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异养细菌论文-卢龙飞,汪岷,梁彦韬,王芳,杨琳

浮游异养细菌论文-卢龙飞,汪岷,梁彦韬,王芳,杨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浮游异养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海,黄海,浮游病毒,异养细菌

浮游异养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卢龙飞,汪岷,梁彦韬,王芳,杨琳[1](2013)在《东海、黄海浮游病毒及异养细菌的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09年春季东海、黄海浮游病毒和异养细菌的丰度进行了大尺度(119.5°—129°E,25°—39°N)研究,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异养细菌丰度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病毒、异养细菌的丰度范围分别为3.38×105—2.26×107个/mL(平均6.24×106个/mL)、5.83×103—1.23×106个/mL(平均1.22×105个/mL)。在水平分布上,浮游病毒与异养细菌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在山东半岛周边养殖海域、浙江东南沿海养殖区及舟山渔场北部形成明显的高值区;黄海浮游病毒与异养细菌的丰度平均值均高于东海。在垂直分布上,东海浮游病毒与异养细菌丰度值随水深呈明显下降趋势,表层丰度值与30m以下各层差异显着(P<0.05);在黄海,二者丰度随水深降低趋势不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调查海域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显着正相关(r=0.288,P<0.01),浮游病毒丰度与温度显着负相关(r=0.243,P<0.05),异养细菌丰度与盐度显着负相关(r=0.245,P<0.05)。(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3年05期)

王健[2](2013)在《渤海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异养细菌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位于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之间,是由黄河、辽河、海河叁大水系汇聚的半封闭内海,是我国海洋生态研究的重要海域。本文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渤海浮游病毒和异养细菌的丰度进行了检测,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变化与异养细菌、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及水文参数间的相关性。渤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在6.40×10~5个/ml~3.59×10~7个/ml之间,辽东湾断面,浮游病毒春季在断面西侧近秦皇岛海域丰度较高,夏季在中部海域丰度较高,秋、冬季在断面东、西两侧近大连、秦皇岛海域较高;渤海湾断面,浮游病毒4季均在中部海域丰度较高;莱州湾断面,浮游病毒夏、秋、冬季均在断面东侧近龙口港海域丰度较高;渤海海峡断面,浮游病毒在春、秋、冬季于海峡中部海域丰度较高,夏季在海峡两侧丰度较高。浮游病毒丰度在春季渤海海峡断面显着高于其他3个断面,在其他季节各断面无显着差异。垂直方向上,浮游病毒丰度在夏季表层和底层水体差异性显着,在其他季节差异性不显着。渤海浮游病毒丰度在春、夏、秋、冬4季的平均值分别为:2.98×10~6个/ml、8.28×10~6个/ml、3.38×10~6个/ml、5.77×10~6个/ml,夏季丰度显着高于其他季节。夏季,连续站的浮游病毒丰度昼夜波动幅度较大,冬季,波动幅度较平缓,表层和底层水体浮游病毒丰度的昼夜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渤海异养细菌丰度春季在渤海海峡断面最高,辽东湾断面次之,渤海湾断面最低,秋季在渤海海峡断面最高,夏、冬季各断面异养细菌丰度无显着差异。4季异养细菌丰度在4个断面垂直方向上均无显着的差异性。渤海异养细菌丰度在春、夏、秋、冬4季的平均值分别为:7.98×10~5个/ml、3.03×10~6个/ml、8.42×10~5个/ml、8.81×10~5个/ml,夏季异养细菌丰度显着高于其他季节。夏季,异养细菌丰度昼夜波动幅度较大;冬季,除22:00外,表层和底层水体异养细菌丰度的昼夜变化趋势一致。渤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在春季与温度显着正相关,与盐度显着负相关。夏季,与异养细菌丰度、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温度及VBR均显着正相关,与水深显着负相关。秋季,与聚球藻丰度、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及温度均显着正相关。冬季,浮游病毒丰度仅与异养细菌丰度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6-03)

