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一、院内感染监测及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欢[1](2021)在《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征及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2018年至2020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标本来源、患者信息、耐药性变化、克隆相关性等展开研究,了解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征、耐药情况及同源性结果,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中合理用药及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437名患者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选取2020年6月~9月该医院科室送检的43株患者菌株与16株环境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实验,分析其同源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之间该院临床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3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组与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组进行分类,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χ2趋势检验,未符合要求的采用fisher精确概率;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评价危险因素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并利用2020年1~12月该院临床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130例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2018~2020年三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分离病原菌中构成比逐年降低,经趋势卡方检验分析,随年份变化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6.675,P=0.036)。2018年1月~202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临床共分离菌株3245例,革兰氏阴性菌2366例,占比72.91%;革兰氏阳性菌838例,占比25.82%。其中2018年该院临床中分离革兰氏阴性菌831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73株,占全部分离菌株的15.70%;2019年临床分离革兰氏阴性菌717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34株,占全部分离菌株的13.54%;2020年临床中分离革兰氏阴性菌818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30株,占全部分离菌株的11.27%。2、从三年间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看,构成比最高的标本为痰液标本,构成比最高的临床科室为ICU。2018至2020年该院临床共分离437株鲍曼不动杆菌,共有305株来自痰液标本(69.79%),三年间痰液标本占比均占据首位,构成比分别为67.63%、73.13%、68.46%;该院中ICU是临床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占比最高的科室,2018至2020年三年间构成比分别为55.81%、60.45%、62.31%,三年占比逐年上升(χ2=9.948,P=0.007)。3、在2018至2020年间医院内分离的Ab菌药敏结果显示,Ab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耐药率均在80%以上,但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均有较高敏感性,敏感率均超过60%。其中Ab菌对替加环素最为敏感,三年间敏感率达到79.76%、85.82%、80.76%。4、59株试验菌株由43株患者标本菌株与16株医院环境标本菌株构成。所有试验株分为10个聚类(A-J),其中D聚类包含菌株最多共18株,分为D1、D2两个克隆型别;所有试验株分为22个克隆菌株,其中D1克隆菌株(12株)标本来源范围广泛,包括痰液(5株),分泌物(1株),中段尿(2株),医护人员手(2株),床头床尾表面(1株),床头柜表面(1株);所有试验株分为54个不同型别,所有图谱之间的相似度为46.16%-1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总住院天数≥30d、住院期间进行手术、呼吸系统疾病、入住ICU、尿路插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有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住院天数≥30d(P=0.002,OR=2.315)、入住ICU(P<0.001,OR=2.559)、呼吸系统疾病(P=0.002,OR=2.436)、抗菌药物联用(P<0.001,OR=4.289)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构建MDR-Ab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stic(p)=C1×0.839+C2×0.890+C3×0.939+C4×0.972-0.852;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提示chi-square=12.786,P=0.681>0.05,模型拟合程度较好,ROC曲线下的面积(AUC)验证组为0.824,说明此模型整体预测准确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结论2018年1月~2020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占临床分离病原菌总比重排名第二,但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所有标本中痰液标本检出率最高,应提高对呼吸道感染的重视。三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药物耐药形势严峻,在使用米诺环素等作为经验用药时也应注意间歇使用抗菌药物,最大限度减少鲍曼不动杆菌产生新的获得性耐药。住院天数≥30d、入住ICU、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联用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多方面的积极干预措施,通过建立感染预测模型有效降低感染率。

