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桨干扰论文-黄福祥,吴昌楠,李想,李新飞,李隶辉

船桨干扰论文-黄福祥,吴昌楠,李想,李新飞,李隶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船桨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螺旋桨建模,桨-桨干扰,数值模拟,动力定位船

船桨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黄福祥,吴昌楠,李想,李新飞,李隶辉[1](2019)在《动力定位船桨-桨干扰建模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动力定位船舶带有数量众多推进器的特点,展开动力定位船桨间干扰的研究。采用基于RA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滑移网格处理旋转流动的数值计算方法,首先展开螺旋桨敞水特性的计算,然后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先后研究了不同间距,不同方位角和不同进速下的螺旋桨推力减额。并与前人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计算的有效性。相关分析结果为推进器布置和动力定位船推力分配算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陈科,赖明雁[2](2018)在《基于CFD数值的模拟船/桨相互干扰流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船/桨相互干扰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国际标模韩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的集装箱船(KRISO Container Ship,KCS)静水中阻力和自航进行计算,分析螺旋桨抽吸对船体表面压力分布和船体阻力的影响。对MRF(Moving Reference Frame)法和滑移网格法2种螺旋桨处理方法的数值计算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利用MRF法和滑移网格法得到的推力及扭矩比较一致,但利用MRF法得到的船体阻力偏大,自航因子的计算误差较大,相对而言利用滑移网格法得到的自航因子能与试验结果较好地吻合。(本文来源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封振[3](2017)在《碎冰的运动轨迹及其与船—桨相互干扰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由于人类过渡的开采和使用,陆地资源正逐渐枯竭,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到了海洋。并且随着极地冰区的冰层日渐消融,不断减少的冰覆盖面积,为北极地区航道的通航以及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能。除了北极地区权利争端的影响,我国的渤海以及东海部分海域的海面冬季可能会结冰,因此对于冰区船舶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而冰区船舶工作条件的复杂多样性,使其对推进器有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尤其是在碎冰区航行时,有的碎冰会沿船底表面运动至桨前流场中,与螺旋桨发生相互干扰,影响其水动力性能,甚至产生严重的空泡与噪声。为了避免螺旋桨受到破坏,开展冰的运动轨迹和冰桨干扰相关研究,对于船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多工况性,以粘性流体力学为基础,结合重迭网格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冰级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及周围流场特征进行了模拟预报;首先在与实验对比的基础上验证了方法可行性,随后探讨了冰运动到桨前不同的轴向和径向位置时,对桨的推力、转矩及效率的影响规律;同时还对不同位置处的冰对桨后流场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了更加真实地模拟冰的运动,本文选用DFBI运动模型,计算了无约束状态下冰桨的相互干扰情况,分析了水下冰在螺旋桨抽吸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及受力大小。计算时,通过控制桨的转速和冰的相对位置来达到多工况下的求解,并根据计算结果,总结出了冰位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时,与螺旋桨发生碰撞的概率,为螺旋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最后,又运用离散元模型结合欧拉多相流,对船舶在碎冰区域航行时船体与碎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探索。计算了不同航速、不同碎冰密集度下船体的受力情况,并对冰船碰撞时冰的运动响应进行了简单的讨论,从直观上解释了碎冰阻力的变化原因,以及桨前来冰的运动情况,为冰区的船型优化,以及螺旋桨的设计给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04-01)

庄丽帆,王志东,凌宏杰,祝启波[4](2016)在《大型集装箱船船桨舵干扰特性数值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KCS船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amics,CFD)方法,运用滑移网格技术,对粘性流场中的裸船体、船桨、船桨舵进行计及自由液面的非定常干扰数值模拟.计算了裸船体的阻力,船桨及船桨舵在螺旋桨转速分别为9.1~9.9(r·s-1)共9个工况下的阻力值.计算结果表明:船与船桨的阻力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并得出与实验结果相匹配的螺旋桨转速.通过对船桨舵的整体求解,讨论了螺旋桨及舵对船体尾流场的影响,得出船尾部的速度与压力分布状况,对船舶实际流场的预报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宁长青,朱恒蕊,叶大楠[5](2015)在《6000DWT渔业运输船船桨干扰试验和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数值模拟了一条6,000DWT渔业运输船船桨干扰,计算采用了MRF和滑移网格技术,数值结果同拖模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数值计算得到一些重要的流场信息,这些信息方便对船桨干扰机理的认识。同时,数值模拟方法较试验方法大大地节约了设计时间,为今后的船舶设计提供一种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5年12期)

邱耿耀,王志鹏,闫岱峻[6](2015)在《动力定位船桨干扰与桨桨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四组全回转对转螺旋桨作为动力定位系统的铺缆船,开展了船桨干扰和桨桨干扰研究。采用基于RA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滑移网格处理旋转流动的数值计算方法,首先开展了对转螺旋桨的敞水计算;然后数值模拟了类系泊状态下铺缆船四组对转螺旋桨同时工作时的复杂流场,并具体分析了船桨干扰和桨桨干扰。研究结果可为动力定位船舶螺旋桨负荷分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期刊2015-11-06)

