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层沥青路面论文-张立佳

厚层沥青路面论文-张立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厚层沥青路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施工工艺,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厚层沥青路面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佳[1](2018)在《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开级配抗滑磨耗层作为一种重要的施工技术,虽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但是其优秀程度仍然值得在公路建设中使用。对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对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对策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8年12期)

王绍然[2](2017)在《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施工工艺,随后对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对策进行整理分析。结论证实,开级配抗滑磨耗层作为一种先进优秀的施工技术,尽管存在着缺点,但是瑕不掩瑜,这样的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的优秀程度依然值得我国公路建设的引进使用。(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7年25期)

林昌健[3](2017)在《同步碎石封层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特征与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路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会出现裂缝,随着裂缝的不断增大,会降低路面结构承载力,进而对路面的使用功能造成影响,需要做好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以实际工程为例,给出同步碎石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特点、应用及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7年11期)

郝中华[4](2017)在《HDPE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造的主要方法及手段是在其上加铺一层沥青面层,而由于车辆荷载及温度的长期作用,反射裂缝的出现及扩大成为了目前路面结构最为关键的问题。根据国内外已有的对于防止反射裂缝的研究成果,拟采用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沥青加铺层之间加入低弹性模量的HDPE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路面结构,来减缓反射裂缝带来的危害。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加入了应力吸收层的路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在模型上加载车辆荷载及温度来模拟路面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再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后处理得出路面结构应力应变随吸收层厚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加入不同厚度的应力吸收层的路面结构的应力应变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最终找到最合理的应力吸收层厚度,从而更有效地减缓反射裂缝的出现及延伸。同时,通过室内反射裂缝模拟试验,定量地证明HDPE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止反射裂缝的良好效果。通过对路面结构的应力应变分析发现,沥青加铺层路面结构内温度应力随HDPE应力吸收层厚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大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内应力的降低幅度,且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值比在温度作用下的应力值要大,HDPE应力吸收层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的最合理厚度为2~3cm。由MTS疲劳对比试验可知,由于沥青结合料自身强度远低于集料,裂缝的扩展方向一般会沿着集料形成的纹路发展。由于HDPE应力吸收层加铺层结构具有极好的抗疲劳能力、弹性恢复能力及较高的拉伸能力和拉伸疲劳性能,无论在弯拉还是剪切作用下,其在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及扩展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4-01)

程培峰,郝中华[5](2017)在《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带有低弹性模量的HDPE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路面有限元结构模型。在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上加载车辆荷载,再经过软件的后处理功能,对加入了不同厚度的应力吸收层的沥青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应力吸收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和扩展的最合理厚度为2~4cm。(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周传明,郑炳锋,李志涛[6](2016)在《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践对OGFC13和OGFC9.5两种级配类型的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通过室内试验对两种级配类型混合料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黏沥青OGFC13混合料各项性能良好,且OGFC13的原材料选择较为便捷,适合工程的应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通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金德福[7](2016)在《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最大剪应力点位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最大剪应力的点位分布,本文基于KENLAYER计算模型,分析了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确定面层与过渡层剪应力分布规律,从中得出剪应力最大值对应的点位,继而研究了车辆荷载、面层模量和厚度、过渡层厚度对最大剪应力点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6年09期)

闫亚鹏,柯文豪,雷宇,张涛[8](2015)在《沥青路面不同结构层沥青选型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沥青路面不同结构层沥青的选型优化问题,以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项目为例,考虑现行规范的相关要求,采用Abaqu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温度场分析,并进行沥青的BBR试验和DSR试验的验证,同时以动稳定度指标试验进行优化,以此作为不同结构层沥青选型的优化方法。该选型优化方法不仅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而且考虑了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特点,能更为合理地针对具体项目选择沥青路面不同结构层的沥青。(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5年10期)

刘皓琨[9](2015)在《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典型病害——车辙和疲劳开裂,确定控制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4个设计指标:沥青层底弯拉应变、级配碎石层顶面竖向剪切应力、半刚性基层层底弯拉应力与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给出推荐容许值和路面结构设计流程图;在不同土基强度和交通量分级下,给出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的合理结构。(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郭红兵,赵亚兰,陈拴发[10](2015)在《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防裂层沥青路面应力与抗裂机理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作为裂缝缓解层的方法,利用其大粒径矿料多、沥青含量少及空隙率大的结构特点消散及吸收裂缝处路面应力。以国内外OLSM参考级配为基础,结合试验段修筑情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设置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叁维有限元模型,对设置不同类型裂缝缓解层、1~#-3~#级配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结构进行热-荷载耦合应力对比分析,从宏观力学响应方面阐释了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抗裂机理。结果表明:与相同厚度的普通AC-25裂缝缓解层相比,OLSM-25裂缝缓解层的温度敏感性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应力消减及缓解性能;在相同的外部荷载作用下,随着1~#-3~#级配OLSM-25空隙率的增大,以及抗压回弹模量和线膨胀系数的降低,其自身的车辆荷载应力、温度应力、耦舍应力呈总体降低趋势。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仅从缓解应力效果及抗裂性能方面考虑,选择级配偏粗、空隙率较大的3~#级配OLSM-25作为裂缝缓解层效果较好,但应严格控制施工中的离析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厚层沥青路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介绍了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施工工艺,随后对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对策进行整理分析。结论证实,开级配抗滑磨耗层作为一种先进优秀的施工技术,尽管存在着缺点,但是瑕不掩瑜,这样的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的优秀程度依然值得我国公路建设的引进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厚层沥青路面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佳.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对策[J].交通世界.2018

[2].王绍然.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7

[3].林昌健.同步碎石封层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特征与技术[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

[4].郝中华.HDPE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5].程培峰,郝中华.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应力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

[6].周传明,郑炳锋,李志涛.开级配抗滑磨耗层沥青路面试验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6

[7].金德福.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最大剪应力点位分布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

[8].闫亚鹏,柯文豪,雷宇,张涛.沥青路面不同结构层沥青选型优化方法研究[J].公路.2015

[9].刘皓琨.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交通科技.2015

[10].郭红兵,赵亚兰,陈拴发.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防裂层沥青路面应力与抗裂机理数值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5

标签:;  ;  ;  ;  

厚层沥青路面论文-张立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