刘姗红[2](2021)在《四川地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研究四川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谱特征,为临床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和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株药敏试验检测数据,分析细菌的分布情况和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谱特征,以及6年间的耐药性变化。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研究结果:2014-2019年间,共对77931株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7105株,占73.3%(57105/77931)。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多重耐药菌株共计4989例,占8.7%(4989/57105)。检出4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患者年龄分布显示66.6%(24096/36185)的患者年龄≥60岁。2014-2019年间,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和检出率呈整体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4种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为上升趋势;发生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后,4种病原菌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表现出耐药性升高现象。大肠埃希菌中,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头孢曲松等药物耐药率较高,均超过50.0%;肺炎克雷伯菌中,所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现整体增长趋势;鲍曼不动杆菌整体是高耐药状态,仅替加环素耐药率6年间分别为1.0%、1.4%、1.0%、0.6%、2.7%及5.2%;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四川地区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耐药形势严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不断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检出率居高不下。加强院内抗菌药物管控,强化细菌感染防控措施,减轻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延长抗菌药物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郭慧慧[3](2021)在《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不同科室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缓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科室来源分为ICU和普通病房组,分别记录两组分离菌的标本来源、细菌种类、药敏结果等,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7-2019年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26株,其中ICU病区共分离出病原菌15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0.5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11.04%,真菌占8.44%。排名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普通病房分离出致病菌672株,革兰阴性菌占74.25%,革兰阳性菌占12.95%,真菌占12.8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前5位。在标本来源上,ICU和普通病房标本来源均主要以痰液为主,其次为尿液和血液。在细菌耐药性方面,两组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均小于10%;ICU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大于普通病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大于50%,其中ICU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大于普通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和普通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普遍偏高,其中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普通病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100%大于ICU的7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在两组中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外,对其余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30%左右,两组间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和普通病房病原菌分布及构成各有不同,ICU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大多高于普通病房,临床经验性用药前应结合各科室细菌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赵越[4](2020)在《临床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机制及分子流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临床特征、感染危险因素、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分布情况、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特征,为临床CRKP感染患者合理选药,同时对CRKP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以及流行性预测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所分离到的CRKP菌株70株,同一患者多次分离的CRKP菌株已剔除重复。采用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完成对菌株的鉴定,再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完成对菌株的药敏试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同时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复核相关药敏结果,分析CRKP菌株的临床特征。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依据患者入住病区一致、同时期住院、所确定感染病原菌相同、患者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原则,收集由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usceptible Klebsiella pneumoniae,CSKP)所致患者感染的病例资料。回顾性查询CRKP组与CSKP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其相关数据,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预测患者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 CIM)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分别对CRKP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及金属酶的情况进行初筛,并完成对菌株基因组DNA提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菌株所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情况,再将PCR扩增后产物通过测序分析,确定所测菌株的耐药基因。为明确CRKP菌株的耐药基因是质粒携带还是由染色体介导,将所测菌株分别进行质粒DNA提取实验,经PCR方法,将扩增后产物进行脉冲场琼脂糖电泳实验,并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实验结果,确定CRKP耐药基因介导模式。