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口译论文-张红佳,李郁

实战口译论文-张红佳,李郁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战口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哈尔滨国际时装周,口译实践,培养

实战口译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佳,李郁[1](2019)在《从哈尔滨国际时装周口译实践项目透析口译实战能力培养的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翻译类人才的培养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其中,如何为翻译专业学生寻求合适的实践机会成为高校英语教育探讨的课题之一。本文作者依据带队教师和学生团队参与哈尔滨国际时装周的口译活动,探讨并总结了口译实战能力培养的要素,包括职业精神、沟通技巧、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期望为后续相关调研作为参考。(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03期)

胡慧俐[2](2019)在《从实战出发的口译译前准备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作为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劳动,具有即席性、一次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所以译前准备的充分程度决定了口译的完成水准,同时译前准备也成为口译工作成本的一部分。通过掌握高效的知识获取能力、有针对性地建立术语表、积极和服务对象交流以获得更精准的准备资料,可以减少口译准备过程中"沉没成本"的发生,提升口译质量。(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9年01期)

谢瑜[3](2018)在《大学英语口译笔记法与实践指导研究——评《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第叁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笔记法作为辅助记忆的重要手段,对再现原文的关键信息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长久以来,这种方法仅用在专业技能较高的口译培训中,较少运用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实践证明,高校英语教师在大量的听力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口译笔记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积极探究口译笔记的内容、特点、技巧和方法,强化学生口译笔记法的能力训练,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发展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笔记体系,有助于学生听力(本文来源于《外语电化教学》期刊2018年05期)

马晓峰[4](2017)在《英语技能培训与实战技巧——评《专题口译——通识篇》》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指的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借助另一种语言即时准确地口头表达出来。近年来,我国对外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口译人才的市场需求会增多,而高质量口译人才的培养需要以高质量的口译教材为载体。黄珊和刘庆雪主编的《专题口译——通识篇》一书旨在促进英语翻译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高水平学生的口译技能培训与掌握。该书充分考虑日常口译的常见情景,涵盖了外事接待、饮食文化、礼仪祝辞、旅游观光、文化交流、(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7年22期)

赵杰,孙壮[5](2015)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口译实战能力培养路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口译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教师课堂上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更是强调学生课余时间通过实习、实践等多渠道的实战训练来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任务。但是由于地理区域、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本土很多MTI学生都面临缺少实习机会的尴尬。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口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口译训练营作为切实可行的实战能力培训方法作为对实习缺少的弥补,为口译能力培训拓宽渠道,开发路径。(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姚嘉[6](2015)在《论脱离源语外壳视域的汉英口译——评《实战口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英语口译"相关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历史较短,而且真正将其作为一门专业来进行设置的高校还较少,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英语口译人才的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就汉英口译工作本身而言,对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口译的几大应用领域,集中于口译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多数汉英口译人才的培养距离实际工作的要求还有着较大差距,在相关人才的需求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缺口。(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5年09期)

杨科[7](2015)在《视觉化在学生译员英语口译实战中的运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化是常用口译实战技巧。学生译员在真实口译实战中有必要不断加强视觉化的不同真实演练。英语口译实战中快速抓取视觉信息,工作记忆快速反应,调动综合资源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同现场各个方面参与者互动。设置学生译员视觉化在现场使用的场景范围,与其他技巧的配合运用策略。(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四卷)》期刊2015-05-01)

袁冬坪[8](2014)在《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第二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口译,顾名思义,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快速、准确地做好口译。吴钟明所着的《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一书探讨在口译实践中如何将语言转换为符号做好口译笔记,不仅带领我们进入口译之门,也会使我们惊叹如此之多的符号在这里鲜活灵动。一、内容简介全书除再版前言及师生心得体会外,共两部分:实战篇和理论篇。第一章和第五章为理(本文来源于《华西语文学刊》期刊2014年01期)

刘芳元[9](2014)在《从《实战口译》的语体特点看汉英口译的语体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国内一般口译教材追求译文严密、缺乏口语特色的缺憾,林超伦在其《实战口译》中的语体风格显得尤其简洁流畅。在口译实战要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就应该提倡简洁流畅的译文风格。(本文来源于《公安海警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孟志敏[10](2014)在《口译实战中致辞译文的准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实战中,正式的致辞译文都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尽管如此,临场时还会状况迭出,本文根据致辞口译的特点,从准备时间、体例准备、文本准备、应变处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办法,具有很强的实战操作性,对口译员准备致辞译文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4年10期)

实战口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口译作为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劳动,具有即席性、一次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所以译前准备的充分程度决定了口译的完成水准,同时译前准备也成为口译工作成本的一部分。通过掌握高效的知识获取能力、有针对性地建立术语表、积极和服务对象交流以获得更精准的准备资料,可以减少口译准备过程中"沉没成本"的发生,提升口译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战口译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佳,李郁.从哈尔滨国际时装周口译实践项目透析口译实战能力培养的要素[J].国际公关.2019

[2].胡慧俐.从实战出发的口译译前准备策略[J].学园.2019

[3].谢瑜.大学英语口译笔记法与实践指导研究——评《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第叁版)》[J].外语电化教学.2018

[4].马晓峰.英语技能培训与实战技巧——评《专题口译——通识篇》[J].教育发展研究.2017

[5].赵杰,孙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口译实战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姚嘉.论脱离源语外壳视域的汉英口译——评《实战口译》[J].中国教育学刊.2015

[7].杨科.视觉化在学生译员英语口译实战中的运用策略[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四卷).2015

[8].袁冬坪.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第二版)》[J].华西语文学刊.2014

[9].刘芳元.从《实战口译》的语体特点看汉英口译的语体风格[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4

[10].孟志敏.口译实战中致辞译文的准备[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标签:;  ;  ;  

实战口译论文-张红佳,李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