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注射液滴鼻剂治疗小儿发热疗效观察

柴胡注射液滴鼻剂治疗小儿发热疗效观察

一、柴胡注射液滴鼻用于小儿退热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徐迪[1](2019)在《牛黄凝胶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应用牛黄凝胶剂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判定其临床疗效,为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取10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牛黄凝胶剂涂擦于患儿大椎穴、曲池穴、神阙穴、涌泉穴处治疗;对照组给予物理降温(一贴凉)治疗,两组均观察3天。结果:治疗0.5h后: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7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19例。治疗后24h内发热次数:治疗组发热1次为16例、发热2次为18例、发热3次为11例、发热4次为5例;对照组发热1次为9例、发热2次为15例、发热3次为17例、发热4次为9例。治疗24h后服用退热药例数:治疗组服用退热药为18例;对照组服用退热药为29例。治疗后72h完全退热例数:治疗组为39例;对照组为29例。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牛黄凝胶剂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具有明确临床疗效,与物理降温(一贴凉)相比,退热速度更快,并能够降低患儿热势,减少退热药物的使用,缓解临床症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李同,杜洪喆[2](2018)在《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文中提出小儿"外感发热"泛指因感受"六淫"之邪或"疫疠"之气而致的发热,大体与西医学急性呼吸道感染相对应。本文总结近十五年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应用,比较各外治法的优缺点及相关理论支持,证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方法多样,疗效显着,部分优于西医对症治疗。

叶渊渊[3](2018)在《壮药香茅退热散洗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壮药香茅退热散洗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本方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采用EXCEL表生成随机数字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当腋温小于38.5℃时,对照组采用温水洗浴联合降温贴治疗,治疗组采用壮药香茅退热散洗浴治疗,每日治疗2次,3日为1个疗程;腋温大于等于38.5℃时,两组均加用布洛芬混悬液。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腋温变化,记录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退热药使用情况等,并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儿基线均衡性良好,可比性强。(1)临床有效率比较,经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93%、89.6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壮药香茅退热散治疗外感发热患儿的总体疗效显着优于温水洗浴联合降温贴;(2)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发热、流涕、咳嗽、咳痰、鼻塞、咽红、纳呆方面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壮药香茅退热散能明显改善主要中医症状。(3)退热起效时间比较,对照组所需时间为3.31±0.85h,治疗组所需时间为2.66±0.74h,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解热时间比较,对照组的解热时间为30.46±11.57h,治疗组的解热时间为25.17±9.71h,治疗组解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壮药香茅退热散降温速度及效率均优于温水洗浴联合降温贴。(4)治疗后4h内各时间点体温,组间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后0.5h、1h、2h、4h时体温均有显着差异(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壮药香茅退热散洗浴对外感发热患儿治疗后4h内的退热效果较温水洗浴联合降温贴明显。(5)治疗后72h内体温下降幅度比较,组间比较,24h、48h、72h三个时间点进行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壮药香茅退热散对外感发热患儿治疗后24h、48h、72h时降温效果均优于温水洗浴联合降温贴。(6)退热药应用例数的比较,对照组的使用率为50.88%,治疗组的使用率为22.41%,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壮药香茅退热散对于外感发热患儿体温控制的稳定性优于温水洗浴联合降温贴,能够有效的减少患儿高温次数。结论:壮药香茅退热散洗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起效时间快,稳定性高,退热效果良好,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副作用小,依从性高,是民间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绿色疗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何逾祥[4](2017)在《安乃近滴鼻在小儿退热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安乃近滴鼻在小儿退热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2例高热(体温≥39℃)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治疗组应用安乃近滴鼻,对照组则给予口服退热药或退热栓塞肛处理,观察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处理方法在退热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和显效时间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的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乃近注射液滴鼻在小儿退热治疗中的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可作为高热紧急处理中的常规备选用药。

