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吸收动力学论文-王先云,刘俊宏,严棋,彭程,张亚峰

磷吸收动力学论文-王先云,刘俊宏,严棋,彭程,张亚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吸收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草沙水库,水华蓝藻,营养盐,动力学

磷吸收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先云,刘俊宏,严棋,彭程,张亚峰[1](2019)在《青草沙水库水华蓝藻生长的营养盐吸收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GP试验原理在青草沙水库原水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氮磷营养盐,对经过饥饿培养的5种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浮颤藻(Planktothrix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进行一次性培养,比较不同蓝藻对添加外源氮磷的生长反应,并应用Monod方程计算了5种藻的营养动力学参数(μ_m、K_s)。结果表明:青草沙水源水库原水对铜绿微囊藻表现出氮限制,对浮颤藻、假鱼腥藻表现出磷限制;氮充足时,青草沙水源水库中铜绿微囊藻易形成优势,氮不足时,假鱼腥藻易形成优势;磷充足时,浮颤藻易形成优势,磷不足时,水华束丝藻易形成优势。综上,控磷除氮可能导致不同水华蓝藻此消彼长。(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林昌华,张士荣,肖洲,刘春玲,李璐瑶[2](2019)在《不同供钾水平下烤烟生长及硝态氮吸收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砂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水平供应下烤烟生长及其对吸收硝态氮的动力学参数特征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与低钾(K_1)、高钾(K_3)处理相比,烤烟在中钾(K_2)处理时地上部、根系鲜、干重均增加;随钾浓度增加,钾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比例增加,而烤烟生育前期净光合速率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期净光合速率显着增加;中钾(K_2)水平增加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直径和总体积,而高钾(K_3)水平反而有抑制作用。不同供钾水平预处理后,烤烟对NO_3~--N吸收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其吸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钾水平预处理浓度增加后,V_(max)增大,K_m值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一致。与低钾(K_1)预处理相比,高钾(K_3)预处理降低烤烟根系高亲和力系统对NO_3~--N的吸收速率,而中钾(K_2)处理提高烤烟根系高亲和力系统的NO_3~--N的吸收速率,表明烤烟根系吸收NO_3~--N的高亲和力系统受钾水平调控,适宜钾浓度预处理提高烤烟根系对低浓度NO_3~--N的吸收。对低亲和系统来说,与低钾预处理相比,中钾(K_2)和高钾(K_3)预处理均提高了烤烟根系低亲和力系统对NO_3~--N吸收,表明长期高钾环境生长下的烤烟,根系对硝态氮吸收的低亲和力系统影响较小,而长期低钾环境生长下的烤烟,根系对硝态氮吸收低亲和力系统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江亚男,辜夕容,周倩,贾豪[3](2019)在《铝胁迫下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有机酸分泌与吸收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菌丝体吸附及有机酸分泌在外生菌根真菌(ECMF)抗铝性中的作用,将抗铝能力不同的两种ECMF[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715,Pt 715)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 2,Ld 2)]在酸性含Al~(3+)溶液中培养,检测它们的有机酸分泌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发现:(1)两种ECMF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多寡因菌种而异,且不因铝胁迫发生改变:Ld 2为甲酸>草酸,Pt 715为酒石酸>甲酸>草酸>丁二酸。铝胁迫下Ld 2分泌的两种有机酸均显着增加,而Pt 715分泌的酒石酸和甲酸显着增加,丁二酸显着降低,草酸未显着改变;(2)两种ECMF对Al~(3+)的吸收符合离子的吸收动力学模型,为主动吸收。Ld 2的CEC、C_(min)、I_(max)以及吸附性Al~(3+)都高于Pt 715,而K_m和吸收性Al~(3+)的值低于Pt 715。即抗铝性较强的Ld 2比抗铝性较弱的Pt 715有更多的阳离子吸附位点和更强的Al~(3+)吸附能力。因此,有机酸分泌和菌丝体对Al~(3+)的吸附都能提高ECMF的抗铝性;有机酸的分泌有利于养分的活化与利用,而菌丝体吸附能阻止Al~(3+)进入共质体而防止铝毒害。(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周忆梦,全云云,李芸霞[4](2019)在《何首乌吸收动力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何首乌作为传统常用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何首乌饮片及制剂主要以口服为主,所含化学成分被吸收进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是其发挥药效的前提,因此,研究何首乌的吸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何首乌主要成分的吸收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评价何首乌的生物利用度、改善剂型、提高药效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柳,刘正文[5](2019)在《基于~(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氮吸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其生长繁殖密切相关,太湖梅梁湾湖区蓝藻水华频频暴发,对该水域浮游植物氮吸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在冬、春、夏、秋4个季节于梅梁湾采样,对水体常规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浮游植物对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尿素态氮(Urea-N)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除了秋季对NH_4~+-N的吸收不符合米氏方程外,其余均符合.冬季和春季3种形态氮最大吸收速率(V_(max))的大小依次为:NH_4~+-N> NO_3~--N>Urea-N,而夏季为:NH_4~+-N>Urea-N>NO_3~--N. 3种形态氮Vmax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V_(max)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形态氮之间的差异性可能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及水体中NH_4~+-N浓度不同有关.浮游植物对NH_4~+-N吸收的KS值在冬、春季高于夏季,对Urea-N吸收的K_s值则在夏、秋季高于冬、春季,而对NO_3~--N吸收的K_s值则在夏季显着高于其他3个季节.冬季和春季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最容易受到NO_3~--N限制,而最不容易受到Urea-N的限制;而夏季,则最容易受到NO_3~--N限制,而最不容易受到NH_4~+-N的限制,且浮游植物群落对NH_4~+-N的亲和力最高.与NO_3~--N相比,秋季浮游植物更容易受到Urea-N的限制.不同季节,容易对浮游植物产生限制作用的氮的形态不同.(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周忆梦,全云云,郑立,刘美辰,汤韵秋[6](2019)在《二苯乙烯苷在体吸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何首乌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在胃肠道的吸收。