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符号论文-马钦忠

线条符号论文-马钦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线条符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符号空间,线条结构

线条符号论文文献综述

马钦忠[1](2018)在《书法形式的“中国风景”:词语、线条、方向性符号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把中国书法的精神价值,置于当代艺术理论背景中进行解读,欲求拓展中国书法观念上的当代性视野。词语与书法看中国书法,不仅仅看线条结构,更要看这种线的运动和书写的综合体验的释义,心理、视觉、记忆、格式塔的等等,每一个视觉阅读都是介于词语和图像线条结构之间的移动。甚至于看草书,虽然可能不是马上看(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8年17期)

邓李岚[2](2018)在《汉英交传笔记中线条符号的使用对于口译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为了探寻中英交替传译中线条符号(箭头符号和线条)的使用与译文质量的关系,笔者对八名实验对象进行了口译实验,并对语料进行了收集,统计和分析。在理论框架方面,林超伦在其着作《实战交传(英汉互译)》中指出线条符号的使用可以帮助译员节省笔记时间,指明逻辑关系,提高笔记效率。与此同时,他也表示中文中多出现动词连用的情况,仅凭线条符号记录动词会对译员回看笔记造成困难。根据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型,交替传译一共分为两个阶段:听力和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和协调;记忆、笔记回看和产出。吉尔指出,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总精力是有限的。合理地使用包括箭头和线条在内的笔记符号能在第一阶段减少笔记耗费的精力,帮助译员将更多精力放到译文产出上,从而提高译文质量。为此,笔者以杨承淑的口译评估标准为基础,逐段为各实验对象评分,统计所使用的线条符号数量后,绘制散点图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图中坐标的分布可以看出译文质量与线条符号数量成负相关,但相关性极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结合对译员笔记,译文和问卷结果的深入分析,本文最后得出结论:交替传译的译文质量与线条符号的使用无必然联系。虽结论如此,但在随后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实验对象均肯定了线条符号的作用。在未来口译教学中,线条符号的介绍是有必要的,同时教师也应向学生明确指出它们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孙莉[3](2017)在《线条符号在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以埃贡·席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在于人生。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而线条又是艺术表现符号的方式之一。本文将以埃贡·席勒为例,来阐述线条符号在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本篇将主要分四个方面介绍:1.埃贡·席勒的艺术经历;2.线条是艺术创作中情感的表现符号;3.席勒对线条符号的情感追求;4.席勒的绘画对当下艺术创作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美术界》期刊2017年02期)

张丁苒[4](2016)在《仰韶文化彩陶线条纹饰的符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仰韶文化彩陶的线条纹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仰韶文化彩陶线条纹饰的线形演变、符号分类、语义表达、符号美学等方面的研究,来说明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的线条纹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当时的精神文明,它作为彩陶最基础的元素,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功效。对装饰设计来说,在相互交融的世界学会用传统艺术线形表现具有民族文化的艺术作品,需要艺术创作者们不断研究和创新,也要在传统文化和审美的基础上,拓展线条这一元素更加丰富的形式。本文运用历史性研究法、逻辑论证法、比较性研究法、图片分析法、个案解析法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首先,简单介绍符号和符号学的概念。其次,介绍了仰韶彩陶线条纹饰的产生,归纳总结了不同时期线形的演变。再次,将符号学与仰韶文化彩陶线条纹饰结合,从而了解彩陶的线条纹饰是仰韶文化符号的载体,它的能指、所指分别指线条纹饰本身和这些流动变化的线形所表达出的具有约定性的集体意义,代表着原始人的某种认知和情感,得出仰韶文化彩陶线条纹饰的两种符号分类:具象、意像和想象形象的图像符号;象征光明、力量、权利和崇拜等等的象征符号。然后,研究仰韶文化彩陶线条纹饰的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包括基本线形元素的性格语言和组合图形由繁到简的审美追求;不同线条纹饰反映出的原始人类拙朴单纯的童稚心理、顺应自然的宇宙观念和虔诚原始的宗教情感。最后,通过仰韶文化彩陶线条纹饰的符号美学来分析其形式中的对比美、节奏美、和谐美和均衡美,线条与造型之间不同的协调美。(本文来源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期刊2016-06-01)

陈伟平[5](2016)在《刻画玉林的城市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陈伟平)4月25日,一本以玉林城市精神与文化挖掘为主题,通过钢笔画和文章展示和传播玉林本土文化的新书《玉林画·话玉林——线条下的文化符号》正式发布。市政协主席梁伟江出席了在玉林师范学院举行的新书发布会。该书是玉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本文来源于《玉林日报》期刊2016-04-26)

