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距型面论文-廖鹏,张虞,徐键

等距型面论文-廖鹏,张虞,徐键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距型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力测功器,叁弧段等距型面,最大距离比较模型,最小二乘模型

等距型面论文文献综述

廖鹏,张虞,徐键[1](2019)在《基于MATLAB叁弧段等距型面曲线拟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大功率高速水力测功器主轴叁弧段等距型面点样本集(测点),提出一种对称曲线几何中心计算模型——最大距离比较模型,通过该模型确定了测点几何中心,从而得到各测点极径与角度的关系曲线,通过测点极径与角度二者关系,计算得到测点绕几何中心的旋转角度这一重要参数;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模型对选取测点进行圆拟合,得到小圆弧半径、特性系数等设计参数,再通过极坐标方程得到叁弧段等距型面拟合曲线。经与测点对比,叁弧段等距型面拟合曲线与测点吻合程度高;同时叁弧段等距型面拟合曲线极径相对误差满足工程需要,从而验证了提出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04期)

赵宏[2](2016)在《等距型面曲线的设计与数控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等距型面联接相对于键或槽联接有更多优越性,但制造工艺复杂且效率低。利用EQN方程扩充了Master CAM的绘图功能,可参数化自动设计各种规格的等距型面廓形曲线,避免了手工基点坐标计算。生成的几何图形可直接用于后续的数控程序。利用Master CAM的程序过滤功能,能固定误差、优化等距曲线和减少冗长的控制点,优化后的曲线可用于后续的加工或设计,该方案的制造成本比键和花键联接降低40%-50%。(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周爱平,屈晓莉,王得胜[3](2016)在《连续等距型面联接的接触压力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连续等距曲线几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平均半径和偏心量增量的概念,推导出连续等距型面联接的初始接触点的角度参数计算公式。应用Hertz接触理论,建立连续等距型面联接的接触压力计算公式。分析和算例表明,随着平均半径增量的减小,初始接触点的角度参数增大。连续等距型面联接的接触压力,取决于凸棱个数、平均半径和偏心量及其增量。只要使孔的平均半径和偏心量均为最大极限尺寸、轴的平均直径和偏心量均为最小极限尺寸时的接触压力满足强度要求,即可使所有合格零件装配在一起形成的连续等距型面联接均能够满足强度要求。(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李梅竹[4](2016)在《基于ANSYS等距型面轴孔配合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距型面联接作为代替各种键联接的一种典型联接结构,也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系统中。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对等距型面轴孔配合特性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用同一有限元程序,在等距型面轴的平均半径与平键轴的半径相同、材料相同、所受的载荷相等的情况下,等距型面联接比平键联接在强度方面存在着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6年02期)

周爱平,杨东芳,王得胜[5](2016)在《连续等距型面联接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采用类比法选择连续等距型面平均直径的尺寸公差与配合的盲目性,针对连续等距型面是由2个尺寸形成的柱面这一特点,分析了不同尺寸公差与配合的组合对连续等距型面联接初始接触点的角度参数的影响。以使连续等距型面联接的法向接触力接近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孔和轴的平均直径(为公差带中间尺寸时的评价平均直径)的尺寸公差与配合合理与否的判别式。通过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按照类比法先确定偏心量(或双偏心量)的尺寸公差与配合后,再利用判别式确定平均直径的尺寸公差与配合,可以得到2个尺寸的比较合理的尺寸公差与配合的组合,从而可有效提高连续等距型面联接的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张艳辉,杜可可[6](2012)在《等距型面刀具刀柄联接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Sandvik新型刀具使用的叁弧段等距型面刀柄/主轴联接方式,使用Pro/E软件对Capto刀柄与主轴联接进行叁维实体建模,应用ANSYS软件的静力分析模块对高度非线性的面面接触应力变化和工作过程中不同负载引起的扭应力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了叁弧段等距型面联接的应力分布特点,为合理使用高速加工刀具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杜艳霞[7](2012)在《基于ANSYS的矿山机械等距型面联接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矿山机械传动装置中等距型面轴、孔的制造和联接理论等问题,采用解析法从理论上确定了等距型面联接件的初始接触位置,运用ANSYS在对型面联接轴进行了整体分析,并建立了轴、轮毂1/3结构的几何模型,进行了应力应变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等距型面中各节点的总变形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并且离中心越远其总位移值越大。(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12年09期)

