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风论文-温成荣

中唐诗风论文-温成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唐诗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唐诗歌,宋诗,文学

中唐诗风论文文献综述

温成荣[1](2011)在《中唐诗风的转变及其对宋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唐诗风的分析,指出中唐诗于初盛唐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并对整个宋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说明中唐诗风的转变和"宋调"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站在诗歌史的高度上讲,唐诗宋诗均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阶段,我们以中唐为转折点,分析宋诗的形成,也体现了诗歌史的连续性。(本文来源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罗筱玉[2](2011)在《试论中唐诗风蜕嬗之际的刘禹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唐诗风蜕嬗之际,元白、韩孟诗派极力要打破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所形成的审美经典与规范,而独立于两大诗派之外的刘禹锡诗歌却仍在追求清新婉美、雄奇健举的传统风格,可视为对此经典与规范的努力维持,这与元白、韩孟诗派的开拓与创新同样具有诗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综观刘禹锡诗歌,其中既具高标远韵、清丽天然等盛唐遗意,亦有自身的独创之处,形成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刘禹锡步武杜甫,选择的是一条尊经学古与创变求新并重的道路,对中唐以后诗人颇具启示意义,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1年03期)

张瑜[3](2011)在《论韩之“奇崛”和白之“通俗”对中唐诗风探索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韩愈和白居易的文风代表了中唐诗文变革的流变特征。他们同处于中唐的诗歌中兴的历史背景,体现了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他们的文风看似背道而驰,但实质都是创新,都体现了对诗歌内容和形式新变积极探索,在诗歌在创作途径及理论层面的阐发等方面对后世诗歌创作有积极的意义的和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1年03期)

邓新跃[4](2000)在《中唐诗风的新变与元和体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历了盛唐的极盛与大历初到贞元中的相对委琐靡顿之后,唐诗发展到元和年间,伴随着政治上对安史之乱的深刻反思,对贞元弊政的革故鼎新,形成了一股创新求变的文学思潮。韩愈主张“唯陈言之务去”(1)白居易宣称“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2)明人许学夷论中晚(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0年01期)

高国兴,庄鸿雁[5](1992)在《“元和体”与中唐诗风》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到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这是长庆叁年,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元稹任浙东观察史、越州刺史时,两人以诗章赠答,白在《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中这样评价二人诗文的。前一句是对元稹的赞美。白居易自注云:“微之长庆初知制告,文格高古,始变俗体,继者效之也”。元稹制告“新体”,实是文体文风改革已深入到官方公式文字领域的反映。后一句是对元白唱和诗的自评,白居易自注云:“众称元白为千字律诗,或号元和格”。白居易在此明确地意识到了“元和体”诗对当时诗体诗风的变新作用。按照张碧波先生的观点,①元和体可分为二类,一为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一为杯酒光景间的小碎篇章,并包括二人所谓艳体诗在内。(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2年06期)

仇洪伟[6](1989)在《韩愈与中唐诗风》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唐前期,以大历诗人为代表的空疏平庸的诗凤,不仅使贞元以后的诗人感到失望,同时也使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内容上“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皎然《诗式》),在形式上尾随沈、宋,讲求音韵格律,模拟追踪盛唐诗歌是没有出路的。不独辟蹊径,不闯出盛唐诗歌的窠臼,诗歌就难以发展,中唐诗人就不能建立自己的特色。“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贞元后期以至元和年间,中唐诗人便以求新、求变作为诗歌创作的主要倾(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1989年04期)

中唐诗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唐诗风蜕嬗之际,元白、韩孟诗派极力要打破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所形成的审美经典与规范,而独立于两大诗派之外的刘禹锡诗歌却仍在追求清新婉美、雄奇健举的传统风格,可视为对此经典与规范的努力维持,这与元白、韩孟诗派的开拓与创新同样具有诗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综观刘禹锡诗歌,其中既具高标远韵、清丽天然等盛唐遗意,亦有自身的独创之处,形成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刘禹锡步武杜甫,选择的是一条尊经学古与创变求新并重的道路,对中唐以后诗人颇具启示意义,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唐诗风论文参考文献

[1].温成荣.中唐诗风的转变及其对宋诗的影响[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2].罗筱玉.试论中唐诗风蜕嬗之际的刘禹锡[J].齐鲁学刊.2011

[3].张瑜.论韩之“奇崛”和白之“通俗”对中唐诗风探索的价值[J].青年文学家.2011

[4].邓新跃.中唐诗风的新变与元和体的形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5].高国兴,庄鸿雁.“元和体”与中唐诗风[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6].仇洪伟.韩愈与中唐诗风[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89

标签:;  ;  ;  

中唐诗风论文-温成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