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罪犯论文-王天瑞

青少年罪犯论文-王天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少年罪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工作原则

青少年罪犯论文文献综述

王天瑞[1](2018)在《论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原则与方法——以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罪犯有其自身特点,对其进行社区矫正必须应用不同于成年罪犯的措施和方法。社会工作方法是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重要手段,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价值取向、工作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对青少年罪犯的矫正过程中,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泽安[2](2018)在《“非行”少年──游离于囚笼与自由中间地的青少年罪犯服刑改造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罂粟花从呱呱落地,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命运与同村的兄弟姐妹们如此不一样,都是生活在同一个村庄,都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或母亲。一个西南地区典型的山地村庄。一坡坡的田土相连,一岗岗的荒坡相接,大多数的村庄并不是靠山临河,而是与山坡坡、山岗岗一块融入自己的村庄。村庄看不出明显的特点,倒是自己村庄的人看不惯自己的村庄,总认为这个地方太穷了,是一个鸟都不拉屎的疙瘩角角,每一(本文来源于《红岩》期刊2018年03期)

麦荣灿[3](2018)在《广东省未管所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己经与环境污染、毒品传播并列为世界叁大“公害”,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也日益突出。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提高未成年犯改造质量,促使他们尽快成为守法公民,避免重新犯罪,对于实现刑罚的目的,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综合治理理论为指导,通过运用实证调查法,针对广东省未管所青少年教育矫治现状进行研究,了解青少年罪犯罪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提出完善青少年罪犯罪教育矫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广东省未管所青少年教育矫治存在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内容陈旧,方法单一、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评估标准不科学、改造经费不足制约未成年犯教育矫治效果和管教民警的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导致青少年教育矫治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为:立法的缺陷导致改造模式的僵化、监狱“亚文化”负面影响、未管所职能错位和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最后,提出完善青少年教育矫治的对策。主要包括:完善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体制及法律法规、引导未成年犯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创新青少年教育矫治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管教民警综合素质和构建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的综合治理体系。(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2)

张小玲[4](2017)在《青少年罪犯的成因分析及帮教路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行理性分析,并科学探讨青少年犯罪矫治帮教工作的主要思路及今后可尝试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7年21期)

侯伟,钟伟芳[5](2017)在《青少年罪犯的自我效能感、自尊感及其与家庭诸因素、社会支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青少年罪犯的自我效能感、自尊感的特点,以及它们与家庭诸因素、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感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等对82名青少年罪犯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罪犯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得分显着低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对照组(t=-2.02,p<0.05;t=-2.74,p<0.01),小学或以下学历者得分显着低于初中或以上者(t=-3.39,p<0.01),17岁或以下者得分边缘显着低于18岁或以下者(t=-1.78,p<0.08);青少年罪犯在自尊感量表上的得分均显着低于中学生与大学生(t=-7.44,p<0.01;t=-12.40,p<0.01),小学或以下学历者得分显着低于初中或以上者(t=-2.45,p<0.05);青少年罪犯的自我效能感、自尊感均与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等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以及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有显着正相关(ps<0.05),自尊感则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以及社会支持中支持总分,主、客观支持有显着正相关(ps<0.05)。结论:青少年罪犯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差于一般青少年,而这一状况与家庭诸因素、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7年07期)

亚历克斯·纽伯里,陈波[6](2016)在《青少年罪犯:谁的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关少年司法的政治或学术论争中,"责任"是一个愈发重要的概念。恢复性司法理念是解决青少年犯罪另一条路径,同样也促进了有关少年司法的论争。恢复性司法鼓励罪犯解决过去的行为带来的问题,对自己将来的行为负责,强调修复损失的重要性。笔者研究了41名年轻罪犯,他们都被适用以恢复性司法为宗旨的移交令。本文考量了英国司法制度是如何适应移交令,认为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和实践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期刊2016年06期)

王天瑞[7](2016)在《社区服务在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制度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矫正制度中的社区服务是现代刑罚的社会化和轻刑化体现。自英国创设该制度以来,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得以推广应用。我国现阶段有关青少年罪犯的社区服务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应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具有我国特色的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是在执行机关、执行程序、服务场所与方式、类型选择、服务时长、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制度重构。(本文来源于《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宋平,张卓,杨波[8](2016)在《青少年暴力犯的共情特点及其对罪犯矫治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考察了暴力犯青少年(214名)、强奸犯青少年(76名)和正常发展青少年(213名)在人际活动指标问卷上的得分差异,并考察了叁组青少年的共情得分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分析了上述结果对青少年罪犯矫治的启示。研究结果:(1)暴力犯、强奸犯的共情总分低于正常发展青少年;(2)两组犯罪青少年的共情得分无显着差异;(3)两组犯罪青少年的共情得分与年龄的相关不显着,而正常发展青少年组的共情得分与年龄呈显着正相关;(4)在青少年暴力犯的矫治中,需要根据其低共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训练。(本文来源于《心理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4期)

刘亚辉[9](2016)在《专业社区矫正帮扶青少年罪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有增多趋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省人大代表、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程慎生提出了“加大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力度”的建议。程慎生长期从事刑事审判工作,他说,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链条的末端,可帮助青少年(本文来源于《河南日报》期刊2016-01-27)

夏青,田强[10](2015)在《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以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目前,社区矫正已经从试点到城乡全面铺开,成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国家建设高度契合。本文从宜昌市西陵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分析入手,结合社区矫正的实际工作,探讨了新形势下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社区矫正工作积极的发展对策。(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5年34期)

青少年罪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罂粟花从呱呱落地,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命运与同村的兄弟姐妹们如此不一样,都是生活在同一个村庄,都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或母亲。一个西南地区典型的山地村庄。一坡坡的田土相连,一岗岗的荒坡相接,大多数的村庄并不是靠山临河,而是与山坡坡、山岗岗一块融入自己的村庄。村庄看不出明显的特点,倒是自己村庄的人看不惯自己的村庄,总认为这个地方太穷了,是一个鸟都不拉屎的疙瘩角角,每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少年罪犯论文参考文献

[1].王天瑞.论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原则与方法——以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为视角[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8

[2].刘泽安.“非行”少年──游离于囚笼与自由中间地的青少年罪犯服刑改造故事[J].红岩.2018

[3].麦荣灿.广东省未管所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张小玲.青少年罪犯的成因分析及帮教路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7

[5].侯伟,钟伟芳.青少年罪犯的自我效能感、自尊感及其与家庭诸因素、社会支持的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

[6].亚历克斯·纽伯里,陈波.青少年罪犯:谁的责任?[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

[7].王天瑞.社区服务在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制度重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6

[8].宋平,张卓,杨波.青少年暴力犯的共情特点及其对罪犯矫治的启示[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

[9].刘亚辉.专业社区矫正帮扶青少年罪犯[N].河南日报.2016

[10].夏青,田强.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以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5

标签:;  ;  ;  ;  

青少年罪犯论文-王天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