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谚语论文-雷叁丽

俄汉谚语论文-雷叁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俄汉谚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文化学分析,“金钱”观念,语义场,谚语俗语

俄汉谚语论文文献综述

雷叁丽[1](2019)在《俄汉谚语俗语中“金钱”观念的语言文化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俄汉谚语俗语中的“金钱”观念,对与“金钱”观念相关的俄汉谚语俗语进行分类与分析,进而揭示俄汉民族意识中“金钱”观念的异同及其特征。观念概念是语言文化学基础概念之一,近年来被学者们广泛研究。观念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本文化单位,是文化与人之间的媒介。在当今语言文化学界,对观念词的研究已经成为分析民族心理的重要方法。观念研究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其研究成果可广泛用于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中。“金钱”观念在民族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民族都有自己对“金钱”的理解。俄汉语中都存在大量与“金钱”观念相关的谚语俗语。对俄汉语中“金钱”观念作对比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中俄“金钱”观念异同的了解,也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俄罗斯和中国文化,理解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本文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分叁章来研究俄汉语中的“金钱”观念。第一章为理论部分,论述了语言文化学中的“观念”概念及其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物–谚语俗语进行了分析,并且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简述了“金钱”观念的发展历史。第二章对观念词“金钱”进行了语义分析。对俄汉语中“钱”在词典里的释义以及与“钱”相关的词汇表达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了更系统地揭示这些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基于语义场相关理论,对俄汉语中与金钱有关的词汇概念进行了语义场分析。第叁章对与“金钱”观念相关的俄汉谚语俗语进行了分类与对比分析,通过这些谚语俗语来揭示俄汉民族意识中“金钱”观念的异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俄汉谚语俗语中的“金钱”观念具有较大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别。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俄汉民族对待金钱的态度都有些矛盾,追求财富的同时也认为金钱也可能带来不幸。其次,相比于物质财富,俄汉民族都更重视精神道德追求。另外,中俄两国都存在贫富分配不均的现象。但是,在不同自然条件、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俄汉两民族对“金钱”观念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在汉民族意识中,“权”与“钱”是紧密相连的。汉民族认为,要用正确的方式获取钱财。这些特征在俄语中没有体现。俄罗斯民族认为金钱可以检验人性,金钱本身并不能反映其获取途径。这些特征是俄语中所特有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8-01)

张璐[2](2018)在《俄汉谚语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民族的谚语都承载着该民族的文明,谚语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由人们世代相传,反映了每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和民族情感。谚语作为世界语言图景的一部分,是反映人类思想文化的棱镜。谚语不仅反映着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反映着传统社会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俄语谚语是由民间创造的、在民间以口头形式广泛流传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语句,是对人们生活经验的观察和总结。汉语谚语其结构较为定型,是“熟语”的一种,是一种“现成话”,是对人们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本文从俄汉对比的角度,分析俄汉有关女性的谚语,研究了谚语中一系列家庭女性角色和少数社会女性角色的形象,总结出俄汉谚语中女性形象的特征,女性的性别意识、性别观念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期望等,结合中俄两国的文化,分析造成俄汉谚语中女性形象异同的文化渊源,以期能够加深对中俄女性文化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鑫月[3](2018)在《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翻译与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简短的句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日常劳动中总结出的道理,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浓缩。不管在哪个国家,口语中大家经常会用到谚语、俗语、歇后语等来使自己的表达更生动具体。那么在口译过程中,就避免不了要对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进行准确的翻译。本文将通过对比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领会动物形象具体的象征意义,分析语言差异,以便能更好掌握俄汉谚语的使用方法,使我们的译文更加符合译语的习惯。(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8年11期)

哈冼每[4](2017)在《浅谈翻译等值理论在俄汉谚语翻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谚语作为人民智慧与社会经验的沉淀与结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因此要正确的翻译谚语,使原文意义能够充分的译文里体现出来,便离不开翻译等值理论。翻译等值理论在谚语翻译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01期)

胡艳[5](2016)在《俄汉谚语的韵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谚语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而又具有深刻寓意的箴言,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再现。它的语言简练朴实无华,结构短小精悍,不仅给人以精神的满足,同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本文通过对俄汉谚语结构和音韵的研究,展现俄汉谚语的韵律之美。(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6年31期)

