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交界部癌论文-杨龙龙,张肖,巩文婷,温桂海,尹清臣

食管胃交界部癌论文-杨龙龙,张肖,巩文婷,温桂海,尹清臣

导读:本文包含了食管胃交界部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创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肿瘤标志物

食管胃交界部癌论文文献综述

杨龙龙,张肖,巩文婷,温桂海,尹清臣[1](2019)在《微创手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AEGJ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微创手术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比较2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复发、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和B组术后3、6、12个月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明显低于术前,B组术后3、6、12个月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联合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AEGJ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利于减少复发,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徐俊,李建胜,崔新华,贾志强,陈定超[2](2019)在《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对机体应激性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对机体应激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开放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微创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后1、3、7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1~7 d,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NO水平下降,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不同时间点)=21.305、32.258、28.541,F_(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32.577、25.368、33.331,F_(干预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28.636、23.442、25.417,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62、3.164、6.107、-5.647,P<0.05),对照组患者的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4.610、5.733、5.314、4.570,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后的应激性反应水平,提升手术后恢复效果。(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19期)

张聪,王世平,张同钦,马伟,王代平[3](2019)在《双胸腔引流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胸腔引流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胸外科187例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放置引流管数目,分为试验组(双胸腔引流组)93例,对照组(单胸腔引流组)94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发生吻合口瘘后的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前4日引流量、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10例vs 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发生5例吻合口瘘,其带管时间(26.6±1.0)d vs(20.8±2.4)d、住院天数(30.0±1.4)d vs(37.6±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胸腔引流管虽然不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放置双胸腔引流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确诊吻合口瘘的患者中,能降低患者带管时间及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5期)

王文豪,周韶辉,柳立军[4](2019)在《食管胃交界部癌新术式的临床应用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食管胃交界部癌手术的新术式,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20例,行不翻身全腔镜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观察新术式的术中、术后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所有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开腹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2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4.7±0.6)h,术中出血量(165±56.8)ml,淋巴结清扫数(22.6±3.9)枚,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6.2±1.1)分,带管引流时间(9.6±2.2)d,术后住院时间(12.9±2.5)d。结论不翻身全腔镜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安全、可行,较传统术式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查鹏,刘军强,宋伟安,岳彩迎,赵嘉华[5](2019)在《腹腔镜辅助双通道重建术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限制性双通道重建术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0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胸外科共收治符合入排标准的89例患者,并按临床信息进行倾向匹配分析后纳入78例,其中左侧开胸手术52例(对照组),腹腔镜辅助限制性双通道空肠重建术26例(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并发症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29. 32±51. 37) min,术中出血量(431. 11±332. 87) m L,清扫淋巴结数量(26. 72±9. 51)个。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0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0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左侧开胸手术比较,腹腔镜辅助限制性双通道空肠重建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淋巴结清扫,预期能改善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炎,庞玮,刘刚,张朝军[6](2019)在《全腔镜下经腹膈入路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围手术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经腹切开膈肌扩大食管裂孔入路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开展的全腹腔镜下经腹膈肌入路行D2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的10例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10例均行全胃切除,并行食管-空肠消化道重建,其中8例使用圆型吻合器吻合,2例使用直线吻合器吻合。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50(230~290) min,消化道重建时间52(40~70) min,术中出血量160(80~350) m L,无中转开腹。术后切缘全部为阴性,平均肿瘤直径5. 4(3. 5~7. 1) cm,侵及食管长度2. 0(1. 5~4. 2) cm,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32. 5(26~40)个。术后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明显食管反流、进食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行全腹腔镜下经腹膈肌入路淋巴结清扫和食管-空肠消化道重建可行并可以达到根治性手术的切除要求,但手术方式较新,远期疗效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伟,李守淼,龚艳鑫,李保中,张志忠[7](2019)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围手术期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术后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了解根治性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行开腹根治性R0切除+D2淋巴结清除术。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及PD-1、LAG-3在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前CD3~+和CD3~+CD4~+T淋巴细胞显着降低(P<0.05),PD-1和LAG-3在CD4~+、CD8~+T细胞的比例均显着增高(P<0.05)。CD4~+PD-1~+T细胞的比例在术后显着增加:术后第1天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但在术后第7天的比例仍显着高于术前。CD8~+PD-1~+T细胞的比例则在术后逐渐增加,到术后7天达高峰。术后CD4~+LAG-3~+T细胞在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但仅术后7天显着高于术前(t=2.199, P=0.029)。术后CD8~+LAG-3~+T细胞在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略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手术创伤可能是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导致CD4~+PD-1~+T细胞比例改变,进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抑制细胞免疫能力。(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翟志强,张为迪[8](2019)在《食管胃端端器械吻合与常规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食管胃端端器械吻合与常规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中对吻合口并发症以及术后胃瘫的影响,并统计患者1年内的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食管胃交界部癌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7例采用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患者定义为常规组; 85例采用食管胃端端器械吻合的患者定义为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瘫的发生率以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改良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1. 2%(1/85)比10. 4%(8/77)、0%比7. 8%(6/77)](P <0. 05),而两组术后吻合口炎、术后胃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随访1年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后食管残胃的端端器械吻合,可有效减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同时因食管残胃的顺应性较好,有利于胃的排空,可有效减少胃瘫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08期)

