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越抗法论文-章世森

援越抗法论文-章世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援越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游击战争,武元甲,胡志明,作战指挥

援越抗法论文文献综述

章世森[1](2019)在《一段尘封70多年的援越抗法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解放军浩如烟海的战史宝库中,援外战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英勇顽强的中国军人为捍卫正义与和平,远赴异国他乡同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其中,就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援越抗法斗争,虽然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党史博览》期刊2019年09期)

张元[2](2019)在《刘少奇与援越抗法斗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援越抗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展的对外援助行动。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援越事务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并指导了对越援助的决策及整个援助事务的重要进程。在政治上,坚定支持越南人民抗法战争,强调对越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在军事上,领导组建高素质顾问团,有效进行战略指导;在经济上,要求多措并举改善越南的财经状况,奠定抗法斗争胜利的物质基础,为越南抗法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期刊2019年01期)

曲爱国[3](2019)在《关于刘少奇指导援越抗法行动的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少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也是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指导者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与越方就战争指导和中国援助等重大问题进行沟通;越方军委的要求和决定通过韦国清等人报告中共中央军委,军委的答复经毛泽东和刘少奇审定后发出;刘少奇亲自主持了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组建,指派陈赓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协助越南人民军总部指挥边界战役。刘少奇的统筹掌控是中国援越工作有效、有力的关键因素,他的指导和帮助是越南抗法战争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李锐[4](2017)在《中国援越抗法的苏联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援越抗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第一次对外军事援助。这一行动单从字面上理解是中国帮助越南抗击法国殖民者的侵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整个行动中发挥的作用是主要的。然而,在冷战两极对抗的国际背景之下,这次军事援助又不单单是中国一国的事,必然受到美苏两国因素的影响。美国因素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美国通过直接向法国提供军事援助的方式,从而介入其中。而相比之下,冷战的另一主角苏联则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参与其中。它表面上并未介入,因为它并没有直接向越南提供援助,因而人们往往认为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其实不然,苏联只是在一开始没有通过上述显性的方式参与其中,而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在整个进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是这场战争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苏联所发挥的隐性作用表现在,在中国援越抗法的缘起阶段,斯大林在刘少奇秘密访苏期间提出革命分工的建议,由中国承担起领导亚洲地区革命运动的任务,直接推动了中国领导人作出援越抗法的决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中国也征求了苏联的意见,用组建军事顾问团而不是直接出兵的方式来提供援助,以避免授美国以口实。此外,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执行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在对待印度支那问题上态度的转变,从积极地援助变为积极地促和。苏联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积极促成了柏林外长会议的召开,并就中国参加之后在日内瓦举行的五国外长会议同美英法达成了协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在每一项议案讨论之前,苏联代表都要多次和中越代表进行磋商,并在发言中支持中越两国,在会议陷入僵局之际,苏联代表积极斡旋,促使各方最后达成了关于在印度支那叁国停火的协议。苏联的作用贯穿始终,成为印度支那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彭亮亮[5](2017)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援越抗法的决策形成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越之间山水相连,中越两国交往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处于东西“十字走廊”的地理区位,使得越南长期处于西方大国间争相角力的“竞技场”,在冷战时期更扮演着“热战”的角色。越南曾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但面对美苏争霸背景以及法国殖民势力介入的现实,被迫走上了武力寻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新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利用西方大国间在印度支那地区的分歧,以国土安全和国家利益为最高出发点,坚决制定与执行援越抗法决策。这为巩固中越关系,开创共和国外交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在大量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开放的中、外文档案以及广泛收集新近出版的中央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能力所及的实地考察,突破以往传统观点所持的冷战思维中的阵营站队意识,从国家利益、国际义务诉求等角度深入分析中共中央在援越抗法决策形成过程中的战略考量,系统梳理援越抗法政策实践阶段的具体内容。同时,在具体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这一重大外交政策对中越双方的影响时,笔者希望能够以实地考察与档案史料相结合的方法,从地方档案的史料中窥探中越人民友好互助的传统友谊,以鲜活的实例来重现那段光辉岁月。在探讨援越抗法政策给新中国开拓新的外交局面的启示以及对中越双方阶段合作的经验和教训之余,本文亦期盼通过真实地再现这段历史的过程,对新形势下中越两国关系发展提供参考,为当下发展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友好互助关系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6](2016)在《朱鹤云:援越抗法中壮族名将》一文中研究指出朱鹤云,1912年出生,广西田东县平马镇百谷村人。原名朱金棋,化名朱奇、朱国英。他参加过着名的百色起义,之后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经受锻炼和考验而逐步成长起来,由战士升为排长、中队长、参谋、营长、团长、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又相继担任中国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军事顾问团顾问、第一战车编练基地司令员和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开发中心令员、司令员。1964年,(本文来源于《农家之友》期刊2016年02期)

