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混合液论文-梁双

蛋白质混合液论文-梁双

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质混合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拉伸速差,低丰度蛋白,分离度

蛋白质混合液论文文献综述

梁双[1](2017)在《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蛋白质混合样品中低丰度组分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在研究阶段,蛋白质难以检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血清中蛋白质浓度相差迥异,高丰度蛋白很容易掩盖低丰度蛋白,造成低丰度蛋白检测困难。所以,蛋白质浓缩富集成为有效分析复杂样品的一个重要办法。富集浓缩样品时常常伴随着复合物中高丰度蛋白质的过载,这将由于严重的纵向分散导致整个分离情况变的糟糕。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毛细管电泳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即拉伸速差模式毛细管电泳。过载样品首先在更高的电场强度下拉伸到更宽的区域,然后通过“切割”将样品分馏成“薄片”,由于较小的纵向分散,可以使这些“薄片”样品实现基线分离。在实验中,为了使该方法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对毛细管内壁进行涂覆,避免电渗流及样品吸附造成的重现性差、实验不稳定。在本方法中,我们通过分离N,N'-二苯基胍和N,N'-二(邻甲苯基)胍的过量混合物来证实新方法的可行性,并与传统的毛细管电泳方法进行对比;此后,通过从高丰度蛋白质中分离低丰度蛋白质来证明新方法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俞亚东,杨震,段远源[2](2016)在《多糖蛋白质混合液中膜污染层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膜污染层是一种典型的多孔介质。在膜污染研究中,通常利用海藻酸钠为代表的多糖类污染液进行过滤实验。本文在海藻酸钠污染液中加入了酵母粉代表的蛋白质类污染物,对混合污染液进行了过滤实验。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膜污染层内的多糖和蛋白质进行了标记,并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进行观测。通过图像分割技术得到膜污染层孔隙和骨架的二值图,进而计算了多孔介质层的孔隙率。结果表明膜污染层孔隙率的减小与膜过滤过程中透膜流量的衰减相对应,蛋白质类污染物在过滤过程中限制了多糖类污染物在膜表面的附着与堆积。(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赵怡红,吴玲,孙鹏[3](2016)在《葡萄籽仁蛋白质混合酶提取工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酿酒葡萄籽为原料,将籽仁分离后,用干燥籽仁,在料液比1∶30条件下,对菠萝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等量混用量、酶解温度、时间、pH值4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籽仁中蛋白质提取最佳工艺参数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酶量>温度>pH值>时间;最佳工艺参数:混合酶量为0.24 g/mL,提取温度为55℃,pH值为7.5,提取时间为50 min。在最佳工艺下酿酒葡萄籽仁蛋白提取率达92.7%。(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13期)

操义平[4](2016)在《多糖/蛋白质混合体系复杂相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食品结构化所必需的大分子物质,多糖、蛋白质等食品胶体在现代食品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多糖/蛋白质混合体系已被研究多年,但是对混合体系相行为受构象转变影响的研究仍然有限。食品中的大多数多糖和蛋白质在加工储藏中常常伴有丰富的构象转变和凝胶行为,研究相行为与构象转变的耦合可为食品体系的功能设计提供更多选择,亟需深入研究。本文选取k-卡拉胶/B型明胶和k-卡拉胶/b-乳球蛋白这两种典型的多糖/蛋白质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micro DSC、UV/Vis、NMR、DLS、CLSM、ITC、FTIR、XRD、XPS、流变仪、荧光探针、电导率等手段,建立多糖/蛋白质混合体系的复杂相图,分析不同相分离(结合型、隔离型)转化、共存的行为和规律,阐明相分离与分子构象转变之间的耦合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详细绘制了k-卡拉胶/B型明胶混合体系在温度-离子强度坐标下的复杂相图,相图可分为七个区:(I)相容区;(II)静电主导的结合型相分离区;(III)氢键主导的结合型相分离区;(IV)静电与氢键共同主导的结合型相分离区;(V)隔离型相分离区;(VI)隔离型相分离与氢键主导的结合型相分离的共存区;(VII)凝胶束缚的隔离型相分离区。首次发现了氢键主导的结合型相分离,这是一种全新的结合型相分离,丰富了传统结合型相分离的内涵。2.以k-卡拉胶/B型明胶为模型体系,研究了多糖分子构象转变对多糖/蛋白质静电复合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I)特异性离子络合;(II)分子结构硬化。特异性离子络合通过改变k-卡拉胶分子的电负性,可抑制(在K+存在下)或促进(在I-存在下)k-卡拉胶/B型明胶的静电复合;分子结构硬化则通过增加多糖分子的持续长度进而导致静电复合的解离。根据Tanaka双螺旋形成理论,构建了k-卡拉胶有序化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分子结构硬化对静电复合的影响。3.以k-卡拉胶/b-乳球蛋白为模型体系,研究了多糖/蛋白质静电复合对多糖构象转变的影响,影响作用与复合物的分子状态有关:(I)可溶性复合物对k-卡拉胶构象转变的影响微弱,在该状态下b-乳球蛋白的络合对k-卡拉胶分子链的束缚相对较低;(II)不溶性复合物显着阻碍k-卡拉胶构象转变,主要归结于b-乳球蛋白的空间位阻效应及其对k-卡拉胶分子链的高度束缚。在Mc Ghee-Hippel大分子-配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糖/蛋白质静电复合影响多糖构象转变的理论模型。此外研究发现,多糖/蛋白质静电复合对多糖构象转变的影响与蛋白质的分子量密切相关。当蛋白质(多肽)的分子量大于2000 Da时,静电复合阻碍多糖的构象转变;当蛋白质(多肽)的分子量小于1000 Da时,静电复合反而对多糖的螺旋结构起到稳定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调控荷电多糖的凝胶行为和凝胶性质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4.对比研究了不同价态金属离子与l-卡拉胶的相互作用,发现叁价金属离子(Fe~(3+)、Al~(3+))与l-卡拉胶存在特异性结合,导致弱凝胶或沉淀的形成。该特异性结合与Fe~(3+)、Al~(3+)的价态和配位效应有关。Fe~(3+)和Al~(3+)与l-卡拉胶结合的化学定量比均为1:1,但Fe~(3+)展现更高的结合常数。(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5-29)

