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复合膜论文-焦昆艳

梯度复合膜论文-焦昆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梯度复合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梯度结构,碳纳米管,聚丙烯腈,静电纺

梯度复合膜论文文献综述

焦昆艳[1](2015)在《丙纶/聚丙烯腈—碳纳米管梯度结构纤维复合膜的构建及过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小、孔隙率高、渗透性好等优势,已在过滤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对污染物的过滤效率仍有待提高,而且同样存截留率与水通量相互制约的问题,且静电纺膜的机械强度差,不宜单独使用。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吸附特性的氧化碳纳米管(OCNTs)组装到以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为基底支撑层的静电纺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膜表面,构建出一种多层次的微纳米级梯度结构丙纶/聚丙烯腈-碳纳米管(PP/PAN-CNTs)纤维复合膜,该复合膜对靛蓝染料具有很高的截留率,同时兼具较高的水通量。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探究了静电喷涂法、高压辅助喷枪法和超声法叁种工艺制备方法对PP/PAN-CNTs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亲水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采用静电喷涂法制备的复合膜表面的碳纳米管负载量对其表面形貌结构、表面元素含量分布、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情况的影响。分析表明,当静电喷涂碳纳米管的时间为1h时,PP/PAN-CNTs复合膜表面的碳纳米管分布均匀,负载量较高,且复合膜的比表面积同PP/PAN纤维膜相比提高了1.78倍,平均孔径减小了3.28%。(2)对静电喷涂法制备的PP/PAN-CNTs复合膜进行染料的过滤性能表征,并分析其过滤机理。静电喷涂法制备的PP/PAN-CNTs复合纤维膜的亲水性能有很大改善,对靛蓝的截留率也明显提高,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改善。数据表明,静电喷涂CNTs的时间为1h时,复合膜对靛蓝染料的截留率为98.73%,水通量为3891.85 L/m2·h。相对于PP/PAN膜而言,其截留率提高了3.11倍,而通量仅降低17.30%。(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侯兰兰,王女,赵勇[2](2015)在《双层梯度浸润性有机/无机复合膜用于水单向透过》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滴在水稻和蝴蝶翅膀表面的特殊浸润型行为的发现,使得对材料表面的梯度浸润性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具有特殊取向排列的微/纳复合结构是决定其独特浸润性的关键所在。受此启发,对固体材料叁维法向的梯度浸润性研究逐渐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叁维法向梯度浸润性行为的研究不仅在浸润性理论研究领域有科学意义,而且对日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业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应用。这种"智能"材料不仅可以用于微流体的捕获、收集、传送,而且可以在油水分离领域。本文中,我们制备了具有叁维法向浸润性差异的双层有机/无机复合膜用于水的单向传送。该复合膜一层由亲水的氧化铜网组成,一层由疏水的电纺聚偏氟乙烯-合-六氟丙烯纤维膜组成。实验发现,水滴在该制备的复合膜上可以实现由疏水层向亲水层透过,而从疏水层向亲水层不透过。此外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该复合膜还可用于油水混合液体的分离。(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 高分子复合体系》期刊2015-10-17)