李利军,李大军,张帆,刘迎军,潘昭锦[9](2019)在《管状胃在食管胃交界部癌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胃交界部癌的应用,并对比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我科室收治的病例共61例,其中对照组31例采用经胸行传统残胃-食管吻合术、观察组30例采用经胸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围手术期死亡及胃排空障碍发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6个月时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值低于对照术组[(7.400±1.773)VS(10.032±2.330),P<0.01]、[(7.133±1.696)VS(9.710±1.986),P<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安全,可靠,可大大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刘帅峰[10](2018)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术后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及对肝肾功能、血常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术后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及对肝肾功能、血常规的影响。方法:2012年12月~2016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中选取98例,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辅助化疗,给予观察组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过程中均没有出现中性粒细胞、WBC减少现象,两组AST、Cr、BUN、PLT、Hb水平对比,P>0.05;两组腹腔并发症对比,P>0.05;观察组消化毒副反应轻微。结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术后进行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高,不会对血常规、肝肾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8年10期)

食管胃交界部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对机体应激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开放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微创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后1、3、7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1~7 d,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NO水平下降,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不同时间点)=21.305、32.258、28.541,F_(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32.577、25.368、33.331,F_(干预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28.636、23.442、25.417,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62、3.164、6.107、-5.647,P<0.05),对照组患者的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4.610、5.733、5.314、4.570,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后的应激性反应水平,提升手术后恢复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管胃交界部癌论文参考文献

[1].杨龙龙,张肖,巩文婷,温桂海,尹清臣.微创手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

[2].徐俊,李建胜,崔新华,贾志强,陈定超.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对机体应激性反应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

[3].张聪,王世平,张同钦,马伟,王代平.双胸腔引流在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9

[4].王文豪,周韶辉,柳立军.食管胃交界部癌新术式的临床应用及观察[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19

[5].查鹏,刘军强,宋伟安,岳彩迎,赵嘉华.腹腔镜辅助双通道重建术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J].转化医学杂志.2019

[6].张炎,庞玮,刘刚,张朝军.全腔镜下经腹膈入路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围手术期疗效分析[J].转化医学杂志.2019

[7].张伟,李守淼,龚艳鑫,李保中,张志忠.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围手术期的表达及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19

[8].翟志强,张为迪.食管胃端端器械吻合与常规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9

[9].李利军,李大军,张帆,刘迎军,潘昭锦.管状胃在食管胃交界部癌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9

[10].刘帅峰.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术后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及对肝肾功能、血常规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8

标签:;  ;  ;  ;  

食管胃交界部癌论文-杨龙龙,张肖,巩文婷,温桂海,尹清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