郭志勋,张汉华,冯娟,王瑞旋,刘栋辉[3](2011)在《正常与发病对虾养殖池塘浮游藻种类组成和异养细菌数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拖网法和平板涂布细菌计数法,比较了正常与发病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藻种类组成和异养细菌数量的差异。在四个虾池共观察到浮游藻类31属40种,它们分别属于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蓝藻Cyanophyta、甲藻Pyrr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和黄藻门Xanthophyta,仅二形栅藻和颤藻在四个池内都能观察到。正常池中无论是门类还是种类都超过发病池。正常池中蓝藻的含量分别为6.16%和9.77%,明显低于发病池的18.85%和43.38%。两个正常池浮游藻类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也明显高于发病池,不同池间浮游藻类群落的相似度与对虾发病与否无关。发病虾池水中的总异养菌数比正常虾池中的都高一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曲良[4](2010)在《北大西洋典型海湾浮游异养细菌群落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异养细菌是海洋微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被高营养级生物的摄食,将可溶性有机物质转移到更高的营养级,在海洋生物地化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论文以浮游异养细菌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研究为切入点,利用海上现场调查结合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了北大西洋典型海湾(Logy湾、Goose湾和Melville湖)浮游异养细菌生物量、生长率、摄食死亡率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春季水华期间浮游异养细菌生长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浮游异养细菌生长和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该研究对于揭示浮游异养细菌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一、研究了Logy湾海水表层浮游异养细菌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和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 Logy湾海水表层浮游异养细菌丰度和生物量均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冬季(2月)较低,峰值出现在4月和8月。海水表层浮游异养细菌平均细胞体积在春季最大。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海水表层浮游异养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海水表层浮游异养细菌群落结构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各个季节Alpha-Proteobacteria和Cytophage-Flavobacter (CF) cluster是海洋异养细菌群落中的优势类群,而Beta-Proteobacteria在海洋异养细菌群落中所占比例最低。各主要类群在群落中的相对丰度较高值均出现在春季(4月-6月),而在冬季(2月),相对丰度均较低。(2)利用稀释法与荧光原位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海水表层浮游异养细菌及群落内主要类群的生长率和受微型浮游动物影响的摄食死亡率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总异养细菌及其各主要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总异养细菌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夏季较高而冬季较低。Alpha-Proteobacteria在冬季生长率较高,其它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则是夏季较高而冬季较低。(3)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该海域异养细菌的生长有显着的影响,可以解释40-60%总异养细菌和其主要类群生长率的变化。而叶绿素a浓度和DOC浓度则是影响浮游异养细菌丰度和细菌细胞体积的主要因素。浮游异养细菌与其群落内不同类群的生长率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表明异养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异养细菌群落功能的改变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二、研究了Goose湾和Mellive湖浮游异养细菌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和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该海域浮游异养细菌丰度在空间上具有显着的分布差异。平面分布上,由河口向远海具有增加的趋势。垂直分布上,浮游异养细菌丰度表层较高,在中部和底层较低。浮游异养细菌细胞体积大小和生物量平面分布上,由河口向远海分布并无显着差异。浮游异养细菌细胞体积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表现出增大的趋势。浮游异养细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表现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在远离河口的站位,中部和底部浮游异养细菌生物量的大小并无显着差别,而距河口较近的站位中,中部浮游异养细菌生物量高于表层。(2)浮游异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平面分布上Alpha-Proteobacteria和Beta-Proteobacteria表现出显着差异:距河口较近的站位Alpha-Proteobacteria在群落中相对丰度较低,而Beta-Proteobacteria在群落中相对丰度较高。距河口较远站位,Alpha-Proteobacteria在群落中相对丰度较高。垂向分布上,在距河口较近的站位,除CF cluster在中部表现出较高的相对丰度外,Alpha-,Beta-和Gamma-Proteobacteria随深度的增加,相对丰度均未表现出显着的差异。在距河口较远的站位,在垂直分布上,除Alpha-Proteobacteria以外,其他各主要类群在表层的相对丰度较高较高,而Alpha-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表现出较一致的垂直分布。(3)表层浮游异养细菌及其主要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空间分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站位的表层总浮游异养细菌生长率和死亡率均无显着差异。不同优势类群比较,Alpha-Proteobacteria在高盐度站位生长率较高,Bet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在低盐度站位表现出较高的生长率,而CF cluster在不同站位的生长率和死亡率均无显着差异。(4)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温度、DOC和DON是影响浮游异养细菌群落丰度和生物量的主要因素,而深度和盐度的变化是影响浮游异养细菌细胞体积的主要因素。生长率与不同类群在异养细菌群落中所占比例变化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表明异养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是影响异养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叁、研究了Logy湾春季水华期间浮游异养细菌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初步明确了该海湾春季水华期间,浮游异养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趋势和控制因素。(1)浮游异养细菌群落的丰度和生物量的峰值都出现在水华的发展阶段。异养细菌细胞体积的峰值则出现在水华的消亡阶段。浮游异养细菌的群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Alpha-Proteobacteria在水华的起始阶段相对丰度较高,而CF cluster在水华的消亡阶段表现出较高的相对丰度。(2)海水表层浮游异养及群落内部不同类群的生长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水华消亡阶段,除Gamma-Proteobacteria外,总浮游异养细菌及群落内主要类群均在水华的消亡阶段表现出较高的生长率。海水表层总浮游异养细菌群落及其各主要类群的摄食死亡率基本一致,较大值出现在水华的消亡阶段。(3)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华期间,温度是调控该海域浮游异养细菌生长的关键因素。叶绿素a浓度和DOC浓度分别是控制浮游异养细菌生物量和细胞体积的关键因素。在水华过程中,环境中营养物质浓度的变化可能是控制浮游异养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则在水华的消亡时期调控着表层浮游异养细菌的群落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0-05-23)