杨春蕾,朱仁传,缪国平,范菊[7](2014)在《一种对船桨干扰问题的黏势流耦合求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黏性流计算流体力学(CFD)及势流理论,建立了一种黏流雷诺平均方程/面元法耦合迭代求解方法,对船桨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自由面的船体绕流场模拟应用CFD黏流方法,螺旋桨水动力载荷计算采用势流面元法.在黏性流场模拟中得到桨盘面处的总速度分布,减去螺旋桨诱导速度得到实效伴流速度并作为势流计算速度进口条件,螺旋桨效应以体积力的形式在黏性流场中体现.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结果表明,黏势流耦合迭代求解方法能较好地预报船桨干扰问题,且较全域船桨离散化网格CFD求解船桨干扰的方法,计算量大为减少.该方法充分融合了黏势流方法的优点,既能计及黏性效应又能发挥势流快速准确的优势,能够拓展应用于船体及螺旋桨性能预报及设计优化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许颂捷[8](2014)在《拖网渔船船—桨干扰水动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拖网作业是海洋捕捞渔船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然而其较低的能源利用率造成高能耗问题日益突显,迫切需要推进拖网渔船节能技术研究。针对拖网渔船的船-桨匹配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该领域专家研究的焦点,但是涉及船-桨干扰水动力特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42m拖网渔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研究方法与数值方法,对船-桨干扰特性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运用商业软件Fluent分别对拖网渔船、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数值预报,并分别与阻力试验、敞水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同时,模型试验与数值预报得到的船体阻力、螺旋桨推力、扭矩等数据将用于船-桨干扰特新分析。其次从试验基本准则、方案设计、试验设备与仪器、试验过程这几方面介绍拖网渔船船-桨干扰试验。最终结合阻力试验、敞水试验、船-桨干扰试验叁者的结果,完成船-桨干扰特性分析,得到表船-桨干扰特性的伴流分数、推力减额系数、推进效率等无量纲参数。最后利用Fluent软件对船体-导管桨的干扰水动力性能进行预报,结果表明数值能对船-桨干扰问题进行较准确的预报。此外,从船体兴波特性、桨盘面速度分布、船尾压力分布、船尾流场特性等方面对船-桨干扰机理展开详细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学院》期刊2014-04-01)

鞠磊,苏玉民,赵金鑫,刘业宝,崔桐[9](2012)在《船桨干扰定常空化性能数值模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CFD技术计算了船桨干扰定常空化性能。首先计算了不同空化数下的NACA66(MOD)水翼和DTRC4381螺旋桨的定常空化性能,同时预报了KCS船的伴流场、阻力性能和船体表面压力分布。为了验证计算船后螺旋桨空化流的可行性,文中对KCS船和KP505螺旋桨进行了整体考虑,并计算了不同空化数下的船后螺旋桨的空化覆盖面积。计算表明,文中采用的计算方法合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2年06期)

李卉[10](2012)在《船/桨干扰的水动力效应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船桨舵之间的相互干扰效应是长期以来困扰着船舶水动力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分别采用不同的理论、实验和数值方法对它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由于船体和螺旋桨的几何形状复杂性以及流动的复杂性,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尤其是船体和螺旋桨之间的干扰问题。本文着重对船舶和螺旋桨之间的相互干扰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和水动力计算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本文通过采用SIMPLE(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Linked Equations)算法求解不可压缩RANS方程,结合SST k-ω湍流模型,分别采用多重参考系模型(Multiple Reference Frame,MRF)方法和滑移网格模型(Sliding Mesh,SM)方法,对KP458四叶螺旋桨在均匀来流中的敞水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螺旋桨在定常和非定常状态下的推力系数和转矩系数,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本文还针对船模KVLCC2进行了数值建模,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湍流模型k-ε模型和SST k-ω模型,同时结合算子分裂的压力隐式(Pressure 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Operators,PISO)算法数值模拟了KVLCC2船体带自由液面的粘性流场,计算了阻力系数,并对两种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采用SST k-ω模型计算误差较k-ε模型小,说明SST k-ω模型比较适合阻力预报。最后,采用非结构网格技术,对KVLCC2船体和KP458桨整体进行了粘性流计算,得到了船体在螺旋桨正常工作时的尾部压力分布,并与不带桨船体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带桨船体由于螺旋桨的作用尾部压力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船体总阻力有所增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船桨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船/桨相互干扰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国际标模韩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的集装箱船(KRISO Container Ship,KCS)静水中阻力和自航进行计算,分析螺旋桨抽吸对船体表面压力分布和船体阻力的影响。对MRF(Moving Reference Frame)法和滑移网格法2种螺旋桨处理方法的数值计算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利用MRF法和滑移网格法得到的推力及扭矩比较一致,但利用MRF法得到的船体阻力偏大,自航因子的计算误差较大,相对而言利用滑移网格法得到的自航因子能与试验结果较好地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船桨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黄福祥,吴昌楠,李想,李新飞,李隶辉.动力定位船桨-桨干扰建模及分析[J].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2019

[2].陈科,赖明雁.基于CFD数值的模拟船/桨相互干扰流动[J].船舶与海洋工程.2018

[3].封振.碎冰的运动轨迹及其与船—桨相互干扰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4].庄丽帆,王志东,凌宏杰,祝启波.大型集装箱船船桨舵干扰特性数值模拟与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宁长青,朱恒蕊,叶大楠.6000DWT渔业运输船船桨干扰试验和数值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

[6].邱耿耀,王志鹏,闫岱峻.动力定位船桨干扰与桨桨干扰[C].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2015

[7].杨春蕾,朱仁传,缪国平,范菊.一种对船桨干扰问题的黏势流耦合求解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

[8].许颂捷.拖网渔船船—桨干扰水动力性能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

[9].鞠磊,苏玉民,赵金鑫,刘业宝,崔桐.船桨干扰定常空化性能数值模拟(英文)[J].船舶力学.2012

[10].李卉.船/桨干扰的水动力效应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2

标签:;  ;  ;  ;  

船桨干扰论文-黄福祥,吴昌楠,李想,李新飞,李隶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