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渗透胁迫性论文-杨德光,刘永玺,张倩,姜籽竹,宋北光

抗渗透胁迫性论文-杨德光,刘永玺,张倩,姜籽竹,宋北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渗透胁迫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渗透胁迫,渗透调节物质,基因工程,作物

抗渗透胁迫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德光,刘永玺,张倩,姜籽竹,宋北光[1](2015)在《作物渗透调节及抗渗透胁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盐渍和低温等非生物逆境引起的渗透胁迫是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综述了渗透胁迫对作物的伤害、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渗透胁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初步提出了渗透胁迫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常云霞,徐克东,李俐俐,周琳,陈龙[2](2014)在《抗坏血酸对大豆愈伤组织抗渗透胁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周豆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ASA)对盐胁迫下大豆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大豆抗盐胁迫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大豆愈伤组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干重增长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降低,Pro、MDA含量以及SOD、POD活性显着增加(P<0.01);施用ASA显着提高了盐胁迫下愈伤组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干重增长速率、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SOD和POD活性也显着升高,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着降低(P<0.01)。由此可见,ASA可以通过提高大豆愈伤组织的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以及SOD、POD活性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程度,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愈伤组织生长的抑制,并以8 mmol·L-1外源ASA缓解效应最好。(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杨静莉[3](2013)在《ThLEA3基因过表达提高黄檗抗渗透胁迫能力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期胚胎富集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 LEA)是一类在植物种子成熟期间高富集的与渗透调节有关的多功能的逆境蛋白。研究结果表明LEA基因可以在干旱和ABA处理条件下诱导表达,并且LEA蛋白的表达与ABA变化相一致;很多LEA基因的过表达能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但其参与植物抗逆胁迫的分子机制还未深入研究,对其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尚不完善,且存在很多争议。本研究主要以转柽柳LEA3基因的转基因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转基因黄檗在渗透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变化、气孔关闭程度、荧光分子探针标记、非损伤微测技术和转录组测序等研究NO、H2O2和ABA在诱导气孔关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初步研究柽柳LEA3基因在渗透胁迫下快速诱导气孔关闭的调控机理,探索在渗透胁迫条件下的分子保护机制。其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1)经7%PEG6000处理10小时后,对照的黄檗叶片有明显的萎蔫现象,叶片严重失水;而转ThMT3转基因黄檗的叶片保持正常,说明ThLEA3基因的过表达提高了转基因黄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各种生理指标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下,与对照相比,转基因黄檗的SOD、CAT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差异,而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非转基因对照。(2)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7%PEG6000处理5小时后,转基因株系的气孔关闭,而非转基因对照的气孔是开着的,同时保卫细胞发生变形,说明ThLEA3转基因黄檗组培苗通过气孔的快速关闭来抵抗渗透胁迫。(3)荧光分子探针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黄檗气孔中的NO荧光强度高于对照,而转基因黄檗气孔中的H202荧光强度低于对照。ABA、H2O2、SNP及PEG6000处理能引起转基因株系的气孔中Ca2+的荧光强度,并引起气孔关闭;而不能引起对照的气孔关闭。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结果表明PEG6000处理引起转基因植株气孔中Ca2+内流,H+、K+外流,最终导致气孔的关闭,而对照气孔中Ca2+、H+、K+全部外流,导致气孔不能关闭和保卫细胞的破坏。(4)内源AB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渗透处理之前非转基因对照(NT)叶片中ABA含量高于ThLEA3转基因植株。而7%PEG6000处理之后,两者ABA的含量提高幅度都很大,但是胁迫后的还是对照叶片中ABA含量高于转基因叶片。(5)为进一步在基因水平上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我们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转基因及对照组培苗叶片的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hLEA3转基因引起大量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即有30,494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有12263个基因是上调表达的,有18231个基因是下调表达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ABA合成代谢途径的各类基因在转基因黄檗中呈现出从上游基因上调到下游基因下调逐渐过渡的趋势,而且ABA的生物合成途径的最后一个关键基因abscisic aldehyde oxidase (AAO)的同源基因全部下调表达。另外,调控NO合成的NOS和NR基因都上调表达。(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3-03-01)

