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偶联论文-宫新江,满素勤,邵雪,赵小平,李华

抗体偶联论文-宫新江,满素勤,邵雪,赵小平,李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体偶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体药物偶联物,免疫原性,抗药抗体,中和抗体

抗体偶联论文文献综述

宫新江,满素勤,邵雪,赵小平,李华[1](2019)在《抗体药物偶联物抗药抗体中和活性分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是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小分子细胞毒素构成的多结构域分子。ADCs通过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结合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靶抗原,经抗原介导的内化作用进入细胞并释放细胞毒素,可提高疗效并降低细胞毒素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与常规单克隆抗体一样,ADCs作为蛋白药物,具有免疫原性。此外,由于偶联引入了新的抗原表位,ADCs药物有可能诱导机体产生更为复杂的免疫反应,从而可能影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ADCs诱导的抗药抗体(ADA)进一步表征,尤其是中和活性试验,有助于分析和预测因ADA的产生而可能导致的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由于ADCs药物结构和作用机理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结构域而产生的ADA均可能具有中和活性,通过多种机制阻断ADCs药物内化,或阻碍细胞毒素分子释放,从而降低细胞杀伤效应或导致脱靶毒性。因此,ADCs药物的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设计和开发不同于常规抗体类药物,且具有较大的挑战。本文简述了ADCs药物免疫原性分析中中和活性检测方法及目前存在的挑战,以期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胡宇芬[2](2019)在《从海洋菌种里找到抗癌药“核弹头”》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一种能导航的抗肿瘤药物,因为瞄准后再给药,疗效更确切,在全球制药界方兴未艾。抗体偶联药物就是这么一类药,其以抗体当导航,连接毒性强的小分子作弹头,又被誉为“智能生物导弹”。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抗体偶联药物共有5种,分别用于治疗霍杰金淋巴瘤等5种肿(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9-10-18)

