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

一、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袁晶[1](2021)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评价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3.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雌性去势SHR循环和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搜集有关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检测、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采用TSA 0.9软件对降压疗效进行试验序贯分析。2.横断面研究以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分布、昼夜节律分布特点;进一步将纳入患者分为绝经<10年组和绝经≥10年组,分析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变量与BPV的关系。3.动物实验9周龄雌性去势SHR48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SHR组)、雌二醇组(SHR+E2组)、ICA低剂量组(SHR+LI组)、ICA中剂量组(SHR+MI组)、ICA高剂量组(SHR+HI组)、ICA中剂量+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组(SHR+MI+ICI组)。9周龄雌性去势WKY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SHR+E2组给予戊酸雌二醇(0.1 mg/kg/day)灌胃,IC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CA 10 mg/kg/day、20 mg/kg/day、40 mg/kg/day灌胃,SHR+MI+ICI组给予ICA 20 mg/kg/day灌胃,并予氟维斯群注射液52 mg/kg/month皮下注射。监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压及心率;对心脏、脾脏及肾脏进行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ngⅡ、Ang(1-7)、E2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 AGT1R、MAS1、ACE1、ACE2、GPR30、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1)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139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更年期症状疗效优于西药组;SBP水平、DBP水平、kupperman评分、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低于西药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高于西药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补肾法联合降压药组低于西药组。(3)发表偏倚:对降压疗效绘制漏斗图并进行Egger’s法检验,提示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4)降压疗效的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提示Meta分析可能过早出现阳性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2.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1)本次研究共纳入214例患者,阴阳两虚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所有纳入患者中,非勺型昼夜节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3)绝经≥10 年组的 24hSBP、nSBP、收缩压极差(maximum-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MMD)、24hSBPSD、dSBPSD、24hSBPCV、dSBPCV、dDBPCV、nDBPCV 高于绝经<10 年组(P<0.05 或P<0.01)。(4)24hSBP、dSBP、nSBP、MMD、24hSBPSD、dSBPSD、nSBPSD、dSBPCV、dDBPCV 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 或P<0.01);24hDBP、SBP-BPF、dDBP、nDBP、Hr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或P<0.01)。(5)24hSBPSD的相关因素有:MMD、MAP、日间血压负荷;24hDBPSD的相关因素有:24hDBP、DBP-BPF、MMD、高血压3级、BUN;24hSBPCV的相关因素有:24hSBP、24hDBP、MMD、日间血压负荷;24hDBPCV的相关因素有:MMD、MAP、SBP-BPF、DBP-BPF、BUN。3.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1)平均动脉压(MAP):与WKY组比较,SHR组MAP升高(P<0.05);与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 MAP 降低(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MAP 升高(P<0.05)。(2)心率:与SHR组比较,SHR+LI组、SHR+MI组、SHR+HI组心率降低(P<0.05 或P<0.01)。(3)脏器系数:①心脏系数:与WKY组比较,6组SHR的心脏系数均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心脏系数升高(P<0.05)。②左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左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③右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右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 或 P<0.01)。④脾脏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脾脏系数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脾脏系数升高(P<0.05)。(4)ACE1-AngⅡ-AT1R轴:①ACE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MI组、SHR+HI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AngⅡ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Ⅱ含量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MI 组、SHR+HI 组 AngⅡ含量降低(P<0.05 或P<0.01)。③AGT1R蛋白:与SHR组比较,SHR+MI组AGT1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5)ACE2-Ang(1-7)-MasR轴:①ACE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②Ang(1-7)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E2组比较,SHR+LI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 组 Ang(1-7)水平降低(P<0.01)。③MAS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MAS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6)E2及其受体GPR30:①E2含量: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LI组、SHR+MI组、SHR+HI组的E2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②GPR30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GPR30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7)ERK1/2 通路:①p-ERK1/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与SHR组比较,SHR+HI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p-ERK1/2/ERK1/2:与 WKY 组比较,SHR 组 p-ERK1/2/ERK1/2 有升高趋势(P>0.05);与 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HI 组 p-ERK1/2/ERK1/2 有降低趋势(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p-ERK1/2/ERK1/2 升高(P<0.01)。结论:1.针对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能够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改善更年期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疗效优于西药组。2.阴阳两虚证是绝经后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且绝经年限较长的高血压患者的BPV高于绝经年限较短者。3.ICA能够降低雌性去势SHR的血压和心率,上述作用与调节循环和心肌组织RAS 有关。ICA 可以抑制 ACE1-AngⅡ-AT1R 轴,对 ACE2-Ang(1-7)-MasR 轴具有升高的趋势,同时该作用的发挥与抑制ERK1/2通路有关。