刘华伟,林晓军,孙超,李强,杨呼[4](2013)在《接种两种固氮菌增强小麦幼苗抗渗透胁迫及生长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期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物质和能量积累的关键时期,苗期干旱影响小麦的后期群体建成。利用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 caulinodans)‘ORS571’与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Yu62’浸种侵染小麦和聚乙二醇(PEG)模拟渗透胁迫,研究渗透胁迫下接菌小麦种子的发芽状况;利用固氮菌涂抹小麦幼苗叶部,测定PEG模拟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根体积、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探究固氮菌增强小麦幼苗抗渗透胁迫的能力。结果表明,接种混合固氮菌后在渗透胁迫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明显提高;在渗透胁迫下叶部涂抹固氮菌小麦的根体积、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表明接种固氮菌可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且混合固氮菌对小麦幼苗叶片的增强效果优于单一固氮菌。(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周永初,王瑞,刘莹,邢德科,吴沿友[5](2012)在《渗透胁迫下两种生物质能源植物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和油桐(Vernicia fordii H.)幼苗为材料,考察了麻疯树和油桐幼苗的生理指标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对渗透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麻疯树比油桐更具有抗渗透胁迫能力,主要体现在: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剧,麻疯树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均小于油桐,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高于油桐,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小于油桐;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剧,两种植物幼苗叶片的δ13 C值也都显着升高,但是在同一渗透胁迫水平下,麻疯树幼苗叶片的δ13 C值较油桐高,表明其拥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能够在干旱胁迫下更好地生长,暗示着植物叶片的δ13 C值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表征植物的抗旱性。(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12年04期)

焦蓉,刘贯山,刘好宝,王树林,侯娜[6](2012)在《普通烟草抗渗透胁迫基因NtP5C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普通烟草中克隆脯氨酸合成的关键酶基因P5CS,分析其序列特征、进化关系、表达模式,以期为烟草的抗逆研究奠定基础。设计兼并引物获得P5CS基因中间片段,利用RACE技术扩增其全长cDNA;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保守域及基本特性;利用RT-PCR研究其表达模式。从受干旱胁迫诱导的普通烟草品种中烟14中克隆到全长为2584bp的烟草P5CS基因,命名为NtP5CS,GenBank登录号为HM854026,开放读码框为2160 bp,编码719个氨基酸。经Blast同源性比对分析,该序列与番茄tomPRO2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高度同源。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NtP5CS与番茄tomPRO2基因可能是直系同源基因。RT-PCR分析表明,干旱、低温、ABA、高盐等胁迫条件均可诱导NtP5CS基因的上调表达,且在旺长期和胁迫条件下根和叶中表达量最高。首次从普通烟草中克隆得到P5CS基因,该基因对水分胁迫响应,可能参与普通烟草抗渗透胁迫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焦蓉,刘好宝,刘贯山,王树林,侯娜[7](2011)在《论脯氨酸累积与植物抗渗透胁迫》一文中研究指出脯氨酸是植物体内适应逆境胁迫的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此文概述了脯氨酸在植物抗渗透胁迫中的作用、累积机制以及植物编码脯氨酸代谢、运输相关的酶基因和抗渗透胁迫基因工程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提出了目前植物抗渗透胁迫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抗逆性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1年07期)

