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代谢论文-高红豆,胡文忠,徐冬颖,于皎雪,高雪晴

采后代谢论文-高红豆,胡文忠,徐冬颖,于皎雪,高雪晴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后代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樱桃,能量代谢,贮藏

采后代谢论文文献综述

高红豆,胡文忠,徐冬颖,于皎雪,高雪晴[1](2019)在《采后甜樱桃果实贮藏过程中的能量代谢变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甜樱桃属蔷薇科李属樱亚属果树。是落叶果树中成熟最早的树种之一,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机酸、维生素、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抗氧化、抗衰老等特点。近年来,甜樱桃产量在不断增加,但由于甜樱桃果实采收季节集中在高湿高温的夏季,会加速其自身的呼吸代谢,从而加速一系列糖酵解、柠檬酸、磷酸戊糖等能量代谢途径进行,加之甜樱桃本身易软化、腐烂,致使其更不耐贮藏,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甜樱桃的品质和商业发展。本文通过对甜樱桃采后产生的生理变化以及在此变化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能量代谢途径(糖酵解、柠檬酸、磷酸戊糖等)进行综述,通过分析甜樱桃采后发生的生理代谢途径为寻求更有效地甜樱桃贮藏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徐淑婷,陈烨芝,吴珏,曹锦萍,孙崇德[2](2019)在《温州蜜柑采后酸腐病病程差异代谢物的UPLC–HRMS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性病害是造成柑橘果实采后损耗的重要原因。其中,由柑橘白地霉(Geotrichum citri-aurantii)侵染引起的酸腐病具有发展迅速、传染性强等特征,是需要重点防治的柑橘采后病害之一。感染酸腐病的柑橘果实病部呈水渍软腐症状,外表皮易脱离,以手触之即破,流出汁液,散发出强烈的酸臭气味,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病害的代谢特征。本研究中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串联技术(UPLC–HRMS),跟踪分析温州蜜柑酸腐病发病过程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以‘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Miyagawa Wase’)为试材,选取成熟度(完熟)一致,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侵染的果实分为两组(各30个果实),对照接种无菌水,处理接种酸腐病原真菌孢子悬液,均存放于28℃,相对湿度为90%的培养箱中,每天同一时间段记录病斑直径,并根据该直径定义腐烂指数(Decay Rate,DI),轻微发病(病斑直径≤6 cm)和重度发病(病斑直径> 6 cm)。分别取对照和重度发病病部组织果皮,液氮速冻并磨成粉状后,通过UPLC–HRMS检测发病过程中果皮代谢物的变化,筛选与酸腐病病程相关的特异性代谢标志物。接种酸腐病菌2d后,病果率为23.3%,接种部位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平均直径4.2cm,此时处于轻微发病阶段;接种5 d后,病果率达66.7%,大部分病果病斑已扩散至1/2果面,果实开始流出汁液,散发出刺鼻气味,病原菌的白色分生孢子器清晰可见;接种7 d,病果率达86.7%,病斑蔓延至整个果面,果实塌陷流出汁液,散发刺鼻气味。对照未发病。通过UPLC–HRMS方法,从对照和重度发病样品中共检出911种代谢物,变化倍数Fold Change(FC)≥2和FC≤0.5的差异代谢物有438种,其中280种差异代谢物显着上调(FC≥2),158种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FC≤0.5)。差异代谢物中的主要化合物类别为有机酸、黄酮和酯类。酸腐病果实中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绝大部分上调,检出的79种有机酸中有61种上调,72种黄酮类物质中有53种上调,而酯类化合物则绝大部分下调,检出的59种酯类物质中有46种下调。该结果表明,在酸腐病病程中,果实组织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改变,有机酸代谢、酯类代谢和黄酮类代谢等途径参与了这一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吴飞跃,王建峰,高娅北,段史江,胡蓉花[3](2019)在《失水胁迫对采后烟叶烘烤特性及淀粉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不同失水处理对采后烟叶淀粉代谢的影响,本试验以烤烟品种秦烟96为材料,设置正常水分(CK)、失水10%(T1)和失水20%(T2)叁个处理,对采后烟叶烘烤特性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失水处理缩短了烟叶变黄时间,影响烟叶变褐时间。采后烟叶直链淀粉降解主要集中在失水处理前期(0~18 h),而支链淀粉降解主要集中在失水处理后期(18 h后),失水处理后烟叶淀粉总含量降低。由于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相应酶基因表达量降低(SBE除外),因此抑制了采后烟叶淀粉的合成;而淀粉分解酶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且相应酶基因表达量升高,促进了采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综上所述,失水处理改善烟叶烘烤特性,增强采后烟叶淀粉降解能力,促进采后烟叶糖含量的增加,以失水10%处理效果最优。烟叶在采后前期(0~18 h)以降解直链淀粉为主,后期(18~36 h)以降解支链淀粉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瑶,罗淑芬,胡花丽,周宏胜,张雷刚[4](2019)在《外源NO处理对采后鲜莲子品质及乙烯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一氧化氮(NO)处理对采后鲜莲子乙烯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采用不同浓度NO处理新鲜"太空莲36号"莲蓬,在(25±1)℃下进行贮藏,通过分析莲蓬和莲子色差及表型,筛选出适宜的NO处理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NO处理对鲜莲蓬呼吸作用,鲜莲子品质变化和乙烯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0.25 mmol/L的NO处理可有效保持莲蓬及莲子品质,减缓贮藏期间莲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下降,抑制2~4d的莲蓬呼吸速率及4d后莲子的乙烯释放量19.93%以上,以及莲子中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同时抑制了莲子4 d后的ACC合成酶(ACS)46.72%以上,和2~4 d的ACC氧化酶(ACO)活性14.79%以上;并保持其较高的蛋氨酸(Met)含量(但对S-腺苷蛋氨酸(SAM)含量影响并不显着),从而延缓了莲蓬及莲子常温货架期2~3天。综上所述,NO处理能够有效保持莲子品质及其抑制乙烯的合成,从而延缓了莲蓬及莲子的衰老,本研究对莲蓬及莲子的采后保鲜提供了理论和技术的支持。(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马佳佳,陆皓茜,隋思瑶,王毓宁[5](2019)在《气调对无花果采后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气调对无花果采后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波姬红"无花果为试材,在(25±0.5)℃和(72±0.5)%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以空气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比例气体成分CA1(4%O_2+8%CO_2)、CA2(4%O_2+12%CO_2)、CA3(8%O_2+8%CO_2)、CA4(8%O_2+12%CO_2)对无花果色差、硬度、咀嚼性、果胶含量、过氧化氢(H2O_2)与超氧阴离子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处理不同程度地延缓无花果外观色泽的变化,减缓硬度和咀嚼性的下降,较好地保持了原果胶含量,抑制了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并维持较高的CAT、APX与SOD活性,保持较低的H_2O_2与超氧阴离子含量。其中8%O_2与12%CO_2的气调处理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保鲜与加工》期刊2019年05期)

