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斑方论文-布天瑞

稳斑方论文-布天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稳斑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消溶稳斑方,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TNF-α

稳斑方论文文献综述

布天瑞[1](2018)在《消溶稳斑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斑块的作用及TNF-α、hs-CRP、AMPK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糜烂、破裂,而炎症反应贯穿了其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充分的发挥了其全方位、多靶点、多疗效等特点,在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本课题通过观察消溶稳斑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证候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对冠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来探讨消溶稳斑方的抗炎稳斑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一:消溶稳斑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的作用及血清TNF-α、hs-CRP的影响目的:观察消溶稳斑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阻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TNF-α、hs-CRP及斑块的影响,探讨其抗炎稳斑效应,为消溶稳斑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他汀类等常规西药治疗,其中他汀类用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d);治疗组除了常规西药治疗加用消溶稳斑方。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hs-CRP水平、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变化。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心绞痛、硝酸甘油用量、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上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在心绞痛、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的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减停分布疗效上两组患者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后患者血清TC、LDL-C、TNF-α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非钙化斑块个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非钙化斑块个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混合斑块个数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钙化斑块个数治疗后虽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非钙化斑块较治疗前减少(P<0.05),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个数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溶稳斑方可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以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hs-CRP的水平,从而起到抗炎,改善斑块稳定性的作用。实验二:消溶稳斑方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MPK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消溶稳斑方对用ox-LDL造模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MPK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初步探讨消溶稳斑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消溶稳斑方浸膏及瑞舒伐他汀钙片给正常雄性SD大鼠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消溶稳斑方低浓度组、消溶稳斑方中浓度组和消溶稳斑方高浓度组。空白组用含10%正常大鼠血清+90%DMEM培养基;模型组用含ox-LDL(100mg/L)+10%正常大鼠血清+90%DMEM培养基;瑞舒伐他汀组用含ox-LDL(100mg/L)+10%瑞舒伐他汀大鼠血清+90%DMEM培养基;消溶稳斑方低浓度组用含ox-LDL(100mg/L)+10%消溶稳斑方低浓度大鼠血清+90%DMEM培养基;消溶稳斑方中浓度组用含ox-LDL(100mg/L)+10%消溶稳斑方中浓度大鼠血清+90%DMEM培养基;消溶稳斑方高浓度组用含ox-LDL(100mg/L)+10%消溶稳斑方高浓度大鼠血清+90%DMEM培养基。将加药后的细胞放入37℃、5%CO_2培养箱中静置培养24h。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MPK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消溶稳斑方低浓度组、消溶稳斑方中浓度组AMPK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消溶稳斑方高浓度组AMPK磷酸化水平虽有降低趋势,但P>0.05,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消溶稳斑方低、中及高浓度组AMPK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0.05)。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消溶稳斑方低浓度组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消溶稳斑方中、高浓度组AMPK磷酸化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消溶稳斑方通过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MPK磷酸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探讨消溶稳斑方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4-30)

杨莉霞[2](2018)在《消溶稳斑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血清炎症因子MCP-1、TNF-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消溶稳斑方对中医气虚痰阻血瘀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CP-1、TNF-α的水平以及血脂(TG、TC、LDL、HDL)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来探讨消溶稳斑方临床疗效,拓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办法,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依据。方法:采取临床观察的办法,制定并填写临床病例报告表(CRF),收集自2016年10月~2017年8月以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及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并且确诊为中医诊断:胸痹气虚痰阻血瘀证;西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共计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及他汀类药物,(其中他汀类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另一组为治疗组:在上述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配方颗粒消溶稳斑方。观察两组患者的中西医用药的相关临床疗效、血脂各项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MCP-1、TNF-α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的疗效性。通过统计软件包SPSS19.0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结果。结果:1.治疗观察前,入组相关人员各项基本信息(年龄、联系方式等)、血脂及MCP-1、TNF-α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分析比较:(1)硝酸甘油停减率:两组治疗后口服药物的数量均下降,总体的比例为:对照组66%;治疗组77%;心绞痛改善:两组病人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症状加重的病人;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80%;治疗组90%;中医证候积分:对照组与治疗组证候积分均有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2)血脂:两组的另外叁项均明显下降。而HDL与之成反比。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LDL差值用秩和检验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3)血清炎症因子:治疗组的MCP-1、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西医常规用药相比较,消溶稳斑方与西医常规用药联合应用后能够改善MCP-1及TNF-α的指标,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含量,并且可防止冠脉易损斑块的破裂,充分发挥抗炎稳斑作用;在治疗气虚痰阻血瘀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上临床治愈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小。(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4-30)

邵静,杨莉霞[3](2018)在《消溶稳斑方对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消溶稳斑方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溶稳斑方,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外周血清炎性因子进行测量,且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MT和斑块面积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和IL-10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溶稳斑方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显着疗效,并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对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8年08期)