王新宇[2](2021)在《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文中提出童年时期的压力或创伤经历是成年后发生各种精神和躯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些经历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以及情感虐待或忽视等。在我们社会早年不良经历主要是以留守儿童(母婴分离)的形式存在。根据德国一项涵盖各种形式虐待的调查报导中,少儿时期经历至少一种形式虐待的青年人大约占比27.7%,23.7%的受访者报告了两种形式的虐待,16.6%的受访者报告了三种或更多种形式的虐待。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儿童期经历负面压力的程度与成年后各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中医理论中并没有关于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的论述,但课题组认为,小儿是少阳之体,阳气容易受到折损而形成阳虚体质,这种体质与小儿成年后发生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强有关。现代对有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证候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发现,母婴分离小鼠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抑郁样行为,后经给药温阳解郁方能够改善母婴分离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由方测证,早年不良经历可能会导致机体阳虚证的形成。有研究发现早年不良经历能够增强多种疾病的易感性,由于这些疾病有同一个致病因素,他们之间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理,因此推测这些疾病可能存在着异病同证。异病同证是指不同的病具有相同的病机,从而表现出相同的证候,通过观察自然、社会环境、体质、生活方式等因素从而造成不同的疾病,因为以上相似的因素最后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和证候。因此本文尝试从异病同证的角度去挖掘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从而探索共有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为临床防治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建议。本文研究的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有关早年不良经历的临床文献,进行文献梳理得到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的疾病有46个,按照ICD-10疾病系统划分将46个疾病分布划分到13个系统,最后从13个系统中选择得到9个疾病,分别是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本文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方法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分别检索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证候分布文献,对其证候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最后进行证候汇总统计,得到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是肾阳虚证,最常见的证候是肝郁气滞证。本文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的基因网络,由于现代并没有关于研究证候的基因网络数据库,因此本文试图将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网络分析,从而寻求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的生物学基础,这一方法的理论来源于异病同证,即不同的疾病既然有共同证候,则这些疾病必然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法主要通过GeneCard数据库、NCBI数据库分别检索并下载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因,然后得到9个疾病的交集基因,最后借助DAVID数据库平台,通过9个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有273个交集基因,其中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涉及RNA聚合酶2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细胞组成涉及质膜、细胞外间隙、细胞质等,分子功能涉及蛋白结合、酶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本文通过对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文献的梳理,以及疾病证候分布相关文献分析和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以精神行为类系统疾病为主,其中常见疾病为抑郁症。2、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是肾阳虚证,常见证候是肝郁气滞证。3、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肾阳虚证潜在的部分生物学基础可能与机体免疫炎症有一定的关系,它主要涉及了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

陈香序[3](2021)在《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随着全球老龄化情况日益加剧,高血压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因较为复杂,药物治疗呈现出局限性,其非药物治疗方法“百花齐放”,其中运动干预疗法为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的新途径,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中记载的传统导引功法具有着数千年“治未病”“治病防病”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对高血压等相关疾病有一定的记载,当前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导引功法多采用具有普及性、针对性的功法,目前研究中的功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尚无针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方法,基于传统中医典籍中提取对高血压具有针对性的动作进行编创形成新编导引功法,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的运动干预,观察高血压患者生理机能及情绪情感的变化,探讨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影响,以期揭示其内在机制。为新编导引功法提供科学的实验证明和权威的理论依据,对“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新形式的普及和导引功法的推广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与方法:从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45岁至75岁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中老年人40例,运用EXCEL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中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运动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其中运动干预组20例,空白对照组20例。运动干预组每周进行3次训练,即2次集体训练,1次自主在家练习,每次运动60分钟,总实验周期为3个月(12周);空白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并对两组受试者实验前后进行血压、心率、BMI、血糖、血脂四项、AT-Ⅱ、杜氏生活质量量表、SDS/SAS等测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研究结果:1.以传统中医典籍中记载治疗高血压相关的导引功法为基础,创编了一套针对性强、简单易学、能辅助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新编导引功法。2.受试者血压、脉压、心率及BMI指数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SBP、DBP水平均有下降,且SBP的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DBP的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T=2.331,P=0.035);对照组实验后脉压增大且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实验后SBP、BP的变化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比较BMI指数差异并不具有显着性(P>0.05)。3.受试者血糖、血脂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水平降低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352,P=0.034);对照组血糖水平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血糖测试结果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的TG、TC、LDL-C水平均有所下降,且TC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TG、LDL-C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T=2.208,P=0.044;T=2.226,P=0.043),HDL-C水平有所增加,但差异并不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的TC水平有所增加,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375,P=0.032),TG、HDL-C、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实验后TC与LDL-C含量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AT-Ⅱ水平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对照组AT-Ⅱ水平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AT-Ⅱ水平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4.抑郁及焦虑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的SDS、SAS评分结果降低,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871,P=0.012;T=2.446,P=0.028),对照组SDS评分结果有所增加,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SDS、SAS评分结果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5.生活质量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T=2.834,P=0.013),且显着性变化主要集中在“睡眠状况”“生气与活力”“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对照组的量表总评分结果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实验后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T=-2.072,P=0.048)。研究结论:1.新编导引功法的运动强度适中,能够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产生积极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方式。2.经过3个月的练习,新编导引功法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身体功能。3.经过3个月的练习,新编导引功法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绪情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功能与生活质量。

