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留声

笔墨留声

江南三月,惠风和畅,茂林修竹下清流激湍,环境恬静宜人。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邀约一群名流高士,列坐于兰亭的溪边临流泛觞,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拾句不成则罚酒三杯。

这本是古已有之的风俗。每年三月三日,在水滨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感受春意,为求消灾除凶,称修禊或曲水。后来时兴在水上放置酒杯,杯流停其前,当即取饮,以为嬉乐,称“流觞曲水”,也作“流杯曲水”,南朝《荆楚岁时记》有载:“三月三日,土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当然,民间不是人人会赋诗,而王羲之等人岂可错过赋诗助兴的机会?此次兰亭雅集,42位名士成诗37首,汇篇成集,公推召集人王羲之写序文,于是有了文采斐然的《兰亭集序》,其墨宝更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有“天下第一行草”美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家,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绍兴城区西南十余公里,有兰渚山,山麓,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亭亦以兰名,故兰亭非王羲之所处朝代始有,只因为《兰亭集序》才著于天下。

兰亭幽篁夹道,清流碧沼,在潮翳闷热的季节亦颇觉清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鹅池,池旁,是一座式样别致的石质三角形鹅池碑亭,亭中镌有“鹅池”二字的碑石。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传说他刚写完“鹅”字欲书“池”字,忽闻圣旨到,逐搁笔迎旨,其子王献之乘机提笔续写“池”字,两字虽风格相近,但“鹅”瘦“池”肥,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二王父子合壁,称“父子碑”。与此相映成趣的是“祖孙碑”,祖孙碑在御碑亭内,这是一座高大的八角攒尖顶碑亭,亭周围设石栏,栏柱顶端雕石狮,亭中巨碑高六米许,碑底为须弥座,碑冠勒云龙浮雕,祥云缭绕中双龙齐迎旭日。碑正面刻清康熙皇帝摹写《兰亭集序》全文,其书风在不失原作秀美的特色外,又显出一派雍容华贵的帝王之象;碑的背面阴刻乾隆皇帝游兰亭时,书《兰亭即事诗》的手迹,中有“临池留得龙跳法,聚讼千秋不易评”等句,流露出对兰亭溢于言表的仰慕之情。祖孙二帝书迹同碑,实为罕有。

此外还有兰亭碑等景物,最吸引人的当是流觞亭一带。流觞亭前是一处修竹环抱的开阔地,之字形小溪蜿蜒其间,显现《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色:“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与曲水相呼应的是流觞亭,这是一座古色古香单檐歇山顶建筑,走廊环绕围以石栏坐凳,正门前有抱对一副:“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地重来修禊能否逢君?”亭内一巨大屏风绘刻扇形“兰亭修禊图”,上悬一匾“曲水邀饮处”。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王羲之等魏晋名士在此谈玄论道,或举杯畅饮,或低头吟哦,或援笔而书;他们放浪形骸,或醉意朦胧,把笑傲山林、旷达潇洒的魏晋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魏晋风度”,泛指魏晋名士在思想、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殊风格、风采、气度,他们不拘规约崇尚清流,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就宣称:“礼岂为我设邪!”还有仕不事事,他们虽然作官却不肯视事,也是魏晋士人的普遍风尚,陶渊明弃官归隐就在情理中了。还有凸现个体自我的“宁作我”,毫不谦让地自恋而无偶像崇拜。再一个显著特征是“酒神精神”,魏晋士人直接以滥饮来摆脱理性束缚,回归到非理性的狂迷状态中,以此获得酒神精神的内在境界,《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记:“使吾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魏晋风度就是对现存世界万事万物持否定态度,是对个体自我现时现生的强烈执著,也是魏晋玄学的形象化、人格化,对后来历代知识分子的心态与行为产生过深刻影响。

兰亭景区多荷池,王右军祠就坐落在一方荷花池畔,此时莲叶迎风,消暑生凉。王羲之祖籍山东临沂,官至右将军,人称王右军,辞官后定居绍兴。王右军祠是景区内最高大的建筑物,祠屋分前后两进,中间墨池,取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意,池中建有精巧别致的墨华亭,亭之前后架石桥直通正厅,而池之两旁为长廊,壁嵌历代书家所摹《兰亭集序》的手迹碑拓,摹本中有唐人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而冯承素的“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王氏家族一直传至第七代,后被唐太宗李世民派人骗取,他得逞后爱不释手,朝观夕看,命众书家临摹分赠皇子近臣,还亲撰《晋书·王羲之传》,驾崩后,侍臣们依遗诏将真迹陪葬于昭陵。不仅《兰亭集序》,王羲之众多的书作真迹亦半件无存,能见到王书风范的都是历代的双勾摹本和刻帖,不过并不影响他作为“书圣”的地位,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就曾深有感慨写诗称赞:“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赏山阴,此书已向昭陵朽,刻石犹能抵万金。”

