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伏小麦论文-乔宇

倒伏小麦论文-乔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倒伏小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单粒匀播,抗倒伏,意义

倒伏小麦论文文献综述

乔宇[1](2019)在《小麦单粒匀播抗倒伏高产种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针对小麦单粒匀播、小麦抗倒伏种植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与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较多,但是两者综合研究较少。本文针对小麦单粒匀播与小麦抗倒伏高产种植技术进行详细的综合介绍,为小麦高产种植、小麦增产增效、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32期)

杨超,杜小凤[2](2019)在《小麦防倒伏从合理播种开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小麦后期倒伏一直是困扰苏北小麦夺取高产的主要问题。特别是2018年夏熟,苏北地区小麦倒伏面积达130万亩,再加上后期雨涝影响,倒伏田块损失较大。经实践,采取合理播种、及时化控、配套栽培等技术,可以解决苏北地区小麦后期倒伏与高产之间的矛盾。(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9-18)

赵立成,段玉林,史云,张保辉[3](2019)在《基于无人机DSM的小麦倒伏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小麦倒伏是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并且影响农业机械自动化收割的重要原因。基于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得的数据能够为小麦倒伏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结果,为智慧农业智能化育种、栽培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无人机搭载的消费级相机,获取可见光影像结合生成的DSM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进行小麦倒伏识别。【结果】基于可见光和DSM数据获得的小麦倒伏分类总体精度为98.41%,Kappa系数为0.97,相较于仅依靠可见光谱信息的分类结果具有显着提升,识别结果也更加可靠,能够显着改善小麦倒伏识别效果。【结论】证明了基于无人机搭载消费级相机获取的DSM数据在农作物倒伏识别中的可行性,提供了一种自动识别小麦倒伏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期刊2019年04期)

邵庆勤,万成,李晓庆,任兰天,闫素辉[4](2019)在《取样后处理措施对小麦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优化与改进小麦取样后的后处理措施,为提高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2个试验:取样后3种放置方式(取样后去除根系、取样后保留根系和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与取样后7个放置时间(0、2、4、6、8、10和12 h)为试验条件;以基部第2节间剥除叶鞘后的7个放置时间(0、0.5、1、1.5、2、2.5和3 h)为试验条件,分析其对抗倒伏相关形态指标和茎秆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推移,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的放置方式下小麦单茎鲜质量、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在放置12 h内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放置10 h内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取样后保留根系放置方式下小麦单茎鲜质量、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在放置2 h内与对照均无显着差异。取样后去除根系放置方式下,单茎鲜质量、机械强度和淀粉含量在放置2 h时与对照差异显着。随着基部第2节间剥除叶鞘后放置时间的延长,机械强度、抗倒伏指数、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0.5 h内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变化较小,但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0.5 h时分别比对照显着降低7.21%、5.63%和19.91%。放置方式和放置时间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无显着影响。[结论]田间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的放置方式下小麦植株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稳定性较好,10 h内测定结果与对照无显着差异,取样后保留根系放置方式抗倒伏性状需在2 h内测完;同时基部节间剥除叶鞘后应立即进行相关性状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国英[5](2019)在《小麦防治倒伏的综合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倒伏是小麦种植管理的常见危害,也是排在病害和虫害之后的影响小麦产量的第叁大因素。小麦倒伏会造成小麦减产、品质下降,也给联合收割机作业带来难度。结合辉县小麦主产区,就小麦倒伏成因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4期)

李斌,吴昌智,吴文花,金宇[6](2019)在《小麦倒伏情况调查及防倒抗倒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倒伏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江苏省建湖县2010~2018年对小麦倒伏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倒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倒伏越早影响越大。小麦倒伏主要由于品种抗倒性不强、播种质量差、播种量较大、施肥不合理、沟系不配套、病害防治效果不佳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喷施矮壮丰、劲丰等生化调节剂能有效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倒伏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八八叁可以提高小麦千粒重。同时针对造成小麦倒伏的原因提出了防倒抗倒措施,以期为建湖县小麦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本文来源于《基层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06期)