方法:通过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法校正肠循环液体积,HPLC法同时检测各时间点二苯乙烯苷和酚红的浓度,研究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体内吸收情况。结果:质量浓度为60,30,10μg·mL~(-1)的二苯乙烯苷在胃内每小时的吸收百分率(PA)分别为(28.65±9.75)%,(17.04±3.98)%,(13.75±5.94)%;在小肠内的PA依次为(3.36±0.40)%,(3.36±0.79)%,(4.54±0.95)%。结论:二苯乙烯苷主要在胃内被吸收,在小肠段吸收较少。在胃酸环境下,随浓度的升高,吸收率显着增加,推测二苯乙烯苷在胃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在小肠内的吸收率无显着性差异,其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张冠初,张智猛,慈敦伟,丁红,杨吉顺[7](2019)在《不同品种花生耐盐性及Na~+吸收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不同品种花生(花育20、花育25和花育36)幼苗的Na~+吸收动力学特性与耐盐性的关系,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盐胁迫浓度下,不同花生品种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变化、Na~+吸收动力学特性、Na~+吸收速率、Na~+排斥率与其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对Na~+的吸收可分为高亲和、低亲和2个吸收阶段。低盐胁迫下,花生的Na~+亲和力常数(K_m)小,选择性强,Na~+排斥率平均值在85%左右;在高盐胁迫环境下为低亲和系统,K_m值大,Na~+最大吸收速率(V_(max))大,同时其排斥率较低。低盐胁迫下,花育20、花育25和花育36对Na~+的吸收速率较小,排斥率较高,Na~+积累慢,盐害轻;高盐胁迫下,花育20的Na~+吸收速率高于花育25和花育36,而Na~+排斥率低于花育25和花育36。因此高盐胁迫下,较高的Na~+吸收速率和较低的Na~+排斥率可能是花育20耐盐性弱于花育25和花育36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娜,崔蓬勃,金子琪,林松毅[8](2018)在《海参卵肽螯合钙的结合机制解析及其消化吸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参卵是海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之一,然而其回收利用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本研究以海参卵为原料,采用蛋白酶可控酶解、肽组学等技术,基于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布筛选高活性的钙结合肽。联合光谱学、热力学以及量子力学等研究手段,解析海参卵肽与钙的结合位点、结合位点数以及分子结构,结果显示海参卵肽可通过其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羧基、氨基与一个钙离子自发结合形成肽钙螯合物,呈现折迭的纳米网状结构。进一步地,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圆二色谱和动态光散射技术探究海参卵肽钙螯合物在模拟消化过程中的结构、粒度分布变化。结果发现,胃液消化阶段,在pH的作用下,肽钙螯合物结构展开,发生解聚行为,释放钙离子;在胃液消化后的肠液消化阶段,螯合物发生了自组装-解聚-重组装的时序性结构变化。另外,通过Caco-2细胞单层模型发现海参卵肽钙螯合物具有促钙吸收效应,而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基于此,本研究将为海参卵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赵明,李廷轩,黄化刚,傅慧杰[9](2018)在《烟草镉低积累材料根系镉吸收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烟草Cd低积累材料根系Cd吸收特性,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以烟草Cd低积累材料RG11、CF986为研究对象,高积累材料Yuyan5为对照,探讨烟草Cd低积累材料根系Cd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随培养液Cd浓度升高,两类烟草材料生物量均显着降低(p≤0.05),但RG11、CF986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降幅低于Yuyan5;同时两类烟草材料Cd含量均显着增加(p≤0.05),但RG11、CF986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显着低于Yuyan5(p≤0.05)。(2)随Cd处理时间延长,两类烟草材料根系Cd吸收总量呈上升趋势,拟合得到的RG11、CF986直线斜率值小于Yuyan5,为Yuyan5的68.6%和80.0%。相同时间Cd处理下,RG11、CF986根系Cd吸收总量比Yuyan5低8.6%~27.7%。(3)两类烟草材料根系Cd吸收速率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RG11、CF986根系最大吸收速率为Yuyan5的33.4%和48.5%,真实吸收能力比Yuyan5低51.3%和7.9%,直线斜率是Yuyan5的1.3和1.4倍。与高积累材料相比,烟草Cd低积累材料根系Cd吸收能力更弱,根系质外体对Cd的吸附能力更强。(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陈韬,张本,李剑沣,韩朦紫[10](2018)在《几种生物滞留植物对雨水中营养物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营养物耗竭法研究了丹麦草、萱草、狼尾草3种生物滞留植物对NH~+_4-N、NO~-_3-N、Glycine-N、TSP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于无机氮的吸收效果更好,并且对NH~+_4-N的吸收效果优于NO~-_3-N。当雨水中NH~+_4-N、TSP含量较高时,生物滞留系统植物宜选用萱草;当NO~-_3-N含量较高时,宜选用丹麦草;当Glycine-N含量较高时,宜选用狼尾草。因此,当雨水中各种污染物含量较低时,生物滞留系统可选用狼尾草;在干旱地区,则宜选用萱草。(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磷吸收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盆栽砂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水平供应下烤烟生长及其对吸收硝态氮的动力学参数特征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与低钾(K_1)、高钾(K_3)处理相比,烤烟在中钾(K_2)处理时地上部、根系鲜、干重均增加;随钾浓度增加,钾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比例增加,而烤烟生育前期净光合速率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期净光合速率显着增加;中钾(K_2)水平增加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直径和总体积,而高钾(K_3)水平反而有抑制作用。不同供钾水平预处理后,烤烟对NO_3~--N吸收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其吸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钾水平预处理浓度增加后,V_(max)增大,K_m值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一致。与低钾(K_1)预处理相比,高钾(K_3)预处理降低烤烟根系高亲和力系统对NO_3~--N的吸收速率,而中钾(K_2)处理提高烤烟根系高亲和力系统的NO_3~--N的吸收速率,表明烤烟根系吸收NO_3~--N的高亲和力系统受钾水平调控,适宜钾浓度预处理提高烤烟根系对低浓度NO_3~--N的吸收。对低亲和系统来说,与低钾预处理相比,中钾(K_2)和高钾(K_3)预处理均提高了烤烟根系低亲和力系统对NO_3~--N吸收,表明长期高钾环境生长下的烤烟,根系对硝态氮吸收的低亲和力系统影响较小,而长期低钾环境生长下的烤烟,根系对硝态氮吸收低亲和力系统有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吸收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先云,刘俊宏,严棋,彭程,张亚峰.青草沙水库水华蓝藻生长的营养盐吸收动力学特征[J].净水技术.2019