杨实生[7](2015)在《晚清清流派援越抗法思想动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80年代,法国开始全面侵略越南,欲以越南为跳板,打开中国西南的门户。对于法国的阴谋,当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清流派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主张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履行上国保护下国的责任,反对主和派的妥协退让,要求清政府出兵援越抗法。清流派援越抗法的思想动机是基于保护藩属、巩固边疆之考量,根本不是少数越南学者所说的那样,与法国争夺越南,侵略越南。(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5年07期)

李桂华[8](2014)在《1950年的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援越抗法决策的制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夕,基于对自身地缘政治格局的考虑,苏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行分工,将东方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工作的指导权交付中国共产党之手。同时,美国亦力图在拉拢中共的同时建立包围封锁新中国的环形防线,以形成"防范共产主义扩张"的地缘政治"缓冲带"。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根据其对中苏两党关系的定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格局的考虑以及对其在亚洲所面临的美国包围与封锁的考虑,最终决定对亚洲国家的革命工作进行指导及援助。(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李桂华[9](2014)在《援越抗法决策制定与实施始末》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越南民主共和国向中国请求援助。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根据苏联的战略安排,基于对国际共产主义原则和国家安全的考虑决定"援越抗法"。(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4年13期)

李家忠[10](2014)在《援越抗法和1954年日内瓦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援越抗法,中南海发出集结号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后,于9月2日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但法国不甘心丢掉这块广阔的殖民地,遂于1946年12月出动大军,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入侵,并占领了海防、河内两大城市,封锁了中越边境。与此同时,又返回老挝、柬埔寨,恢复其殖民统治。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的领导下,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当时法国在越南全国重要地带部署的军队多达10万人,而越南(本文来源于《百年潮》期刊2014年03期)

援越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援越抗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展的对外援助行动。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援越事务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并指导了对越援助的决策及整个援助事务的重要进程。在政治上,坚定支持越南人民抗法战争,强调对越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在军事上,领导组建高素质顾问团,有效进行战略指导;在经济上,要求多措并举改善越南的财经状况,奠定抗法斗争胜利的物质基础,为越南抗法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援越抗法论文参考文献

[1].章世森.一段尘封70多年的援越抗法历史[J].党史博览.2019

[2].张元.刘少奇与援越抗法斗争[J].军事历史.2019

[3].曲爱国.关于刘少奇指导援越抗法行动的情况[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

[4].李锐.中国援越抗法的苏联因素[D].山西大学.2017

[5].彭亮亮.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援越抗法的决策形成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7

[6]..朱鹤云:援越抗法中壮族名将[J].农家之友.2016

[7].杨实生.晚清清流派援越抗法思想动机探析[J].江汉论坛.2015

[8].李桂华.1950年的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援越抗法决策的制定[J].广西社会科学.2014

[9].李桂华.援越抗法决策制定与实施始末[J].兰台世界.2014

[10].李家忠.援越抗法和1954年日内瓦会议[J].百年潮.2014

标签:;  ;  ;  ;  

援越抗法论文-章世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