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的基论文-齐玉军,方传文,邢兴华,徐泽俊,王晓军

根系的基论文-齐玉军,方传文,邢兴华,徐泽俊,王晓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系的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淹水胁迫,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大豆,花期

根系的基论文文献综述

齐玉军,方传文,邢兴华,徐泽俊,王晓军[1](2019)在《外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调控作用,以耐涝性大豆品种南农1138-2和敏感性品种徐豆1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调查DDTC对花期短期(8d)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干质量下降幅度、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活性氧(ROS)水平更小;同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以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幅度更大,表明南农1138-2在淹水胁迫下根系抗氧化能力更强。预喷施DDTC(在大豆初花期(R1)叶面喷施15mmol·L-1DDTC,喷施1d后进行淹水胁迫8d)能进一步提高两品种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APX、DHAR和GR活性、AsA含量和AsA/DHA比值,显着降低根系ROS水平和膜脂过氧化,增加根系干重,表明DDTC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中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含量提高了根系活性氧清除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闫士朋,冯焕琴,杨宏伟,焦润安,张舒涵[2](2019)在《氮肥不同施用量及基追比对藜麦根系生理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了滴灌模式下藜麦根系生理及农艺性状对氮肥不同施用量及氮肥不同基追比(基追肥施用比例)的响应,旨在为藜麦生产中氮肥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6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高的基追比提高了根系活力,60 kg/hm2施氮量的根系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都显着低于对照;但高施氮量(90 kg/hm2)高基追比(2∶1)条件时丙二醛含量最高,发挥活性氧清除功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根系活性氧积累。整体而言,60 kg/hm2施氮量的抗氧化酶活性较低。高氮(60和90 kg/hm2)、高基追比(2∶1)条件促进了藜麦根系的延伸;60 kg/hm2施氮量的藜麦根系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整体上高于30 kg/hm2施氮量。60 kg/hm2施氮量的根直径和根体积整体高于其他处理。在6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的产量和单株重整体上均高于其它处理,并且在2∶1、1∶1和1∶2基追比分别较不施肥增产74.6%、40.3%和86.8%。施氮60 kg/hm2、基追比为1∶2的处理的株高适中,茎秆较粗壮,单株重量最大。综上所述,增施适量氮肥(60 kg/hm2),并根据藜麦生育阶段给予适当比例的追肥,可通过根系生理代谢、根系形态适应性调整,减轻藜麦根系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及细胞膜损伤等伤害,促进生长发育;施氮60 kg/hm2,基追比为1∶2处理的藜麦农艺形状及产量表现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4期)

