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透射比浊法论文-蒋洪昆,郭伟,吕桂桦

免疫透射比浊法论文-蒋洪昆,郭伟,吕桂桦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透射比浊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肌红蛋白,颗粒增强型免疫透射比浊法,性能评价

免疫透射比浊法论文文献综述

蒋洪昆,郭伟,吕桂桦[1](2019)在《颗粒增强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肌红蛋白的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颗粒增强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肌红蛋白进行性能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文件对颗粒增强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肌红蛋白的精密度、准确度、参考范围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是0.70%~0.78%,批间变异系数是0.50%~0.43%,小于厂商提供的1.2%的变异系数。准确度评价显示的偏倚均小于要求范围,评价通过。参考区间符合厂商说明。结论颗粒增强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肌红蛋白的基本性能均符合厂商声明。(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冯妍,马得炳,支丽霞,郭明亮[2](2019)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孕妇和儿童血清降钙素原临床参考区间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兰州市健康孕妇和健康儿童静脉血清降钙素原的参考区间范围,促进临床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纳入和排除条件筛选出不同年龄、孕周的健康孕妇424名;不同年龄、性别的健康儿童513名作为参考人群,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宁波美康免疫透射比浊试剂进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运用SPSS2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建立本次检测PCT的参考区间,正常孕妇为0~0.30ng/mL;正常儿童和青少年为0~0.40 ng/mL;孕妇不同年龄、孕周比较,儿童不同年龄、性别比较,结果显示血清PCT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别;与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进行阳性率比较,本次获得的参考区间更能代表本地区免疫比浊法PCT检测的正常水平;按照行业标准的推荐方法对参考区间进行验证,本实验所建立的参考区间具有可行性。结论:孕妇和儿童由于其身体的特殊性,其血清PCT含量不随孕周、年龄和性别有所变化,实验室需根据特殊性建立本检测系统相对应的生物学参考区间。(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纵横》期刊2019年11期)

王敏红[3](2019)在《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C反应蛋白的结果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C反应蛋白(CRP)是发生急性期炎症出现的反应蛋白,通过肝脏合成,并且作用于全身性的炎性反应、感染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价值[1]。现阶段,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实验室检测CRP的方法主要有2种,第一种是免疫透射比浊法,另外一种是干式免疫荧光法,由于2种检验方法在准确度以及时间度都有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3期)

