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论文-小波,史珂

两晋南北朝论文-小波,史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晋南北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遗址考古,遗址文化,天目湖,瓷器,地势高亢,陶器,南京博物院,保存情况,叁国时期,实地踏勘

两晋南北朝论文文献综述

小波,史珂[1](2019)在《溧阳古县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省文物局、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权威专家日前对溧阳市天目湖镇古县遗址考古勘探成果进行论证。专家们实地踏勘了考古勘探现场,并察看了从该遗址出土的陶器、青瓷器等文物标本。专家认为,该遗址文化堆积丰富,保存情况良好,出土文物丰富,结合地望与文献记(本文来源于《常州日报》期刊2019-12-15)

孔祥东[2](2019)在《融合新教材 构建通史复习——以叁国两晋南北朝历史阶段复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在2019年出版发行,投入使用。全国高考上接高等教育、下联基础教育,它一定会主动将自身纳入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利用在教育领域中的关键位置,创造性发挥考试评价的特殊优势,服务深化教育改革。《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新教材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期刊2019年53期)

史忠平[3](2019)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书写者——基于取经与译经活动的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佛经的书写者是佛教传播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也是写经书法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目前学界对抄经时AI写作经人群的身份、地位、抄经情况、书法特点等研究较多。但对佛教初传时期取经、译经团队中的佛经书写者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本文拟对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佛典的译传进行考查,并就写经盛行之前取经、译经团队中的佛经书写者进行探讨。以期与前贤之论相续,完整呈现取经、译经、抄经活动中佛经书写者身份的转换、职业的归属、工作的性质、协作的方式,以及其中与书法相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7期)

魏飞[4](2019)在《营造有“人”的历史课堂——《叁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素养"观念指导下的高中课程改革正在进行。在试教新版《中外历史纲要》的过程中,笔者收获与困惑并存,"叁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就是一个典型课例。一、备课的困惑此课是《叁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单元的第一课。阅读试教版教科书之后,笔者感觉教学需要面对叁大难题:(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上半月刊)》期刊2019年09期)

张傲[5](2019)在《叁国两晋南北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少儿国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帅[6](2019)在《两晋南北朝皇族宗法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针对两晋南北朝皇族的一项研究,旨在分析其内部的宗法关系、宗庙所具有的正统意义、大小宗争执引发的政治动荡、皇权在权源和继承上相统一何以重要、少数族以中原宗法重构宗族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并试图通过观察此段历史过程,勾勒出宗法形态的变迁轨迹。简言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皇族,研究视角是宗法礼制。宗法是商周古制,春秋礼崩乐坏,至战国宗法也不复具备完整的制度构造,散附于宗庙、封爵、服制等体系,但依然对家国产生着影响。两晋南北朝时期,宗法发展出新的形态,其影响所及,见于皇族和政治的诸多方面。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既有破坏,也有重构。它破坏的,是秦皇、汉武所建立的皇权独尊的政治传统,以及儒学独尊的文化传统。在激烈的动荡中,“再造区夏”成为历史所赋予的命题,凡此叁百余年间史事,皆可视为对此命题的回答。在士人的眼中,上古叁代才是理想社会,所以世家大族主导的重构运动,不再向秦汉回归,而是向古制取法。政治文化上的这一历史动态,在魏武时已露端倪,西晋司马氏建国便更显然,宗法正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作为礼制的宗法,其根本用意,欲在亲亲的宗族中更立尊尊之义,从而嫡庶有间,大小有别,长幼有序,继承有法。宗法之制,以嫡长子继承为前提,以服制为裁断,以宗庙为映射。两晋南北朝皇族宗法形态,宗庙和宗族构成一体两面,始终在互动与调试。西晋庙制建立初期,存在着太祖虚位的问题,延至武帝中期方才确定,而定太祖实际上就是定大宗,晋武帝鉴于曹魏的历史教训,扩大了封王范围,超出了大宗一系的限定,庙制中太祖缺位的根源正在于此。晋武帝咸宁元年为防范即将出现的政治危机,一改前期缓和的宗室政策,迅速确定了文帝司马昭的太祖地位,试图以此杜绝宗室对皇权的威胁。东晋元帝以小宗入继承统,在礼法上需要解决上承宗统和下奉旧国的问题,太祖虚位的特殊庙制和琅邪王复杂的转封由此产生。为保障皇权在大宗一系传承,东晋诸帝在确定储君后便封至亲为琅邪王,试图降低其宗法地位,以避免争斗。宋武帝以寒人登皇极,为扩大统治基础,采取了重用宗亲的方式。另一面又通过政治上的安排区分出亲疏差等,长沙、临川两支便在排抑之列。此意图也见于庙制中的安排,他沿用两晋“太祖虚位”的制度模式,暂不置宗庙核心,只按世系排列,以与旁支宗亲的政治地位相呼应。刘宋宗室互相残杀,其根源实在武帝,庙制是宗法的象征,太祖位不立,权源便无从统一,默认的嫡长子继承制也就难以获得制度保障,其混乱便在所难免。萧梁所遇到的问题与此类似,梁武帝为防范前朝之祸,采用早定庙序的制度方式和敦睦宗室的儒家式教化手段,但却忽视了继统之礼,废嫡立长导致宗室内在的撕裂,侯景之祸所以能造成颠覆性后果,与此密切相关。北魏以少数族入主中原,宗法化是汉化的题中之意,孝文帝的一系列举动,是在先祖基础上的进一步推进,太祖位升降、改王爵之制、定皇族服属,宗法形态的结构性于此明确地显现出来。本文前五章以当时皇族中的主要问题为纲,宗庙、封王、服属等穿插其中,第六章则通贯论及宗族官、诸侯庙、庶妃庙变迁,横竖交错,以明皇族宗法之动态。(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丁海斌,闫倩倩[7](2019)在《叁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文书快速成长的一个阶段,商业文书类型愈来愈加多样,买卖、借贷、租赁、雇佣、记账类,法律政策规范类、互市与对外贸易类文书等兼而有之,商业文书的内容也愈加丰富,并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相关的立法和管理制度。纸张成为官方使用的主流载体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对这一时期乃至后世商业文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档案》期刊2019年04期)