邢兴华,方传文,齐玉军,徐泽俊,王晓军[3](2018)在《外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初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氮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氮代谢的调控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以大豆品种徐豆18(敏感)和南农1138-2(耐涝)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初花期(R1)叶面喷施蒸馏水或DDTC,喷施1d后进行淹水胁迫8d(水面淹至大豆子叶节部位),研究DDTC对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活力、根系含氮化合物以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活力、固氮能力以及根系含氮化合物输出能力的下降幅度较小,根系中铵态氮(NH_4~+-N)含量增加幅度较小,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酶(GS)活性、硝态氮(NO_3~--N)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根系活力和根系干质量,进而有利于缓解淹水胁迫对大豆产量的抑制;增加了根系中NR、GS活性,NO_3~--N、FAA、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降低了NH_4~+-N含量,从而增强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抑制了根瘤干物质重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下降,进而提高了淹水胁迫下大豆固氮能力;DDTC处理也能缓解淹水胁迫下伤流液中NO_3~--N、FAA总量下降,表明DDTC处理促进了根系中含氮化合物向地上部转运。总之,淹水胁迫下,外源DDTC能够通过调控根系氮代谢减轻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的伤害。(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舒涵[4](2018)在《磷钾肥增施量及氮肥基追比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根系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材料,于2016年至2017年在甘肃省景泰县条山农场(37°11'N,104°03'E)马铃薯试验基地,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增施钾肥、磷肥以及充分灌溉下不同氮肥基追比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根系生理和形态的影响。本试验主要结论如下:通过在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充分灌溉叁个水分条件下,分别设置0、1.2、2.4、3.6、4.8、6.0(以单株K_2O记,单位g)6个钾肥增施水平和0、0.485、0.97、1.455、1.94、2.425(以单株P_2O_5记,单位g)6个磷肥增施水平,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和不同钾肥、磷肥增施量对马铃薯植株根系抗性生理、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以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马铃薯地上部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不同干旱条件下增施适量磷、钾肥可通过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根系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增强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来缓解干旱胁迫下马铃薯根系自由基产生-清除平衡的失衡程度,降低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减弱干旱对生长发育的抑制,增强植株整体抗旱性,同时马铃薯块茎重量得到显着提高。(2)干旱胁迫影响干物质在马铃薯地上、地下部的分配,导致地下部生物量增加,同时增加根冠比。增施钾肥、磷肥可显着提高植株地下部干重,但各处理间根冠比无显着差异。增施钾肥能显着增加干旱胁迫下马铃薯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直径,但高钾对中旱下总根长、根尖数表现出负效应。施磷亦能显着增加干旱胁迫下马铃薯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直径。高磷对正常水分下根直径、干旱胁迫下根尖数表现出负效应。值得指出的是,与钾肥相比,磷肥促根伸长的效应更为显着,中旱下施磷量与总根长之间呈显着正相关。(3)比较包括对照在内的6种钾肥和磷肥增施量,以每公顷增施202.5 kg钾肥(K_2O)和153 kg磷肥(P_2O_5)对马铃薯幼苗抗旱性及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最佳。通过在正常灌溉下设不施氮和大田常规两个对照以及1:0、0:1、1:5.7、1:1.2、1:0.54共5个氮肥基追比处理,研究了马铃薯植株的农艺性状和根系生理状况,结果表明:(1)马铃薯施氮应采取基、追肥并重的方式,氮肥一次性基施和全部于生育期内追施均不利于根系生理活性的提高和块茎产量的形成。(2)在不同氮肥基追比作用效果的对比研究中,以65%氮肥作基肥,35%氮肥作追肥(即氮肥基追比为1:0.54)最有利于马铃薯根系的建成,在保证植株地上、地下部分协调、均衡发育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大产量,收获指数更高。(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徐曦[5](2017)在《毛竹根系内生菌群对基腐病的响应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竹是中国栽培历史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浙江省是我国竹类资源最丰富、竹林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作为“竹子之乡”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竹产业已成为全县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目前,浙江省安吉县的毛竹林面积已超过森林面积的50%,且发展势头依然十分迅猛。然而,目前我国毛竹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竹林高度密集,生态系统结构不合理,不完整,重治轻防,造成毛竹病害流行严重,危害巨大的特点,仅造成过重大损失的病害就有十几种之多。毛竹基腐病是毛竹林常见的病害,也是危害严重的病害。早在20多年前,在安吉县发生过毛竹基腐病大爆发,导致大片毛竹林死亡。这严重影响了毛竹的成竹率,也阻碍了竹农的经济收入。目前,关于毛竹生物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地上部分,对其地下鞭茎研究较少,而对其根系的研究更为薄弱,鲜有报道。毛竹基腐病作为传统的土传病害与毛竹根系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毛竹根系内生菌群的变化,首次探索了其与毛竹基腐病之间的响应规律,具体结果如下:(1)根据样品特性和前期预实验结果,本文采用土壤试剂盒提取毛竹根系内生菌总基因组DNA,并比较了一种国产的新型土壤试剂盒和国外经典土壤试剂盒对毛竹根系内生菌总基因组的提取效果。研究表明,两种试剂盒提取出的DNA纯度相当,但国产新型土壤试剂盒能提取出的内生菌DNA浓度更高。故本文均采用国产新型土壤试剂盒法提取所有样品中的总基因组DNA。(2)与竹鞭相比,竹根的内生菌群种类较多,丰富度较高,内生真菌尤为明显。竹鞭所有样本通过DGGE共分离得到15个内生细菌,8个内生真菌;竹根所有样本通过DGGE共分离得到16个内生细菌,13个内生真菌。同时,与内生真菌相比,毛竹根系的内生细菌更为丰富,菌群多样性更高,且菌群的相似系数更高;(3)毛竹根系内生细菌多为未知培养的细菌,内生真菌亦多为未知培养的真菌。这可能与毛竹根系所处的土壤环境有关。(4)竹根内生细菌绝对优势菌群与竹鞭的为同一种菌。竹根内生真菌绝对优势菌群与竹鞭的不为同一种菌。(5)在毛竹基腐病的不同病情阶段会出现某种或者某些特异性的菌,而随着病情的这些菌又会消亡或产生,说明这些菌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起抵抗或帮助作用,也极有可能是这些菌协同使植株致病。(6)毛竹鞭与毛竹根共同存在一些内生菌,但这些内生菌在不同环境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例如竹鞭1号内生细菌和竹根1号内生细菌,在竹鞭和竹根中均存在,在竹鞭中为特异性非常高的条带,而在竹根中并不是。(7)在所有DGGE分析中均表明绝对优势菌群不会随着基腐病病情的发展而消亡。(8)毛竹根系内生菌群对基腐病的整体响应规律为:非线性响应。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内生菌群变化协同致病和内生菌群亦存在生态位演替两个猜想。(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7-06-04)