韩建华,程歆琦,吴洁,嵇巍,邸茜[4](2019)在《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干扰作用。方法收集54例含不同浓度和类型M蛋白的患者血清样本(IgG型M蛋白20例、IgA型M蛋白16例、IgM型M蛋白18例)和2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IgG、IgA、IgM。通过干扰实验及回收实验评估某种类型M蛋白对同一样本中其他类型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干扰作用。结果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和IgM的结果高于免疫透射比浊法(P<0.05)。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IgG和IgM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4.86%、-1.00%,均低于允许总误差(TEa),而检测IgA浓度的相对偏差(15.42%)高于TEa。2种方法检测IgG型、IgM型M蛋白患者血清IgG、IgM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4.38%、4.0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检测IgA型M蛋白患者血清IgA浓度的相对偏差(11.95%)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G型M蛋白血清样本中IgG≥35.13 g/L时,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A的回收结果差异(Diff%)接近或超过其TEa;而IgG浓度达到43.64 g/L时,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M的Diff%仍低于其TEa;相同浓度的IgG型M蛋白对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A和IgM则无明显干扰作用。IgA和IgM型M蛋白均会干扰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G,并使Diff%超过其TEa;而相对较高水平的IgA和IgM型M蛋白会干扰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G。无论免疫透射比浊法还是免疫散射比浊法,IgA型M蛋白对IgM的检测或IgM型M蛋白对IgA的检测均有干扰作用,并使其Diff%超过相应的TEa。结论 IgG型、IgA型和IgM型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他2种免疫球蛋白均有干扰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免疫散射比浊法抗M蛋白干扰的能力可能优于免疫透射比浊法。(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杨杰,李玲,张瀚允,张鹏,曾方银[5](2019)在《5种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检测特定蛋白钩状效应的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5种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特定蛋白钩状效应的性能。方法应用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和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E)5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分别测定6个特定蛋白项目,在分析测量范围已知的前提下,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样品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厂家试剂盒钩状效应的性能。结果 5种试剂盒中,B和C测定链球菌溶血素O(AS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β2-微球蛋白(β2-MG)3个项目抗原过量的安全范围上限较大,浓度分别在10 000IU/mL、1 000mg/L和226mg/L左右未出现钩状效应。血清胱抑素C(CysC)试剂盒中上限最大的是C和E试剂盒,均大于112mg/L。除D试剂盒外,其他厂家试剂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安全范围上限均在700mg/L以上。尿微量清蛋白(mALB)试剂盒抗原过量安全范围上限最大的是D,浓度达43 560mg/L左右仍未出现钩状效应。结论不同厂家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钩状效应性能不同,实验室在使用之前应进行钩状效应性能验证,选择防范钩状效应最好的试剂盒。(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夏勇,薛灏,李明洋,纪玲[6](2018)在《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钩状效应性能确认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钩状效应性能的确认方法。方法采用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选取3种非配套免疫透射比浊法IgG试剂盒(试剂A、试剂B、试剂C),通过对不同浓度IgG样本进行检测,绘制Heidel-berger曲线,确定平衡点及安全范围。比较不同IgG试剂从抗原适量到过量的过程中,快速反应期内吸光度(A)值变化速率、达到峰值时间及上升幅度的差异,确认3种非配套IgG试剂钩状效应的识别参数。结果 3种非配套IgG试剂(试剂A、试剂B、试剂C)的Heidel-berger曲线平衡点浓度分别为49.0、42.0、105.0 g/L;安全范围分别为35.0~90.0、20.0~75.0、33.0~120.0 g/L。试剂A、试剂B、试剂C钩状效应报警的浓度范围分别为49~350、28~70、42~350 g/L。结论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可通过钩状效应性能确认方法建立相关识别参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马微,陈婷,陈丹,杨少伟[7](2018)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中β_2-微球蛋白方法的改进及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基于检测血清中β_2-微球蛋白(β_2-MG)含量的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中β_2-MG含量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试剂原参数(血清参数)基础上修改试样比,即增加5倍样本量及绘制相应低浓度标准曲线(尿液参数)。用两种参数分别测定低、中、高值质控品及10份随机尿样,将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血清参数和尿液参数测定低值质控品及β_2-MG含量在1~3mg/L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中、高值质控品,血清参数测定结果高于尿液参数(P<0.01)。血清参数检测β_2-MG含量低于0.1mg/L的尿样时,结果出现负值。提示,尿液参数在尿中β_2微球蛋白浓度为0~3mg/L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尿中β_2-MG>3mg/L时需用血清参数重测,血清参数检测尿β_2-MG含量>16mg/L时需对样本进行稀释。(本文来源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2018年02期)