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引物PCR扩增方法,对携带不同耐药基因型CRKP菌株进行同源性研究。采用凝胶图像分析软件,对ERIC-PCR产物的电泳结果进行条带识别分析,将数据整理后,运用生物群体聚类分析软件,得到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矩阵及遗传距离矩阵,相似度>0.75的确定为同一流行克隆群,反之为不同克隆群。根据上述流行克隆群分类情况,选取部分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通过PCR扩增待检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后,将每个待检菌株的各管家基因序列上传到肺炎克雷伯菌的MLST数据库,得到相应的等位基因分型,进而检索出菌株的ST分型,以探究CRKP菌株分子流行特征。结果:分析临床所分离的70株CRKP菌株,其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分泌物(38株,54.29%),洁净中段尿(14株,20.00%),全血(8株,11.43%),科室分布主要集中于危重症监护室、儿科、新生儿科等病区,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维持较高水平,且明显高于CSKP(P值<0.05)。患者CRKP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中,应用过替加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患者伴有呼吸系统疾病及住院期间留置引流管是CRKP产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患者CRKP感染病死率要高于CSKP组(P值<0.05)。通过PCR方法分析所测CRKP菌株的耐药基因型,主要包括KPC型(30株,42.86%)、NDM型(22株,31.43%)、IMP型(10株,14.28%),对相应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发现,耐药基因型别主要以KPC-2型、NDM-1型、IMP-4型等为主。分析菌株耐药模式,几乎均为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模式,研究中携带KPC型质粒有30株菌,携带NDM型质粒有21株菌,携带IMP型质粒有10株菌。1株NDM型菌株质粒PCR扩增为阴性,推测可能为染色体介导的NDM型菌株。采用ERIC-PCR方法,分析菌株间同源性,结果显示:30株产KPC型碳青霉烯酶的菌株流行克隆群情况大致可分为八个类别,主要包括Ⅰ类13株,Ⅱ类7株,Ⅲ类4株,其中Ⅰ类与Ⅱ类克隆群主要分布于危重症监护室与老年医学科;22株产NDM型碳青霉烯酶的菌株流行克隆群情况大致也分为八个类别,主要包括Ⅰ类7株,Ⅱ类4株,Ⅲ类4株,各类别克隆群在临床科室中散发式分布。根据分类结果,选取部分菌株进行MLST分型,结果显示: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菌株以ST11为主,产NDM型碳青霉烯酶菌株以ST45为主。结论:本研究CRKP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分泌物、洁净中段尿及全血标本,临床科室分布主要以危重病监护室、儿科、新生儿科为主,且呈现出全院性的发生。CRKP的耐药性强,感染危险因素多,且病死率高,给患者预后带来严重影响。为此,临床在治疗CRKP感染过程中,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注重药物联合应用。CRKP耐药基因型主要有KPC-2型、NDM-1型、IMP-4型,且相应耐药基因均由质粒携带,仅1株NDM型菌株考虑为染色体介导。采用ERIC-PCR方法,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KPC型与NDM型菌株流行克隆群情况大致均分为八个类别,且MLST分型中,KPC型以ST11为主,NDM型以ST45为主。由于质粒介导耐药基因极易发生水平传播,实验室与临床科室应注重对该类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与管控,并规范用药,加强手卫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干预,遏制其流行播散。

荣禧[5](2020)在《医院MRSA感染分布及三种常用MRSA治疗药对MRSA肺炎的药效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山东省青州地区三所医院(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青州市人民医院、青州市妇幼保健院)不同科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流行情况和耐药状况,分析我市MRSA医院流行分布现状。同时,对三所医院应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为临床医师有效治疗MRSA肺炎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山东省青州市三所医院(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青州市人民医院、青州市妇幼保健院)自2016年1月-2019年12月时间段内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住院患者细菌培养MRSA阳性的菌株后,通过对阳性菌株标本的类型、科室来源、耐药状况、MRSA院内感染率、MRSA感染好发部位进行统计,对我市三所医院MRSA医院流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收集较完整的MRSA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的用药情况分为万古霉素组、替考拉宁组及利奈唑胺组三组,对三组药物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细菌培养进行统计,通过分析三种药物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了三种药物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统计期间共收集我市住院病人非重复分离MRSA阳性标本557株,同期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标本1177株。统计结果显示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占比较高,2016年占比51.1%,2017占比47.4%;2018年占比47.1%;2019年占比43.6%;而标本类型中以痰液居多,共315株(占56.5%),血液86株(占15.4%),分泌物62株(占11.1%),穿刺液48株(占8.6%),肺泡灌洗液16株(占2.8%,)尿液16株(占2.8%),其他14株(占2.5%)。557株MRSA阳性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达高90%以上,对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也有较高的耐药情况,统计期间未发现有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MRSA感染患者病例中男性居多(男女比1.5:1),5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占76.5%)。确诊为医院获得性MRSA(Hospital-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HA-MRSA)患者208例,社区获得性MRSA(Community-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患者265例,MRSA院内感染率43.9%。MRSA感染部位好发于呼吸道,此外手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次之。2.将符合条件的121例MRSA肺炎感染患者纳入研究病例,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万古霉素组(57例),替考拉宁组(26例)以及利奈唑胺组(38例)。临床有效率分别为万古霉素47.37%,替考拉宁42.31%,利奈唑胺68.4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2.63%,50.0%,73.68%。