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属论文-方强恩,李宇泊

苜蓿属论文-方强恩,李宇泊

导读:本文包含了苜蓿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苜蓿属,分类,地理分布,近缘种

苜蓿属论文文献综述

方强恩,李宇泊[1](2019)在《国产苜蓿属植物的分类与资源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搜集整理文献,查阅标本,对我国国产苜蓿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具有详细文献或标本记载的苜蓿属植物种质资源共计18种7变种6变型,其中无分类异议的仅有6种,分别是天蓝苜蓿、阔荚苜蓿、小苜蓿、南苜蓿、褐斑苜蓿和紫花苜蓿;世界苜蓿属分类系统没有接受国内系统中对阿拉善苜蓿、罗马苜蓿、蓝花苜蓿、野苜蓿和杂交苜蓿及其变种变型的分类处理结果,而是将此类与紫花苜蓿亲缘关系近、种间存在天然杂交的苜蓿属资源合称为紫花苜蓿复合体;我国国产苜蓿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西藏、青海、内蒙、陕西和四川西南部,其中新疆是我国苜蓿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分析认为,我国苜蓿属植物资源丰富,搜集国产苜蓿属及其近缘属种质资源,运用最新分子鉴定技术,理清近缘属种间的分类界限,对苜蓿属优良牧草基因资源的发掘和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9年03期)

闫伟,石凤翎,钱亚斯[2](2019)在《苜蓿属材料根瘤内生菌的初步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内蒙古西部4个苜蓿栽培区(呼和浩特市,沙尔沁,海流,达拉特旗)13份豆科牧草材料(11份苜蓿属材料,2份草木樨属材料)根部根瘤上采集分离得到21份未知菌株。通过形态特征及16SrDNA鉴定,确定21份根瘤内生菌株中,10份属苜蓿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2份属根瘤菌属(Rhizobium),4份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份属节杆菌属(Arthrobacter),1份属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9年02期)

