指标基本相似,但机械压榨法所得黄连木籽油的酸值明显偏高,且油脂的品质低。因此,浸提法更适合于提取黄连木籽油。论文依据国家标准对黄连木籽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黄连木籽中含油酸为46.38%、亚油酸为32.24%。因此,黄连木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油原油料树种。论文采用超声波辅助方法制备生物柴油,并对黄连木籽油和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超声波功率在40W恒定,超声波时间为65min,催化剂用量为0.8%,油醇物质的量比为1:6,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反应转化率高达93.56%。论文采用气相色谱仪对制备的生物柴油进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油酸甲酯含量为41.77%、亚油酸甲酯为30.43%、棕榈酸甲酯为11.82%、亚麻酸甲酯为1.81%和硬脂酸甲酯为1.17%。表明了生物柴油中的脂肪酸甲酯达到了90%以上。论文还对超声波辅助和传统的水浴加热方式对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对比,结果说明超声波辅助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反应时间短,催化剂用量少,耗能少。生物柴油是近几年来国内外新能源领域研发、应用的热点之一,而限制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原料问题。论文所做的工作一方面为黄连木籽油生物柴油制备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安徽省黄连木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具有较强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王鑫,马志豪[8](2010)在《黄连木籽油热解产物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物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热解法进行黄连木籽油热解实验。对热解产物做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黄连木籽油热解产物的成分大部分为烷烃和烯烃,碳链长度为11~18。通过分析热解产物与黄连木籽油的关系,发现甘油叁酸酯在热解过程中,酯基的α和β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发生断裂。测定热解产物的物性,与柴油相比较得出,黄连木籽油热解产物的低热值稍低于柴油,运动粘度与柴油相当,闪点低于柴油很多。基于Vogel方程导出了热解产物的粘温关系式。(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0年01期)

袁金磊,杨学林,黄永茂,董文庚[9](2009)在《固体碱催化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连木籽油为原料,研制出适用于其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固体碱催化剂。考察了浸渍液中Li元素浓度、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制备的Li2O/CaO固体碱催化剂,在浸渍液中Li元素质量浓度为4%,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5h,用于酯交换反应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60℃,醇油摩尔比12∶1,固体碱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1.2%,反应3h产物中黄连木籽油甲酯含量达到97%,制备得到的生物柴油质量达到国家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100)标准。(本文来源于《粮油加工》期刊2009年11期)

彭方仁,陈隆升,谭鹏鹏,梁有旺[10](2009)在《不同种源黄连木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成分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0个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的生物学性状、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的千粒重(29.2-39.9g)、含油率(果实29.61%-38.61%,果肉40.38%-64.54%,种仁44.81%-55.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3.97%-87.41%)以及籽油的理化性质(碘值、酸值、折射率)均存在极显着差异,说明产地的不同对黄连木种子及籽油的品质有显着影响。果实含油率较高的种源为云南石林(38.21%)、陕西商洛(38.6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种源为安徽滁州(87.41%)、云南石林(86.63%)、陕西商洛(86.63%);安徽滁州种源籽油的品质最好,其酸值最低(9.7)、碘值(92.4)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期刊2009-11-07)

黄连木籽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双酶法提取黄连木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60℃、酶用量0.02mL/g、提取时间3h和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酶法提取黄连木籽油,出油率高达42.2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连木籽油论文参考文献

[1].邢君,刘硕.用黄连木籽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实验[J].科技风.2014

[2].王云.双酶法提取黄连木籽油的工艺研究[J].农业机械.2011

[3].邢晓平,戴勇.两相溶剂萃取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J].燃料化学学报.2011

[4].邢晓平,戴勇.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固体碱催化剂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1

[5].邢晓平,戴勇.超声波——固体碱催化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J].粮食与油脂.2011

[6].陆圣梅,夏萍,冯宾,刘伟伟.超声波辅助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

[7].陆圣梅.黄连木籽油生物柴油制备及其实验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

[8].王鑫,马志豪.黄连木籽油热解产物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物性测定[J].可再生能源.2010

[9].袁金磊,杨学林,黄永茂,董文庚.固体碱催化黄连木籽油制备生物柴油[J].粮油加工.2009

[10].彭方仁,陈隆升,谭鹏鹏,梁有旺.不同种源黄连木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成分的比较研究[C].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2009

标签:;  ;  ;  

黄连木籽油论文-邢君,刘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