三组两两比较利奈唑胺组临床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万古霉素组及替考拉宁组(P<0.05),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组比较,临床有效率及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8%、13.1%以及15.38%,三组之间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RSA仍是我市院内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药物耐药程度高,不推荐作为治疗MRSA感染的经验用药。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偏低,在临床中可酌情应用,但要及时评估临床效果,根据相关的药敏试验,必要时及时调整抗生素。目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MRSA均敏感,可作为临床MRSA治疗的一线药物。2.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是我市MRSA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反复住院、体质弱、近期有侵入性操作的老年患者是MRSA易感人群。呼吸系统是MRSA的主要好发感染部位。临床医生对重点科室、高发人群及高危因素应重点监管;规范无菌操作流程,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及消毒措施,注意卫生宣教,避免MRSA院内爆发或流行。3.三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用药安全性好。其中,利奈唑胺对于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效果优于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

全天文[6](2020)在《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耐药性分析及应对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高危因素,及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旨在了解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现状,并为预防和治疗院内感染多药耐药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病区所有感染性疾病患者按照感染特点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对结果显示为多重耐药菌的病例进行病例资料收集,整理并记录多重耐药菌来源、构成及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数,计算其耐药率,并分析感染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儿童重症医学科收治年龄满28天-14岁患儿,共61例次患者分离出多重耐药菌92株。61例次患者中男性43例次,女性18例次,治愈57例次,死亡4例次。患者的中位年龄为19个月,其中28天-1岁婴儿期患者27例次,1-3岁幼儿期18例次,3-6岁儿童5例次,6岁以上儿童11例次。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27d,≥20d的有36例次。白血病化疗期间引起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有14例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引起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5例次,确诊多重耐药菌前行肠外营养的患者有39例次。所有患儿入院前或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前均有1-3种抗生素的使用,其中有48例次患者有2种及以上抗生素使用情况。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天数≥20d、白血病、气管插管、肠外营养,入院或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前2种以上抗生素使用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4.764、6.404、1.784、2.039、2.236)。检出的多重耐药菌对3-8类抗生素耐药,其中静脉血标本来源39株,其次为痰及肺泡灌洗液、各类导管末端、腹水及腹腔引流液、中段尿、脑脊液和大便。92株多重耐药菌种革兰阴性菌51株,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共24株,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共41株,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各16株,其次为人葡萄球菌,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所有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70%以上,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外,其余革兰阴性菌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65%以上,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达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有3株、1株和4株对替加环素耐药。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在80%以上,未见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耐药菌株。结论: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以1岁以内婴儿期患者多见,其次为1-3岁幼儿期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住院天数≥20d、白血病、气管插管、肠外营养,入院或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前2种以上抗生素使用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高危因素,也是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临床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并杜绝不合理用药,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儿因加强护理,合理制定抗感染治疗策略,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3.革兰阳性多重耐药菌以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菌最多,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明显耐药。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且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仍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主要依据。