王静,茅林春,杨璐,李学文,张辉[6](2019)在《草酸处理对采后哈密瓜果实膜脂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周密25号"哈密瓜为原料,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哈密瓜在15 mmol/L的草酸溶液中浸泡10 min,以室温(22±2)℃蒸馏水浸泡10 min为对照,待其表面水分完全晾干后,置3~5℃的冷库中贮藏42 d。定期测定哈密瓜果实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和果皮的其它生理指标。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15 mmol/L草酸处理可降低果实冷害指数和果皮的LOX和PLD活性及其蛋白表达,促进果皮棕榈酸(C_(16:0))和硬脂酸(C_(18:0))的相对含量(除35 d外)下降,提高果皮亚油酸(C_(18:2))、亚麻酸(C_(18:3))和二十碳四烯酸(C_(20:4))的相对含量及与膜结合的Ca~(2+)含量,抑制油酸(C_(18:1))相对含量下降,提高不饱和指数和不饱和度。草酸处理是通过提高与膜结合的Ca~(2+)含量,降低LOX、PLD活性和编码酶基因表达,减少膜脂不饱和脂肪酸降解,维持较高的膜脂不饱和程度,从而增强果实抗冷性,减轻哈密瓜果实冷害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吴飞跃,周子方,高娅北,孙占伟,张明刚[7](2019)在《快速失水对采后烟叶蔗糖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不同失水处理对采后烟叶蔗糖代谢的影响,为优质烤烟形成奠定基础。【方法】以烤烟品种"秦烟96"为材料,选取适熟中部烟叶(10~12叶位),设置正常处理(CK)、失水10%处理(T1)和失水20%处理(T2)3个失水梯度,在处理后不同时间测定烟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研究采后烟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和转化酶(INV)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处理(CK)相比,失水处理总体上增加了采后烟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失水10%处理烟叶的SPS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SPS基因表达量降低,而SS和INV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SS和INV基因表达量增加;失水20%处理烟叶的SPS、SS和INV活性及基因表达量则与失水10%处理呈相反变化规律。【结论】失水处理促进了采后烟叶糖含量增加,且失水10%处理烟叶在采后以蔗糖分解代谢为主,而失水20%处理则抑制了蔗糖分解代谢。(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陈思雨[8](2019)在《基于代谢组学的采后苹果轻微损伤的早期代谢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作为中国栽培的主要水果种类之一,在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和果蔬人均消费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苹果在采后贮运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轻微的挤压、振动、碰撞等,从而造成轻微机械损伤。轻微损伤在早期难以识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有害病原体等会入侵苹果的轻微损伤部位,从而导致苹果腐烂,甚至会使同批优质水果的品质下降,带来巨大的品质损耗和经济损失。因此,研究采后苹果轻微损伤的早期代谢机制非常必要。本论文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策略,研究了健康和受到轻微损伤的苹果在早期储存过程中初级代谢产物、部分小分子代谢产物以及挥发性代谢产物,分析了初级代谢和挥发性代谢机制,确定了最佳的减损时间。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GC-MS和多元统计分析对受到轻微损伤的苹果进行了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分析了在24 h内由紊乱引发的有关生理变化及初级代谢机制。通过PLS-DA进行判别和相似度分析,发现健康与损伤苹果样品在12 h发生最大的分离,说明损伤后苹果中代谢产物水平在12 h发生显着的变化,确定了采后苹果减损保鲜的最佳时间。从苹果组织中鉴定出56种代谢物,损伤前后主要代谢物种类无显着差异,但含量在不同的储存时间差异较为明显。