井治[3](2012)在《多组元梯度成分硬质复合膜刀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采用Ti-Al二元合金靶、Ti-Al-Zr叁元合金靶和Cr单质靶,在YT15和YG10X两种牌号的硬质合金刀具基体上,通过控制Ar和N2两种气体流量的实验工艺制备了(Ti,Al,Zr)N、(Ti,Al,Cr)N和(Cr,Ti,Al,Zr)N叁种多组元梯度成分硬质复合膜。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叁种硬质复合膜的成分、形貌和相结构进行了测量和表征;利用粗糙度仪、划痕仪和显微硬度计测评了叁种硬质复合膜的表面粗糙度、膜基结合力和硬度;对叁种硬质复合膜刀具分别进行了车削45#钢、铣削CrWMn合金工具钢和钻削高速钢实验,并在切削实验后对刀具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能谱仪(EDS)观察和测定了刀具切削刃表面形貌和化学元素扩散;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工具显微镜观察和测量了膜层磨损形式和镀膜刀具磨损量。研究工作表明,采用本实验室的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Ti,Al,Zr)N、(Ti,Al,Cr)N和(Cr,Ti,Al,Zr)N叁种多组元梯度成分硬质复合膜。膜层硬度最高可达4400HV,膜基结合力最高可超过180N,并且这叁种硬质复合膜适用于不同牌号和不同形状的切削刀具。制备的叁个系列的膜层均具有B1-NaCl型的面心立方结构。这叁个系列的镀膜刀具,包括车刀片、铣刀和钻头,在实验切削加工中比未镀膜刀具的切削性能有着显着提高。其中(Cr,Ti,Al,Zr)N镀膜刀具的性能最优,而(Ti,Al,Cr)N镀膜刀具的性能优于(Ti,Al,Zr)N镀膜刀具。叁个系列镀膜刀具的切削性能最低能提高2倍,最高可达到6倍。叁个系列的膜层具有良好的抗粘结性和耐磨性,能有效的阻止刀具基体与工件材料的直接接触,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硬质点磨损、扩散磨损,氧化磨损和粘结磨损,保护了刀具基体的整体性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期刊2012-01-06)

王伟,付志强,王成彪[4](2010)在《掺钨DLC梯度复合膜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阴极电弧沉积过渡层,直流磁控溅射结合离子源的方法,在硅片(100)和不锈钢(9Cr18)基体上制备了Cr/CrN/CrNC/CrC/W-DLC的梯度复合膜。利用拉曼能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纳米硬度计、划痕仪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手段分析了膜层的键结构、化学成分及结合状态、硬度及弹性模量、膜/基结合力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制备得到的梯度复合膜具有良好的膜/基结合性能(临界载荷大于70N),薄膜钨含量随溅射电流的增大而提高,H/E为0.09,摩擦系数在0.15—0.22范围内变化,在钨含量为10.73%时,薄膜的磨损率最小为80.26(mm3/min)×10-7。(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叁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七)》期刊2010-04-25)

王耀明,薛友祥,孟宪谦,张联盟[5](2007)在《孔梯度陶瓷纤维复合膜管的制备及特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过滤管具有孔隙率高、耐腐蚀、耐高温、机械强度高、便于清洗、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高温烟尘处理用的高效过滤元件。本文研制了一种具有梯度孔结构堇青石陶瓷纤维复合膜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是由多孔支撑体、过渡层和分离膜层组成。其中支撑体、过渡层和分离层的气孔率分别为35 ~40%、50 ~60%和60 ~70%。文中主要分析了孔梯度陶瓷纤维复合膜管的材料结构和抗热震性能,同时对复合膜管进行含尘气体过滤的冷态模拟试验。对于烟气中粒径大于或等于0 .1μm的颗粒,复合膜管的截留率达到99.8%以上。(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王耀明,薛友祥,孟宪谦,朱姝,张联盟[6](2006)在《孔梯度陶瓷纤维复合膜管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研制了一种具有梯度孔结构堇青石陶瓷纤维复合膜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是由多孔支撑体、过渡层和分离膜层组成。其中支撑体的气孔率为35%~40%,孔径为130~150μm;过渡层的气孔率为50%~60%,孔径为30~40μm;分离层的气孔率为60~70%,孔径为5~10μm。主要分析了孔梯度陶瓷纤维复合膜管的材料结构和抗热震性能,同时对膜管进行含尘气体过滤的冷态模拟试验。对于烟气中粒径大于或等于0.1μm的颗粒,膜管的截留率达到99.8%以上。(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06年10期)

刘海燕,唐建国[7](2003)在《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合成中的电化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聚合物-金属盐-有机溶剂叁元浓溶液涂于阴极材料表面,干燥至一定程度,然后用电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MPGCF),对电化学反应体系及反应温度等重要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碳-碳-B液体系及碳-铜-C液体系时,均可合成结构可控的MPGCF,但以后者的合成条件更温和,适当提高介质温度,有利于MPGCF沉积和过渡层的形成。(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3年05期)