梁彦韬[5](2008)在《青岛近海浮游病毒、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的丰度变化及其与环境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流式细胞仪对青岛近海夏、冬、春、秋四个季节浮游病毒、异养细菌和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进行了检测,并对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之间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青岛近海海域检测到Ⅴ-Ⅰ型和Ⅴ-2Ⅱ型2类浮游病毒,B-Ⅰ型、B-Ⅱ型和B-Ⅲ型3类异养细菌,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和真核球藻(Eukaryotes,Euk)2类微微型浮游植物,但未检测到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Pro)。青岛近海夏、冬、春、秋四个季节浮游病毒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22×10~7个/mL、3.28×10~6个/mL、2.47×10~7个/mL、1.25×10~7个/mL,季节变化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各季节病毒丰度之间差异明显(P<0.01)。水平分布上,浮游病毒的分布与细菌的分布趋势相似。夏季病毒丰度由崂山东南方向海域往东西逐渐降低;冬季丰度高值多出现在近岸水域和日照海域;春季丰度高值多出现在近岸水域和东部海域;秋季丰度高值区多出现在近岸水域。垂直分布上,浮游病毒丰度仅在夏季表层水体显着高于10m层水体,冬、春、秋3个季节每个季节的各层水体之间并无显着差异。昼夜变化上,浮游病毒丰度在春、秋季各层水体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变化幅度较小;在夏、冬季各层水体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冬、春季底层水体浮游病毒丰度变化幅度大于其他水层。青岛近海夏、冬、春、秋四个季节Syn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24×10~4个/mL、8.83×10~3个/mL、5.43×10~3个/mL、1.96×10~4个/mL,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各季节丰度之间差异明显(P<0.01)。水平分布上,Syn丰度的高值区多分布在调查海域的南部和远岸海域。垂直分布上,冬季10m层水体Syn丰度显着高于底层水体,夏、春、秋3个季节每个季节的各层水体相互之间并无显着差异。昼夜变化上,Syn丰度在四个季节表层和10m层水体(包括冬季、春季5m层水体)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各层丰度均于下午呈上升趋势;Syn丰度在冬季和秋季的昼夜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青岛近海夏、冬、春、秋四个季节Euk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86×10~3个/mL、4.20×10~3个/mL、2.93×10~4个/mL、8.34×10~3个/mL,季节变化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各季节丰度之间差异明显(P<0.01)。水平分布上,Euk丰度的高值区在夏季、春季、秋季多分布在近岸海域,冬季多分布在海域的南部。垂直分布上,Euk丰度仅春季表层、5m层和10m层大于底层,夏季、春季和秋季3个季节每个季节的各层水体相互之间并无显着差异。昼夜变化上,Euk丰度在四个季节表层和10m层水体(包括冬季、春季5m层水体)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各层丰度均于下午呈上升趋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的昼夜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青岛近海夏、冬、春、秋四个季节异养细菌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08×10~6个/mL、3.74×10~5个/mL、1.41×10~6个/mL、1.08×10~6个/mL,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季节丰度之间差异明显(P<0.01)。异养细菌的丰度在夏、冬、春、秋4个季节的各层水体相互之间均无显着差异。昼夜分布上,异养细菌丰度在春、秋季各层水体的昼夜变化趋势较一致,变化较小;在夏、冬季各层水体的变化较大,变化趋势不明显。对青岛近海浮游病毒、微微型浮游植物和异养细菌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VBR显着正相关;异养细菌丰度与VBR显着负相关;Syn丰度和Euk丰度在夏季和冬季显着正相关;春季异养细菌丰度与Euk丰度显着正相关,与Syn丰度显着负相关。对浮游病毒、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与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青岛近海夏季和冬季Syn和Euk丰度与营养盐的关系比浮游病毒、异养细菌丰度与营养盐的关系要紧密。夏季Syn丰度与铵盐、活性磷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显着负相关,冬季Syn和Euk与总氮、总磷、硝酸盐、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溶解态氮和溶解态磷显着负相关。夏季和冬季病毒丰度、异养细菌丰度、VBR均与硅酸盐浓度相关。夏季叶绿素a与病毒丰度和VBR显着负相关,与细菌和Euk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8-04-01)