徐淑晔[7](2020)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分析及传播路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引起的院内感染因其高传播率、高病死率、高耐药率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院内CRKP感染的患者逐渐增多,细菌耐药形势较为严峻。为了防止医院内CRKP的扩散,了解院内感染CRKP的基因型及其进化关系和感染CRKP患者间的传播路径关系,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CRKP非重复菌株21株,采用梅里埃VITEK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和药敏纸片扩散KB法分析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mCIM实验联合eCIM实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提取菌株DNA,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SPAdes软件进行序列拼接、Staramr软件分析菌株耐药基因、MLST软件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ST)、Ridom SeqSphere+软件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cgMLST)和构建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利用SCOTTI软件根据提取的菌株核心基因、标本的收集时间和患者出入院时间构建传播路径关系图。结果:21株CRKP均携带blaKPC-2型耐药基因,同时MLST分型均为ST11型,而cgMLST分型显示CT3176型(14株,66.7%)为院内流行优势菌株,其它分别为CT1689型(3株)、CT1313型(2株)、CT1814型(1株)和CT3195型(1株)。在MST中我院CRKP被分为3大簇,其中CT3176型别的菌株形成主要的一簇。在具有核心基因组的19株CRKP传播路径关系图中,分析出7号与29号菌株传播概率为42%,12号与17号菌株传播概率为37%,其他菌株间传播概率较低。结论:该院21株CR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状态且高表达耐药基因。型别分析中21株CRKP均为ST11型,并以CT3176亚型为主并在院内有小范围的播散。根据院内感染传播路径关系图发现由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在临床护理当中可能导致CRKP菌株之间的传播。

宋缘缘[8](2020)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临床耐药现状与KPC酶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患者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产酶情况;探究临床科室以及血流感染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临床不同用药方案下的患者预后;对于产KPC(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的CRKP,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的蛋白图谱特征峰建立快速筛查的方法,从而明确我院CRE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医师据此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并实现快速筛查产酶细菌,并有效地控制CRE在医院内的传播。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9月-2019年12月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251株CRE,剔除重复菌株,采用MALDI-TOF MS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broth microdilution,BMD)、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等对常见常用药物进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 CIM)并结合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DTA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 CIM)的方法对CRE进行产酶表型检测。采用PCR方法检测产酶基因情况,对其标本类型、科室来源、药敏结果、产酶情况进行分析;对于重点科室以及血流感染患者采用回顾性的1:1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对于不同治疗方案的CRKP血流感染患者进行转归情况的比较;评估快速皮特菌血症评分(quick Pitt bacteremia score,qPitt)与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uick 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 SOFA)用于CRKP血流感染死亡情况预测的准确性,绘制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于产KPC酶的CRKP菌株,通过MALDI-TOF MS质谱仪RUO系统,寻找KPC酶蛋白质的特征峰,建立KPC酶的实验室快速筛查方法。结果(1)251株CRE标本主要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235株(93.6%)与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R-ECO)12株(4.8%);分别来自于我院的30个病区,分布广泛,66.5%分离自各科ICU病区。试验菌株对大部分体外药敏试验的抗菌药物耐药,大多数菌株仍对替加环素保持敏感,对多粘菌素B及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敏感性良好,未出现携带blamcr-1的CRE菌株。产碳青霉烯酶是我院CRE的主要耐药机制,绝大部分为产KPC酶(84.5%)。(2)NICU因其有创性及介入性操作较多,患者病情大多复杂且危重,易发生院内感染。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异常(OR=20.6,P<0.001)、腰椎穿刺(OR=6.3,P<0.05)、气管镜(OR=9.8,P<0.0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药治疗史(OR=13.2,P<0.05)及患者年龄(OR=1.0,P<0.05)为NICU患者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45株血流感染CRKP患者死亡率为60.0%。对于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治疗,联合用药方案较单一用药方案患者死亡率低,效果更佳。替加环素单药用药时效果不良,患者死亡率较高(87.5%),其联合用药时患者死亡率(58.8%),替加环素联合用药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qPitt评分与q SOFA评分均可用于预测CRKP血流感染患者预后,q 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32(95%CI:0.716-0.949 P<0.001)评分效果优于qPitt评分AUC=0.704(95%CI:0.544-0.864P<0.05)。其中,q SOFA评分用于预测CRKP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截断值为2,灵敏度为72.2%,特异性为74.1%,阳性预测值为65.0%,阴性预测值为80.0%。qPitt评分用于预测CRKP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截断值为2,灵敏度,72.2%,特异性为55.6%,阳性预测值为52.0%,阴性预测值为75.0%。(4)基于MALDI-TOF MS质谱仪RUO系统的检测下,产KPC酶CRKP在4518±8m/z处存在特征峰,有助于临床早期筛查产KPC酶菌株,防治其在院内的播散。结论我院流行的CRE主要为产KPC酶的CRKP,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呈现耐药,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敏感性较好。针对CRKP分离的重要科室NICU,营养状态不佳、曾行有创性操作、曾有碳青霉烯接触史的高龄患者应重点防范CRKP的院内感染发生。对于免疫状态较差的患者应及时监测其感染状态,减少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联合用药治疗CRKP血流感染效果优于单药治疗,替加环素单药用药效果较差,联合用药时可改善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生存率,qPitt评分与q SOFA评分可用于预测CRKP血流感染患者预后,q SOFA评分效果优于qPitt评分。实验室可通过MALDI-TOF MS实现KPC酶的快速筛查,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防治阻断CRE在我院传播流行。