在24 h内,糖和糖醇的含量发生了增长,其中蔗糖、果糖、葡萄糖、甘油和甘露醇在损伤组织中的积累量减少,这与受到轻微损伤后的组织呼吸作用增强有关;氨基酸、脂肪酸、脂肪酸脂等的含量发生了降低,其中苹果酸、水杨醛和甘露醇在损伤组织中的积累量减少,这与受到轻微损伤后组织中的活性氧增长有关;甘氨酸在损伤组织中的减少量增加,表明了受到轻微损伤的组织谷胱甘肽的合成加快,以消除活性氧对细胞的不利影响;奎尼酸损伤组织中的积累量减少提示次生代谢被激活;肌醇在损伤组织中的积累量减小,这与受到轻微损伤后细胞壁的修复有关;油酸在损伤组织中的减少量增加提示轻微损伤后细胞衰老凋亡速度加快。(2)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对苹果早期轻微损伤的小分子代谢物进行研究。采用Savizky-Golay平滑法和小波变换算法去除噪声,结果表明一阶3次15点Savizky-Golay平滑法去噪效果最好。通过分析健康和受到轻微损伤苹果的拉曼光谱特性,鉴定出了果糖、番茄红素、叶绿素a、胡萝卜素、酚类化合物等5种小分子代谢物。与健康苹果的拉曼光谱进行比较,有损苹果的拉曼光谱在455、645、824、871、1270、1521、1631 cm~(-1)处的特征峰强度下降甚至不出现特征峰,说明果肉中的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果糖、酚类化合物等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通过代谢物水平的变化,为实现苹果轻微损伤的早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3)利用HS-SPME-GC-MS分析了受到轻微损伤的苹果挥发性代谢物的含量变化及次生代谢机制。通过PLS-DA判别分析发现损伤组织和健康组织的挥发性物质谱存在显着的差异,并且在12 h处发生转折性的变化。这与初生代谢研究的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表明了12 h是苹果早期轻微损伤减损的最佳时间。通过TCI图对组织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共鉴定出55种物质,通过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醛酮、酯类、萜类、醇和其他。在0-24 h内醇类、酯类(主要以己酯为主)挥发性代谢物的含量在损伤组织中先升高后降低,这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有关,但受限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损伤组织中法尼烯含量的上升主要与受到轻微损伤后次生代谢被激活有关。醛酮类挥发性代谢物的含量在损伤组织中增加,尤其是癸醛随时间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因此可以作为苹果早期轻微损伤的标志性代谢物。(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延儒[9](2019)在《采后硝普钠处理对苹果果实品质、莽草酸和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衰老和腐烂是加速苹果果实采后品质劣变和烂损的重要原因。硝普钠(SNP)是外源一氧化氮(NO)的供体,可通过还原反应自发分解并释放NO,是研究NO特性及功能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富士”苹果果实为材料,采后经1.0 mmol/L的SNP溶液浸泡10 min,研究常温贮藏期间苹果果实品质指标、蔗糖代谢、莽草酸及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变化。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采后SNP处理显着延缓了贮藏期间苹果果实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并降低了果实的呼吸强度;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TA)及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减少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消耗;并延缓了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但对果实的失重率没有显着影响。2.采后SNP处理显着抑制了苹果果实蔗糖代谢中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分解方向(SS-c)活性,提高了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酶-合成方向(SS-s)活性以及蔗糖代谢酶净活性;SNP处理还上调了果实MdNI、蔗糖合酶(MdSS)和MdSPS基因的表达,同时还上调了己糖代谢中已糖激酶(MdHK)和果糖激酶(MdFK)基因的表达。3.采后SNP处理显着降低了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苹果果实的病斑直径,并上调了莽草酸途径中3-脱氢奎尼酸合成酶(MdDHQS)、莽草酸脱氢酶(MdSKDH)、莽草酸激酶(MdSK)和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MdEPSPS)基因的表达;促进了贮藏前期莽草酸和色氨酸的积累,且提高了整个贮藏期间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4.