刘海燕,唐建国[8](2003)在《溶液还原法合成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反应机理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溶液还原法合成了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 ,对浓溶液中 - CN/Cu2 +摩尔比及涂膜后预干燥程度进行了优化选择 ,并初步探讨了膜的形成机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介质的 Cu2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向阴极迁移 ,穿过膜和膜内 Cu2 +一起向阴极迁移 ,参与得到电子还原为 Cu单质的反应 ,最终形成沉积层 ,并使阴极延伸。还原反应和离子迁移继续不断地进行 ,最终形成沉积层、过渡层和未沉积层的理想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3年04期)

刘海燕,唐建国,郭栋[9](1999)在《溶液还原法(SRS)制备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PMGCF)的电化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溶液还原法(SRS)制备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PMGCF)时的若干电化学问题,对所采用的一系列电极材料、介质溶液组成、制膜浓溶液中-CN 基/Cu2+ 摩尔比、介质温度、外加电压等重要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采用导电石墨作为阴阳两极的电极材料较好,既改善了SCF与电极界面的结合情况,也避免了阴极材料的腐蚀。以含Fe2+ 、Fe3+ 的稀硫酸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较理想,在30~50℃的介质温度范围内,在较低的外加电压下电解,可以减少电化学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PMGCF的结构控制。(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1999年04期)

孙明仁,夏立芳,孙跃,马欣新,李光[10](1999)在《Ti-C→DLC梯度复合膜及其摩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Cr15轴承钢基体上制备了Ti-C→DLC梯度复合膜.对其深度成分分布、化学结构及其在试验室环境下对GCr15商品钢球的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轴承钢基体与DLC膜之间形成了Ti,C成分呈梯度变化的Ti-C过渡层,C和对以TiC态和游离态两种化学状态存在.Ti—C梯度过渡层对摩擦承载能力起着关键性的影响,Ti-C→DLC梯度复合膜具有高的摩擦持久寿命和稳定的低摩擦系数,其摩擦系数约为0.16左右.(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1999年01期)

梯度复合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滴在水稻和蝴蝶翅膀表面的特殊浸润型行为的发现,使得对材料表面的梯度浸润性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具有特殊取向排列的微/纳复合结构是决定其独特浸润性的关键所在。受此启发,对固体材料叁维法向的梯度浸润性研究逐渐成为科学家们的研究热点。叁维法向梯度浸润性行为的研究不仅在浸润性理论研究领域有科学意义,而且对日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业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应用。这种"智能"材料不仅可以用于微流体的捕获、收集、传送,而且可以在油水分离领域。本文中,我们制备了具有叁维法向浸润性差异的双层有机/无机复合膜用于水的单向传送。该复合膜一层由亲水的氧化铜网组成,一层由疏水的电纺聚偏氟乙烯-合-六氟丙烯纤维膜组成。实验发现,水滴在该制备的复合膜上可以实现由疏水层向亲水层透过,而从疏水层向亲水层不透过。此外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该复合膜还可用于油水混合液体的分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梯度复合膜论文参考文献

[1].焦昆艳.丙纶/聚丙烯腈—碳纳米管梯度结构纤维复合膜的构建及过滤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5

[2].侯兰兰,王女,赵勇.双层梯度浸润性有机/无机复合膜用于水单向透过[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分子复合体系.2015

[3].井治.多组元梯度成分硬质复合膜刀具研究[D].沈阳大学.2012

[4].王伟,付志强,王成彪.掺钨DLC梯度复合膜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C].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叁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七).2010

[5].王耀明,薛友祥,孟宪谦,张联盟.孔梯度陶瓷纤维复合膜管的制备及特性(英文)[J].人工晶体学报.2007

[6].王耀明,薛友祥,孟宪谦,朱姝,张联盟.孔梯度陶瓷纤维复合膜管的性能研究[J].陶瓷.2006

[7].刘海燕,唐建国.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合成中的电化学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

[8].刘海燕,唐建国.溶液还原法合成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反应机理的探讨[J].化学世界.2003

[9].刘海燕,唐建国,郭栋.溶液还原法(SRS)制备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PMGCF)的电化学问题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

[10].孙明仁,夏立芳,孙跃,马欣新,李光.Ti-C→DLC梯度复合膜及其摩擦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

标签:;  ;  ;  ;  

梯度复合膜论文-焦昆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