王芳[5](2017)在《三阳清解液乙状结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三阳清解液乙状结肠滴入疗法对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患儿症状、体征的影响,总结本疗法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讨祖国医学“中医药外治”理论及结肠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以郑州市中医院儿科诊断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60例。治疗组予小儿解感颗粒口服联合三阳清解液乙状结肠滴入,对照组1予小儿解感颗粒口服,对照组2予三阳清解液乙状结肠滴入。疗程3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体温、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1)治疗1h、8h、16h、24h后,治疗组患者的体温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在治疗1h、16h、24h后的体温与对照组1无明显差异(P>0.05),但8h后的体温低于对照组1,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2);(2)在治疗48h、72h后,三组患者的体温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降温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及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同样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差异不明显(P>0.05);(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1的84.2%和对照组2的8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完全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873)。结论:(1)小儿解感颗粒口服联合三阳清解液乙状结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临床疗效确切;其在缩短发热时间、改善中医症状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单纯口服小儿解感颗粒或单纯三阳清解液乙状结肠滴入;(2)单纯三阳清解液乙状结肠滴入在起效时间方面优于单纯口服小儿解感颗粒,而在改善中医症状及总有效率方面与单纯口服小儿解感颗粒疗效相当;(3)小儿解感颗粒口服联合三阳清解液乙状结肠滴入疗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适于在儿科推广应用。

李丽华[6](2016)在《柴胡注射液滴鼻和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对柴胡注射液滴鼻和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研究对象260例发热患儿,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对照组1仅仅服用布洛芬悬滴剂,对照组2使用布洛芬和柴胡注射液滴鼻,试验组使用布洛芬、柴胡注射液滴鼻和耳尖放血。观察使用耳尖放血组的降热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30 min、1 h、2 h及46 h后的温度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观察组总有效率(87.00%)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5%)和对照组2(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柴胡注射液滴鼻和耳尖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显着,简便易行,安全性较高。

章烨雯[7](2016)在《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在中医外治理论的指导下,将小儿退热临床经验方研制成小儿退热凝胶贴膏,发挥中药退热、物理降温的双重功效。本文优选了处方的提取工艺、制剂的成型工艺,考察了凝胶贴膏的体外释放与经皮渗透的规律,并对其药效学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为外感发热儿童开发易于接受又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方法:(1)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提取工艺研究:①以柴胡皂苷a(SSa)、柴胡皂苷d(SSd)的转移率以及挥发油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选柴胡的提取工艺参数。②以栀子苷(GP)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选栀子的提取工艺参数。③以挥发油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薄荷的提取工艺参数。(2)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成型工艺研究:①根据基质中各物料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凝胶贴膏制备过程中的难易程度,确定各物料的添加顺序。②以凝胶贴膏的累积失水率为评价指标,优选保湿剂的种类。③以凝胶贴膏的综合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基质中各物料的用量范围。④以凝胶贴膏的初黏力、黏接力和内聚力为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优选基质的配方。(3)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体外评价研究:①以GP的24小时累积释放率(Q24%)为指标,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凝胶贴膏的体外释放行为。②以GP的24小时累计透过量(Q24)、稳态透皮速率(Jss)、促透倍数(ER)为指标,筛选促透剂。以GP的Q24为指标,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凝胶贴膏的体外透皮行为。(4)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药效学评价研究:建立大鼠干酵母发热模型,以体温变化值为指标,评价凝胶贴膏的药效。(5)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行刺激性和过敏性试验,评价凝胶贴膏的安全性。结果:(1)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提取工艺:①柴胡最粗粉,6倍量蒸馏水,40℃浸渍3 h,水蒸气蒸馏法收集2倍量蒸馏液后,取药渣,滤干,加入栀子最粗粉,10倍量80%乙醇,回流2次,每次1 h。②薄荷饮片,12倍量蒸馏水,提取2h。(2)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成型工艺:①物料的加入顺序:将NP700加到搅拌器内,再加入甘油搅拌,作为A相;将酒石酸、甘羟铝溶于蒸馏水中,再加入PVP K90,放置过夜,使PVP K90充分溶胀,作为B相;将中药浸膏、薄荷挥发油、B相同时加到A相中搅拌,均匀后涂布装入铝箔袋中,即得。②优选的基质配方:NP700 9.00 g,甘羟铝0.70 g,酒石酸0.80 g,PVP K90 5.00 g,甘油30.00 g,蒸馏水30.50 g;中药浸膏8g,柴胡芳香水16 g。(3)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体外评价:①凝胶贴膏中GP的Q24%为(79.23±2.83)%,其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②优选的凝胶贴膏促透剂为氮酮联用丙二醇,GP的Jss为6.93 μg·cm-2·h-1, Q24为86.50μg·cm-2,24 h的累积透过率为(8.34±0.64)%,凝胶贴膏中GP的渗透机制为骨架溶蚀作用。(4)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药效学评价:小儿退热凝胶贴膏对于干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在给药5h后可使体温降至正常,疗效理想。(5)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安全性评价:小儿退热凝胶贴膏不会引起皮肤红斑和水肿,无刺激性和过敏性。结论:本课题研制的小儿退热凝胶贴膏制剂工艺稳定可行,有效成分释放充分,退热效果理想,安全性良好,为中医儿科退热疗法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凝胶贴膏提供实验依据。