黄立纲,周玮,闪全忠[8](2017)在《补体分子C1q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的性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C1q是补体C1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补体系统经典途径的重要识别分子,能够启动经典途径,并且在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之间发挥主要的连接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C1q能增强多种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例如增强对于细菌、免疫复合物、凋亡细胞、损伤的脂蛋白等的吞噬清除。此外,C1q也可以调节白细胞炎症反应和信号传导~([1])。C1q在清除凋亡细胞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防御自身抗体产生及免疫(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邹燕,沙柳娟,冯彩莲,植奇升,黄湘宁[9](2017)在《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的技术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技术性能。方法:按照NCCLS标准化的评价方案,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评价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PCT的准确度、精密度、干扰因素和线性范围。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4%;0.15ug/L(正常值)和17.85ug/L(高值)的批内CV均<4.5%,批间CV均<8.0%;类风湿因子浓度在200IU/m L以下、血红蛋白浓度在4.0g/L以下、叁酰甘油浓度在10.0mmol/L以下和胆红素浓度在340umol/L以下时对PCT的定量检测均无显着性干扰(P>0.05);线性范围为0.00-80.00ug/L。结论: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安全的优点,而且各项技术性能优良,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冯品宁,姚真荣,徐鸿绪,陈渡波,林文彬[10](2017)在《免疫透射比浊法与溴甲酚绿染色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1000例样本方法学比较及偏倚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溴甲酚绿染色法检测血清白蛋白浓度非特异性反应物质的影响,为尚在使用此方法学的实验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化文件EP9-A2,收集患者血清样本1 000份,分别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与溴甲酚绿染色法进行双份测定。以CLIA'88规定的总允许误差(ALB±10%)的1/2作为方法学比较系统误差的允许限值,进行偏倚的评估。结果 2种方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存在偏差,在医学决定水平20 g/L、25 g/L、30 g/L、35 g/L、52 g/L时,染色法相对偏倚分别为23.25%、13.96%、7.77%、3.31%、-5.37%;根据EP9-A2预期偏倚在95%可信限内。结论溴甲酚绿染色法检测血清白蛋白浓度由于受球蛋白和转铁蛋白等非特异性反应物质影响,正常值以下检测结果偏高,浓度越低,偏差越大。对实验室结果产生误导,必须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重大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7年15期)

免疫透射比浊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兰州市健康孕妇和健康儿童静脉血清降钙素原的参考区间范围,促进临床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纳入和排除条件筛选出不同年龄、孕周的健康孕妇424名;不同年龄、性别的健康儿童513名作为参考人群,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宁波美康免疫透射比浊试剂进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运用SPSS2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建立本次检测PCT的参考区间,正常孕妇为0~0.30ng/mL;正常儿童和青少年为0~0.40 ng/mL;孕妇不同年龄、孕周比较,儿童不同年龄、性别比较,结果显示血清PCT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别;与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进行阳性率比较,本次获得的参考区间更能代表本地区免疫比浊法PCT检测的正常水平;按照行业标准的推荐方法对参考区间进行验证,本实验所建立的参考区间具有可行性。结论:孕妇和儿童由于其身体的特殊性,其血清PCT含量不随孕周、年龄和性别有所变化,实验室需根据特殊性建立本检测系统相对应的生物学参考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论文参考文献

[1].蒋洪昆,郭伟,吕桂桦.颗粒增强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肌红蛋白的性能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2].冯妍,马得炳,支丽霞,郭明亮.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孕妇和儿童血清降钙素原临床参考区间的调查[J].甘肃科技纵横.2019

[3].王敏红.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C反应蛋白的结果差异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4].韩建华,程歆琦,吴洁,嵇巍,邸茜.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干扰[J].检验医学.2019

[5].杨杰,李玲,张瀚允,张鹏,曾方银.5种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检测特定蛋白钩状效应的性能评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6].夏勇,薛灏,李明洋,纪玲.免疫透射比浊法自建检测系统钩状效应性能确认方法的建立[J].检验医学.2018

[7].马微,陈婷,陈丹,杨少伟.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中β_2-微球蛋白方法的改进及质量控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8

[8].黄立纲,周玮,闪全忠.补体分子C1q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的性能验证[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7

[9].邹燕,沙柳娟,冯彩莲,植奇升,黄湘宁.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的技术性能评价[J].宜春学院学报.2017

[10].冯品宁,姚真荣,徐鸿绪,陈渡波,林文彬.免疫透射比浊法与溴甲酚绿染色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1000例样本方法学比较及偏倚评估[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

标签:;  ;  ;  

免疫透射比浊法论文-蒋洪昆,郭伟,吕桂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