肖软生,王得胜,王江红[8](2011)在《自动编程数控加工等距型面》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等距型面的成型原理及其参数方程,采用等误差步长估计直线逼近的方法求出节点计算表达式,并采用Visual Basic编程求出节点坐标,将节点坐标输入MasterCam X3中建模、仿真加工,输出NC程序。为具有参数方程的非圆曲线数控加工提供了思路,避免了烦琐的计算,简化了数控程序,促进了等距型面的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1年10期)

肖软生,王得胜,王江红[9](2011)在《基于VB编程的叁弧段等距型面数控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弧段等距型面基点的表达式,采用Visual Basic 6.0编制程序,输入叁弧段等距型面的基本参数m和rx,即可自动计算基点坐标,并利用输出的基点参数在MsaterCamX3中建立模型、选择机床型号、定义毛坯尺寸、选择刀具、生成刀具加工路径并进行仿真。选择后处理文件生成数控加工程序,显着减少了叁弧段等距型面的数控编程工作量,也为其他复杂型面的数控加工编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1年05期)

肖软生[10](2011)在《等距型面等误差数控加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等距型面无键联接的应力集中不显着,装拆方便,传递扭矩大,能够实现自动对中,以间隙配合装配,以过盈配合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因等距型面加工工艺复杂,制约了等距型面无键联接的推广应用。数控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等距型面的加工提供了制造基础,也为等距型面无键联接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首先分析了等距曲线的等误差直线逼近方法,等距曲线是由参数方程决定的较为复杂的曲线,按常规的等角度、等误差、等弦长等方法进行逼近,很难求解。因此,本文采用等误差步长估计的方法推导出节点坐标的递推公式。这种方法也为由参数方程描述的其它复杂曲面数控加工提供了借鉴。其次,以节点坐标的递推公式为基础,编制Visual Basic程序,来计算节点的坐标,避免了烦琐的手工计算,提高了计算精度。对任意给定参数(一般N=3,平均半径R和偏心率e为任意给定)和加工误差(δ)要求的等距曲线,可自动计算并生成节点坐标数据。为检查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利用MasterCAM X3实现自动编程并进行刀具路径模拟。由于数控加工精度高,数控加工时的尺寸公差要求与普通机床有较大区别。在论文的第叁章,提出了如何合理确定数控加工尺寸,提高数控加工精度的方法。MasterCAM X3生成的NC程序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需要大量的手工修改。故对MasterCAM X3后处理程序进行了编辑与优化,使MasterCAM X3生成的NC程序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实现了真正的自动编程。自动编程生成的NC程序能否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在企业里通常采用“单步运行”、“首件试切”的方法检验并调试程序。本文采用数控仿真软件来检验和调试NC程序,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实现了CAD/CAM自动编程软件与仿真软件的科学结合,保证了所生成的NC程序准确无误。最后,利用XH714B叁轴立式加工中心对本文提出的编程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加工出了等距型面传动轴和弹性柱销联轴器等距型面毂孔,表面质量及公差满足了图纸要求。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10-01)

等距型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等距型面联接相对于键或槽联接有更多优越性,但制造工艺复杂且效率低。利用EQN方程扩充了Master CAM的绘图功能,可参数化自动设计各种规格的等距型面廓形曲线,避免了手工基点坐标计算。生成的几何图形可直接用于后续的数控程序。利用Master CAM的程序过滤功能,能固定误差、优化等距曲线和减少冗长的控制点,优化后的曲线可用于后续的加工或设计,该方案的制造成本比键和花键联接降低40%-5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距型面论文参考文献

[1].廖鹏,张虞,徐键.基于MATLAB叁弧段等距型面曲线拟合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9

[2].赵宏.等距型面曲线的设计与数控加工[J].工具技术.2016

[3].周爱平,屈晓莉,王得胜.连续等距型面联接的接触压力计算方法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李梅竹.基于ANSYS等距型面轴孔配合特性的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6

[5].周爱平,杨东芳,王得胜.连续等距型面联接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方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张艳辉,杜可可.等距型面刀具刀柄联接有限元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杜艳霞.基于ANSYS的矿山机械等距型面联接的有限元分析[J].矿山机械.2012

[8].肖软生,王得胜,王江红.自动编程数控加工等距型面[J].机械制造.2011

[9].肖软生,王得胜,王江红.基于VB编程的叁弧段等距型面数控加工[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

[10].肖软生.等距型面等误差数控加工方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1

标签:;  ;  ;  ;  

等距型面论文-廖鹏,张虞,徐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