王小山,季晓敏,刘隆阳,纪冰沁,田银芳[3](2018)在《EBR对NaCl胁迫下苜蓿属植物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苜蓿属植物的抗盐机理及外源油菜素内酯(EBR)对苜蓿属植物抗盐性的影响,选取蒺藜苜蓿、紫花苜蓿和金花菜3种苜蓿属植物为实验材料,研究NaCl胁迫及NaCl胁迫下喷施EBR对苜蓿属植物生长,体内无机离子吸收、分配及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1)NaCl胁迫会抑制苜蓿属植物的生长,影响植物体内K+、Ca2+、Mg2+离子的分配和运输。2)EBR能有效缓解NaCl胁迫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维持植物体内的离子平衡,从而提高植物的耐盐性。3)紫花苜蓿耐盐性较强,蒺藜苜蓿耐盐性较弱。4)在盐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根部抑制对Na+的吸收,减少离子毒害作用;蒺藜苜蓿将根中的Na+向茎和叶中运输,通过叶片的脱落,维持生长点的正常生长。(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孙文君,唐敏,任健,许喆,姜娜[4](2018)在《8份云南苜蓿属优异种质资源对铝胁迫的生理耐受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8份云南苜蓿资源为研究材料,研究了铝胁迫对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0μmol·L~(-1))铝处理对苜蓿幼苗的植株生长及根系伸长的抑制作用较弱,但对苜蓿根系活力抑制作用较大,且促进了丙二醛在根尖的积累,破坏膜系统的通透性;由于在逆境中苜蓿自身调节机制作用缓解铝毒害,当胁迫处理浓度≥200μmol·L~(-1)时,根系活力下降及丙二醛积累变化趋势较为平缓。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苜蓿根尖受胁迫影响随之增大,氧化酶活性呈逐级递减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8份供试苜蓿材料耐铝性进行评价,可将供试材料分为耐铝型、中等耐铝型和敏感型叁种,综合分析认为紫花苜蓿(No.12)在不同浓度铝胁迫处理下耐铝性表现均较好,可在南方酸性富铝化土壤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田小霞,毛培春,张琳,郭强,孟林[5](2018)在《苜蓿属植物苗期耐盐指标筛选及耐盐性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Hoagland营养液培养法,对苜蓿属(Medicago Linn.)15种植物132份样本幼苗进行Na Cl[0(对照)、3、5、7和9 g·L-1Na Cl]胁迫处理,测定了幼苗存活率(SR)、幼苗生长速率(GR)、叶片叶绿素含量(Chl)、苗高(SH)、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单株干质量(DW)和单株绿叶数(NGL)的变化;以这7个指标的耐盐系数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合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及聚类分析对各样本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归类;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耐盐性预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经Na Cl胁迫处理后,供试样本的SR、GR、Chl、SH、DW和NGL值均低于对照,仅REC值高于对照。不同样本7个指标的耐盐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且7个指标的耐盐系数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SR、GR、Chl、SH、REC、DW和NGL的耐盐系数分别为0.394~0.926、0.147~0.886、0.393~0.913、0.272~0.896、1.136~4.120、0.293~0.961和0.283~0.975,其中,各指标耐盐系数最高的样本分别为10173、4187、4587、4799、10173、3172和4570,耐盐系数最低的样本分别为3754、4818、3773、4600、3803、4607和4818。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5.656%、26.024%、9.637%、8.236%,累计贡献率达89.553%;其中,第1主成分的主要作用因子为SH、DW和NGL,第2主成分的主要作用因子为SR和GR。根据D值由大至小排序,供试132份样本可分为强耐盐型(22份样本)、中耐盐型(39份样本)、弱耐盐型(59份样本)和敏盐型(12份样本)4类,与聚类分析结果总体一致。其中,样本10173的D值最大,耐盐性最强;样本3754的D值最小,耐盐性最弱。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方程Y=-0.353+0.471X_(Chl)-0.367X_(NGL)+0.197X_(SH)+0.094X_(REC)(R2=0.971),表明Chl、NGL、SH和REC 4个指标对供试样本的耐盐性有显着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供试132个样本的耐盐性差异明显,同种植物不同样本间的耐盐性也存在差异;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可采用Chl、NGL、SH和REC4个指标对苜蓿属植物苗期的耐盐性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郑兴卫,李聪[6](2017)在《新疆野生苜蓿属种质资源表型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新疆地区野生苜蓿属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来自新疆地区的36份野生苜蓿材料13个数量性状和6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状间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各性状具有广泛变异,裂荚情况、花色和叶宽的变异幅度最大。各性状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5.79%,反映了总体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基于欧氏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将36份野生苜蓿材料分成7个主要类群,第Ⅰ类、第Ⅳ类材料可作为苜蓿育种优异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徐丽君,徐大伟,逄焕成,辛晓平,金东艳[7](2017)在《中国苜蓿属植物适宜性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苜蓿(Medicago)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多年生牧草种之一,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苜蓿的种植面积正逐年增加,如何选择适宜的苜蓿在适宜的区域种植,对指导大面积作业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自然要素的生态适宜性模型,结合牧草生物学特性,综合考虑各因子同时联系牧草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苜蓿属植物在全国生态范围内的分布区域,提出了我国苜蓿生态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其中,适宜区主要分布为:东北区主要集中在吉林、辽宁的中西部及黑龙江东部部分市县;内蒙古区集中在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及兴安盟等,西部的乌兰察布盟、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等;西北区主要集中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新疆的伊犁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区及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同时在主干河流建立缓冲带作为苜蓿的适宜区;青藏高原区适宜区比较少,青海主要集中在西宁市、海东地区、黄南藏族自治州及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华北区在河北省北部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的坝上以南的地区;黄土高原区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苜蓿;华中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湖北省西北部;西南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北部,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德阳市、遂宁市、绵阳市南部。(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刘磊,李志勇,师文贵,李鸿雁,赵金梅[8](2016)在《苜蓿属4种不同类型材料亲缘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表型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份白花苜蓿、3份黄花苜蓿、5份紫花苜蓿和3份扁蓿豆共计14份苜蓿属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其遗传关系,进一步解析其之间的分类学关系。从表型性状来看,白花苜蓿区别于其他苜蓿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花色为乳白色,荚果1.0~1.5个螺旋,从聚类分析来看,3份扁蓿豆材料和11份苜蓿材料非常明显的聚成了2类,说明扁蓿豆与苜蓿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在遗传距离15的地方,白花苜蓿、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各单独聚为1类;从亲缘关系来看,扁蓿豆与黄花苜蓿的遗传距离最近,与紫花苜蓿的最远,白花苜蓿次之,相对于紫花苜蓿,白花苜蓿与黄花苜蓿的遗传距离较近;从ISSR分子标记水平来看,4类苜蓿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0.80的地方分别聚为单独的4类,从遗传关系来看,白花苜蓿相对于黄花苜蓿与紫花苜蓿的遗传关系更近,但紫花苜蓿与白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的遗传关系几乎相等。(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曹秀云[9](2016)在《唐山地区苜蓿属植物初步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羽状叁出复叶;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小叶叶缘具齿。总状花序,腋生;花小,花萼钟形,萼齿5;花冠黄色,旗瓣反折,翼瓣长圆形,龙骨瓣钝头;雄蕊二体,花药同型;花柱短,两侧略扁,无毛,子房线形,胚珠各数式1~2枚。荚果肾形、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不呈螺旋状转曲。一、材料和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6年09期)

