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属种子论文-刘发林

松属种子论文-刘发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松属种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松属,发芽,幼苗生长,草木灰

松属种子论文文献综述

刘发林[1](2017)在《草木灰对四种松属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火干扰不仅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而且影响群落更新与演替。为了研究草木灰对4种松属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在湖南省株洲市黄丰桥林场采集马尾松、云南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以马尾松次生林火烧迹地的草木灰为基质,设置对照和3个草木灰处理,进行播种试验及生长观测。结果表明:(1)草木灰处理下4个物种的种子发芽率比对照试验低,并呈现随草木灰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低草木灰含量处理马尾松种子发芽率不及对照一半,中、高草木灰含量处理发芽率更低;云南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发芽率规律类似于马尾松,而高草木灰含量处理发芽率为0。(2)培养皿播种平均发芽时间比花盆播种长,无论草木灰处理还是培养条件(培养皿或花盆),马尾松和云南松种子平均发芽时间比湿地松和火炬松短。(3)4个物种种子播种14周后,对照试验中马尾松和云南松幼苗死亡率最低,而火炬松和湿地松幼苗死亡率相对增加。(4)播种14周后不同试验处理4个物种幼苗生长差异不明显。火炬松、湿地松、云南松和马尾松幼苗的单株平均干重分别达0.038、0.031、0.027、0.024 g。各物种叶干重按降序排列依次是火炬松(0.026 g)>湿地松(0.019 g)>云南松(0.017 g)>马尾松(0.016 g),根和茎的干重比重相当,约占对应物种幼苗叶干重的叁分之一。研究表明以草木灰为培养基质,马尾松和云南松种子的发芽率较高,平均发芽时间较短,更适合作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先锋树种,为火干扰后选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树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17期)

鲁长虎[2](2006)在《动物对松属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属植物约110种,根据种子传播方式可分为风传播松和动物传播松。风传播松占绝大多数,种子多具有适应风力的翅。动物传播松大约23种,都具有大、可食用、无翅或短翅的种子,无法借助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松的分布生境多为贫瘠的山地,而且多位于高海拔地区。目前已知9种松树的动物传播种类,其余14种可推测为动物传播。动物传播者包括鸦科鸟类和啮齿类动物,动物将获得的种子分散贮藏,未被重取的种子可能萌发,完成传播。动物传播是定向传播,微生境多适合种子萌发。啮齿类的传播距离可达数10 m,而鸦科鸟类的传播距离可达数公里。动物传播的松树会出现树丛和多树干现象,一般由同一贮点内贮藏的多粒种子萌发造成的。动物贮藏的种子大部分被重取,称传播后取食。一些具有大种子的风传播松在种子落地后,啮齿类和鸟类会再次埋藏而形成二次传播,可看做是一个单独的传播类型,即风-动物传播松。动物传播者与依赖传播松树之间可看作是互利共生关系。(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桑红梅[3](2006)在《柔枝松等几种松属树种种子活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4年从美国引种的柔枝松两个种源以及同年采种自山西的油松、白皮松、华山松叁种乡土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种松属树种进行人工老化处理,测定老化处理前后的种子活力指数、种子浸提液相对电导率、SOD、POD、脱氢酶活性以及种子中MDA的含量,系统地研究了几种松属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通过PEG胁迫处理研究了种子在水分逆境下的萌发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索反映种子活力水平的显着指标,同时探索了两种预处理措施(PEG,GA_3)对提高柔枝松种子活力的效应。结果表明:1.松属树种种子各发芽生理指标在表达种子活力意义上互相关联,各项指标联系紧密,并有一定的规律性。2.种子活力指数、SOD、POD、脱氢酶活性均随种子老化而降低;种子中MDA的含量随着种子老化程度的加深而上升。3.种子浸提液的相对电导率与种子人工老化及劣变的相关性比较显着,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不同活力水平种子的老化程度。4.树种或种源不同,种子活力在老化条件和水分逆境条件下的表现不同。同样的逆境条件下,油松的种子活力表现极显着地大于其他几个树种或种源的种子;柔枝松2个种源之间差异不显着,但是却极显着地大于白皮松和华山松两个树种,白皮松和华山松之间种子活力的差异不显着。5.两种提高种子活力措施的数据表明:PEG、GA_3对提高松属树种种子活力均有明显效果,但与树种或种源类型、溶液处理浓度、处理时间有关。研究认为,提高柔枝松树种活力的最优处理是(20%)PEG:(2d)。(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6-05-01)

吴若青,吴勇,陈惠敏,胡颖杰,苏红蓉[4](1997)在《松属种子醇溶蛋白电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福建省永泰、上杭、将乐、连城、华安、清流、龙溪、安溪和武平等马尾松9个种源作了醇溶蛋白电泳的分析,共分出22条醇溶蛋白谱带,其中,永泰和清流谱带最多,共11条,上(本文来源于《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期刊1997-11-01)

