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悲剧论文-张蕾

莎士比亚悲剧论文-张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莎士比亚悲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哈姆雷特,四大悲剧,克劳狄斯,人物性格

莎士比亚悲剧论文文献综述

张蕾[1](2019)在《莎士比亚作品中哈姆雷特人物性格与悲剧的酿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姆雷特是着名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首,创作于1601年,该部小说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史,整篇小说都围绕着复仇的故事来展开,剧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有着多变的性格,这也是悲剧产生的原因,起初哈姆雷特是一个被赋予积极乐观性格的人文主义者,但是由于经历了太多,所以性格发生了变化,本文将会针对人物性格角度去分析哈姆雷特悲剧的酿成,为更多的读者带来深度讲解。哈姆雷特出自于莎士比亚的笔下,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其主要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故事,哈姆雷特在德国人文中心威登堡大学读书,但是他的家庭(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郭雪瑶[2](2019)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形象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中较多且频繁地出现鬼魂、女巫、幽灵等超自然形象,他们均有着预知福祸的超能力。《麦克白》与《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经典的两部悲剧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较多的将鬼魂、女巫这两大超自然因素穿插其中,在充满野心、谋杀、罪恶和权欲的悲剧中,这些看似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象,却将人性中的贪婪与堕落表露无遗。本文试根据《哈姆雷特》与《麦克白》这两部戏剧,窥探超自然形象对戏剧中叙事、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主题表达产生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4期)

黄莉萍,王朝阳[3](2019)在《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悲剧母亲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中塑造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母亲形象,长期以来未能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细读历史剧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剧中典型的母亲角色,深入分析了她们之间存在的"战争",并阐述了历史剧中母亲悲剧的根源。(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3期)

谢世坚,陈心果[4](2019)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疯癫”委婉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都有引人注目的"疯癫"意象,也充满了"疯癫"含义的委婉性表达。以四大悲剧为语料,探讨莎剧"疯癫"委婉语的构成方法、使用特点以及遵循的原则。莎剧委婉语构成方法丰富多样,委婉语的使用在提升语言魅力、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悦[5](2019)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一经问世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本作品通过作者的描述,刻画和体现出了哈姆雷特主人公的悲剧形象。本文针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悲剧性格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为我国戏剧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浩[6](2019)在《越界女性——莎士比亚悲剧人物性别特征之文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莎士比亚悲剧研究中,以A. C.布莱德雷为代表的莎评家受到亚里士多德"性格缺陷"理论的影响,多把悲剧的原因归于悲剧主人公的性格因素,从而遮蔽了"性别"因素在悲剧中的意义,因此有必要总结,系统研判,解析莎士比亚经典悲剧中主要女性人物违背文艺复兴时期主流性别特征期待的越界行为,剖析越界这一具有行为和性别特征双重属性的问题在剧中人物命运中的作用,并由此提炼出一组跨越传统性别疆域的幕后推手型权力女性形象、她们的分别是《科利奥兰纳斯》中作为越界母亲的伏伦妮娅、《麦克白》中作为越界妻子的麦克白夫人、《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中作为越界女王的埃及艳后。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主体是特定文化建构的产物,而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与菲勒斯中心主义支配下的女性性别特征相关,是社会文化赋予的性别特征的束缚与女性渴望权力、平等、自由和精神独立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性别悲剧。(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9年02期)

杨子怡,杨伊雯,李雨桐,刘子豪[7](2019)在《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习语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剧作为世界流传甚久的巨着,文学研究价值难以估量,尤以四大悲剧为最。习语作为语言应用中的一大组分,承载着深刻的文学内涵和历史渊源。我国自19世纪中期就有不少优秀的翻译家着手莎剧的翻译工作,朱生豪、梁实秋译本最为经典。本次研究以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论为理论支撑,以朱、梁译本为例探究习语的翻译是如何影响深入文化传播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15期)