王婷[10](2016)在《Pb、Zn复合胁迫对两种苜蓿属植物生理及重金属富集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苜蓿属属植物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黄花(Medicago falcata L.)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培养方式,研究其在铅(Pb)、锌(Zn)复合胁迫下对其生长、耐性生理及对土壤修复潜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施加不同浓度Pb、Zn两种重金属离子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对栽植于铅锌污染土壤中的两种苜蓿属植物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和耐性筛选。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比对照下降,高浓度及其复合处理抑制了种子的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重金属Pb促进紫花苜蓿叶长、根长的生长以及根数的增加,抑制黄花苜蓿叶长生长及根数发育。(2)通过Pb、Zn不同浓度的掺比试验研究不同Pb、Zn含量对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Pb、Zn促进了黄花苜蓿光合色素的形成,5 mmol/kg Pb处理下促进了紫花苜蓿光合色素合成,Chl·a、Chl·b以及Cx·c分别比对照提升了 17.8%、11.6%、10.6%,在其他Pb、Zn复合处理下均有所降低。植物通过提升植株本身抗氧化酶活性来应对Pb、Zn产生的毒害作用。(3)单一Pb、Zn处理下对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的解剖结构产生负面影响,单一Pb或Zn处理对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叶片及根部解剖结构均造成破坏,而Pb、Zn复合胁迫则会缓和铅对植物毒害作用。结果表明,Zn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b对幼苗的毒害,反之亦然。(4)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Pb、Zn对两种苜蓿属植物幼苗生长和重金属离子积累的影响。仅在7.5 mmol/kgZn和2.5 mmol/kg Pb+7.5 mmol/kgZn处理下提高黄花苜蓿的耐性指数。紫花苜蓿地上部最高Pb和Zn富集量分别为139.4νg/g、1246.3μg/g,黄花苜蓿地上部Pb和Zn的最高富集量分别为203.5μg/g、1401.7μg/g。这两种苜蓿属植物对Pb的富集能力为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对Zn和Cd的富集能力为紫花苜蓿>黄花苜蓿。从整体上,Pb、Zn胁迫提高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对重金属的耐性及对Pb、Zn离子的富集作用,但对Cu的富集作用不明显。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是很好的Pb、Zn富集植物,可用于铅锌矿区土壤改良及修复。(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6-06-01)

苜蓿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从内蒙古西部4个苜蓿栽培区(呼和浩特市,沙尔沁,海流,达拉特旗)13份豆科牧草材料(11份苜蓿属材料,2份草木樨属材料)根部根瘤上采集分离得到21份未知菌株。通过形态特征及16SrDNA鉴定,确定21份根瘤内生菌株中,10份属苜蓿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2份属根瘤菌属(Rhizobium),4份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份属节杆菌属(Arthrobacter),1份属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苜蓿属论文参考文献

[1].方强恩,李宇泊.国产苜蓿属植物的分类与资源分布特征[J].草原与草业.2019

[2].闫伟,石凤翎,钱亚斯.苜蓿属材料根瘤内生菌的初步分离与鉴定[J].草原与草业.2019

[3].王小山,季晓敏,刘隆阳,纪冰沁,田银芳.EBR对NaCl胁迫下苜蓿属植物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8

[4].孙文君,唐敏,任健,许喆,姜娜.8份云南苜蓿属优异种质资源对铝胁迫的生理耐受响应研究[J].草地学报.2018

[5].田小霞,毛培春,张琳,郭强,孟林.苜蓿属植物苗期耐盐指标筛选及耐盐性综合评价[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

[6].郑兴卫,李聪.新疆野生苜蓿属种质资源表型变异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17

[7].徐丽君,徐大伟,逄焕成,辛晓平,金东艳.中国苜蓿属植物适宜性区划[J].草业科学.2017

[8].刘磊,李志勇,师文贵,李鸿雁,赵金梅.苜蓿属4种不同类型材料亲缘关系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6

[9].曹秀云.唐山地区苜蓿属植物初步调查[J].现代农业.2016

[10].王婷.Pb、Zn复合胁迫对两种苜蓿属植物生理及重金属富集作用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6

标签:;  ;  ;  ;  

苜蓿属论文-方强恩,李宇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