张恒宾,徐珺,曹雪梅,张一帆,吴劲松[3](2019)在《抗体偶联药物抗CD30-MCC-DM1的制剂处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并确定新型抗体偶联药物抗CD30-MCC-DM1(F0002-ADC)的制剂处方,解决该药溶解度偏低、冻干制剂含水量较高等问题,进而得到适用于该药物的制剂处方。方法对缓冲盐、pH值、蛋白保护剂以及助溶剂等条件或参数设计实验进行考察。结果得到了蛋白浓度5 g/L、pH 5.0、缓冲盐枸橼酸浓度10mmol/L、蛋白保护剂蔗糖浓度6%(w/v)、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20浓度0.02%(w/v)以及助溶剂盐酸精氨酸浓度3%(w/v)的制剂处方,制得的冻干制剂含水量低于3%。结论该制剂配方能提高药物溶解度、降低冻干制剂含水量,并通过长期稳定性实验验证了该配方能满足F0002-ADC的临床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宋洪彬,刘冬连,李鹏飞,赵季冬,曲妍霏[4](2019)在《抗体偶联药物发展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单克隆抗体药物作为单一药物虽然显示出一定临床治疗效果,但其治疗效果不佳,而化疗药物疗效较强,其毒副作用也较大,如在单克隆抗体上化学偶联上小分子化学药物,是提高抗体药物疗效的重要方法之一。抗体偶联药物是由抗原特异性靶向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和高活性细胞毒类化学药物偶联而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肿瘤治疗靶向药物。这类修饰抗体能够通过抗体部分特异性结合癌细胞表位的抗原而选择性地将高活性细胞毒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内,这将使癌症患者治疗疗效最大化,药物全身毒副作用最小化。抗体偶联药物能够协同发挥抗体的"特异性"靶向作用和高活性细胞毒类药物"高效"癌细胞杀伤作用。然而,抗体偶联药物的分子设计非常复杂,针对癌细胞不同靶点和药物适应症,需要同时充分考虑抗体、链接子和载荷药物的不同组合选择,尽管该类药物还存在诸多挑战,但最近临床研究的成功促使抗体偶联药物越来越受到极大关注和兴趣。(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田九博,张丽娜,王萱,马培元,穆秀丽[5](2019)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聚合物纳米胶束表面抗体偶联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纳米级聚合物胶束(polymeric micelles,PMs)表面偶联抗体效率的方法。方法将DMPE-PEG-Maleimide、DPPE-PEG-Maleimide、DSPE-PEG-Maleimide、DOPE-PEG-Malei-mide、DLPE-PEG-Maleimide聚合物纳米胶束分别与Anti-GOLPH2抗体共同孵育,使其彼此偶联;再与SNU-423细胞共同孵育,采用FCM检测SNU-423细胞膜表面GOLPH2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并比较各类聚合物纳米胶束与AntiGOLPH2抗体的相对偶联效率。结果 SNU-423细胞表面GOLPH2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1.23%;在各类聚合物纳米胶束中,DLPE-PEG-Maleimide与Anti-GOLPH2抗体的相对偶联效率最高,且与抗体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应用FCM检测聚合物纳米胶束表面抗体偶联效率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体与聚合物纳米胶束的抗体偶联情况,其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连奇,潘兴泉,苏铮,周辛波[6](2019)在《靶向HER3的在研抗体偶联药物——U3-1402》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耐药现象。目前,对EGFR-TKI耐药的NSCLC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U3-1402是由日本第一叁共公司开发的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 (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HER3)的抗体偶联药物,临床研究表明其对各种EGFR耐药及耐药机制不明的NSCLC患者均有治疗效果,疾病控制率达100%。该药有望为EGFR-TKI耐药NSCLC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就U3-1402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情况作一概述。(本文来源于《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7](2019)在《无锡药明偶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体药物偶联物研发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该项目位于江苏省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辉环路11-5号四号标准厂房,由无锡药明偶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设抗体药物偶联物研发项目。项目总投资13952.27万元。(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郭立红,王金朋,翟立海,张贵民[8](2019)在《抗体偶联药物和小分子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毒分子的靶向治疗解决了传统化疗药物不能专一靶向肿瘤细胞、引起正常组织毒性的难题。抗体偶联药物和小分子偶联药物能够选择性地将细胞毒分子递送并作用于肿瘤细胞上,减轻了不良反应,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阐述了抗体偶联药物和小分子偶联药物的设计原则并简单介绍了二者的发展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梁学军,宫丽颖,周菲,周德敏,祝静静[9](2019)在《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偶联药物的药理学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用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技术获得的均一性良好的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对9种不同HER2表达量的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以及对5种异体移植的肿瘤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方法:用QIFI试剂盒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ER2在BT-474、Calu-3、MCF-7、MDA-MB-231、MDA-MB-468、SK-BR-3、SK-OV-3、HCC1954、NCIN87共9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对9种肿瘤细胞进行培养,铺板过夜后分别加入梯度稀释的抗HER2-ADC、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AS269、p AF-AS269、紫杉醇5种药物,然后培养72 h或96 h,检测这5种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选择HER2阳性肿瘤细胞HCC1954、BT-474、SK-OV-3、NCI-N87和HER2阴性肿瘤细胞MDA-MB-468,分别接种到5~6周龄的BALB/c裸小鼠身上,待肿瘤长到一定体积后,分别注射抗HER2-ADC、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曲妥珠单抗、紫杉醇4种药物和空白对照磷酸盐缓冲液,考察药物的抑瘤效果。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SK-OV-3、NCI-N87、SK-BR-3、Calu-3、HCC1954、BT-474这6株肿瘤细胞的HER2表达量较高,每个细胞表面HER2受体数在43~80万个,比另外3株MDA-MB-231、MCF-7、MDA-MB-468肿瘤细胞的HER2表达水平高50倍以上。药物对9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抗HER2-ADC对HER2高表达的细胞有很强的抑制细胞生长活性,对SK-OV-3、NCI-N87、SK-BR-3、Calu-3、HCC1954、BT-474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46、17、17、161、125、50 pmol/L。在动物体内药效试验中,抗HER2-ADC在所有HER2阳性表达的肿瘤模型中都表现了较强的呈剂量依赖的抗肿瘤活性,在NCI-N87异种移植肿瘤模型中,与曲妥珠单抗及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相比,相同剂量的抗HER2-ADC表现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其相对肿瘤增殖率约为二者的1/30至1/20,在HCC1954模型中表现出肿瘤的完全消退和治愈效果;抗HER2-ADC对HER2低表达MDA-MB-468肿瘤细胞移植瘤模型没有效果。与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相比,抗HER2-ADC表现出相同或更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用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技术获得的抗HER2-ADC在细胞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中对HER2高表达的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齐连权,韦薇,常翠云,白玉,罗建辉[10](2019)在《抗体偶联药物及其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是一类借助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导向作用,将细胞毒性药物导入表达对应抗原的目标细胞内或引导至特定组织周围的治疗性药物,即通过抗体的特异性导向作用实现毒性药物对目标细胞/组织的靶向性治疗。目前已有4个此类药物被FDA批准用于肿瘤治疗,还有多个品种处于临床及临床前阶段。由于ADC药物兼具小分子药物的毒性和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由于偶联后其分子结构更为复杂,微观不均一性更为突出,其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更为复杂。本文结合ADC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其结构特性、生物学活性和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策略等方面内容做一综述,以期为此类品种研究开发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抗体偶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一种能导航的抗肿瘤药物,因为瞄准后再给药,疗效更确切,在全球制药界方兴未艾。抗体偶联药物就是这么一类药,其以抗体当导航,连接毒性强的小分子作弹头,又被誉为“智能生物导弹”。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抗体偶联药物共有5种,分别用于治疗霍杰金淋巴瘤等5种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体偶联论文参考文献

[1].宫新江,满素勤,邵雪,赵小平,李华.抗体药物偶联物抗药抗体中和活性分析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9

[2].胡宇芬.从海洋菌种里找到抗癌药“核弹头”[N].湖南日报.2019

[3].张恒宾,徐珺,曹雪梅,张一帆,吴劲松.抗体偶联药物抗CD30-MCC-DM1的制剂处方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9

[4].宋洪彬,刘冬连,李鹏飞,赵季冬,曲妍霏.抗体偶联药物发展与进展[J].药学学报.2019

[5].田九博,张丽娜,王萱,马培元,穆秀丽.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聚合物纳米胶束表面抗体偶联效率[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6].刘连奇,潘兴泉,苏铮,周辛波.靶向HER3的在研抗体偶联药物——U3-1402[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

[7]..无锡药明偶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体药物偶联物研发项目[J].乙醛醋酸化工.2019

[8].郭立红,王金朋,翟立海,张贵民.抗体偶联药物和小分子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

[9].梁学军,宫丽颖,周菲,周德敏,祝静静.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偶联药物的药理学活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10].齐连权,韦薇,常翠云,白玉,罗建辉.抗体偶联药物及其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J].中国新药杂志.2019

标签:;  ;  ;  ;  

抗体偶联论文-宫新江,满素勤,邵雪,赵小平,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