丁瑜,夏振尧,许文年,杨奇[6](2016)在《根系作用下的基材土–岩接触面原位剪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原位剪切仪,对不同粗糙度、不同多花木蓝根系密度的基材土–岩接触面进行原位剪切试验,研究了基材土–岩接触面的剪切变形特征。研究表明,基材土–岩接触面剪切应力–位移具有典型的软化特性;受根系加筋、锚固作用影响,含根试样的剪切破坏面粗糙、破碎。根系作用对土–岩接触面峰值剪切强度、峰值剪切位移及残余剪切强度影响明显,对比发现,不同粗糙度下,相同根系面积比对提高界面峰值剪切强度的贡献率差异较小;根系面积比较小时,增强界面峰值剪切强度的贡献率低于粗糙度,随着根系面积比增大,根系提高界面强度的作用更为明显,其贡献率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冯志培,赵佳宝,孔玉华,闫东锋,杨喜田[7](2015)在《种基盘对侧柏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种基盘侧柏播种苗为试验材料,普通营养钵侧柏播种苗为对照,测定播种后第20、40、60、80、100天的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阶段,种基盘能显着提高侧柏幼苗平均根尖数、平均表面积、根系密度(p<0.05),但根系平均直径较对照小;种基盘可以显着提高侧柏幼苗的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p<0.05)。2种处理根系的形态指标(根尖数、根系表面积和根系密度)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之间均表现出显着的相关性(p<0.05),而种基盘播种苗的根系直径与根系密度及可溶性蛋白的相关性不显着。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种基盘播种苗根系表面积的大小对根系活力的强弱起决定性作用;根尖数的大小则对根系活力、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冯志培[8](2015)在《种基盘对侧柏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被构建过程中,苗木质量是决定造林后苗木成活和生长的最根本因素,而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是评价苗木质量的重要指标。试验以侧柏种基盘播种苗为试材,侧柏普通营养钵播种苗为对照,测定育苗后第20、40、60、80和100 d的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在试验阶段,种基盘能显着提高侧柏幼苗根干重、根总长、比根长、根尖数、根系表面积、根系密度和根系体积(p<0.05),但根系平均直径较对照小;种基盘可以显着提高侧柏幼苗的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0.05)。(2)两种处理根系的形态指标(根干重、根总长、比根长、根尖数、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根系密度和根系体积)和生理指标(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之间均表现出显着的相关性(p<0.05),仅侧柏种基盘幼苗的根系直径与总根长、比根长、根系密度和可溶性蛋白的相关性不显着,比根长与可溶性蛋白的相关性也不显着;侧柏营养钵幼苗的根密度与比根长之间相关性不显着。(3)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侧柏种基盘播种苗根系根干重和比根长的大小对根系活力的强弱起决定性作用,其贡献率为96.0%;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受根总长的影响,其贡献率为97.3%;根系可溶性蛋白受根干重和根体积的影响,其贡献率为86.5%;根系脯氨酸含量受根总长和根尖数的影响,其贡献率为98.7%。而侧柏营养钵苗的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受根干重的影响,其贡献率分别为83.6%和90.9%;根总长对根系可溶性糖的含量起决定性作用,其贡献率为84.9%;根总长、根密度和根体积对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其贡献率为97.9%。(4)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根干重、根系表面积、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可以作为评价侧柏种基盘幼苗根系质量的重要指标;根尖数、根总长、脯氨酸和根直径可以作为评价侧柏营养钵幼苗根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吕国民[9](2015)在《氮肥基追比对小麦生长、根系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合理运筹氮肥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前氮后移"能更好地促进小麦高产优质。前人已对氮肥基追施用技术做了大量研究,但结论不尽一致。为进一步指导平顶山市小麦生产,笔者在大田条件下,以在平顶山市播种面积较大的周麦26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该项研究,旨在探明氮肥不同基追比对小麦根系及产量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5年01期)