吕金仓,任雅琴,杜文军,王宝梅[7](2019)在《陕西省小麦倒伏原因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后期倒伏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本文作者在介绍小麦倒伏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倒伏发生的原因,并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肥水运用、田间管理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促进小麦稳健生长,增强茎秆的韧性和弹性,有效地预防倒伏,实现增产增收。(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万成,李晓庆,任兰天,闫素辉,李文阳[8](2019)在《小麦抗倒伏性能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简化抗倒伏性能的测定,减少测定过程中的工作量,为优化与改进小麦的抗倒性能测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计了2个试验,一个是以5个小麦品种与2种基部第二节间的机械强度测定时的节间状态为研究条件,一个是以5个小麦品种与2种基部第叁节间的机械强度测定时的测定方法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抗倒伏相关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剥离叶鞘处理相比,不剥离叶鞘处理下基部第二节间的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略高,其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在品种间的排序表现一致,且两种方法测定得到的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与单茎测定处理相比,四个节间一起测定处理下基部第叁节间的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略高,其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在品种间的排序表现一致,且两种方法测定得到的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测定基部第二节间和基部第叁节间所得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的相关性达到显着水平。结论:在测定抗倒伏性能时,可采用不剥离叶鞘法测量基部第二节间;测定时可采用四个节间一起测定法代替单茎测定,即减少工作量,又能反映品种间的变化趋势。同时,若剪取后的基部第二节间不完整,可用基部第叁节间代替。(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阳光[9](2019)在《小麦后期倒伏补救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发生倒伏的麦田,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一是不扶不绑,顺其自然。小麦倒伏一般都是顺势自然向后倒伏,麦穗、穗茎和上部的1~2片叶都露在表面,由于植株都有自动调节作用,因此小麦倒伏3~5天后,叶片和穗轴会自然翘起,特别是倒(本文来源于《农业知识》期刊2019年09期)

刘志伟[10](2019)在《倒伏的小麦不可人工扶直》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荆州市近日出现7级大风与中雨,导致该地菱角湖农场已抽穗小麦大面积倒伏。从有关方面获悉,由于连日大风降雨,长江中游一带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倒伏的小麦,一些农民为之焦虑。这些倒伏的小麦可不可以人工扶直?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高级工程师黄智敏给出的答(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4-18)

倒伏小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小麦后期倒伏一直是困扰苏北小麦夺取高产的主要问题。特别是2018年夏熟,苏北地区小麦倒伏面积达130万亩,再加上后期雨涝影响,倒伏田块损失较大。经实践,采取合理播种、及时化控、配套栽培等技术,可以解决苏北地区小麦后期倒伏与高产之间的矛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倒伏小麦论文参考文献

[1].乔宇.小麦单粒匀播抗倒伏高产种植技术[J].河南农业.2019

[2].杨超,杜小凤.小麦防倒伏从合理播种开始[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3].赵立成,段玉林,史云,张保辉.基于无人机DSM的小麦倒伏识别方法[J].中国农业信息.2019

[4].邵庆勤,万成,李晓庆,任兰天,闫素辉.取样后处理措施对小麦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5].张国英.小麦防治倒伏的综合措施[J].农家参谋.2019

[6].李斌,吴昌智,吴文花,金宇.小麦倒伏情况调查及防倒抗倒措施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9

[7].吕金仓,任雅琴,杜文军,王宝梅.陕西省小麦倒伏原因及应对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9

[8].万成,李晓庆,任兰天,闫素辉,李文阳.小麦抗倒伏性能测定方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

[9].阳光.小麦后期倒伏补救措施[J].农业知识.2019

[10].刘志伟.倒伏的小麦不可人工扶直[N].科技日报.2019

标签:;  ;  ;  ;  

倒伏小麦论文-乔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