白晓歌[6](2007)在《北黄海浮游病毒的丰度变化及与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病毒是对水体生态系统中悬浮于水体中的各类病毒的总称,它在浮游生态系统生物链及群落结构、宿主多样性和赤潮发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浮游病毒的研究刚刚起步。尚未见北黄海水域浮游病毒丰度以及与微微型浮游植物和异养细菌的相关性研究。本文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北黄海水域冬、夏季浮游病毒、异养细菌和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进行了检测,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变化与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丰度以及水文参数间的相关性,以期能为北黄海生态研究提供更多的基础数据资料,更好地理解北黄海生物群落结构和动力学。在北黄海水域发现有V-I型和V-II型2类浮游病毒。夏季浮游病毒丰度在6.83×105个/ml~6.94×106个/ml之间,平均值为3.17×106个/ml;冬季浮游病毒丰度在2.76×105个/ml~4.00×106个/ml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23×106个/ml。在水平分布上,夏季各水层在渤海与黄海交界处靠近辽东半岛附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毒丰度较高区域。冬季各水层在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之间海域都出现了中间病毒密度高,四周病毒密度低的变化趋势。在垂直分布上,夏季由于受到冷水团的影响,10m水层浮游病毒丰度明显高于30m层和底层水体,而冬季没有明显的规律。夏季浮游病毒丰度明显高于冬季(P﹤0.01)。浮游病毒丰度昼夜变化趋势在冬季和夏季是一致的:10m、30m及底层在早晨10:00及19:00左右病毒丰度达到峰值,在下午16:00及夜间22:00左右出现低值。表层的病毒丰度在13:00左右出现高峰,其他时间与其余各水层的变化趋势一致。24小时内浮游病毒丰度夏季在1.9×106个/ml~1.27×107个/m(l冬季在1.56×105个/ml~1.8×106)个/ml)之间变化。经统计分析,24小时内浮游病毒丰度峰值和低值间的差异是显着的,说明各水域病毒丰度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昼夜采样时间的不同而造成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考虑在时间尺度一致性的情况下,来探讨生物丰度在空间变化的规律性。在北黄海水域检测到聚球藻(Synechococcus, Syn)和真核球藻(Eukaryotes,Euk)2种微微型浮游植物,但未检测到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Pro)。夏季Syn丰度在2.64×103个/ml~1.44×105个/ml之间(平均值为3.16×104个/ml),Euk丰度在0.08~7.74×103个/ml之间(平均值1.42×103个/ml);冬季Syn丰度在0.6×103个/ml~1.58×104个/ml之间(平均值为4.31×103个/ml),Euk丰度在0.26×103个/ml~4.78×103个/ml之间(平均值为2.34×103个/ml)。在水平分布上,夏季表层水体的Syn丰度在渤海与黄海交界处出现明显的高值区,达到105个/ml,在30m和底层水体冷水团范围内出现明显的低值区,仅为103个/ml。Euk丰度在渤海与黄海交界处靠近辽东半岛附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较高区域,这和夏季浮游病毒水平分布趋势是一致的。冬季各水层Syn和Euk丰度在北黄海123°E以东水域明显高于123°E以西水域(P﹤0.01)。在垂直分布上,夏季由于受到冷水团影响,表层和10m层水体Syn和Euk丰度明显高于30m层和底层水体,而冬季无明显的规律。夏季Syn丰度明显高于冬季(P﹤0.01);夏季Euk丰度明显低于冬季(P﹤0.01)。夏季Syn、Euk丰度在10m层都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变化幅度较大,其它水层变化幅度不大;冬季Syn和Euk丰度总体昼夜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变化幅度不大。在北黄海检测到B-I型、B-Ⅱ型和B-Ⅲ型3类异养细菌。夏季异养细菌丰度在3.44×104个/ml~7.99×105个/ml之间,平均值为2.60×105个/ml;冬季异养细菌丰度在4.78×104个/ml~5.83×105个/ml之间,平均值2.40×105个/ml。夏季和冬季各层水体异养细菌丰度的水平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且丰度出现的较高水域也基本一致。夏季,10m水层异养细菌丰度明显高于30m水层和底层水体;冬季各水层丰度无明显差异(P﹥0.05)。夏季和冬季异养细菌丰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夏季,表层、10m层和底层水体异养细菌与浮游病毒丰度昼夜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冬季,各水层异养细菌丰度昼夜变化趋势较一致。各水层的细菌丰度不论冬、夏在16:00左右均出现最低值。浮游病毒丰度在夏季与异养细菌丰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冬、夏季与VBR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且夏季VBR明显高于冬季(P﹤0.01),说明夏季异养细菌裂解量大,释放的病毒粒子明显多,浮游病毒主要是由噬菌体组成的;在冬季浮游病毒与Syn丰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冬季浮游病毒主要是由噬藻体组成的。夏、冬季浮游病毒与Euk丰度无明显的相关性。在夏季,表层、10m层和底层水体异养细菌与浮游病毒丰度昼夜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进一步说明了夏季浮游病毒丰度和异养细菌丰度是显着相关的,而冬季两者的昼夜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一致。水温高于20℃时,浮游病毒丰度与温度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夏季,北黄海浮游病毒丰度与盐度成负相关性。冬季浮游病毒丰度与盐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7-04-01)

