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附斑激酶论文-毕日军,郗彦凤

黏附斑激酶论文-毕日军,郗彦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黏附斑激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粘附斑激酶,免疫组化

黏附斑激酶论文文献综述

毕日军,郗彦凤[1](2019)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黏附斑激酶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黏附斑激酶(FAK)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52例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PTC组织中EGFR和FAK表达。此外,对10例原发性PTC及其对应淋巴结转移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55.8%和57.7%PTC患者EGFR和FAK高表达,两者之间有强正相关(r=0.805,P<0.001)。EGFR、FAK单独表达或共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LNM)、甲状腺外浸润和pT分期显着相关。与原发性PTC相比,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GFR和FAK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表明它们在淋巴扩散过程中一致表达。结论高水平EGFR及其下游效应器FAK与PTC进展过程中淋巴扩散和肿瘤浸润相关。(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9年07期)

周栩茹,王熙,田洁,谢玲玲,许宏宇[2](2019)在《黏附斑激酶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黏附斑激酶(FAK)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择期行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FAK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FAK基因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宫颈癌组织中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和FAK m 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和FAK m RNA相对表达量均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AK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56.84个月,FAK蛋白阳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40.32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FAK蛋白阳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OR=2.262、2.120和2.037,P<0.05)。结论 FAK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宫颈癌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孙达欣,宋景双[3](2018)在《黏附斑激酶对恶性肿瘤的抗失巢凋亡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黏附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作为胞质内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胞内多条信号通路的转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FAK的逐渐了解,大量研究表明FAK与细胞失巢凋亡密切相关,并参与调控失巢凋亡。本文针对近年来FAK对恶性肿瘤的抗失巢凋亡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王希波[4](2016)在《黏附斑激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在位子宫内膜异位生长、浸润和周期性出血所致的多种临床病理表现,具有和恶性肿瘤相似的生物学行为,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疾病。黏附斑激酶是一种胞质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其高表达或活性增强与肿瘤细胞的凋亡、生长、增殖、迁移、侵袭、转移和血管形成等多种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黏附斑激酶在EMs患者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高表达。EMs在位内膜具有异位种植生长的特性,在位内膜间质细胞黏附斑激酶表达水平与其增殖活性、黏附和迁移能力呈正相关;富含黏附斑激酶的异位内膜更易侵袭、种植、生长,使病情逐渐加重。雌激素可使EMs在位内膜黏附斑激酶的表达增加,孕激素对黏附斑激酶表达水平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6年26期)

曹建雄,姚菲,何迎春,毕四丽,王文美[5](2014)在《壮骨镇痛胶囊对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细胞局部黏附斑激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壮骨镇痛胶囊对裸鼠乳腺癌转移瘤细胞局部黏附斑激酶的作用。方法 32只裸鼠随机分为壮骨镇痛胶囊预防组、壮骨镇痛胶囊治疗组、参一胶囊阳性药物对照组和空白模型组,每组各8只,接种乳腺癌细胞后,对各组裸鼠的抑瘤率及肿瘤细胞FAK等方面进行测定对比。结果壮骨镇痛胶囊预防组抑瘤率最高,与其它各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壮骨镇痛胶囊治疗组和参一胶囊治疗组抑瘤率相当,两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黏附迁移整合素信号传导通路上FAK蛋白表达活性,壮骨镇痛胶囊预防组所得数据与参一胶囊组比较抑制率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壮骨镇痛胶囊预防组、参一胶囊对照组分别与壮骨镇痛胶囊治疗组的积分光密度值比较,均得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壮骨镇痛胶囊能抑制裸鼠FAK蛋白表达活性,预防组较治疗组疗效更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4年14期)

郝嘉,严俊,郭红,肖颖彬[6](2006)在《RNA干扰技术沉默黏附斑激酶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失巢凋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短发夹RNA干扰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中黏附斑激酶,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12在解放军第叁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10~12周龄清洁级的雄性Wistar大鼠24只,以转染靶向黏附斑激酶的重组RNA干扰质粒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为干预组,选择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质粒、非特异siRNA的细胞为不同对照组,共4组,各6只。消化法培养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设计、构建和鉴定黏附斑激酶RNA干扰载体,westernblot法测量黏附斑激酶的沉默效率,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B细胞淋巴瘤2和bax的变化。结果:Wistar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表明黏附斑激酶RNA干扰载体构建成功,转染细胞后,Westernblot结果表明第二个重组黏附斑激酶RNA干扰载体的RNA沉默效率最高,为72.1%,其余分别为66.2%和55.3%。②Pavu6+27-黏附斑激酶2转染组A490值明显低于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质粒、非特异siRNA组(0.179±0.017,0.30±0.002,0.296±0.006,0.281±0.007;t=17.802,16.436,14.993,P<0.01);凋亡率较其余各组则明显升高犤(22.28±2.13)%,(4.72±1.67)%,(6.36±0.92)%,(8.19±1.33)%;t=-19.05,-17.31,-15.16,P<0.01犦。③Pavu6+27-黏附斑激酶2转染组bax上升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比较,差异十分显着(2.15±058,1.01±0.04,1.12±0.04;t=-4.79,-4.318,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1.19±0.31,t=-3.59,P<0.05)。④Pavu6+27-黏附斑激酶2转染组B细胞淋巴瘤-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阴性对照组显着上升(1.62±0.15,1.04±0.03,1.09±0.01,1.23±0.04;t=-9.39,-8.701,-6.338,P<0.05)。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心脏成纤维细胞中黏附斑激酶基因的表达,可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抑制或降低心脏成纤维细胞中黏附斑激酶表达可能是防治心肌纤维化的一种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6年25期)

黏附斑激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黏附斑激酶(FAK)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择期行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FAK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FAK基因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宫颈癌组织中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和FAK m 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和FAK m RNA相对表达量均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AK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56.84个月,FAK蛋白阳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40.32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FAK蛋白阳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OR=2.262、2.120和2.037,P<0.05)。结论 FAK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宫颈癌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黏附斑激酶论文参考文献

[1].毕日军,郗彦凤.乳头状甲状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黏附斑激酶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

[2].周栩茹,王熙,田洁,谢玲玲,许宏宇.黏附斑激酶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孙达欣,宋景双.黏附斑激酶对恶性肿瘤的抗失巢凋亡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8

[4].王希波.黏附斑激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6

[5].曹建雄,姚菲,何迎春,毕四丽,王文美.壮骨镇痛胶囊对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细胞局部黏附斑激酶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

[6].郝嘉,严俊,郭红,肖颖彬.RNA干扰技术沉默黏附斑激酶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失巢凋亡[J].中国临床康复.2006

标签:;  ;  ;  ;  

黏附斑激酶论文-毕日军,郗彦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