王媛媛,张晓春[8](2014)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儿外感发热多由外邪侵袭而致,六淫之邪侵犯肺卫,卫表失和,腠理开合失常,导致卫阳阻遏,卫阳与邪气交争而出现发热。起病较急,病程较短。且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发病,传变迅速,肝常有余,当感受外邪后易由寒化热,由热化火,火极生风,易发高热、惊风、抽搐等实证、闭证。该病幼儿期发病最多,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1]。目前临床上,虽然中医药内服治疗外感发热有较好的退热作用和缓解外感发热伴随症状的作用,但小儿内服中

曹明璐,杜捷[9](2012)在《儿科常见急症的中医急救疗法临床应用现状》文中指出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在诊治急症中有悠久的历史,同西方医学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儿科急症的治疗中,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在治疗上应尽量选择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小儿的临床常见急症中,有比较明显的特色,并且相对安全,毒副作用小,

魏理珍,许丽[10](2012)在《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外治法。方法:分析近15 a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外治法文献。结果: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法主要有:针灸、推拿、刺血疗法、刮痧、拔罐、敷贴、滴鼻、雾化、直肠给药、擦浴等。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法多样,疗效较好。

二、柴胡注射液滴鼻用于小儿退热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柴胡注射液滴鼻用于小儿退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牛黄凝胶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试验研究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常用中医外治法种类
2 常用治法介绍
    2.1 直肠给药疗法
        2.1.1 操作方法
        2.1.2 疗法的优缺点
        2.1.3 常用药物及临床疗效
        2.1.3. 1 灌肠疗法
        2.1.3. 2 退热栓疗法
    2.2 经络刺激
        2.2.1 操作方法
        2.2.2 疗法的优缺点
        2.2.3 不同方法及临床疗效
        2.2.3. 1 推拿疗法
        2.2.3. 2 刮痧疗法
        2.2.3. 3 刺络拔罐疗法
    2.3 药物经皮吸收疗法
        2.3.1 操作方法
        2.3.2 疗法的优缺点
        2.3.3 不同方法及临床疗效
        2.3.3. 1 药物敷贴
        2.3.3. 2 药浴疗法
        2.3.3. 3 涂膜疗法
        2.3.3. 4 滴鼻疗法
3 讨论

(3)壮药香茅退热散洗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西医学对小儿发热的认识与研究
        1.1 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
        1.2 发热的机制
        1.3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1.4 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外感发热证的认识与研究
        2.1 外感发热的古医籍论述
        2.2 小儿发热证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内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2.4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随访方式及记录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3.2 临床疗效分析
        3.3 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药浴疗法
        1.1 古代医家对药浴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药浴疗法退热机理的研究
        1.3 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应用
    2 壮药香茅退热散的立方依据
        2.1 壮医药对小儿外感发热的认识
        2.2 壮药香茅退热散的药物组成及疗效分析
    3 壮药香茅退热散在儿科应用的优势
    4 结果分析
    5 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安乃近滴鼻在小儿退热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三阳清解液乙状结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试验结果
    3 不良反应
讨论分析
    1 现代医学对小儿感冒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外感发热的认识
    3 导师王晓燕经验总结
    4 三阳清解液组方分析
    5 乙状结肠滴注在治疗中的意义
    6 临床疗效分析
    7 体会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附录3 CRF表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6)柴胡注射液滴鼻和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治疗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2.2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3 讨论