李云[7](2005)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异养细菌、寡营养细菌、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分布规律及与生态环境因子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本文通过现场浮游异养细菌、寡营养细菌和光合细菌的培养与计数,结合现场实测水环境数据,探讨了叁种类型细菌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生态环境因子(水温、盐度、浊度、荧光度和无机营养盐NO_3~-、PO_4~(3-))的关系,结论如下:长江口30等盐线可作为一条特征界线,界线两侧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水体,浮游异养细菌、寡营养细菌和光合细菌的分布规律在水平上和垂向上都具有显着差异;表层硝酸盐浓度1μmol/L的作为一个特征浓度,表层硝酸盐浓度大于1μmol/L的海域说明长江冲淡水对于该海区营养盐影响显着,浮游异养细菌、寡营养细菌和光合细菌受DOC限制作用小,小于1μmol/L的海域则相反;当浮游异养细菌、寡营养细菌和光合细菌受DOC限制时,无机营养盐对异养细菌生长的限制作用最大,光合细菌次之,寡营养细菌最小;在不同的海区、不同的生态系统调节制约细菌生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海区、同一生态系统,调节制约不同的细菌生理类群生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也不相同;水温和浮游植物是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异养细菌数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从口门到外海,水温对寡营养细菌数量分布的影响程度逐渐加强,营养盐对寡营养细菌数量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对寡营养细菌生长的制约作用也逐渐减小;长江口门区域,浊度是制约光合细菌生长的关键元素,长江口门外区域,光照和光合自养生物是光合细菌生长和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浮游细菌受DOC限制的情况下,寡营养细菌和光合细菌在微食物环中的作用相对于异养细菌而言显得更加重要。 其次,本文进一步对培养所得的典型菌落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法国梅里埃API STAPH系统,结合透射电镜观察,对两株已获得纯培养的菌株进行了属种的鉴定,分别是变异微球菌和玫瑰微球菌,目前尚未发现关于这两种细菌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分布的报道。 最后,本文还就膜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海洋需氧的不产氧光养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简称AAP细菌)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王广军,任保振[8](2002)在《应用有益微生物对温室养鳖池水中异养细菌和浮游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向温室养鳖池中投加光合细菌(PSB)、硝化细菌(NB)、玉垒菌(S_(30))和蜡质芽孢杆菌(BC)等有益菌群,以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来改善水质。通过对池水中的异养细菌、浮游生物的数量调查结果表明:投加有益微生物对浮游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池水和底砂中的异养细菌的数量却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02年01期)