高捍东,沈永宝,苑兆和[5](1995)在《用过氧化物同功酶分析鉴定松属种子的真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松属6个树种种子过氧化物同功酶谱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过氧化物同功酶谱带的数量及相对迁移率都具有特异性.对于这类种子以及幼苗形态相似而不易区别的树种,这种方法,可以作为鉴定种子真实性的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胡兹苓,李湘萍,包宏[6](1992)在《松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的分布及化学分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6种双维管束松亚属树种: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Zucc.)、黑松(P.thambergii Parl.)、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巴山松(P.henryi Mast.)、黄山松(P.taiwanensis Hayata)、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和2种单维管束松亚属树种:白皮松(P.bungeanaZucc.)及红松(P.koraiensis Sieb.et Zucc.)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这8种松属植物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有相似的分布情况:最主要成分都是亚油酸C_(18:2(9,12));都同时含有3种Δ~5的不饱和脂肪酸:C_(18:2(5,9)),C_(18:3(5,9,12))和C_(20:3(5,11,14))。这两个特征可以作为松属(Pinus L.)的化学分类证据。结果还表明同一属内各种间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无明显差别。(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期刊1992年03期)

蒋晓明[7](1992)在《松属植物种子的胚乳和种翅的由来》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植物学》课本中在介绍裸子植物这一类群时,是以松为代表具体讲述的。这里说的松不是指某一个种名,而是松属植物的泛称。在讲述松的生殖内容时,最后有这样一段话“每个鳞片上都生有两个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种子里有胚和胚乳,种子具有膜质翅,因此种子可以随风传布。”(第194页倒数1—3行)学生对松的种子的胚乳是否与被子植物的胚乳来源相同,种翅是不是种皮的结构提出疑问。下面简要谈谈松属植物种子的胚乳和种翅的发育过程。松属植物都是雌雄同株,大孢子叶球(即课本中说的雌球花)生在新枝的近顶部,初生时红色或紫色,以后变绿,成熟时为褐色。大(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1992年01期)

蒋晓明[8](1991)在《松属植物种子的胚乳和种翅的由来》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植物学》课本中在介绍裸子植物这一类群时,是以松为代表具体讲述的。这里说的松不是指某一个种名,而是松属植物的泛称。在讲述松的生殖内容时,最后有这样一段话“每个鳞片上都生有两个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种子里有胚和胚乳,种子具有膜质翅,因此种子可以随风传布。”(第194页倒数1—3行)学生对松的种子的胚乳是否与被子植物的胚乳来源相同,种翅是不是种皮的结构提出疑问。下面简要谈谈松属植物种子的胚乳和种翅的发育过程。松属植物都是雌雄同株,大孢子叶球(即课本中说的雌球花)生在新枝的近顶部,初生(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1991年01期)

松属种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松属植物约110种,根据种子传播方式可分为风传播松和动物传播松。风传播松占绝大多数,种子多具有适应风力的翅。动物传播松大约23种,都具有大、可食用、无翅或短翅的种子,无法借助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松的分布生境多为贫瘠的山地,而且多位于高海拔地区。目前已知9种松树的动物传播种类,其余14种可推测为动物传播。动物传播者包括鸦科鸟类和啮齿类动物,动物将获得的种子分散贮藏,未被重取的种子可能萌发,完成传播。动物传播是定向传播,微生境多适合种子萌发。啮齿类的传播距离可达数10 m,而鸦科鸟类的传播距离可达数公里。动物传播的松树会出现树丛和多树干现象,一般由同一贮点内贮藏的多粒种子萌发造成的。动物贮藏的种子大部分被重取,称传播后取食。一些具有大种子的风传播松在种子落地后,啮齿类和鸟类会再次埋藏而形成二次传播,可看做是一个单独的传播类型,即风-动物传播松。动物传播者与依赖传播松树之间可看作是互利共生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松属种子论文参考文献

[1].刘发林.草木灰对四种松属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7

[2].鲁长虎.动物对松属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6

[3].桑红梅.柔枝松等几种松属树种种子活力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4].吴若青,吴勇,陈惠敏,胡颖杰,苏红蓉.松属种子醇溶蛋白电泳的研究[C].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1997

[5].高捍东,沈永宝,苑兆和.用过氧化物同功酶分析鉴定松属种子的真实性[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5

[6].胡兹苓,李湘萍,包宏.松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的分布及化学分类探讨[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

[7].蒋晓明.松属植物种子的胚乳和种翅的由来[J].生物学教学.1992

[8].蒋晓明.松属植物种子的胚乳和种翅的由来[J].生物学教学.1991

标签:;  ;  ;  ;  

松属种子论文-刘发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