陆露[4](2021)在《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痰湿夹瘀型)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健脾化痰活血通络为法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痰湿夹瘀证)患者,通过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血脂水平等变化,来评估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思路。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痰湿夹瘀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94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以健脾化痰活血通络为法自拟方),45天为一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血压、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前均有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4.47%,89.36%,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压比较: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血脂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L均较前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C、TG、LDL-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法能够降低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中医证候;2、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法可以改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压水平;3、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法可以改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4、治疗期间对照组、观察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魏照晴[5](2021)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与肾功能的相关性,为高血压肾损害的中西医预防及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集患者临床数据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患者 eGFR(ml/(min.1.73m2))将患者分为 eGFR≥60 组和 eGFR<60 组,运用 spss2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数据指标差异,分析eGFR与各因素相关性,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78例,年龄最小为23岁,年龄最大为90岁,平均年龄为58.73±16.54岁,高血压病程为0~60年不等;2.两组患者情况比较:eGFR≥60组和eGFR<60组两组间患者年龄、吸烟情况、BMI、高血压病程、SBP、NLR、血磷、血钙、血尿素、SUA、ALB、TBIL、HDL-C存在显着差异(p<0.05)。两组间性别、饮酒情况、冠心病、脑梗死、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家族史、肾脏病家族史、DBP、PP、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分布情况:eGFR≥60组的四种证型中,阴虚阳亢证所占比例最高(28.4%),其次为肝火亢盛证(26.1%)和痰湿壅盛证(26.1%),阴阳两虚证所占比例最低(19.3%);eGFR<60组中,痰湿壅盛证所占比例最高(40.2%),其次为阴虚阳亢证(26.1%)和阴阳两虚证(26.1%),肝火亢盛证所占比例最低(7.6%)。两组间证候分布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eGFR≥60组肝火亢盛证显着多于GFR<60组,痰湿壅盛证显着少于eGFR<6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影响因素分析:BMI、血钙、ALB、TBIL、HDL-C与eGFR呈显着正相关(p<0.05);年龄、高血压病程、SBP、PP、NLR、血磷、血尿素、SUA与eGFR呈显着负相关(p<0.05);性别、吸烟、饮酒、DBP、冠心病、脑梗死、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家族史、肾脏病家族史、TG、TC等与eGFR未见显着相关性(p>0.05)。肝火亢盛证与eGFR呈正相关关系,痰湿壅盛证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相关性显着(p<0.05)。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与eGFR未见显着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磷、NLR、年龄、SUA、SBP、低ALB、低BMI可能是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异常的发病以老年人为主,不同性别的肾损害发生率未见显着差异,随着高血压病程的进展,肾损害的发生率逐渐增加;2.HDL-C、TBIL和血钙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相关,但并非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3.年龄、SBP、NLR、低BMI、低ALB、SUA及血磷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及早有效控制血压、合理低蛋白饮食、补充营养、降磷、降尿酸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是获益的;4.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相关,肝火亢盛证与eGFR呈正相关,痰湿壅盛证与eGFR呈负相关,临床表现为痰湿壅盛证的高血压患者应警惕肾脏损害的发生。对于未发生肾损害的患者应滋补肝肾、顾护中焦,未病先防,而对于已经出现肾损害的患者,应当注重化痰通络、活血降浊法的应用。