(7)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外治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中药凝胶贴膏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小儿退热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第一章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提取工艺研究
        第一节 柴胡药材提取工艺的研究
        第二节 栀子药材提取工艺的研究
        第三节 薄荷药材提取工艺的研究
    第二章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成型工艺研究
        第一节 物料加入顺序的考察
        第二节 保湿剂种类的筛选
        第三节 单因素考察各物料用量范围
        第四节 D-最优混料设计优选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
    第三章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体外评价研究
        第一节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中GP HPLC的建立
        第二节 接受液中GP HPLC的建立
        第三节 体外释放实验
        第四节 体外透皮实验
    第四章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药效学评价研究
        第一节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药效学评价研究
    第五章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安全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刺激性评价研究
        第二节 小儿退热凝胶贴膏过敏性评价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洗浴疗法
2 中药灌肠疗法
3 中药贴敷疗法
4 推拿疗法
5 壮医药线点灸法
6 壮医佩药法
7 滴鼻疗法
8 针刺疗法
9 涂膜疗法
1 0 结语

(9)儿科常见急症的中医急救疗法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外治法
    1.1 中药灌肠治疗
        1.1.1 治疗小儿高热
        1.1.2 治疗小儿哮喘
        1.1.3 治疗小儿腹泻
    1.2 针灸治疗
        1.2.1 治疗小儿惊厥
        1.2.2 治疗小儿高热
        1.2.3 治疗小儿腹泻
        1.2.4 治疗小儿癫痫
        1.2.5 治疗小儿哮喘
    1.3 中药洗浴疗法、中药滴鼻法
        1.3.1 治疗小儿高热
        1.3.2 治疗小儿腹泻
    1.4 小儿推拿疗法
        1.4.1 治疗小儿高热
        1.4.2 治疗小儿惊厥
        1.4.3 治疗小儿急性腹痛
        1.4.4 治疗小儿哮喘
    1.5 中药贴敷疗法
        1.5.1 治疗小儿哮喘
        1.5.2 治疗小儿肺炎喘嗽
        1.5.3 治疗小儿腹泻
        1.5.4 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1.5.5 治疗小儿发热
    1.6 刮痧疗法
    1.7 中药雾化治疗
    1.8 拔火罐疗法
2 内治法
    2.1 中成药治疗
    2.2 中药注射剂治疗
3 结语

(10)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刺血疗法
2 拔罐
3 刮痧
4 敷贴
5 滴鼻疗法
6 直肠给药
7 针灸疗法
8 推拿疗法
9 擦浴法
10 结语

四、柴胡注射液滴鼻用于小儿退热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牛黄凝胶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临床研究[D]. 徐迪.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J]. 李同,杜洪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8)
  • [3]壮药香茅退热散洗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D]. 叶渊渊.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安乃近滴鼻在小儿退热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 何逾祥.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26)
  • [5]三阳清解液乙状结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临床研究[D]. 王芳.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 [6]柴胡注射液滴鼻和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J]. 李丽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16(11)
  • [7]小儿退热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与评价研究[D]. 章烨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概况[J]. 王媛媛,张晓春. 湖南中医杂志, 2014(06)
  • [9]儿科常见急症的中医急救疗法临床应用现状[J]. 曹明璐,杜捷. 中国临床医生, 2012(07)
  • [10]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J]. 魏理珍,许丽. 中医学报, 2012(01)

标签:;  ;  ;  ;  

柴胡注射液滴鼻剂治疗小儿发热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