杜雨楠[4](2017)在《消溶稳斑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血清炎症因子IL-18、TGF-β1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消溶稳斑方对中医气虚痰阻血瘀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8、TGF-β1的影响,来探讨消溶稳斑方对冠脉不稳定斑块的抗炎稳斑效应。方法:采取临床观察的办法,制定并分析临床病例报告表,选择2016年04月~2017年0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住院且确诊为中医诊断:胸痹气虚痰阻血瘀证;西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共计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药规范抗血小板聚集、抗缺血、调脂[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mg,晚睡前一次]治疗,观察组在西药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配方颗粒消溶稳斑方。观察两组患者的中西医疗效、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IL-18、TGF-β1水平,双源64层螺旋CT检测斑块性质及体积变化。通过统计软件包SPSS17.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并最终得出结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西医疗效、血脂、TGF-β1、IL-18,冠脉斑块性质及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1)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证候积分均有改善,具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方面,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心绞痛症状加重的病人。(2)血脂:观察组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炎症因子:观察组的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双源64层螺旋CT:斑块性质: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软斑个数较治疗前显着减少(P<0.05),纤维斑及硬斑个数有所增加,但尚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软斑个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但尚无显着差异(P>0.05),纤维斑及硬斑个数有所增加,但尚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斑块中软斑个数均减少,纤维斑及硬斑个数均有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显着减少(P<0.05)。斑块体积: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可见缩小,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药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溶稳斑方能够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TGF-β1水平,降低IL-18炎症因子水平,并且有助于稳定冠脉不稳定斑块,充分发挥抗炎稳斑作用;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使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预后得以改善;两者具有协同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冠脉不稳定斑块,有效减少因不稳定型心绞痛而诱发恶性心血管事件的机率,并为其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30)

乔培[5](2017)在《消溶稳斑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对血清炎症因子MMP-9、hs-CRP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探讨消溶稳斑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MMP-9、hs-CRP的影响。拓宽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7月~2017年2月以来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将所有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化西医治疗方案:抗血小板聚集、抗缺血、口服他汀类药物调脂。对照组在规范化冠心病治疗方法基础之上加用消溶稳斑方。MMP-9的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检测方法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血常规、血脂和hs-CRP的检测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化室完成。观察两组患者的中西医疗效、血脂(TC、TG、LDL-C、HDL-C)和血清炎症因子MMP-9、hs-CRP水平,通过统计软件包SPSS20.0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西医疗效、血脂(TC、TG、LDL-C、HDL-C)、MMP-9、hs-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改善心绞痛症状方面,治疗组中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中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46<0.05)4.两组比较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组为76.7%,其中停药13例,减量10例,不变7例;对照组为60%,其中停药5例,减量13例,不变12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3<0.05);5.两组比较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为46.67%,其中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16例;对照组为40%,其中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组间比较p=0.56>0.05,说明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6.治疗后,治疗组的TC、TG、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MMP-9浓度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浓度降低更明显(P<0.01);8.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9.安全性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与规范化西医治疗相比较,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溶稳斑方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MMP-9和hs-CRP指标,在治疗气虚痰阻血瘀类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上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30)

莫新民,曾英,侯斌,谢海波,刘锐[6](2009)在《稳斑方对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稳斑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5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他汀组和稳斑方组,每组14只。喂食高脂饲料12周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他汀组和稳斑方组分别开始给予相应药物,8周后处死。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取主动脉病理切片,观察斑块面积、脂质核心面积、内膜及中膜厚度、纤维帽厚度。结果稳斑方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而各组HDL-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稳斑方组主动脉斑块面积、脂质核心面积、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均减少(P<0.01),而纤维帽厚度、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面积则升高(P<0.01)。结论稳斑方能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斑块内部结构,对稳定AS斑块有良好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09年08期)