彭龙[6](2021)在《代谢综合征并发症回顾性研究及柴芪汤调控代谢综合征肠道菌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共分为文献综述、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三部分,在文献综述部分阐述了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和肠道菌群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在临床研究部分则对MetS并发症发病规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潜在危险因素进行了探寻,在动物实验研究部分探讨了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引起MetS的机制及柴芪汤对该机制的调控作用。一、文献综述本研究在Pubmed和Cnki上检索收集近十年的中英文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了 MetS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学、治疗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肠道菌群与MetS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将中医学对MetS的认识进行了归纳总结。二、临床研究目的:探讨MetS并发症的发病规律和潜在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符合MetS诊断标准的患者,整理并统计分析MetS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HbA1c、中医证型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共收集MetS患者606例,男性259人,女性347人,男女比1:1.3,年龄区间20-94岁,50-69岁人群占比最高(57.9%)。肥胖(BMI>25kg/m2)占比与年龄呈负相关,血糖控制不佳(HbA1c>8%)、血脂控制不佳占比在80岁以下人群与年龄呈负相关,高血压占比与年龄呈正相关,肝郁脾虚证在所有人群中均占比最高,且与年龄呈负相关,脾肾两虚证MetS患者CKD发病率较高。各MetS并发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颈动脉硬化症(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77.9%)>下肢动脉硬化症(low extremity atherosclerosis disease,LEASD)(73.4%)>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7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33.0%)>脑卒中(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28.4%)>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8.6%)。各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分别为:并发CAS的危险因素为罹患高血压、年龄≥ 40岁,并发LEASD的危险因素为男性、罹患高血压、年龄≥60岁,并发MAFLD的危险因素为BMI≥25kg/m2、TG>1.7mmol/L,并发CHD的危险因素为罹患高血压、年龄≥60岁,并发CVA的危险因素为女性、罹患高血压、年龄≥ 80岁,并发CKD的危险因素为罹患高血压、年龄≥ 80岁、空腹C肽>4.4ng/mL。结论:50-69岁是MetS的高发年龄段,年轻MetS患者普遍血糖、血脂、体重普遍控制不佳。肝郁脾虚是MetS的主要病机,并且更常见于发病初期。MetS并发症中,CAS、LEASD、MAFLD发病率最高,CHD、CVA次之,CKD最低。年龄和高血压是CAS、LEASD、CHD、CVA、CKD的共同危险因素,其中年龄≥40岁是CAS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是CHD、LEASD的危险因素,年龄≥80岁是CVA、CKD的危险因素。性别是LEASD和CVA的特殊危险因素,男性更易患LEASD,女性更易患CVA,空腹C肽>4.4ng/mL是CKD的特殊危险因素,肥胖、甘油三脂升高是MAFLD的危险因素。三、实验研究目的:探讨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引起MetS的机制及柴芪汤对该机制的调控作用。方法: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MetS模型,8周建模成功后,予药物干预。实验第16周末测量体重、脂肪重量、血压后处死取材,检测血糖、血脂,检测血清中LPS、IL-6、TNF-α含量,检测脂肪组织中NF-κBp65、TLR4、MyD88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以及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并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粪便中菌群基因。结果:模型组相较于空白对照组、中药组、饮食干预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显着增加,且血清LPS、IL-6、TNF-α含量升高,脂肪组织中NF-κB p65、TLR4、MyD88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明显;而柴芪汤和限制热量摄入均能有效逆转上述指标变化及病理改变,且柴芪汤强于限制热量摄入。模型组相较于空白对照组、中药组、饮食干预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及功能发生改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升高,G-菌比例升高,Blautia、Turicibacter和螺菌科下的OTU504、OTU552、OTU485相对丰度升高,乳杆菌、瘤胃菌科和Clostridiaceae1科下的OTU276相对丰度降低,肠道菌群的异常凋亡与迁移活跃,宿主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的下降,肠道致病菌相对比例增加;柴芪汤和限制热量摄入均可有效逆转上述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和功能的改变,且柴芪汤提高瘤胃菌科丰度的作用显着强于正常饮食和限制热量摄入。结论:柴芪汤和限制热量摄入均能有效改善MetS大鼠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并且柴芪汤减重和降压效果优于限制热量摄入。肠道菌中G-菌相对丰度增加,LPS释放增多,通过LPS-TLR4/MyD88-NF-κB信号传导途径引起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这可能是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引起MetS发病的主要机制。同时肠道菌群物种组成改变,肠道菌群的异常凋亡与迁移以及宿主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的下降和肠道致病菌比例增加,可能是MetS发病的潜在机制。柴芪汤和限制热量摄入治疗MetS,主要通过降低肠道菌群中G-菌相对丰度和抑制LPS释放,进而抑制LPS-TLR4-MyD88-NF-κB信号传导通路,减轻代谢性内毒素血症来实现,且柴芪汤效果优于限制热量摄入。同时二者还能够通过逆转MetS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变化,减少细菌的异常凋亡与迁移,增强宿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肠道内致病菌相对比例等机制改善MetS的代谢障碍,并且瘤胃菌科的丰度增加可能是柴芪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潜在机制。

