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电位干扰论文-朱泽伟,范娟,郭在华,张帆,季晓光

地电位干扰论文-朱泽伟,范娟,郭在华,张帆,季晓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电位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电位,冲击试验,反击,CDEGS

地电位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朱泽伟,范娟,郭在华,张帆,季晓光[1](2014)在《雷击地电位干扰特性试验及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物接地系统雷电冲击特性主要是指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向周围大地散流的特征,通常表现为冲击电流对接地装置作用后局部暂态地电位升高导致地电位反击。本文利用土壤测试数据及接地系统图模拟实际建筑物接地模型下雷击冲击试验反击地电位特性,通过搭建CDEGS地电位仿真模型实现地电位分布计算并验证了反击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得出地电位分布与注入点位置、接地系统支路分布之间影响关系,对雷击分流接地系统预防地电位反击提出了合理优化措施。(本文来源于《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期刊2014-11-03)

罗勋,吴广宁,曹晓斌,吴昊,黄渤[2](2013)在《运用ATP-EMTP研究地电位干扰防护措施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电所遭受雷击时接地网中地电位分布不均的问题,运用ATP-EMTP软件仿真分析地网上雷电暂态电位分布情况。根据实际接地网搭建的接地体的数学模型,增加垂直接地体对于接地网的设计和铺设上能解决地电位均衡问题,改善冲击电位分布,改善工频大电流入地时的地电位分布,防止局部电位升高。通过改变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网孔大小,分析地电位的变化规律,总结两种防护措施的情况,为改进地电位防护措施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3年06期)

王俊儒[3](2012)在《雷击地电位干扰对牵引变电所弱电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牵引变电所弱电系统一旦遭受雷击将导致系统误动或设备损坏,甚至造成重大事故。针对雷电流入地引起的电位干扰特点,分析总结引起地电位干扰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治地电位干扰的相应措施。对提高牵引变电所弱电系统的耐雷水平、防止雷击引起的系统故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2年08期)

吴胤旻[4](2009)在《变电所地电位干扰防护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引起地电位干扰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接地电阻、改善电位分布、等电位连接、金属屏蔽接地以及含压敏电阻的低通滤波器的电源系统保护等措施有效抑制地电位干扰。(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09年24期)

程丽英[5](2009)在《浅谈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变电站地电位干扰源及干扰途径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防止地电位升高的常用措施。根据目前接地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降低接地电阻、改善电位分布、等电位连接以及金属屏蔽接地等抑制地电位升高的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09年16期)

谢利英[6](2009)在《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变电站地电位干扰源及干扰途径分析的基础上,讨论防止地电位升高的常用措施。根据目前接地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降低接地电阻、改善电位分布、等电位连接以及金属屏蔽接地等抑制地电位升高的措施。(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09年11期)

秦晶晶,李景禄,宋萍[7](2009)在《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抗干扰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发电厂、变电所因地电位分布不均对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造成的影响,即在雷电流入地时冲击电位分布造成的干扰,在工频大电流入地时由局部电位升高造成的干扰,以及变电站内发生接地短路时造成的电弧干拢。分析了地电位干扰产生的原因,针对干扰的途径及方式提出了防止地电位干扰的具体措施: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限制地电位升高;设计接地网时应尽量采用方孔地网以改善地面电位分布,限制局部电位升高;改进计算机测控系统的接地;计算机测控系统应屏蔽接地;以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09年02期)

