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瘘论文-郑常耀

小儿肛瘘论文-郑常耀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儿肛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术,中药,小儿肛瘘,临床效果

小儿肛瘘论文文献综述

郑常耀[1](2019)在《手术加中药治疗小儿肛瘘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术加中药治疗小儿肛瘘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110例小儿肛瘘患儿作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组,各有55例。手术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的方案,手术+中药组在手术治疗之后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肛瘘转归率;手术后水肿、皮肤迟缓愈合等的出现率;术前后患儿直肠平均静息压、肛管平均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最大值、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手术+中药组肛瘘转归率高于手术组,P <0.05。其中,手术组治疗治愈28例,治疗有效14例,治疗无效13例。手术+中药组治疗治愈45例,治疗有效8例,治疗无效2例。转归率分别为76.36%和96.36%。术前两组直肠平均静息压、肛管平均静息压、肛管收缩压最大值、视觉模拟评分无显着差异,P> 0.05,其中,手术组分别为(16.13±1.32)kPa、(3.71±0.31)kPa、(12.41±1.46)kPa、(8.32±0.65)分,手术+中药组分别为(16.25±1.36)kPa、(3.72±0.32)kPa、(12.87±1.14)kPa、(8.37±0.71)分。术后手术组分别为(12.76±1.22)kPa、(2.41±0.22)kPa、(12.34±1.24)kPa、(2.43±0.32)分,手术+中药组分别为(12.13±1.20)kPa、(2.41±0.21)kPa、(12.32±1.28)kPa、(1.08±0.26)分,P <0.05。手术+中药组手术后水肿、皮肤迟缓愈合等的出现率低于手术组,P <0.05,其中,手术+中药组有1例迟缓愈合和1例水肿,而手术组有5例迟缓愈合、5例水肿。结论手术加中药治疗小儿肛瘘临床效果确切,可降低直肠、肛管静息压,显着缓解患儿疼痛,减少术后水肿等并发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03期)

王悦娟,沙国帅,邵伟[2](2018)在《小儿肛瘘的术后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肛瘘的术后护理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病例资料收集2017年1月份-2018年4月份收治的小儿肛瘘手术的患儿6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优质护理,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加强护理,两组患儿术后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结果:术后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两组疼痛评分俊男不同程度降低,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首次排尿时间(2.21±0.19)d,住院时间(11.09±1.17)d;统计常规组首次排尿时间(3.79±0.85)d,住院时间(15.61±1.73)d;研究组时间较常规组均不同程度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肛瘘的术后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开展加强护理,大大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利于病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8年24期)

阿布都维力·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玉素甫·吾布力卡斯木,艾克拜尔[3](2018)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小儿肛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将一次性根治术用于治疗小儿肛瘘的具体措施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小儿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有40例。给予治疗组患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方面进行比较,治疗组患儿显着高于对照组患儿,经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肛瘘应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疾病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08期)

蒋晓雪,王琛,曹永清,俞婷,陆金根[4](2017)在《陆金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肛瘘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陆金根教授治疗小儿肛瘘的临床经验。对于小儿肛瘘,陆教授主张以手术为主,根据瘘管走形采用切开、拖线、垫棉压迫等方法;低位肛瘘多采用一次性切开根治术,多支管的复杂性肛瘘采用拖线术,后期结合棉垫压迫。同时配合中药内服,重视调理脾胃,以健脾止泻为主,兼以驱除胎毒,外用洗剂、丹药、散剂等。并举验案1则。(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郭林,刘佳贞,何春花,梁靖华[5](2017)在《手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小儿肛瘘9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肛瘘是小儿时期多发的、常见的肛肠疾病,针对小儿肛瘘的治疗,方法各异,诊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小儿肛瘘临床表现为肛旁反复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溃口形成等。本文所述治疗小儿肛瘘采取一次性根治术结合中药外用,治愈率达98%以上[2],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2016年9月就诊的98例肛瘘患儿,男58例,女40例;年龄0.3岁~6岁,平均(2+1.2)岁;病(本文来源于《中医外治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胡德明[6](2016)在《双子参洗液联合切开挂线法治疗小儿肛瘘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子参洗液联合切开挂线法治疗小儿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住院的肛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行切开挂线疗法,对照组术后常规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采用双子参洗液冲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患儿并发症,包括疼痛、瘙痒、渗液以及感染,跟踪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着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瘙痒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跟踪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2例(6.67%),显着低于对照组复发9例(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联合熏洗坐浴治疗小儿肛瘘临床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李静涛,马新生,杨运霞,郭颖媛,郎兴[7](2016)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于肛瘘挂线术治疗小儿肛瘘临床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小儿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肛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肛瘘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小儿肛瘘具有很好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11-25)

杨运霞,郭颖媛,荣雪静,李静涛,马新生[8](2016)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小儿肛瘘临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小儿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0年6月至今的70例小儿肛瘘患者,全部进行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70例小二肛瘘患者经手术治疗,疗效突出,没有其它并发症。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小儿肛瘘取得了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11-25)

刘佳贞,张永丽,孙兴伟,梁靖华[9](2016)在《梁靖华辨治小儿肛瘘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梁靖华教授辨治小儿肛瘘的临证经验。方法:根据临床随师情况,将梁师治疗小儿肛瘘的经验加以认识、汇总、归纳。结论:梁靖华教授认为小儿肛瘘以脾虚肝旺、湿热流注、胎毒未清证为主;治疗上强调应以尽早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肛瘘类型选择性的行肛瘘剔除并肛腺切除术,并配合术后中药的对症治疗。(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6年06期)

杨晓锋[10](2015)在《挂线法治疗小儿肛瘘20例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肛瘘患儿应用挂线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许昌县新区医院接受治疗的肛瘘患儿4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切开术,观察组采用挂线法。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挂线法治疗小儿肛瘘愈合时间相对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5年12期)

小儿肛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肛瘘的术后护理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病例资料收集2017年1月份-2018年4月份收治的小儿肛瘘手术的患儿6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优质护理,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加强护理,两组患儿术后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结果:术后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两组疼痛评分俊男不同程度降低,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首次排尿时间(2.21±0.19)d,住院时间(11.09±1.17)d;统计常规组首次排尿时间(3.79±0.85)d,住院时间(15.61±1.73)d;研究组时间较常规组均不同程度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肛瘘的术后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开展加强护理,大大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利于病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儿肛瘘论文参考文献

[1].郑常耀.手术加中药治疗小儿肛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2].王悦娟,沙国帅,邵伟.小儿肛瘘的术后护理体会[J].人人健康.2018

[3].阿布都维力·阿不都热合曼,买买提玉素甫·吾布力卡斯木,艾克拜尔.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小儿肛瘘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蒋晓雪,王琛,曹永清,俞婷,陆金根.陆金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肛瘘经验[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5].郭林,刘佳贞,何春花,梁靖华.手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小儿肛瘘9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7

[6].胡德明.双子参洗液联合切开挂线法治疗小儿肛瘘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

[7].李静涛,马新生,杨运霞,郭颖媛,郎兴.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于肛瘘挂线术治疗小儿肛瘘临床对比观察[C].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8].杨运霞,郭颖媛,荣雪静,李静涛,马新生.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小儿肛瘘临床体会[C].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9].刘佳贞,张永丽,孙兴伟,梁靖华.梁靖华辨治小儿肛瘘经验[J].陕西中医.2016

[10].杨晓锋.挂线法治疗小儿肛瘘20例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

标签:;  ;  ;  ;  

小儿肛瘘论文-郑常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