采后SNP处理显着上调了苯丙烷代谢途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MdPAL)、肉桂酰乙醇脱氢酶(Md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Md4CL)及查尔酮异构酶(MdCHI)基因的表达,并提高了贮藏期间类黄酮、总酚和木质素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采后SNP处理可以通过调节苹果果实中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来延缓常温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下降,并可以通过调控莽草酸和苯丙烷代谢途径以提高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海珍[10](2019)在《不同保鲜技术对靖江香沙芋采后保鲜效果及生理代谢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靖江香沙芋是芋类中的优良品种,支链淀粉含量高,口感软糯,深受消费者喜爱,是靖江地区特色农业产业中的主栽品种。然而其在采后贮藏中容易褐变、腐烂变质,货架期短,因此在生产加工中要进行保鲜处理。本试验以靖江香沙芋为试验试材,分成整芋和鲜切芋两个处理:对整芋用1-甲基环丙烯(1-MCP)和壳聚糖处理;对鲜切芋用双乙酸钠、L-半胱氨酸、草酸配制的复合保鲜剂和热冷激工艺处理。研究了它们处理前后芋头营养物质、抗氧化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以筛选出一种绿色安全的香沙芋净菜保鲜方法,以便推广应用于香沙芋的加工保藏中。具体结果如下:第一部分研究1-MCP和壳聚糖对整芋保鲜效果和生理代谢的影响:1.用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香沙芋整芋,贮藏40d前后,检测品质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失重率、褐变度较低,硬度较高,腐烂率没有明显差别,其中1.0 μL/L处理样品效果尤为显着,褐变度减少了 30%,失重率减少了 38%,硬度高出54%。因此1.0 μL/L是1-MCP的最佳处理浓度。2.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香沙芋整芋,贮藏40 d前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失重率、褐变度、腐烂率较低,硬度较高,其中10.0g/L处理样品效果尤为显着,褐变度减少了 15%,失重率减少了 45%,硬度高出54%,腐烂率减少25%。因此10.0 g/L是壳聚糖的最佳处理浓度。3.用1-MCP(1.0 μL/L)和壳聚糖(10.0g/L)及二者的联合来处理香沙芋整芋,40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均能够维持香沙芋整芋重量,阻止组织褐变、变软及腐烂,缓解组织营养物质(VC)被降解、抑制有害物质(MDA)含量增加、酶活性(PPO、POD、SOD、GR)降低。通过对VC和POD、SOD、GR的影响来改变香沙芋的生理代谢,其中1-MCP处理在抑制SOD、GR活性降低上更有优势,壳聚糖处理在降低腐烂率、维持VC含量、P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上更有优势,而联合处理兼具二者优点,显着提高了香沙芋的货架品质,可使货架期延长至2个月。第二部分研究不同保鲜处理对鲜切芋保鲜效果和生理代谢的影响1.复合保鲜剂的配制:单因素双乙酸钠、L-半胱氨酸和草酸对鲜切芋褐变度、色差值、电导率、硬度的影响显着。双乙酸钠浓度越大,鲜切芋的褐变度,色差值越小,硬度值越大。0.2 g/L时褐变度0.68A,色差1.84,电导率14.47%,分别比之对照组减少了 11%、77%、18%;硬度193N,比之对照组高20%。L-半胱氨酸在10.0 g/L以下时,随浓度增大,对褐变度、色差值及电导率增加的抑制性增大,超过10.0g/L时,抑制减弱。8天时,10.0g/L组的褐变度是0.67A、色差是1.46、电导率是14.12%,分别比之对照组减少了 12%、82%、25%;L-半胱氨酸加剧了鲜切香沙芋的变软,随L-半胱氨酸处理浓度的增大硬度值递减。草酸在10 mM以下时,随草酸浓度增大,对褐变度、色差值及电导率增加的抑制性增大,超过10 mM时,抑制减弱。8天时,10.0 g/L组的褐变度是0.68A、色差是1.67、电导率是14.7%,分别比之对照组减少了 11%、79%、21%;草酸维持了鲜切香沙芋的硬度,随草酸处理浓度的增大硬度值递增。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双乙酸钠,L-半胱氨酸,草酸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考察最佳复配护色液的配方,结果表明:双乙酸钠为2.0 g/L,L-半胱氨酸为9.0 g/L,草酸为12 mM为最佳复配护色液的配方。使鲜切芋货架期延长至12 d。2.热冷激工艺条件优化:适宜的热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鲜切香沙芋的褐变,维持其表面的色泽和组织硬度。