吕双宏[7](2021)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 1.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2.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研究Ⅰ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2019年8月-2020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病房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0例,并同时纳入高血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0例作为对照。通过信息调查表的形式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参照朱文锋《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候辨证素量表,遵循“据症辨证”的原则对证素做出诊断,并制作Excel表格将数据进行汇总、筛选,最终运用SPSS 24.0软件采用描述统计方法(频数分析)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的具体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Ⅱ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运用SPSS 24.0软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2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性别、年龄、BMI、SBP、DBP、心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分级、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吸烟史、饮酒史、性情、是否合并ASCVD、K、Na、Ca、CHOL、TG、HDL-C、LDL-C、GHB、FIB、GLU、CR、BNP、UA、PRO、e GFR、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F、IMT、ECG:ST-T改变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1)病位证素分布特征两组患者病位证素均以肝、心、胃为主,其次还涉及到脾、肾、肺,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位证素肾的分布比例较肺偏多,而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情况则相反。其中,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肝(68.8%)>心(40.4%)>胃(28.8%)>脾(18.5%)>肾(8.5%)>肺(8.1%);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肝(70.4%)>心(48.5%)>胃(25.0%)>脾(16.5%)>肺(9.6%)>肾(3.8%)。(2)病性证素分布特征两组患者实性证素均以阳亢、痰(浊)为主,其次还涉及到血瘀、气滞、火(热)、动风,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性证素血瘀的分布比例较气滞偏多,未合并2型糖尿病血瘀与气滞分布比例一致;虚性证素方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血虚、气虚、阴虚为主,未合并2型糖尿病以血虚、气虚为主。其中,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性证素分布:阳亢(74.2%)>痰(浊)(28.8%)>血瘀(6.5%)>气滞(5.0%)>火(热)(4.6%)>动风(3.5%),虚性证素分布:血虚(44.2%)>气虚(34.6%)>阴虚(18.5%)>阳虚(3.5%);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性证素分布:阳亢(77.7%)>痰(浊)(31.9%)>血瘀(4.2%)、气滞(4.2%)>火(热)(3.5%)>动风(1.2%),虚性证素分布:血虚(46.5%)>气虚(39.6%)>阴虚(8.1%)>阳虚(1.5%)。(3)病位证素组合分布特征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单病位(140例,53.8%)以肝(35.4%)、心(10.0%)为主,双病位(73例,28.1%)以心+肝(12.7%)为主,三病位(28例,10.8%)以心+脾+胃(3.1%)、心+肝+胃(2.7%)、肝+脾+胃(2.7%)为主,四个及以上病位(19例,7.3%)以心+肝+脾+胃(3.5%)为主。高血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单病位(124例,47.7%)以肝(31.5%)、心(11.5%)为主,双病位(94例,36.2%)以心+肝(19.6%)为主,三病位(29例,11.2%)以心+脾+胃(2.7%)、肝+脾+胃(2.7%)、心+肝+胃(2.3%)为主,四个及以上病位(13例,5.0%)以心+肝+脾+胃(2.7%)为主。(4)病性证素组合分布特征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单病性(93例,35.8%)以实性证素阳亢(23.8%)占比最大,双病性(77例,29.6%)以虚实夹杂组合阳亢+血虚(8.1%)占比最大,三病性(47例,18.1%)以虚实夹杂组合气虚+阳亢+血虚(4.3%)占比最大,四个及以上病性(43例,16.5%)以虚实夹杂组合气虚+阳亢+痰(浊)+血虚(2.3%)占比最大。高血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单病性(82例,31.5%)以实性证素阳亢(20.0%)占比最大,双病性(87例,33.5%)以虚实夹杂组合阳亢+血虚(12.7%)占比最大,三病性(59例,22.7%)以虚实夹杂组合气虚+阳亢+血虚(6.9%)占比最大,四个及以上病性(32例,12.3%)以虚实夹杂组合气虚+阳亢+痰(浊)+血虚(5.0%)占比最大。2.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P<0.1的危险因素指标纳入二分类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1)气虚:性别P(0.001)<0.05、性情P(0.033)<0.05、ECG:ST-T改变P(0.001)<0.05、CHOL P(0.002)<0.05有统计学意义;(2)阴虚:性别P(0.002)<0.05、左室室间隔厚度P(0.008)<0.05有统计学意义;(3)阳亢:性情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4)痰(浊):BMI P(0.000)<0.05、高血压病程P(0.014)<0.05、TG P(0.002)<0.05、LDL-C P(0.003)<0.05、e GFR P(0.016)<0.05有统计学意义;(5)火(热):BMI P(0.008)<0.05、K P(0.010)<0.05有统计学意义;(6)血虚:性别P(0.000)<0.05、是否合并ASCVD P(0.008)<0.05有统计学意义;(7)血瘀: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P(0.006)<0.05、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P(0.042)<0.05有统计学意义;(8)气滞:相关危险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9)动风:Na P(0.026)<0.05有统计学意义;(10)阳虚:BMI P(0.015)<0.05、DBP P(0.030)<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 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具有一定共性和差异:(1)病位证素均以肝、心、胃为多见,其次还涉及到脾、肾、肺,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位肾比肺多见,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情况则相反。(2)病性证素中实性证素均以阳亢、痰(浊)为多见;虚性证素方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血虚、气虚、阴虚为多见,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血虚、气虚为多见。(3)病位证素组合均以单病位肝、心和双病位心+肝为多见。(4)病性证素组合方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单病性阳亢、双病性阳亢+血虚为多见,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则以单病性阳亢、双病性阳亢+血虚及三病性气虚+阳亢+血虚为多见。2.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1)性情、ECG:ST-T改变与气虚呈正相关,性别、CHOL与气虚呈负相关;(2)左室室间隔厚度与阴虚呈正相关,性别与阴虚呈负相关;(3)性情与阳亢呈负相关;(4)BMI、高血压病程、TG、LDL-C与痰(浊)呈正相关,e GFR与痰(浊)呈负相关;(5)BMI与火(热)呈正相关,K与火(热)呈负相关;(6)是否合并ASCVD与血虚呈正相关,性别与血虚呈负相关;(7)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与血瘀呈负相关;(8)Na与动风呈正相关;(9)DBP与阳虚呈正相关;BMI与阳虚呈负相关。

马欢[8](2021)在《阴虚阳亢型与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理化指标的差异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阴虚阳亢型与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理化指标的差异性,探讨理化指标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于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86例患者,分为阴虚阳亢组45例,阴阳两虚组41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收集患者身高、体重,计算BMI;收集患者心脏彩超相关指标LVDd、IVST及PWT的数据,根据Devervux校正公式计算LVMI;收集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患者血清TC、HDL-C、LDL-C、TG、UA、Hcy水平的数据;收集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MP-1、MMP-2、MMP-3、TIMP-I、TIMP-2含量的数据;分别录入数据。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理化指标的差异性,及理化指标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结果:1.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性别构成与病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阴阳两虚组平均年龄水平高于阴虚阳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阴虚阳亢型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4;两组患者吸烟、饮酒、LVMI、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阴阳两虚组UA、TC、TG、LDL-C均高于阴虚阳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TG、LDL-C与阴虚阳亢型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3、0.136、0.459。4.阴阳两虚组MMP-1、MMP-2水平均高于阴虚阳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组TIMP-1水平低于阴虚阳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MP-3、TIM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阳亢型与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的年龄、UA、LDL-C、TC、TG、MMP-1、MMP-2、TIMP-1存在差异,对高血压鉴别辨证阴虚阳亢型或阴阳两虚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年龄、TC、TG、LDL-C与阴虚阳亢型明显相关,可能作为高血压中医辨证为阴虚阳亢型的客观依据。