宋维贤[8](2010)在《多胺提高玉米幼苗抗渗透胁迫能力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用外源Spd处理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浚单20(抗旱性较弱),研究了渗透胁迫7d后,外源多胺对两个玉米品种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抗氧化能力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并研究了对玉米幼苗叶片内胁迫适应蛋白的影响,探讨了多胺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的机制。试验结果如下:1.正常条件下,浚单20和农大108两个品种的玉米幼苗的叶片含水量、相对干重增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相差不大,MDA含量、H202含量、NADPH氧化酶活性与抗氧化酶(SOD、CAT、APX)的活性之间存在动态的平衡,并且蛋白质含量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也都维持在正常的水平。2.渗透胁迫下,与对照处理相比,两个玉米幼苗叶片含水量、相对干重增长速率、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迅速下降,叶片的MDA含量、H202含量急剧增加;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幅较少。这表明干旱胁迫破坏了玉米幼苗体内活性氧产生与酶促系统和非酶促系统的清除能力之间的平衡,危害到了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3.渗透胁迫下,加入外源Spd,抑制了玉米幼苗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下降、相对干重增长速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MDA含量和H202含量上升的幅度;提高了玉米幼苗叶片抗氧化酶(SOD、CAT、APX)的活性;提高了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同时提高了蛋白质含量。使玉米的渗透调节能力得到加强,使细胞维持较低的渗透势,从而提高玉米幼苗抗旱性。4. SDS―PAGE实验发现,浚单20在PEG+Spd共同处理下,在20.1KDa附近会出现一条仅在农大108才会出现的蛋白带,表现出和农大108的一致性。此结果进一步表明Spd可以从多途径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可能是Spd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影响DNA的转录和翻译,从而诱导胁迫适应蛋白的合成。5.在渗透胁迫下,多胺通过抑制玉米幼苗的保水能力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以及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体内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和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同时提高玉米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有机渗透物质逐步积累,诱导玉米幼苗的胁迫适应蛋白的表达,改善了玉米幼苗的生长代谢,多途径综合的提高了玉米的抗胁迫能力。(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9](2010)在《黑龙江省青年科学技术专项资金项目《拟南芥DREB基因对百合的遗传转化及抗渗透胁迫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樊金萍主持的黑龙江省青年科学技术专项资金项目《拟南芥DREB基因对百合的遗传转化及抗渗透胁迫转基因植株的筛选》按照预期计划圆满完成。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摘要如下:1.构建分别由E12启动子和rd29A启动子!(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程翠,王雨梅,赵萌莉,韩国栋,李娜[10](2009)在《内生真菌对小花棘豆种子抗渗透胁迫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有内生真菌的小花棘豆种子为材料,采用剥除种皮的方式构建内生真菌未感染的小花棘豆种群,通过比较内生真菌感染和内生真菌未感染种群在正常条件下(对照)和渗透胁迫条件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内生真菌对其宿主植物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对种子发芽率无显着影响;内生真菌可促进小花棘豆幼苗的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抗渗透胁迫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周豆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ASA)对盐胁迫下大豆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大豆抗盐胁迫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大豆愈伤组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干重增长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降低,Pro、MDA含量以及SOD、POD活性显着增加(P<0.01);施用ASA显着提高了盐胁迫下愈伤组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干重增长速率、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SOD和POD活性也显着升高,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着降低(P<0.01)。由此可见,ASA可以通过提高大豆愈伤组织的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以及SOD、POD活性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程度,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愈伤组织生长的抑制,并以8 mmol·L-1外源ASA缓解效应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渗透胁迫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杨德光,刘永玺,张倩,姜籽竹,宋北光.作物渗透调节及抗渗透胁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15

[2].常云霞,徐克东,李俐俐,周琳,陈龙.抗坏血酸对大豆愈伤组织抗渗透胁迫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4

[3].杨静莉.ThLEA3基因过表达提高黄檗抗渗透胁迫能力的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4].刘华伟,林晓军,孙超,李强,杨呼.接种两种固氮菌增强小麦幼苗抗渗透胁迫及生长能力[J].植物生态学报.2013

[5].周永初,王瑞,刘莹,邢德科,吴沿友.渗透胁迫下两种生物质能源植物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J].地球与环境.2012

[6].焦蓉,刘贯山,刘好宝,王树林,侯娜.普通烟草抗渗透胁迫基因NtP5C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2

[7].焦蓉,刘好宝,刘贯山,王树林,侯娜.论脯氨酸累积与植物抗渗透胁迫[J].中国农学通报.2011

[8].宋维贤.多胺提高玉米幼苗抗渗透胁迫能力的机理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

[9]..黑龙江省青年科学技术专项资金项目《拟南芥DREB基因对百合的遗传转化及抗渗透胁迫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通过验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

[10].程翠,王雨梅,赵萌莉,韩国栋,李娜.内生真菌对小花棘豆种子抗渗透胁迫能力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09

标签:;  ;  ;  ;  

抗渗透胁迫性论文-杨德光,刘永玺,张倩,姜籽竹,宋北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