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热水温度30℃~80℃,热水浸泡时间2.0min~6.0min,冷水浸泡时间3.0min~9.0min是后续响应面试验适宜的因子考察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热水温度,热水浸泡时间和冷水浸泡时间3因素对香沙芋色差、褐变度、硬度值的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回归方程模型拟合度较好,失拟项对绝对误差不显着,因变量和自变量极相关,模型可以代替真实实验点对实验结果预测分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分析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为热冷激温度51℃~54℃,热冷激时间4.2min~4.5min,冷激时间6.0min~7.2min。取优化条件热冷激温度53℃,热冷激时间4.5min,冷激时间6.5min进行验证得色差值1.52,褐变度0.421A,硬度248 N,与预测值接近,偏差分别为1.36%、2.41%、3.36%,货架期延长至10 d左右。3.复合保鲜剂和热冷激处理对鲜切芋保鲜效果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由双乙酸钠、L-半胱氨酸和草酸组成的的复配护色液和热冷激工艺处理,以及二者的联合处理均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鲜切香沙芋的褐变,维持其组织硬度,能够维持鲜切香沙芋的感官品质,延长其货架期,将货架期延长至15 d。通过改变机体组织的代谢途径,引起还原糖、淀粉、VC等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推迟总酚含量、MDA含量、PPO和POD酶活性高峰值和高峰期的到来,改变淀粉的向糖积累,VC、PPO、POD等参与的芋块机体组织抗氧化代谢和总酚底物积累来抑制芋块组织衰老和褐变,从而起到保鲜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采后代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真菌性病害是造成柑橘果实采后损耗的重要原因。其中,由柑橘白地霉(Geotrichum citri-aurantii)侵染引起的酸腐病具有发展迅速、传染性强等特征,是需要重点防治的柑橘采后病害之一。感染酸腐病的柑橘果实病部呈水渍软腐症状,外表皮易脱离,以手触之即破,流出汁液,散发出强烈的酸臭气味,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病害的代谢特征。本研究中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串联技术(UPLC–HRMS),跟踪分析温州蜜柑酸腐病发病过程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以‘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Miyagawa Wase’)为试材,选取成熟度(完熟)一致,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侵染的果实分为两组(各30个果实),对照接种无菌水,处理接种酸腐病原真菌孢子悬液,均存放于28℃,相对湿度为90%的培养箱中,每天同一时间段记录病斑直径,并根据该直径定义腐烂指数(Decay Rate,DI),轻微发病(病斑直径≤6 cm)和重度发病(病斑直径> 6 cm)。分别取对照和重度发病病部组织果皮,液氮速冻并磨成粉状后,通过UPLC–HRMS检测发病过程中果皮代谢物的变化,筛选与酸腐病病程相关的特异性代谢标志物。接种酸腐病菌2d后,病果率为23.3%,接种部位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平均直径4.2cm,此时处于轻微发病阶段;接种5 d后,病果率达66.7%,大部分病果病斑已扩散至1/2果面,果实开始流出汁液,散发出刺鼻气味,病原菌的白色分生孢子器清晰可见;接种7 d,病果率达86.7%,病斑蔓延至整个果面,果实塌陷流出汁液,散发刺鼻气味。对照未发病。通过UPLC–HRMS方法,从对照和重度发病样品中共检出911种代谢物,变化倍数Fold Change(FC)≥2和FC≤0.5的差异代谢物有438种,其中280种差异代谢物显着上调(FC≥2),158种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FC≤0.5)。差异代谢物中的主要化合物类别为有机酸、黄酮和酯类。酸腐病果实中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绝大部分上调,检出的79种有机酸中有61种上调,72种黄酮类物质中有53种上调,而酯类化合物则绝大部分下调,检出的59种酯类物质中有46种下调。该结果表明,在酸腐病病程中,果实组织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改变,有机酸代谢、酯类代谢和黄酮类代谢等途径参与了这一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后代谢论文参考文献