张俊鹏[9](2021)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估预测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危险性,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258例高血压病患者,依据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试行)》中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证候分型,分为4个证型(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同时分别运用WHO/ISH风险预测图、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模型)对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在40~79岁之间)进行CVD短期风险评估(10年),并运用China-PAR模型对高血压病患者(经China-PAR模型计算CVD短期风险处于中、低危水平且年龄在40~59岁之间)进行CVD长期风险评估,并分别计算短期和长期发病风险分层,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危险因素与不同中医证型与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纳入258例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110(42.64%)例,阴虚阳亢证86(33.33%)例,肾气亏虚证38(14.73%)例,肝火亢盛证24(9.30%)例。2.本研究258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0.45、13.60、14.73、11.52,P<0.05)。3.本研究258例患者,经WHO/ISH风险预测图判定CVD短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21.77,P=0.00),且阴虚阳亢证组高于痰瘀互结证组、肾气亏虚证组和肝火亢盛证组(P<0.05);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CVD短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6.05,P=0.00),且痰瘀互结证组高于肝火亢盛证组、肾气亏虚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P<0.05);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CVD长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5.28,P=0.00),且痰瘀互结证组高于肾气亏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和肝火亢盛证组(P<0.05)。4.本研究258例患者,以WHO/ISH风险预测图计算CVD短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史、吸烟、年龄、SBP、TC呈正相关(rs=0.57、0.35、0.40、0.55、0.32,P<0.05);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44、0.39、0.37,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呈正相关(rs=0.52、0.41、0.50,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呈正相关(rs=0.49、0.57,P<0.05)。5.本研究258例患者,以China-PAR模型计算CVD短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TC、WC呈正相关(rs=0.27、0.25、0.20、0.27、0.41,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27,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50、0.47、0.53,P<0.05);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28、0.39、0.42、0.24,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35,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年龄、SBP、WC呈正相关(rs=0.49、0.42、0.48、0.47,P<0.05)。6.本研究258例患者,以China-PAR模型计算CVD长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TC、WC呈正相关(rs=0.38、0.32、0.47、0.44、0.39,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年龄、SBP呈正相关(rs=0.77、0.61、0.51,P<0.05);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WC呈正相关(rs=0.30、0.48、0.39、0.3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41,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76、0.73、0.73,P<0.05)。结论:本研究258例患者,经WHO/ISH风险预测图测得CVD短期发病风险分层,阴虚阳亢证组最高;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测得CVD短期与长期发病风险分层,均为痰瘀互结证组最高。提示阴虚阳亢证和(或)痰瘀互结证可能是CVD风险较高的中医证型,在临床中需要重点关注。

张田丽[10](2021)在《不同类型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基于贝叶斯模型》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比较辅助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6种有氧运动疗法(健步走、健身跑、太极、瑜伽、有氧舞蹈、八段锦)对血压、心率以及脂代谢的影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找出效果最佳的有氧运动疗法。从而完善高血压运动干预的体系,为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清华同方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有氧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0年10月,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的方法。使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价,在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后使用Stata14.0以及Ge MTC0.14.3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共有73项RCT纳入网状Meta分析,共计6416名高血压患者。网状Meta分析等级概率排序显示,在收缩压方面,最优干预方式依次为:有氧舞蹈>瑜伽>八段锦>太极>健步走>健身跑>常规治疗;在舒张压方面,最优干预方式依次为:瑜伽>八段锦>太极>健步走>有氧舞蹈>健身跑>常规治疗;在心率方面,最优干预方式依次为:瑜伽>健步走>健身跑>常规治疗>八段锦>有氧舞蹈>太极;在高密度脂蛋白方面,最优干预方式依次为:健身跑>瑜伽>太极>八段锦>常规治疗>有氧舞蹈>健步走;在低密度脂蛋白方面,最优干预方式依次为:健身跑>太极>八段锦>健步走>常规治疗>有氧舞蹈>瑜伽;在甘油三酯方面,最优干预方式依次为:健身跑>太极>八段锦>健步走>常规治疗>有氧舞蹈>瑜伽;在总胆固醇方面,最优干预方式依次为:八段锦>健步走>健身跑>太极>常规治疗>有氧舞蹈>瑜伽。结论:基于现有证据显示,六种有氧运动中,临床治疗高血压时可首选每周3次以上30-90分钟的瑜伽运动,以改善患者血压和心率异常状况;可优先采用每周3次以上30-60分钟的健身跑运动,以改善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的状况。