游罢兰亭,出口处不远,迎面有一组崭新建筑物,原来是一所书法学院,“书圣”精神在此得到承传,我记起见过的两句诗是最好的注脚:“今人更尚诗书画,遍地欣闻翰墨花。”

干一点农活,吃一点农家菜,体验一下田家之乐,达到放松身心的境界。我们也凑凑热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日,一家大小兴冲冲地跑去城郊的草莓园采摘草莓。

草莓园位于市区西郊,阡陌纵横,交通便利。草莓园足有六十亩,放眼望去,就象一片绿中透红的海洋。绿油油的草莓,在春风吹拂下,扭着柔软的腰肢,翩翩起舞,大大小小的草莓缀满枝头,红艳艳、娇滴滴的。整个草莓园,果红叶绿,相映成趣。园区散发出一阵阵的幽香,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蜂蝶,也吸引着纷至沓来、休闲度假的市民。

走进草莓园,但见各色的草莓,红的,青的,熟透的,半熟的,大的,小的,一排排扑面而来,它们纷纷探头探脑地露出笑靥,欢迎游客的光临。草莓园里,到处是结伴而来的人群,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东一簇西一簇地采撷带着晶莹露珠的草莓。他们时而品尝品尝新鲜的草莓,时而谈论谈论轻松的话题。几个穿着超短裙的少女,像美丽的蝴蝶般在草莓丛里飞来转去,一边采摘草莓,一边唱着甜蜜蜜的情歌。她们追逐着,戏弄玩谑着,朗朗的笑声,不时荡漾开来。粉红色的草莓和她们灿若桃花的脸膛交相辉映,越发衬托出他们的妩媚风姿。飘来飘去的几位少女的倩影,成了草莓园最绚丽多姿的一道风景线。

见到这么可爱的草莓园,我的孩子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欢呼雀跃。他被这繁星似的草莓迷住了,成了蹦蹦跳跳的小鹿。他拍着小手,大声嚷着:“好啊!好啊!”这充满童真的欢呼声,我听了不禁展颜而笑。也难怪他如此高兴,以前他常吃草莓,早为那清甜的草莓所倾醉了,现在置身于这片草莓的天地里,他怎能不欢呼呢?他一会儿帮助妈妈采摘草莓,一会儿去扑打蟋蟀,一会儿追赶那些翩翩起舞的蝴蝶,跑得满身是汗,就像一匹撒欢的小驹。

看着孩子快乐无比的神情,看着碧绿的草莓园,我的心里也乐滋滋的,充分领略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这片田园风光,对我这个来自农村的放牛娃,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田园里的水稻、蔬菜、番薯、黄麻、花生,各种浇灌、施肥、除草的农活,象电影般一幕幕在我眼前闪现。想当年,我不愿脸朝红土背朝天,渴望能洗脚上田,跻身市井。如今跳出农门的夙愿虽然实现了,但繁嚣的市井,纷争的名利,攀比的风气,已把我搞得疲惫不堪。现在,我置身于这片红绿相映的草莓园,品尝着新鲜清甜的草莓,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倍感惬意和舒畅。是的,此园此境,是可让人避开喧嚣的市井,告别纷争的名利场,荡涤浮躁的灵魂,获得一种返朴归真的愉悦。哦,久违了,迷人的草莓园!啊,我多想解甲归田呀!这样一来,我就可抚慰心灵的创伤,获取心境的宁静了。可惜我人在尘世,身不由己,仍须为社会为家庭尽一份绵薄之力,只能短暂地欣赏眼前这醉人的田园风韵,领略恬静的田园生活。不过,树高千尺终须叶落归根。总有一天,我会告老还乡,像陶渊明那样安度那恬淡的田园生活的。

“爸爸,咱们回家吧。”孩子清脆的叫喊声,打断了我的浮想。我转身一看,妻子已采摘了满满的一篮草莓,正在付钱给种草莓的农妇。我环顾一番这诱人的草莓园,恋恋不舍地挥手跟草莓们告别。它们迎风招展,恍惚个个在点点头,摆摆手:“慢慢走,有空就请多来光顾啰!”

标签:;  ;  ;  

笔墨留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