张舒博[9](2020)在《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对血流感染患者所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经验治疗阶段所使用的药物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便为临床经验性使用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研究方法:1.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搜集2017年1月至12月血培养显示为阳性的患者信息,应用WHONET5.6和SPSS26.0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药敏结果以及其临床特性。2.合理性评价: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我院成年住院患者中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经验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患者共405人,其中院内感染260人,社区感染145人,总病死率13.09%,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继发血流感染最常见的合并感染部位分别是肺部、腹腔和泌尿系统。共检出病原菌480株,包括细菌414株,真菌58株和其他8株。临床分布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M)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在细菌中发现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菌195株,其中132株为院内感染。非发酵菌中,分离出耐亚胺培南的ABA23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7株、恶臭假单胞菌7株以及约氏不动杆菌、琼式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各1株。2.合理性评价:患者共394人,检出率前五位的病原菌为ECO(14.6%)、KPN(11.8%)、SAU(10.2%)、EFM6.9%和ABA(6.7%)。发生血流感染前五位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15.2%)、胃肠肿瘤外科(7.9%)、胰胆外科(7.6%)、感染科(6.3%)和血液内科(6.1%)。继发感染中最常见的合并感染部位为肺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用美罗培南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经验用药中经常使用的药物,经验用药的不合理率为30.5%,主要原因为药物选择不恰当。结论:1.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的情况且大多数为院内感染,ECO、KPN、ABA和PAE等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状况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对此类病原菌的用药控制。2.经验治疗阶段常见的病原菌是ECO、KPN和SAU,经验用药的合理率为69.5%,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最常使用的药物。

杨璟[10](2021)在《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细菌谱及药敏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了解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病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187名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尿液、痰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检出的337株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包括了解微生物标本类型、细菌培养结果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结果检出的337株细菌中根据标本来源不同,痰液170株(50.45%)、尿液76株(22.55%)、引流液61株(18.10%)、血液24株(7.12%)、其他6株(1.78%)。革兰阴性菌270株(80.12%)、革兰阳性菌67株(19.88%)。其中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中最多感染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杆菌93株(27.60%),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0株(8.90%)、铜绿假单胞菌30株(8.90%);革兰阳性菌中最多感染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16株(4.75%)、粪肠球菌16株(4.75%),其次为屎肠球菌15株(4.45%)。非发酵菌属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6.67%和33.33%;肠杆菌科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菌株的占比率为75.27%和88.89%,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约30%左右;葡萄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的耐甲氧西林菌株占93.75%,,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屎肠球菌,但对四环素的耐药率81.25%则高于屎球菌13.33%,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均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肾移植术后感染部位以肺部多见,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应及时开展病原学监测,完善细菌培养及其耐药性检测,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产生、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院内感染监测及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院内感染监测及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征及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鲍曼不动杆菌传播方式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四川地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革兰阴性杆菌
        1.2.1 大肠埃希菌
        1.2.2 肺炎克雷伯菌
        1.2.3 铜绿假单胞菌
        1.2.4 鲍曼不动杆菌
    1.3 细菌耐药与临床现状
        1.3.1 细菌的耐药机制
        1.3.2 多重耐药菌