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绝经后高血压研究进展
        1 绝经后高血压概述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概述
        3 雌激素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治疗绝经后高血压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绝经后高血压的认识
        2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理论依据
        3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用药规律统计
        3.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5 Meta分析结果
        3.6 不良反应分析
        3.7 发表偏倚检测
        3.8 敏感性分析
        3.9 亚组分析
        3.10 试验序贯分析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高血压分级分布
        3.3 中医证型分布
        3.4 昼夜节律类型分布
        3.5 不同绝经年限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3.6 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
        3.7 血压变异性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
    1 研究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淫羊藿苷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5.3 淫羊藿苷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5.4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率的影响
        5.5 淫羊藿苷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5.6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1-AngⅡ-AT1R轴的影响
        5.7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2-Ang(1-7) -MasR轴的影响
        5.8 淫羊藿苷对大鼠E_2含量及GPR30蛋白表达的影响
        5.9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6 讨论
        6.1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6.2 SHR和WKY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存在差异
        6.3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的影响
        6.4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E_2及其受体GPR30的影响
        6.5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一: 母婴分离对机体神经生物学的影响研究进展
    1 母婴分离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1.1 HPA轴
        1.2 神经递质
        1.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 母婴分离对中枢神经结构的影响
    3 母婴分离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3.1 焦虑抑郁样行为
        3.2 恐惧反应
        3.3 攻击行为
        3.4 顺从行为
    4 小结
文献综述二: 探讨中医“异病同证”理论源流及其发展
    1 疾病症候及其概念辨析
        1.1 病的概念及沿革
        1.2 证的概念及沿革
        1.3 辨病与辨证
    2 异病同证的形成及内涵辨析
        2.1 异病同证的形成
        2.2 异病同证的临床治疗
    3 小结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挖掘探讨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检索方法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集的建立及病名检索
        1.6 疾病按系统分类
    2 结果
        2.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分布
        2.2 各系统相关疾病选择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以精神行为类系统疾病为主
        3.2 各系统相关疾病选择依据
        3.3 9个疾病与早年不良经历之间的相关性
第二部分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证候分布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检索方法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录入及数据集的建立
        1.6 证候名称规范方法
        1.7 证候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抑郁症证候分布情况
        2.2 乳腺癌证候分布情况
        2.3 肥胖症证候分布情况
        2.4 睡眠障碍证候分布情况
        2.5 癫痫证候分布情况
        2.6 高血压证候分布情况
        2.7 哮喘证候分布情况
        2.8 肠易激综合征证候分布情况
        2.9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分布情况
        2.10 共有证候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3.2 肝郁气滞证的证候分布总比率最高
        3.3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肾阳虚证
        3.4 方法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第三部分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的基因网络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基因获取
        1.2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交集基因筛选
        1.3 GO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
        1.4 KEGG富集通路分析
        1.5 基因网络分析
    2 结果
        2.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基因
        2.2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交集基因
        2.3 GO功能富集
        2.4 KEGG富集通路
        2.5 基因网络
        2.6 关键基因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肾阳虚证与Toll样受体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3.2 早年不良经历与Toll样受体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3.3 肾阳虚证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网络研究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研究背景
        1.1.2 社会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新编导引功法
        2.1.2 高血压
    2.2 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2.2.1 高血压的临床分类与分型
        2.2.2 中医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分析
        2.2.3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分析
    2.3 高血压的运动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2.3.1 传统运动对高血压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2.3.2 现代运动对高血压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2.4 高血压的相关评价指标研究
    2.5 小结与展望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被试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剔除、脱落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动作分析法
        3.2.3 实验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
    4.1 新编导引功法的创编结果
        4.1.1 新编功法编创原则
        4.1.2 新编功法编创过程
        4.1.3 新编功法编创来源
        4.1.4 新编导引功法特点
    4.2 受试者基本情况
    4.3 受试者血压、脉压、心率的变化
    4.4 受试者BMI指数的变化
    4.5 受试者血糖水平的变化
    4.6 受试者血脂水平的变化
    4.7 受试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
    4.8 受试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结果的变化
    4.9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的变化
        4.9.1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的变化
        4.9.2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结果的变化
5.分析与讨论
    5.1 受试者基本情况及特征分析
    5.2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
    5.3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化机能的影响
    5.4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情绪情感的影响
    5.5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结论
7.研究不足与展望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附录
    附录一:新编导引功法
    附录二:参加者健康档案
    附录三: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表
    附录四: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附录五:科研知情同意书
    附录六:实验相关图片