[2].林昌华,张士荣,肖洲,刘春玲,李璐瑶.不同供钾水平下烤烟生长及硝态氮吸收动力学特征[J].热带作物学报.2019

[3].江亚男,辜夕容,周倩,贾豪.铝胁迫下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有机酸分泌与吸收动力学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9

[4].周忆梦,全云云,李芸霞.何首乌吸收动力学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9

[5].杨柳,刘正文.基于~(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氮吸收动力学研究[J].湖泊科学.2019

[6].周忆梦,全云云,郑立,刘美辰,汤韵秋.二苯乙烯苷在体吸收动力学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

[7].张冠初,张智猛,慈敦伟,丁红,杨吉顺.不同品种花生耐盐性及Na~+吸收动力学特性[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8].孙娜,崔蓬勃,金子琪,林松毅.海参卵肽螯合钙的结合机制解析及其消化吸收动力学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9].赵明,李廷轩,黄化刚,傅慧杰.烟草镉低积累材料根系镉吸收动力学特征[J].中国烟草科学.2018

[10].陈韬,张本,李剑沣,韩朦紫.几种生物滞留植物对雨水中营养物的吸收动力学特征[J].环境工程.2018

标签:;  ;  ;  ;  

磷吸收动力学论文-王先云,刘俊宏,严棋,彭程,张亚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