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论论文-肖绮柔

符号论论文-肖绮柔

导读:本文包含了符号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舞蹈创作,情感,形式,符号论美学

符号论论文文献综述

肖绮柔[1](2019)在《一体两面,二元相溶——符号论美学视域下舞蹈创作的情感与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符号与意义是互为表里的关系,符号的价值是传达意义。因此作为"表现性符号"的舞蹈需要结合各种物质材料创造一个能够被观众感知到的意象世界,来传达其所需要表达的意义。而这个意象世界表达的是用语言文字无法充分阐释的内在深层次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并非是编导主观个人情感的直接复现,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表现性形式将抽象出来的情感本质进行呈现,使得观众产生审美活动中的情感共鸣。因此情感与形式是舞蹈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二者相互依存,而编导和鉴赏者们在进行创作和欣赏活动时也都应该具备"二元融合"的思维方式。(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10期)

罗小凤[2](2019)在《从“诗”到“出场符号”——论21世纪诗歌符号学转向的一个面向》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面对新媒体和"符号社会"的双重语境,中国新诗出现一种新的倾向,即新诗成为一种"符号",而且从"再现符号"转变为"出场符号",成为表征身份、地位和文化标识并被进行符号化制造与消费的"符号",呈现出当下新诗符号学转向的一个面向,由此导致的娱乐化、狂欢化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诗歌发展的迷误,需要进行纠偏与自我突围。(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蔡方顺[3](2019)在《机关工作“符号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中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机关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应对挑战,自觉攻坚克难,以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精神,以一马当先、舍我其谁的勇气来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大学生毕业季,又有一批年轻同志通过了(本文来源于《烟台日报》期刊2019-06-26)

耿钧[4](2019)在《成为中国符号:论16世纪至19世纪欧洲宝塔的造型利用与意义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塔与中国的联系这一观念由文字记录与艺术作品不断强化与固化。而宝塔在欧洲的流传与接受过程中还被赋予了诸多全新的意义。最为常见的,是欧洲将宝塔定义为流行风尚的重要标志。此外,宝塔作为他者的中国符号,参与了18世纪中期欧洲建构世界性、国际化视野的进程以及19世纪欧洲建构"欧洲中心主义"的整个过程。(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魏长健[5](2019)在《承载民族救亡使命的传播符号——论重庆时期《新华日报》抗战木刻版画的独特使命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抗战烽火中创刊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出版的第一张中央机关报。为了团结全民族统一抗战,《新华日报》充分发挥新兴木刻版画易读易懂的图像传播功能,刊发了大量国内抗战、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以及大后方和解放区的民生木刻版画,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起到了呐喊、鼓舞、推动的宣传作用。这种以新兴木刻形态参与抗敌救亡运动的群体性美术创作现象,既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特例,更是近代中国报业史上珍贵的传播文化。(本文来源于《传媒观察》期刊2019年05期)

王瑶[6](2019)在《民俗符号论视野下端午节习俗的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第一个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其形成的历史悠久,民俗事象丰富多彩。自古以来,端午节主要是通过一些具有节日特色的实物,如龙舟、香囊等作为载体来丰富日常的生活,反映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节日文化,从而进一步体现人们内心所寻求的精神寄托。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强烈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民俗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原始信仰、伦理教化、娱乐审美等思想观念,有助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黄方悦[7](2019)在《设计的情感与形式——符号论美学在设计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将绘画、雕塑、舞蹈、音乐、诗歌等艺术界定为不同的幻象,设计则是不同幻象的综合。朗格对艺术情感的研究,亦可为设计学所吸收借鉴,为设计从形式到功能,又从功能到形式,最后向着情感的理性化回归提供思考。(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1期)

武振宇[8](2018)在《民俗符号论视野下的《诗经·摽有梅》》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摽有梅》一诗,是反映我国古代婚俗的一首民间歌谣。文章从训诂学的角度,对"摽有梅"叁字进行训释,并结合民俗符号论的观点,对我国先秦时期的高禖崇拜以及婚恋现象等民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24期)

钱罗权[9](2018)在《语言符号论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符号论和语言工具论、语言本体论一起,构成几种主要的传统语言本质论。本文只是就语言符号论做一简要阐述,但本文却未涉及,历来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争论,仅是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以及系统性等其他特点进行一简要说明,并指出语言符号论所存在的一些不足。(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3期)

孙艺萌[10](2018)在《论语言的本质——符号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带有符号学性质的语言理论是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独到之处,因为是他首先提出的,在本篇文章中,对符号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包括符号论的产生、符号的形式意义和性质、语言和符号的关系、符号论存在的不足。虽然符号理论为众多学者接受研究,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文章的末尾对符号理论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几点质疑。(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6期)

符号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1世纪以来,面对新媒体和"符号社会"的双重语境,中国新诗出现一种新的倾向,即新诗成为一种"符号",而且从"再现符号"转变为"出场符号",成为表征身份、地位和文化标识并被进行符号化制造与消费的"符号",呈现出当下新诗符号学转向的一个面向,由此导致的娱乐化、狂欢化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诗歌发展的迷误,需要进行纠偏与自我突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符号论论文参考文献

[1].肖绮柔.一体两面,二元相溶——符号论美学视域下舞蹈创作的情感与形式[J].国际公关.2019

[2].罗小凤.从“诗”到“出场符号”——论21世纪诗歌符号学转向的一个面向[J].江苏社会科学.2019

[3].蔡方顺.机关工作“符号论”[N].烟台日报.2019

[4].耿钧.成为中国符号:论16世纪至19世纪欧洲宝塔的造型利用与意义建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

[5].魏长健.承载民族救亡使命的传播符号——论重庆时期《新华日报》抗战木刻版画的独特使命与价值[J].传媒观察.2019

[6].王瑶.民俗符号论视野下端午节习俗的浅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9

[7].黄方悦.设计的情感与形式——符号论美学在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9

[8].武振宇.民俗符号论视野下的《诗经·摽有梅》[J].汉字文化.2018

[9].钱罗权.语言符号论论析[J].青年文学家.2018

[10].孙艺萌.论语言的本质——符号论[J].青年文学家.2018

标签:;  ;  ;  ;  

符号论论文-肖绮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