杨喜田,薛帅征,王向阳,吴明作,闫东峰[10](2014)在《侧柏种基盘苗和营养钵苗移栽后根系生长对不同水分亏缺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期干旱胁迫是关系干旱区植被恢复成败的关键制约因子。采用侧柏种基盘育苗和营养钵育苗的方法培育侧柏幼苗,栽植在人工控制环境下,进行重度水分胁迫、轻度水分胁迫和充足水分供应3种水分处理实验,探讨不同类型苗木根系发育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不同水分亏缺条件下,侧柏种基盘苗主根长、根总长、根表面积等均大于营养钵苗,但其根尖数和一级侧根数量在水分供应充足时却小于营养钵苗;2)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种基盘苗主根长不断增加,而总根长则急剧降低;3)无论是种基盘苗还是营养钵苗,苗木的地径和根系生物量都有随水分亏缺程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种基盘苗的根冠比却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增加;4)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基盘育苗比营养钵育苗更能促进苗木的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根系的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究了滴灌模式下藜麦根系生理及农艺性状对氮肥不同施用量及氮肥不同基追比(基追肥施用比例)的响应,旨在为藜麦生产中氮肥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6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高的基追比提高了根系活力,60 kg/hm2施氮量的根系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都显着低于对照;但高施氮量(90 kg/hm2)高基追比(2∶1)条件时丙二醛含量最高,发挥活性氧清除功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根系活性氧积累。整体而言,60 kg/hm2施氮量的抗氧化酶活性较低。高氮(60和90 kg/hm2)、高基追比(2∶1)条件促进了藜麦根系的延伸;60 kg/hm2施氮量的藜麦根系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整体上高于30 kg/hm2施氮量。60 kg/hm2施氮量的根直径和根体积整体高于其他处理。在6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的产量和单株重整体上均高于其它处理,并且在2∶1、1∶1和1∶2基追比分别较不施肥增产74.6%、40.3%和86.8%。施氮60 kg/hm2、基追比为1∶2的处理的株高适中,茎秆较粗壮,单株重量最大。综上所述,增施适量氮肥(60 kg/hm2),并根据藜麦生育阶段给予适当比例的追肥,可通过根系生理代谢、根系形态适应性调整,减轻藜麦根系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及细胞膜损伤等伤害,促进生长发育;施氮60 kg/hm2,基追比为1∶2处理的藜麦农艺形状及产量表现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系的基论文参考文献

[1].齐玉军,方传文,邢兴华,徐泽俊,王晓军.外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2].闫士朋,冯焕琴,杨宏伟,焦润安,张舒涵.氮肥不同施用量及基追比对藜麦根系生理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3].邢兴华,方传文,齐玉军,徐泽俊,王晓军.外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初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氮代谢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

[4].张舒涵.磷钾肥增施量及氮肥基追比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根系生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8

[5].徐曦.毛竹根系内生菌群对基腐病的响应规律[D].浙江农林大学.2017

[6].丁瑜,夏振尧,许文年,杨奇.根系作用下的基材土–岩接触面原位剪切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6

[7].冯志培,赵佳宝,孔玉华,闫东锋,杨喜田.种基盘对侧柏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

[8].冯志培.种基盘对侧柏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5

[9].吕国民.氮肥基追比对小麦生长、根系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2015

[10].杨喜田,薛帅征,王向阳,吴明作,闫东峰.侧柏种基盘苗和营养钵苗移栽后根系生长对不同水分亏缺的响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

标签:;  ;  ;  ;  

根系的基论文-齐玉军,方传文,邢兴华,徐泽俊,王晓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