(4)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痰湿夹瘀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传统医学对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的认识及研究
        1.1 传统医学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名的认识
        1.2 传统医学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的研究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危害
        2.3 高血压、高脂血症的病因研究
        2.4 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2.5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终止实验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安全性指标
        4.2 疗效性观察指标
        4.3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一般临床资料
        6.2 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6.3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
        6.4 并发症
        6.5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痰湿夹瘀型的探讨
        2.1 导师关于高血压伴高血脂症痰湿夹瘀型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导师关于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痰湿夹瘀型的治疗
    3 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3.1 方源
        3.2 方药组成
        3.3 方义
        3.4 现代药理学分析
    4 对本课题研究的疗效分析
        4.1 血压水平分析
        4.2 血脂水平分析
        4.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5.1 问题
        5.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肾损害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高血压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3 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2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3 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
        4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机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4 纳排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分期情况
        2.3 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2.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影响因素探讨
    3 讨论
        3.1. 患者基本资料
        3.2 中医证候分布
        3.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相关因素
        3.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进展影响因素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6)代谢综合征并发症回顾性研究及柴芪汤调控代谢综合征肠道菌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代谢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综述二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进展
    综述三 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技术路线图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技术路线图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性
存在问题及对策
致谢
个人简历

(7)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研究Ⅰ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高血压诊断标准
        1.3 糖尿病诊断标准
        1.4 中医证素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观察指标及相关病例信息调查表
        2.3 证素的确定方法
        2.4 病例纳入及数据整理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资料一般情况
        4.2 病位证素分布特征
        4.3 病性证素分布特征
        4.4 病位证素组合分布特征
        4.5 病性证素组合分布特征
        5 研究小结
    研究Ⅱ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高血压诊断标准
        1.3 糖尿病诊断标准
        1.4 中医证素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观察指标及相关病例信息调查表
        2.3 证素的确定方法
        2.4 病例纳入及数据整理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危险因素赋值情况
        4.2 各病性证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4.3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5 研究小结
    讨论与分析
        1 中医证素研究的必要性
        2 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3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的优势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研究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第2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
        1 理论渊源
        2 病因病机
        3 中药治疗
        4 针灸治疗
        5 其他疗法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病理机制
        2 相关危险因素
        3 代谢组学研究
        4 基因、分子、炎症因子水平
        5 治疗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阴虚阳亢型与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理化指标的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量的估算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签署伦理审查知情同意书
        1.7 临床资料
        1.8 调查方法
        1.9 统计学分析
        1.10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2.2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2.3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2.4 两组患者吸烟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饮酒情况比较
        2.6 两组患者LVMI比较
        2.7 两组患者BMI比较
        2.8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2.9 两组患者MMPs比较
        2.10 两组患者TIMPs比较
        2.11 阴虚阳亢型与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基本资料的分析与讨论
        3.2 生化指标的分析与讨论
        3.3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4 结语
        4.1 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发表论文
    2 科研课题
    3 在校获奖情况
附录

(9)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临床资料采集
        1.6 调查方法
        1.7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1.8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258例高血压病患者一般资料研究
        2.2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危险因素分析
        2.3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种风险预测模型短期与长期发病危险度分层情况分析
        2.4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种风险预测模型短期与长期发病风险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高血压及其危险性的研究现状
        3.2 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研究特色
        3.3 风险评估的意义
        3.4 本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型判定依据说明
        3.5 本研究结果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3.6 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3.7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发病危险分析
    4 结语
        4.1 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病患者CVD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研究进展
        1 CVD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
        2 CVD短期风险评估与长期风险评估
        3 CVD风险评估模型
        4 高血压是导致CVD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5 高血压风险评估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研究现状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相关危险因素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10)不同类型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基于贝叶斯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综述部分
    2.1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2.1.1 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测量方法
        2.1.2 高血压常规治疗方法
        2.1.3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现状
        2.1.4 运动疗法与高血压
    2.2 网状Meta分析的研究进展
        2.2.1 网状Meta的提出
        2.2.2 网状Meta分析方法的发展
        2.2.3 网状Meta分析方法的优势
3 研究目的与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3.2.2 检索策略
        3.2.3 文献筛选、资料数据提取
        3.2.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估
        3.2.5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文献检索结果
    4.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4.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估
    4.4 心血管指标(SBP、DBP和 HR)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
        4.4.1 网络证据图
        4.4.2 不一致性检验和PSRF参数
        4.4.3 网状Meta分析结果
        4.4.4 累积概率排序
    4.5 血液学指标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
        4.5.1 网络证据图
        4.5.2 不一致性检验和PSRF参数
        4.5.3 网状Meta分析结果
        4.5.4 等级概率排序
    4.6 小样本效应检验结果
    4.7 敏感性分析
5 讨论
    5.1 不同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
        5.1.1 瑜伽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
        5.1.2 有氧舞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
        5.1.3 八段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
        5.1.4 太极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
        5.1.5 健步走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
        5.1.6 健身跑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的影响
    5.2 不同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心率指标的影响
    5.3 不同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脂指标的影响
    5.4 本研究异质性偏倚分析
6 局限性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致谢

四、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D]. 袁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D]. 王新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D]. 陈香序.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4]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痰湿夹瘀型)的疗效观察[D]. 陆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D]. 魏照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代谢综合征并发症回顾性研究及柴芪汤调控代谢综合征肠道菌群机制研究[D]. 彭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吕双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阴虚阳亢型与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理化指标的差异性分析[D]. 马欢.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D]. 张俊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不同类型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基于贝叶斯模型[D]. 张田丽. 武汉体育学院, 2021(12)

标签:;  ;  ;  ;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