        1.3.3 细菌耐药的现状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室检测
        2.2.1 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
        2.2.2 稀释法
        2.2.3 K-B纸片扩散法
        2.2.4 E-test法
        2.2.5 联合药敏试验法
        2.2.6 常用抗菌药物
        2.2.7 数据处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菌株分布结果
    3.2 四种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
    3.3 四种革兰阴性杆菌
    3.4 四种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
        3.4.1 临床年龄分布特征
        3.4.2 四种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检出特征
        3.4.3 四种革兰阴性杆菌标本类型分布特征
    3.5 肠杆菌科对抗菌药物耐药性
    3.6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7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果分析
        4.1.1 病原菌临床检出结果分析
        4.1.2 四种病原菌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4.2 结论与建议
    4.3 研究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3)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病原菌分布
    3.2 标本来源分布
    3.3 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4 主要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5 主要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历
    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综述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临床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机制及分子流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征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材料
        1.2.1 试剂
        1.2.1.1 培养基
        1.2.1.2 鉴定及药敏
        1.2.1.3 药敏纸片
        1.2.1.4 其他试剂耗材
        1.2.2 仪器
        1.2.3 质控菌株
    1.3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1.3.1 细菌鉴定
        1.3.2 药敏试验
    1.4 判定标准
    1.5 数据统计分析
    1.6 结果
        1.6.1 CRKP的标本来源
        1.6.2 CRKP的科室分布
        1.6.3 CRKP的耐药性情况
    1.7 讨论
    1.8 结论
第二部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
        2.4.1 患者基本特征
        2.4.2 CRKP感染单因素分析
        2.4.3 CRKP感染多因素分析
        2.4.4 临床预后分析
    2.5 讨论
    2.6 结论
第三部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分布情况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材料
        3.2.1 试剂
        3.2.2 仪器
    3.3 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
        3.3.1 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 CIM)
        3.3.2 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
    3.4 CRKP耐药基因检测
        3.4.1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3.4.2 引物
        3.4.3 扩增反应体系
        3.4.4 扩增反应条件
        3.4.5 琼脂糖凝胶电泳
        3.4.6 扩增产物测序
    3.5 质粒PCR扩增
        3.5.1 质粒DNA提取
        3.5.2 反应体系
        3.5.3 反应条件
    3.6 结果
        3.6.1 耐药基因检测
        3.6.2 质粒携带耐药基因情况检测
    3.7 讨论
    3.8 结论
第四部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研究
    4.1 研究对象
    4.2 材料
        4.2.1 试剂
        4.2.2 仪器
    4.3 CRKP菌株同源性检测
        4.3.1 反应模板
        4.3.2 引物
        4.3.3 ERIC-PCR反应体系
        4.3.4 ERIC-PCR反应条件
        4.3.5 琼脂糖凝胶电泳
        4.3.6 数据统计分析
    4.4 CRKP菌株分子流行情况检测
        4.4.1 引物
        4.4.2 反应模板
        4.4.3 管家基因PCR反应体系
        4.4.4 管家基因PCR反应条件
        4.4.5 菌株MLST分型
    4.5 结果
        4.5.1 CRKP菌株ERIC-PCR检测情况
        4.5.2 CRKP菌株MLST分型情况
    4.6 讨论
    4.7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综述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传播机制及分子流行情况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医院MRSA感染分布及三种常用MRSA治疗药对MRSA肺炎的药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医院MRSA感染分布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菌株培养及药敏实验
        1.3 方法
        1.4 MRSA相关定义[39]
        1.5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MRSA年份统计
        2.2 标本类型统计
        2.3 标本科室来源统计
        2.4 菌株耐药情况统计
        2.5 MRSA感染好发部位统计
    3.讨论
第二部分 三种常用MRSA治疗药对MRSA肺炎的疗效评估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80]
        1.3 排除标准
        1.4 用药种类及用药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1.7 细菌清除疗效评估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细菌清除率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耐药性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人口流行性学特征
        1.3 感染者临床特点
    2.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2.1 细菌培养检查项目