赵小然[6](2015)在《水墨线条的符号性研究——以水墨线条在现代绘画中的应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是构成艺术设计符号二维形式的基本要素,是视觉艺术中各因素之间最为重要的沟通方式,线条是有符号性的。那么,我国传统水墨线条是否同样具有抽象性?本文通过对设计符号"线"的学习和理解,对我国传统水墨线条进行分析,以期能找到二者的互通之处、"求同"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21期)

姚海颖[7](2012)在《线条符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线条符号,能够帮助幼儿寻找出与音乐旋律相匹配的线条,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比如,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野蜂飞舞》中,我引导幼儿用线条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画波浪线表示人在发抖、害怕;画螺旋线表示人在跑,像龙卷风;画斜线表示人从坡上滑下来,速度最快……(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教师版)》期刊2012年10期)

陈建煌[8](2011)在《灵动的线条 舞动的符号——当代着名书法家江华先生书法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华先生擅长行草书,其书作笔势沉稳、奇纵,运笔灵活多变、气势雄勃,结字严谨、疏而有密,用笔逆进顺行、顿挫跌宕、姿肆奇纵。它那起伏的线条变化,行笔运行的节奏,疏密的结体,通篇连贯的章法演绎出顿挫跌宕、节奏明快、轻松潇洒的飘逸风格。(本文来源于《厦门航空》期刊2011年03期)

程春开,罗杰[9](1998)在《科技论文中线条符号的辨析与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论文写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符号,其中线条符号是一类以线条组成的符号,如:“-”、“—”、“~”、“/”、“———”等,它们的长短、形态不一,意义和功能不尽相同。我们通过多年的编辑实践发现,在作者来稿和一些科技期刊中较多地存在这类符号误用、混用或...(本文来源于《徐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6期)

梁一孺[10](1990)在《色彩与线条——民族审美心理的表现符号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分别运用视觉符号、听觉符号或视听两种符号来传达民族审美情感。各类艺术品种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段,从不同的视角表现民族审美心理特征,形成了诸多美学学科和分支。如民族音乐学(比较音乐学),民族绘画美学,书法美学,以及戏剧、电影、建筑、雕刻的民族化理论等。这些独立的学科正在或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期刊1990年06期)

线条符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中,为了探寻中英交替传译中线条符号(箭头符号和线条)的使用与译文质量的关系,笔者对八名实验对象进行了口译实验,并对语料进行了收集,统计和分析。在理论框架方面,林超伦在其着作《实战交传(英汉互译)》中指出线条符号的使用可以帮助译员节省笔记时间,指明逻辑关系,提高笔记效率。与此同时,他也表示中文中多出现动词连用的情况,仅凭线条符号记录动词会对译员回看笔记造成困难。根据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型,交替传译一共分为两个阶段:听力和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和协调;记忆、笔记回看和产出。吉尔指出,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总精力是有限的。合理地使用包括箭头和线条在内的笔记符号能在第一阶段减少笔记耗费的精力,帮助译员将更多精力放到译文产出上,从而提高译文质量。为此,笔者以杨承淑的口译评估标准为基础,逐段为各实验对象评分,统计所使用的线条符号数量后,绘制散点图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图中坐标的分布可以看出译文质量与线条符号数量成负相关,但相关性极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结合对译员笔记,译文和问卷结果的深入分析,本文最后得出结论:交替传译的译文质量与线条符号的使用无必然联系。虽结论如此,但在随后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实验对象均肯定了线条符号的作用。在未来口译教学中,线条符号的介绍是有必要的,同时教师也应向学生明确指出它们的局限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条符号论文参考文献

[1].马钦忠.书法形式的“中国风景”:词语、线条、方向性符号空间[J].中国书法.2018

[2].邓李岚.汉英交传笔记中线条符号的使用对于口译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3].孙莉.线条符号在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以埃贡·席勒为例[J].美术界.2017

[4].张丁苒.仰韶文化彩陶线条纹饰的符号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

[5].陈伟平.刻画玉林的城市精神[N].玉林日报.2016

[6].赵小然.水墨线条的符号性研究——以水墨线条在现代绘画中的应用为例[J].大众文艺.2015

[7].姚海颖.线条符号[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

[8].陈建煌.灵动的线条舞动的符号——当代着名书法家江华先生书法印象[J].厦门航空.2011

[9].程春开,罗杰.科技论文中线条符号的辨析与使用[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8

[10].梁一孺.色彩与线条——民族审美心理的表现符号系统[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0

标签:;  ;  

线条符号论文-马钦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