浮游异养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渤海位于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之间,是由黄河、辽河、海河叁大水系汇聚的半封闭内海,是我国海洋生态研究的重要海域。本文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渤海浮游病毒和异养细菌的丰度进行了检测,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变化与异养细菌、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及水文参数间的相关性。渤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在6.40×10~5个/ml~3.59×10~7个/ml之间,辽东湾断面,浮游病毒春季在断面西侧近秦皇岛海域丰度较高,夏季在中部海域丰度较高,秋、冬季在断面东、西两侧近大连、秦皇岛海域较高;渤海湾断面,浮游病毒4季均在中部海域丰度较高;莱州湾断面,浮游病毒夏、秋、冬季均在断面东侧近龙口港海域丰度较高;渤海海峡断面,浮游病毒在春、秋、冬季于海峡中部海域丰度较高,夏季在海峡两侧丰度较高。浮游病毒丰度在春季渤海海峡断面显着高于其他3个断面,在其他季节各断面无显着差异。垂直方向上,浮游病毒丰度在夏季表层和底层水体差异性显着,在其他季节差异性不显着。渤海浮游病毒丰度在春、夏、秋、冬4季的平均值分别为:2.98×10~6个/ml、8.28×10~6个/ml、3.38×10~6个/ml、5.77×10~6个/ml,夏季丰度显着高于其他季节。夏季,连续站的浮游病毒丰度昼夜波动幅度较大,冬季,波动幅度较平缓,表层和底层水体浮游病毒丰度的昼夜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渤海异养细菌丰度春季在渤海海峡断面最高,辽东湾断面次之,渤海湾断面最低,秋季在渤海海峡断面最高,夏、冬季各断面异养细菌丰度无显着差异。4季异养细菌丰度在4个断面垂直方向上均无显着的差异性。渤海异养细菌丰度在春、夏、秋、冬4季的平均值分别为:7.98×10~5个/ml、3.03×10~6个/ml、8.42×10~5个/ml、8.81×10~5个/ml,夏季异养细菌丰度显着高于其他季节。夏季,异养细菌丰度昼夜波动幅度较大;冬季,除22:00外,表层和底层水体异养细菌丰度的昼夜变化趋势一致。渤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在春季与温度显着正相关,与盐度显着负相关。夏季,与异养细菌丰度、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温度及VBR均显着正相关,与水深显着负相关。秋季,与聚球藻丰度、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及温度均显着正相关。冬季,浮游病毒丰度仅与异养细菌丰度显着正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浮游异养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卢龙飞,汪岷,梁彦韬,王芳,杨琳.东海、黄海浮游病毒及异养细菌的分布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3

[2].王健.渤海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异养细菌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郭志勋,张汉华,冯娟,王瑞旋,刘栋辉.正常与发病对虾养殖池塘浮游藻种类组成和异养细菌数量比较[J].生态科学.2011

[4].曲良.北大西洋典型海湾浮游异养细菌群落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5].梁彦韬.青岛近海浮游病毒、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的丰度变化及其与环境相关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6].白晓歌.北黄海浮游病毒的丰度变化及与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相关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7].李云.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异养细菌、寡营养细菌、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分布规律及与生态环境因子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

[8].王广军,任保振.应用有益微生物对温室养鳖池水中异养细菌和浮游生物的影响[J].河北渔业.2002

标签:;  ;  ;  ;  

浮游异养细菌论文-卢龙飞,汪岷,梁彦韬,王芳,杨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