乌日玛特[6](2016)在《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俄汉两个民族都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语言,首先了解他的谚语和俗语。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分析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来判断俄汉两个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希望能够对俄汉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本文从俄汉民族心理概述及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对比分析等叁个方面着手,例证较为丰富,分析全面。(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4-18)

胡艳[7](2016)在《浅析俄汉谚语中的宗教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层面,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刻。谚语作为语言一个重要的成分,具有十分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底蕴,它反映出了不同的宗教理念和宗教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思想和观念在俄汉谚语中的影响进行探析,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俄中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01期)

刘丹[8](2015)在《俄汉谚语中“人”与“神”的形象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谚语一直是语言学所关注的研究课题,众多学者常从教学中的应用、词源学、修辞学、翻译学、语用学、词典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另辟蹊径,将“人”与“神”形象在谚语中所映射出的语义内容纳入研究视角之中进行探讨-“人”的形象在谚语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又离不开“神”这种特殊文化符号的伴随与影响,二者相互制约,相互融合。作为俄汉谚语意象中比较重要而特殊的角色,对其进行研究尚属罕见,因此本文选题新颖。本文以原型理论、定型理论为基础,采用了对比分析法、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数据统计法、实例与图示相结合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整合研究,探索俄汉谚语中所展现的“人”与“神”的形象关系。这种研究不是单纯局限于静态的描写,而是对俄汉谚语语义背后所隐藏的民族文化渊源和认知机制的探寻,实际上已经冲破了俄汉谚语语言构造的界限,开始探讨语言和言语之间的联系与语言之外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充实了谚语研究已有的理论建构,而且能够对我们已有的语言学观点进行重新审视,为俄汉跨文化交际提供第一手的语言材料,为俄汉信息处理及机器翻译提供相应参数,为双语词典中相关条目的处理提供对比参照,同时也为俄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毕松[9](2014)在《从俄汉谚语翻译看奈达等值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分析大量俄汉谚语翻译的实例,阐述了运用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探讨俄汉谚语中的等值问题,尤其是谚语背后的文化等值问题。(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4年01期)

陈光辉,梅春才[10](2013)在《探析影响俄汉谚语互译的客观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谚语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在中俄两国跨文化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中俄两国的自然和文化差异,俄汉谚语在翻译中难免会有冲突,重视这些客观因素对俄汉谚语互译的影响,对选择适用的翻译技巧来更好的翻译俄汉谚语,促进俄汉谚语研究的发展和中俄两国跨文化交际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3年21期)

俄汉谚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每个民族的谚语都承载着该民族的文明,谚语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由人们世代相传,反映了每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和民族情感。谚语作为世界语言图景的一部分,是反映人类思想文化的棱镜。谚语不仅反映着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反映着传统社会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俄语谚语是由民间创造的、在民间以口头形式广泛流传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语句,是对人们生活经验的观察和总结。汉语谚语其结构较为定型,是“熟语”的一种,是一种“现成话”,是对人们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本文从俄汉对比的角度,分析俄汉有关女性的谚语,研究了谚语中一系列家庭女性角色和少数社会女性角色的形象,总结出俄汉谚语中女性形象的特征,女性的性别意识、性别观念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期望等,结合中俄两国的文化,分析造成俄汉谚语中女性形象异同的文化渊源,以期能够加深对中俄女性文化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俄汉谚语论文参考文献

[1].雷叁丽.俄汉谚语俗语中“金钱”观念的语言文化对比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张璐.俄汉谚语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3].王鑫月.俄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翻译与对比[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

[4].哈冼每.浅谈翻译等值理论在俄汉谚语翻译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7

[5].胡艳.俄汉谚语的韵律美[J].商业故事.2016

[6].乌日玛特.俄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与民族心理[D].内蒙古大学.2016

[7].胡艳.浅析俄汉谚语中的宗教元素[J].山西青年.2016

[8].刘丹.俄汉谚语中“人”与“神”的形象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9].毕松.从俄汉谚语翻译看奈达等值理论[J].新西部(理论版).2014

[10].陈光辉,梅春才.探析影响俄汉谚语互译的客观因素[J].青年文学家.2013

标签:;  ;  ;  ;  

俄汉谚语论文-雷叁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