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生物防治论文-石旺鹏,谭树乾

蝗虫生物防治论文-石旺鹏,谭树乾

导读:本文包含了蝗虫生物防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蝗虫,综合治理,生物防治,生物制剂

蝗虫生物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石旺鹏,谭树乾[1](2019)在《蝗虫生物防治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生物防治的比例逐年提高,其支配地位越来越明显。蝗虫是世界性的重大害虫,给发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在蝗虫生物防治中,人们早期主要开展寄生性天敌和植物源药剂等在防治蝗虫中的应用,当前防治蝗虫的病原微物的研发和应用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真菌、蝗虫微孢子、杀蝗金线虫、蝗虫痘病毒、苏云金杆菌、类产碱假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等可有效控制蝗虫的生物防治因子,这些杀蝗生物制剂在蝗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速效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制剂快速致死作用较低,对种群的密度调节较慢,特别是可以完全替代化学农药的应急治蝗生物制剂品种相对较少、剂型相对较为单一、成本较高加之防治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但生物防治制剂的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和对靶标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越来越被重视,决定了生物防治制剂必然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了蝗虫生物防治朝低耗、多元化品种和绿色剂型方向发展,如可以垂直传播的蝗虫微孢子生物制剂、蝗虫信息化合物制剂、防蝗真菌制剂与经典的蝗虫天敌生物制剂和生态调控技术等协同应用,速效与长效结合,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石旺鹏,谭树乾[2](2019)在《蝗虫生物防治文献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全球排名前20科研机构和作者有3/4集中在西方国家;在中国,近30年来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和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中排名前20的主题词中"蝗虫天敌"居首位,有关蝗虫天敌为主题的文献占总文献的1/3,被引总频次也占比近1/3,其中又以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为主,占天敌总文献数量的2/3左右。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基本覆盖了蝗虫生物防治的各个领域,而我国在蝗虫行为、基因组测序等方面进展很快。被引频次较高的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主要来自于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期刊,包含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或综述。本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蝗虫的绿色防控研发方向提供参考,对于促进我国乃至国际生物治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海军,赵德良,邢晓军,宋振[3](2016)在《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总结了新源县利用牧鸡、牧鸭和粉红椋鸟等生物方法防治草原蝗虫的技术,并对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就生物防治草原蝗虫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新疆畜牧业》期刊2016年07期)

范要丽,涂雄兵,洪军,赵莉,刘玉升[4](2015)在《草原蝗虫生物防治现况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草原蝗虫发生现状,明确了生物防治、生态治理等技术控制蝗虫种群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绿僵菌为主的草原蝗虫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本文来源于《草业与畜牧》期刊2015年03期)

王惠萍,于凤春,江中东[5](2014)在《太仆寺旗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措施与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草原蝗虫在太仆寺旗发生严重,对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我旗从加强测报员队伍建设、完善常规调查、实施固定点监测、建立昆虫实验室和标本室等方面加强了草原蝗虫测报工作,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绿僵菌、印楝素、苦参碱、烟碱苦参碱和牧鸡等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度和覆盖度,并紧密结合草原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加大草原蝗虫的综合治理力度。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措施在我旗取得了显着成效,对其他类似地区的草原蝗虫综合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4年02期)

熊玲[6](2011)在《新疆草原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蝗虫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地域辽阔,草地资源丰富,草原面积0.57亿hm2,可利用草原面积近0.47亿hm2,位居全国第叁。由于新疆地处叁山夹两盆的特殊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为蝗虫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据1986~1991年新疆草原优势种蝗虫区域划分调查统计:新疆有蝗虫发生面积395.70万hm2,其中严重地区面积270.45万hm2,蝗虫发生面积占新疆草原可利用面积的8.5%。据区划调查鉴定,新疆约有蝗虫种类160余种,其中优势种蝗虫种类10多种,形成危害的蝗虫种类主要有意大利蝗、伪星翅蝗、黑腿星翅蝗、西伯利亚蝗、亚洲飞蝗、黑条小车蝗、戟纹蝗、小翅曲背蝗、宽须蚁蝗等,它们此起彼伏交替发生,严重影响着新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构成,为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多年来,新疆在草原蝗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的工作。本文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蝗虫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总,把牧鸡治蝗、牧鸭治蝗、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控制蝗害、蝗虫微孢子虫治蝗、蝗虫痘病毒治蝗、绿僵菌控制蝗虫、印楝素治蝗等多种蝗虫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蝗虫综合防治技术在新疆蝗虫防治中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优缺点,对新疆草原蝗虫防治走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新疆畜牧业》期刊2011年03期)

李占武,林峻,努尔兰·哈斯木[7](2010)在《东天山北坡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及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东天山北坡草原蝗虫灾害发生及防治情况,总结了在该区域实施生物治蝗的方法、需要具备的条件、组织管理形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分析论证了在该区域实施生物治蝗的效益,为在同类区域开展生物治蝗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10年01期)

周永兴[8](2008)在《蝗虫灾害的生物防治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灾害,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蝗虫灾害的生物防治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林业建设》期刊2008年06期)

曾永君[9](2008)在《草原蝗虫的生物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草原蝗虫一直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对迅速控制蝗害的发生、扩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化学农药治蝗存在成本高、用量大、安全性差等弊端,且大量使用易造成人畜中毒、污染草原,同时杀灭蝗虫天敌,危害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因此,生物防(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08年07期)

孙涛,龙瑞军[10](2008)在《我国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总结了利用微生物、牧鸡牧鸭和粉红椋鸟等生物方法防治草原蝗虫的技术,并对我国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就生物防治草原蝗虫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以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蝗虫生物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全球排名前20科研机构和作者有3/4集中在西方国家;在中国,近30年来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和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中排名前20的主题词中"蝗虫天敌"居首位,有关蝗虫天敌为主题的文献占总文献的1/3,被引总频次也占比近1/3,其中又以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为主,占天敌总文献数量的2/3左右。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基本覆盖了蝗虫生物防治的各个领域,而我国在蝗虫行为、基因组测序等方面进展很快。被引频次较高的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主要来自于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期刊,包含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或综述。本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蝗虫的绿色防控研发方向提供参考,对于促进我国乃至国际生物治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蝗虫生物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1].石旺鹏,谭树乾.蝗虫生物防治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2].石旺鹏,谭树乾.蝗虫生物防治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3].王海军,赵德良,邢晓军,宋振.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初探[J].新疆畜牧业.2016

[4].范要丽,涂雄兵,洪军,赵莉,刘玉升.草原蝗虫生物防治现况与展望[J].草业与畜牧.2015

[5].王惠萍,于凤春,江中东.太仆寺旗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措施与成效[J].草原与草业.2014

[6].熊玲.新疆草原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蝗虫综合防治技术应用[J].新疆畜牧业.2011

[7].李占武,林峻,努尔兰·哈斯木.东天山北坡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及效益评价[J].草食家畜.2010

[8].周永兴.蝗虫灾害的生物防治现状及发展趋势[J].林业建设.2008

[9].曾永君.草原蝗虫的生物防治[J].农村科技.2008

[10].孙涛,龙瑞军.我国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及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学报.2008

标签:;  ;  ;  ;  

蝗虫生物防治论文-石旺鹏,谭树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