[1].高红豆,胡文忠,徐冬颖,于皎雪,高雪晴.采后甜樱桃果实贮藏过程中的能量代谢变化研究进展[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徐淑婷,陈烨芝,吴珏,曹锦萍,孙崇德.温州蜜柑采后酸腐病病程差异代谢物的UPLC–HRMS检测[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3].吴飞跃,王建峰,高娅北,段史江,胡蓉花.失水胁迫对采后烟叶烘烤特性及淀粉代谢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4].王瑶,罗淑芬,胡花丽,周宏胜,张雷刚.外源NO处理对采后鲜莲子品质及乙烯代谢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9

[5].马佳佳,陆皓茜,隋思瑶,王毓宁.气调对无花果采后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19

[6].王静,茅林春,杨璐,李学文,张辉.草酸处理对采后哈密瓜果实膜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9

[7].吴飞跃,周子方,高娅北,孙占伟,张明刚.快速失水对采后烟叶蔗糖代谢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陈思雨.基于代谢组学的采后苹果轻微损伤的早期代谢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9].陈延儒.采后硝普钠处理对苹果果实品质、莽草酸和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影响[D].渤海大学.2019

[10].张海珍.不同保鲜技术对靖江香沙芋采后保鲜效果及生理代谢影响[D].扬州大学.2019

标签:;  ;  ;  

采后代谢论文-高红豆,胡文忠,徐冬颖,于皎雪,高雪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