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磁和矫顽力论文-任旭虎,孙晓,李德文,苏建楠,艾洁

剩磁和矫顽力论文-任旭虎,孙晓,李德文,苏建楠,艾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剩磁和矫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力测量,铁磁性材料,矫顽力,剩磁

剩磁和矫顽力论文文献综述

任旭虎,孙晓,李德文,苏建楠,艾洁[1](2018)在《基于矫顽力与剩磁的铁磁性材料应力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代表其在外加磁场下的基本磁特性,磁滞回线反映的磁特性参数磁导率μ、矫顽力H_C、剩磁M_R能灵敏地反应铁磁性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针对铁磁性材料受应力易发生形变的问题,该文研究铁磁性材料内部磁畴结构和所受应力的关系,利用应力引起的磁特性参数的变化确定材料所受的应力大小,基于U型磁轭的电磁检测原理,测量激励线圈中的电流值和感应线圈上的电压值,采集被测磁回路的磁滞回线并计算矫顽力、剩磁。结果表明:矫顽力数值会随拉力的增大而升高,剩磁随拉力的增大呈阶段性变化,利用矫顽力与剩磁可以实现铁磁性材料的受力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8年03期)

昝芬莲,马永青,张贤,马倩,郑赣鸿[2](2014)在《锶铁氧体矫顽力和剩磁增强的机理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前驱体溶液中Fe3+/Sr2+的摩尔比和烧结温度,用共沉淀法合成锶铁氧体的纳米晶体.由于应力各向异性的减弱,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单相和复合相的SrFe12O19纳米粒子样品的矫顽力均减小.对于前驱体溶液中不同Fe3+/Sr2+摩尔比形成的单相SrFe12O19,矫顽力的大小主要由Fe3+空位和反磁化核决定.单相SrFe12O19纳米粒子间交换相互作用和硬磁的SrFe12O19与软磁的γ-Fe2O3之间的交换弹簧作用,可导致剩磁增强.(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梁汉璞,郭玉国,胡劲松,朱传风,万立骏[3](2005)在《高矫顽力和高剩磁比的Ni-Pt多层纳米线》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追求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小的存储点。因此发展高密度磁存储记录介质以及相应的新存储技术的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我们设计了一种铁磁性金属和非铁磁性金属交替的纳米线阵列来替代单一铁磁性纳米线阵列。每个铁磁层都可看作是一个单磁畴铁磁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梁汉璞,郭玉国,胡劲松,朱传风,万立骏[4](2005)在《高矫顽力和高剩磁比的Ni-Pt多层纳米线》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追求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小的存储点。因此发展高密度磁存储记录介质以及相应的新存储技术的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我们设计了一种铁磁性金属和非铁磁性金属交替的纳米线阵列来替代单一铁磁性纳米线阵列。每个铁磁层都可看作是一个单磁畴铁磁性(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6-30)

吴安国[5](2001)在《顽磁,剩磁;矫顽性,矫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剩磁和矫顽力是磁学界早已普遍采用的两个物理量 ,它们分别是从磁饱和状态(本文仅指磁通密度 B而言 )开始单调降低磁场强度 H时所得退磁曲线与纵轴 B和横轴 H的交点的坐标。但是 ,现在有些标准(国标等 )文本中却出现了不同的名称 ,把“剩磁”称为“顽磁”(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01年05期)

剩磁和矫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改变前驱体溶液中Fe3+/Sr2+的摩尔比和烧结温度,用共沉淀法合成锶铁氧体的纳米晶体.由于应力各向异性的减弱,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单相和复合相的SrFe12O19纳米粒子样品的矫顽力均减小.对于前驱体溶液中不同Fe3+/Sr2+摩尔比形成的单相SrFe12O19,矫顽力的大小主要由Fe3+空位和反磁化核决定.单相SrFe12O19纳米粒子间交换相互作用和硬磁的SrFe12O19与软磁的γ-Fe2O3之间的交换弹簧作用,可导致剩磁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剩磁和矫顽力论文参考文献

[1].任旭虎,孙晓,李德文,苏建楠,艾洁.基于矫顽力与剩磁的铁磁性材料应力测量[J].中国测试.2018

[2].昝芬莲,马永青,张贤,马倩,郑赣鸿.锶铁氧体矫顽力和剩磁增强的机理分析(英文)[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梁汉璞,郭玉国,胡劲松,朱传风,万立骏.高矫顽力和高剩磁比的Ni-Pt多层纳米线[J].电子显微学报.2005

[4].梁汉璞,郭玉国,胡劲松,朱传风,万立骏.高矫顽力和高剩磁比的Ni-Pt多层纳米线[C].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2005

[5].吴安国.顽磁,剩磁;矫顽性,矫顽力[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1

标签:;  ;  ;  ;  

剩磁和矫顽力论文-任旭虎,孙晓,李德文,苏建楠,艾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