陈佳明[8](2019)在《非同寻常的亲族》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大悲剧作为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记载了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期间对核心家庭的现实构想,其家长制思想与家庭情感合二为一,贯穿其中。家长制蕴含两层含义:男性支配女性,男性长辈支配男性小辈。在家长制下,家长(父亲或丈夫)成为核心家庭的一家之长,其他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与妻子皆受其支配。作为构建宏观社会的微观单位,核心家庭则由父母及子女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核心家庭成员,无论是王子公主,王公大臣,还是国王王后,均在以家长为中心的家长制下生存。通过把核心家庭的情感融入家庭生活与社会现实中,莎士比亚心机巧妙地塑造了一个个跃然纸上的戏剧角色,也展现了家长制下成员间复杂难解的家庭感情。本文除了导论部分与结论部分,由叁章构成。导论部分从角色塑造,政治话题和父系关系叁个角度阐述了四大悲剧的相关研究,并对家长制,核心家庭,家庭情感等词做出定义界定。在诸多莎士比亚学者对莎剧中家庭情感的分析中,家长制这个术语时常被提及。然而,就家长制去探究家庭情感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成因的关系的研究还不充分。因此,本文将尝试从家长制的角度出发,以家长为叁章焦点,从父子,父女,夫妻叁个层面去解读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核心家庭的情感,试图探索四大悲剧的悲剧成因与家庭情感的关系。第一章讨论了儿子们自我认同的完成。家长制下,父亲成为儿子的人生导师与道德榜样,父亲崇拜与孝义责任成为儿子的天性;但长子继承制下父子之间的权力斗争是儿子实现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四大悲剧中,一方面,哈姆雷特与拉瑞提斯都把父亲看作男性的完美典范,对父亲甘心听从;为履行身为人子的责任,哈姆雷特与马尔科姆忍辱负重,得报父仇。另一方面,在家长制下,坐拥家庭财产的父亲最具有权力。哈姆雷特渴望通过取得父王的王后与王权来获得权力,而葛罗斯特与两个儿子在长子继承制下的财产争斗也揭示了儿子通过权力斗争超越父亲,实现自我认同的心理渴求。第二章论述了女儿们对父亲权威的弱化。家长制下,父亲通过嫁妆分配与恋爱干预两种模式来控制女儿的婚姻,从而确立父亲权威;而女儿有时则追求个人意志,蔑视父道。在四大悲剧中,嫁妆成为李尔控制叁个女儿的经济武器,波洛涅斯为了实现家庭利益包括家族荣誉与政治目的干预奥菲利亚的恋情,而勃拉班修也对苔丝狄蒙娜的私定终身强烈反对。然而,女儿对个体意志的遵循违抗了父亲权威:苔丝狄蒙娜是为了追求个人幸福;克劳迪亚是为了正直的如一;高纳里尔与李根是为了利益的贪欲;奥菲利亚是为了宣泄对爱的渴求。第叁章探讨了妻子们对男性气概的倾覆。家长制下,家长在家庭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父亲,也是丈夫,他对妻子也有权威。贞节与生育作为家长制社会的规范,体现了妻子的从属性;而有的妻子却敢于发出挑战之声。四大悲剧中,贞节对妻子尤为重要。苔丝狄蒙娜因为贞节问题丢失了爱情与生命,乔特鲁德因为再嫁行为被塑造为不忠不信。生育也成为妻子的价值体现。高纳里尔的生育功能被视作提高身份地位的途径,麦克白夫人的不育甚至成为夫妇由妒生恨,谋杀他人的原因之一。但是,一些勇气可嘉的妻子向丈夫们发出挑战。麦克白夫人的决断能力与权力渴望揭示了她雌雄同体的特征,高纳里尔以暴君的方式对待奥本尼,伊米莉亚为了捍卫正义揭发伊阿古的奸计。总而言之,在家长的统筹下,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核心家庭的成员井然有序地遵循家长制规则,这有利于家庭团结与国家稳定的实现。然而,在从中世纪向近现代过渡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个人价值的呼吁已在世人心中觉醒,而中世纪时家长制对家庭集体性的主张仍然存留。个体性的觉醒之下,人们渴望撕掉家庭身份的标签,找到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而不仅仅是被机械标记为家庭的成员。个人身份定位与家庭集体这两者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酝酿了家庭情感的破裂,也为四大悲剧奠定悲情基调。通过展现家长制下家庭情感的维系运转,莎士比亚以四大悲剧中使人潸然泪下,心惊不已的家庭情感解体去呼吁世人深思理想家庭的本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3)

郑绍楠,郭小丽[9](2019)在《文化张力结构下的悲剧:对莎士比亚《李尔王》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宗教信仰开始解体,异教精神迅速崛起并对那个时代的作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莎士比亚并没有放弃以基督教的神性视野观照人性。基督教和异教精神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中形成一种张力,它使莎士比亚悲剧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度,并产生了与古希腊悲剧迥异的旨趣。这种张力在剧作《李尔王》中体现为基督上帝始终没有正面出场却处处在场,体现为剧中人的平庸与渺小、疯狂与卑鄙,以及对爱之化身毁灭的绝望和对永恒之爱的祈望。(本文来源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贺鹏[10](2019)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诗人,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戏剧家、文学家,被人们成为文豪的他,又被马克思评价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一生给世人一共留下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3、4首长诗,特别是他写的悲剧给人门以更多生活的启示,字里行间蕴含着较之独特的科学思考,同时又给许多陈旧的题材注入了新颖、深刻的内容,教人们对当下的生活怀揣这思考,他影响着世代人,因此,在文坛就有了永远的"莎士比亚时代"。(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04期)

莎士比亚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莎士比亚戏剧中较多且频繁地出现鬼魂、女巫、幽灵等超自然形象,他们均有着预知福祸的超能力。《麦克白》与《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经典的两部悲剧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较多的将鬼魂、女巫这两大超自然因素穿插其中,在充满野心、谋杀、罪恶和权欲的悲剧中,这些看似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象,却将人性中的贪婪与堕落表露无遗。本文试根据《哈姆雷特》与《麦克白》这两部戏剧,窥探超自然形象对戏剧中叙事、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主题表达产生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莎士比亚悲剧论文参考文献

[1].张蕾.莎士比亚作品中哈姆雷特人物性格与悲剧的酿成[J].北方文学.2019

[2].郭雪瑶.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形象解析[J].明日风尚.2019

[3].黄莉萍,王朝阳.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悲剧母亲形象研究[J].戏剧之家.2019

[4].谢世坚,陈心果.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疯癫”委婉语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李悦.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6].张浩.越界女性——莎士比亚悲剧人物性别特征之文化解读[J].戏剧艺术.2019

[7].杨子怡,杨伊雯,李雨桐,刘子豪.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习语翻译[J].校园英语.2019

[8].陈佳明.非同寻常的亲族[D].西南大学.2019

[9].郑绍楠,郭小丽.文化张力结构下的悲剧:对莎士比亚《李尔王》的解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10].贺鹏.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艺术特色[J].作家天地.2019

标签:;  ;  ;  ;  

莎士比亚悲剧论文-张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