项阳[8](2019)在《重新认知两晋南北朝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常以汉唐论中国音乐文化,将两晋南北朝涵盖其中。然而,对后世国家音乐文化发展造成决定性影响的乐籍制度;礼乐文化新发展及对雅乐重新定位;佛教音声之于中原音乐文化的意义;周边国度、特别是西域诸国音乐文化对中原实质性影响等,都凸显于这一时期,极大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内涵。学界应重新认知两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价值。乐籍制度确立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影响深远,《魏书·刑罚志》等多种文献明证,此前未明确设乐籍置专业乐人。乐籍制度源起北朝时期,国家设(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9年02期)

何敏[9](2019)在《两晋南北朝琅琊王氏家族书法美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产生和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社会关系中,其中地域和家族是两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家族是中国文化一个最重要的柱石,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活跃在两晋南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是中国家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大的书法家族,不仅在政治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取得很大成就,其中书法取得的成就最为瞩目。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其艺术、宗教、文化思潮等均与家族与地域有紧密联系,一个家族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定的时代背景特色又必然对一个家族打上时代的烙印。鉴于此,本文从家族角度入手,结合两晋南北朝特殊时代背景,对琅琊王氏家族书法美学风格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反映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与风貌。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杂糅的时代,汉末社会动荡,儒学式微,玄学、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宗教意识形态从本土传统的社会观念体系内部自我更新和外来宗教意识形态中走向“杂糅型”。在杂糅的社会意识形态下,新的自然审美观形成,人们对外发现自然,对内发现自我,注重个体与自然的交融,钟情于山水,亲近自然,追求个性自由,追求精神解放。在新的自然审美观念下,文学以自然山水审美和领悟为主题,绘画以自然传神为上,书法崇尚囊括宇宙万物的萧散之风。琅琊王氏家族正是活跃在这样一个思想解放,精神高度自由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世家大族,在家庭教育方面特别注重对家族子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照,培养子弟审美感兴、审美趣味,将对自然的体验与感悟通过书法等艺术形式加以表达,书法不仅体现一种实用性功能,还包含人的生命形式与情感。在家庭美育、玄学思潮、宗教意识、地域环境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琅琊王氏家族书法风格不断发展、创新、转变,最终确立“尚韵”的书法艺术格调,书法成果成为人们竞相临习的对象,引领时代风尚,对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5)

徐龙国[10](2019)在《汉魏两晋南北朝都城模式及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两晋南北朝历时近800年,大致可分前、后两个时段,前段为统一王朝时期,后段为大分裂时期。通过对两个时段都城的考察发现,在继承与创新的共同作用下,这个时期逐渐建立起新的都城模式,如单一宫城、叁城制、中轴对称布局、一门叁道、坐北向南的朝向等等,这些都为后世都城所继承。而这些都城模式的形成及演变是渐进展开的,有的则是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探讨他们形成及演变的进程,对认识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原文物》期刊2019年01期)

两晋南北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在2019年出版发行,投入使用。全国高考上接高等教育、下联基础教育,它一定会主动将自身纳入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利用在教育领域中的关键位置,创造性发挥考试评价的特殊优势,服务深化教育改革。《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新教材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晋南北朝论文参考文献

[1].小波,史珂.溧阳古县遗址考古成果论证[N].常州日报.2019

[2].孔祥东.融合新教材构建通史复习——以叁国两晋南北朝历史阶段复习为例[J].教学考试.2019

[3].史忠平.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书写者——基于取经与译经活动的考查[J].中国书法.2019

[4].魏飞.营造有“人”的历史课堂——《叁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

[5].张傲.叁国两晋南北朝[J].少儿国学.2019

[6].张帅.两晋南北朝皇族宗法形态研究[D].山西大学.2019

[7].丁海斌,闫倩倩.叁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J].档案.2019

[8].项阳.重新认知两晋南北朝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价值[J].中国音乐学.2019

[9].何敏.两晋南北朝琅琊王氏家族书法美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10].徐龙国.汉魏两晋南北朝都城模式及其演变[J].中原文物.2019

标签:;  ;  ;  ;  ;  ;  ;  ;  ;  ;  

两晋南北朝论文-小波,史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