马福[8](2009)在《雷击变电所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一直是危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变电站在遭受雷击时,沿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的引下线而进入地网的冲击电流将以地电位干扰的形式对站内各种设备造成干扰,事故严重时还将造成大面积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因此有必要对变电所的地电位干扰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提出有效的抗干扰措施。为了系统的提出地电位抗干扰方案,首先对湖南、河南信阳、福建以及广东省的多个变电所的接地电阻值,屏蔽电缆接地方式,二次设备的等电位连接方式,雷电流入地与电缆沟状况以及变电站现已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现场调研,同时结合湖南娄底500kV民丰变、永州500kV宗元变的变电站接地电阻值、设备接触电压、地网电位分布和导通性试验等现场试验数据,指出目前变电所在抗地电位干扰上存在的问题是变电站接地电阻不合格、地网均压散流效果不好、屏蔽电缆、二次设备的接地方式选择不当以及对电源系统的保护不够。在分析现场事故原因时,主要参考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中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等电位连接方面的具体要求,详细讨论了雷电流在地网上分布,地网电位对二次电缆的影响,屏蔽电缆与二次设备的不同接地方式对抑制干扰的作用以及二次设备采用何种等电位连接是最有效的抗干扰方式。针对分析事故原因时所设计的一些理论模型最后通过高压试验验证了原有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完整的地电位抗干扰方案。对于变电所的地电位干扰是一个综合防护的问题,通常需要采取降阻、均压、接地和屏蔽等各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护,以提高变电所的抗干扰性能,保证二次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陶蓉[9](2008)在《变电所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地网局部电位不均导致二次电缆烧毁、二次设备误动作的事故频繁发生,其本质的原因是二次设备的绝缘水平和抗干扰能力都比较弱,若防护措施不当,就容易引发事故。由雷电流和工频短路电流入地造成的地电位干扰已成为困扰变电所二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变电所的地电位干扰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为了系统地阐述地电位干扰对变电所二次系统的危害,分析了雷电流和工频短路电流造成地电位干扰的途径、耦合方式,并对长沙、信阳多个变电所的一次、二次系统的接地方式及已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现场调研,结合信阳220kV沙港变设备接触电压、地网电位分布和导通性试验等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目前变电所在抗干扰措施上存在的问题是地网均压效果不好,屏蔽电缆、二次设备的接地方式选择不当,对电源系统的保护不够。针对抗干扰措施的不足,对消弱干扰的措施进行论述。分析了雷电流、工频短路电流在地网上分布,和地网电流对二次电缆的影响,通过实验室试验论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并结合ATP仿真寻求抑制地网电流对二次电压影响的最佳措施。讨论了屏蔽电缆及二次设备的几种不同接地方式对抑制干扰的作用,并用实验验证了屏蔽电缆在控制设备处接地,二次设备采用等电位连接是最有效的方式。针对二次系统中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提出采用含压敏电阻的低通滤波器能很好地消除干扰。对于变电所的地电位干扰是一个综合防护的问题,通常需要采取均压、接地和屏蔽等各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护,以提高变电所的抗干扰性能,保证二次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08-04-01)

陶蓉,李景禄,李超,李志娟,赵新德[10](2008)在《雷击变电站地网引起的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电站遭受雷击后,易导致电力系统的微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设备损坏,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分析了雷击地网干扰侵入自动化系统的途径,利用EMTP软件仿真模型,分析了雷击变电站时地网电位的分布情况以及二次电缆不同接地方式的屏蔽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方孔地网,增加垂直接地极,采用二次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屏蔽雷击引起的地电位干扰,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08年01期)

地电位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变电所遭受雷击时接地网中地电位分布不均的问题,运用ATP-EMTP软件仿真分析地网上雷电暂态电位分布情况。根据实际接地网搭建的接地体的数学模型,增加垂直接地体对于接地网的设计和铺设上能解决地电位均衡问题,改善冲击电位分布,改善工频大电流入地时的地电位分布,防止局部电位升高。通过改变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网孔大小,分析地电位的变化规律,总结两种防护措施的情况,为改进地电位防护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电位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朱泽伟,范娟,郭在华,张帆,季晓光.雷击地电位干扰特性试验及仿真分析[C].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2014

[2].罗勋,吴广宁,曹晓斌,吴昊,黄渤.运用ATP-EMTP研究地电位干扰防护措施效果[J].电瓷避雷器.2013

[3].王俊儒.雷击地电位干扰对牵引变电所弱电系统的影响[J].硅谷.2012

[4].吴胤旻.变电所地电位干扰防护措施研究[J].机电信息.2009

[5].程丽英.浅谈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09

[6].谢利英.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探讨[J].硅谷.2009

[7].秦晶晶,李景禄,宋萍.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抗干扰措施研究[J].电瓷避雷器.2009

[8].马福.雷击变电所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

[9].陶蓉.变电所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

[10].陶蓉,李景禄,李超,李志娟,赵新德.雷击变电站地网引起的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研究[J].电瓷避雷器.2008

标签:;  ;  ;  ;  

地电位干扰论文-朱泽伟,范娟,郭在华,张帆,季晓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