        2.2 细菌培养方法
        2.3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
    3.纳入标准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MDRO感染者的临床特点
        1.1 感染者年龄、性别及住院天数。
        1.2 感染者原发感染灶、感染危险因素及转归情况
        1.3 MDRO感染高危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
    2.MDRO来源、构成及耐药性
        2.1 MDRO来源及构成
        2.2 MDRO的耐药性
讨论
    1.PICU中 MDRO感染的高危因素
    2.MDRO的来源
    3.MDRO耐药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常见耐药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7)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分析及传播路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综述
    参考文献

(8)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临床耐药现状与KPC酶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CRE药敏结果及产酶情况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菌株
        1.1.2 试剂与仪器
        1.1.3 菌种鉴定
        1.1.4 体外药敏实验
        1.1.5 产酶表型筛查实验
        1.1.6 耐药基因检测
    1.2 结果
        1.2.1 菌株来源
        1.2.2 体外药敏试验情况
        1.2.3 产酶表型情况
        1.2.4 产酶基因情况
    1.3 讨论
    1.4 小结
二、NICU患者感染CRKP危险因素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实验
        2.1.3 资料收集
        2.1.4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单因素分析
        2.2.2 多因素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CRKP血流感染危险因素与用药方案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3.1.3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一般资料分析
        3.2.2 CRKP 血流感染与 CSKP 血流感染危险因素比较
        3.2.3 CRKP血流感染不同用药方案预后比较
        3.2.4 评价 qPitt 评分、qSOFA 评分与 CRKP 血流感染死亡率的关系
    3.3 讨论
    3.4 小结
四、基于MALDI-TOFMS对产KPC酶菌株快速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菌株
        4.1.2 特征峰筛选
        4.1.3 MLST 基因分型
    4.2 结果
        4.2.1 特征峰与是否产酶
        4.2.2 特征峰与ST分型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基于血液降钙素原水平的抗菌药物应用及检验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某医院成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来源
        2.2 标准
        2.3 细菌鉴定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临床特点
        3.2 患者的病原学分析
        3.2.1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3.2.2 粪肠球菌(EFA)与屎肠球菌(EFM)
        3.2.3 大肠埃希菌(ECO)
        3.2.4 肺炎克雷伯菌(KPN)
        3.2.5 铜绿假单胞菌(PAE)与鲍曼不动杆菌(ABA)
        3.2.6 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血流感染经验用药的合理性评价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来源
        2.2 标准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病原学特点
        3.2 患者的药物使用
        3.3 患者经验用药的合理性评价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细菌谱及药敏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标本收集
        2.1.1 标本来源
        2.1.2 送检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菌种分布
    3.2 药敏结果及耐药性分析
    3.3 临床治疗
4 讨论
5 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综述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四、院内感染监测及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某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征及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D]. 何欢.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2]四川地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D]. 刘姗红.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郭慧慧.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临床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机制及分子流行研究[D]. 赵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医院MRSA感染分布及三种常用MRSA治疗药对MRSA肺炎的药效评估研究[D]. 荣禧. 青岛大学, 2020(01)
  • [6]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耐药性分析及应对策略[D]. 全天文. 青岛大学, 2020(01)
  • [7]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分析及传播路径调查研究[D]. 徐淑晔.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8]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临床耐药现状与KPC酶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 宋缘缘.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血流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及对患者的影响[D]. 张舒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细菌谱及药敏性研究[D]. 杨璟.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4)

标签:;  ;  ;  ;  ;  

医院感染监测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