侯斌[7](2009)在《稳斑方对AS模型兔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稳斑方对AS模型兔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及相关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对AS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喂食高脂饲料造成兔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模型,取5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稳斑方组共4组,每组14只。12周造模成功后辛伐他汀组和稳斑方组开始给药,给药剂量按人兔体表面积折算,而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冷开水,给药8周后处死。留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C、TG、HDL-C、LDL-C的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1)的浓度;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的浓度;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采用酶促反应法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取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斑块面积、内膜及中膜厚度并计算内膜/中膜厚度。结果:1.稳斑方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而HDL-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稳斑方能使NO水平上升(p<0.01),ET-1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稳斑方能使SOD、GSH-PX水平上升(p<0.05或p<0.01),MDA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各组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稳斑方组在主动脉内膜上的脂纹、脂斑覆盖情况以及在内膜增厚、泡沫细胞堆积等方面均较模型组减轻。5.与模型组比较,稳斑方组主动脉斑块面积、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都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斑方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改善AS模型兔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能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曾英[8](2008)在《稳斑方对AS模型兔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稳斑方对AS模型兔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探讨稳斑方稳定AS斑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喂食高脂饲料造成兔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模型。5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稳斑方组共4组,每组14只。12周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剂量按人兔体表面积折算,辛伐他汀组0.98mg/kg. d、稳斑方组4.24g生药/kg.d,而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冷开水,给药8周后处死。留取血清检测TC、TG、HDL-C、LDL-C和hs-CRP的浓度;取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斑块面积、脂质核心面积、内膜及中膜厚度、纤维帽厚度并计算内膜/中膜厚度、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斑块内MMP-2、IL-6、CD34、VEGF、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主动脉斑块内VEGFmRNA.内皮抑素mRNA的阳性表达。结果:1.稳斑方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而各组HDL-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各组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稳斑方组在主动脉内膜上的脂纹、脂斑覆盖情况以及在内膜增厚、泡沫细胞堆积等方面均较模型组减轻。3.与模型组比较,稳斑方组主动脉斑块面积、脂质核心面积、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都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纤维帽厚度、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面积显着升高(P<0.01)。4.稳斑方组Masson染色胶原染色阳性面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5.稳斑方组显着降低AS模型兔血清hs-CRP水平和斑块内IL-6阳性表达(P<0.01)。6.与模型组比较,稳斑方组主动脉斑块内CD34、VEGF、VEGFR-2显着降低(P<0.01),而内皮抑素无明显变化。7.原位杂交检测稳斑方组主动脉斑块内VEGFmRNA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内皮抑素mRNA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 Pearson检验发现各组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面积与IL-6和CD34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或P<0.05);而各组IL-6和CD34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9. Pearson检验发现各组CD34与VEGF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空白组、模型组和他汀组VEGF与VEGFR-2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而稳斑方组VEGF与VEGFR-2二者之间虽有一定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稳斑方能降低血脂水平、减少AS模型兔斑块面积、降低内膜厚度和内膜/中膜厚度,改善AS模型兔的病理形态学改变。2.稳斑方减少斑块内脂质面积,增加纤维帽厚度,提高纤维帽厚度/斑块内脂质面积,抑制胶原增生,减少纤维帽细胞外基质降解,改善斑块内部结构,对稳定AS斑块有良好疗效。3.AS斑块内炎性因子和新生血管与斑块的稳定性成负相关关系。4.稳斑方通过调节血脂、减少纤维帽细胞外基质降解、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斑块内新生血管来达到延缓AS进程,实现稳定及消退AS斑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稳斑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研究消溶稳斑方对中医气虚痰阻血瘀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CP-1、TNF-α的水平以及血脂(TG、TC、LDL、HDL)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来探讨消溶稳斑方临床疗效,拓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办法,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依据。方法:采取临床观察的办法,制定并填写临床病例报告表(CRF),收集自2016年10月~2017年8月以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及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并且确诊为中医诊断:胸痹气虚痰阻血瘀证;西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共计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及他汀类药物,(其中他汀类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另一组为治疗组:在上述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配方颗粒消溶稳斑方。观察两组患者的中西医用药的相关临床疗效、血脂各项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MCP-1、TNF-α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的疗效性。通过统计软件包SPSS19.0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结果。结果:1.治疗观察前,入组相关人员各项基本信息(年龄、联系方式等)、血脂及MCP-1、TNF-α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分析比较:(1)硝酸甘油停减率:两组治疗后口服药物的数量均下降,总体的比例为:对照组66%;治疗组77%;心绞痛改善:两组病人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症状加重的病人;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80%;治疗组90%;中医证候积分:对照组与治疗组证候积分均有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2)血脂:两组的另外叁项均明显下降。而HDL与之成反比。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LDL差值用秩和检验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3)血清炎症因子:治疗组的MCP-1、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西医常规用药相比较,消溶稳斑方与西医常规用药联合应用后能够改善MCP-1及TNF-α的指标,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含量,并且可防止冠脉易损斑块的破裂,充分发挥抗炎稳斑作用;在治疗气虚痰阻血瘀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上临床治愈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斑方论文参考文献

[1].布天瑞.消溶稳斑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斑块的作用及TNF-α、hs-CRP、AMPK的影响[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

[2].杨莉霞.消溶稳斑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血清炎症因子MCP-1、TNF-α的影响[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

[3].邵静,杨莉霞.消溶稳斑方对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

[4].杜雨楠.消溶稳斑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血清炎症因子IL-18、TGF-β1水平的影响[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

[5].乔培.消溶稳斑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对血清炎症因子MMP-9、hs-CRP影响的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

[6].莫新民,曾英,侯斌,谢海波,刘锐.稳斑方对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9

[7].侯斌.稳斑方对AS模型兔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8].曾英.稳斑方对AS模型兔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

标签:;  ;  ;  ;  

稳斑方论文-布天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