冉晓云,郭明,徐兴涛,李铭慧[5](2012)在《Cu~(2+)离子与蛋白质混合体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Cu2+离子与血清蛋白质混合组份体系的结合反应机制,测定了反应体系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探讨了荧光猝灭机理。同时探索了Cu2+与蛋白质混合组份体系及单一组份体系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混合组份体系中,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与牛乳铁蛋白(Bovine lactoferrin,BLF)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混合组份体系中BSA/BLF与Cu2+的相互作用,Cu2+与蛋白质混合组份体系相互作用并非蛋白质单组份体系作用之和。分析实验数据,首次发现当BSA/BLF达到临界比值时,金属离子与混合蛋白质组份相互作用过程中出现了蛋白质分子的"契合"现象。文章利用生物酶反应机制中的酶活性部位柔性假说合理解释了Cu2+与血清蛋白质混合组份体系相互作用中的"量敏效应"。(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08期)

魏晓芳,常志东,刘会洲[6](2000)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泡沫的富集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泡沫分离法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牛血清白蛋白(BSA)混合体系中,两种表面活性物质的富集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这两种成分的存在对泡沫行为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混合体系的起泡性能及各成分在泡沫中的富集不同于二者单独存在时的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在泡沫分离中蛋白质和表面活性剂的提浓率较高:而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时,蛋白质和表面活性剂的提浓率均降低。(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0年S1期)

殷钢,周蕊,李琛,刘铮,袁乃驹[7](2000)在《糖-蛋白质混合体系泡沫分离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环流泡沫分离技术对若干糖 -蛋白质 (牛血清白蛋白 )混合模拟体系进行了分离实验 ,研究了 p H值对溶液表面张力和分离效果的影响 ,在综合考虑蛋白质泡沫夹带量、去除率、糖的损失率及分离因子的基础上 ,得到了泡沫分离的最优 p H值。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环流泡沫分离技术可以实现糖与蛋白质的分离 ,是生物多糖与蛋白质初级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00年06期)

唐建中,安屏,徐文娟[8](1998)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酚、蛋白质混合液中蛋白质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酚、蛋白质混合液中蛋白质含量唐建中安屏1徐文娟(苏州医药职工中专,1.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键词分光光度法;蛋白;测定中图法分类号Q503在对混合物中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时常因非蛋白质的干扰而影响测定。我们根据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刘忠义,谢放华,刘畅新,彭玉红[9](1993)在《大豆蛋白与乳蛋白质混合制造冰淇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冰淇淋是以奶油和非脂乳固体为主体经搅拌凝冻而成的一类冷饮食品,组织细腻、香味浓郁、口味滋美、营养丰富、四季宜食。自于我国牛乳供应不足,奶油已部分由人造奶油替代,关于蛋白质取代物的研究,人们曾探讨过花生和大豆替代牛乳生产冰淇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许多问(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1993年03期)

相洪琴[10](1993)在《鱼蛋白质混合剂保存供者肝脏》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师Boris Rubinsky报道,防止冷水鱼冻结的一种蛋白质可延长待移植供者器官的寿命。 Rubinsky在伯克利工业联络规划大会上报告说,他及其合作者将纽芬兰海的大头鱼的蛋白质加入到“保护能力最差的保护溶液”中,并用这种混合剂保存冷冻的大鼠肝脏达24小时之久,肝脏没有受到严重损伤。研究人员发现,用鱼蛋白质保存的肝脏所发挥的作用是未经鱼蛋白质处理肝脏的3倍。(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情报》期刊1993年03期)

蛋白质混合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膜污染层是一种典型的多孔介质。在膜污染研究中,通常利用海藻酸钠为代表的多糖类污染液进行过滤实验。本文在海藻酸钠污染液中加入了酵母粉代表的蛋白质类污染物,对混合污染液进行了过滤实验。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膜污染层内的多糖和蛋白质进行了标记,并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进行观测。通过图像分割技术得到膜污染层孔隙和骨架的二值图,进而计算了多孔介质层的孔隙率。结果表明膜污染层孔隙率的减小与膜过滤过程中透膜流量的衰减相对应,蛋白质类污染物在过滤过程中限制了多糖类污染物在膜表面的附着与堆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质混合液论文参考文献

[1].梁双.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蛋白质混合样品中低丰度组分的分离[D].天津大学.2017

[2].俞亚东,杨震,段远源.多糖蛋白质混合液中膜污染层变化规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6

[3].赵怡红,吴玲,孙鹏.葡萄籽仁蛋白质混合酶提取工艺的优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4].操义平.多糖/蛋白质混合体系复杂相行为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5].冉晓云,郭明,徐兴涛,李铭慧.Cu~(2+)离子与蛋白质混合体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

[6].魏晓芳,常志东,刘会洲.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蛋白质混合体系泡沫的富集行为[J].化工学报.2000

[7].殷钢,周蕊,李琛,刘铮,袁乃驹.糖-蛋白质混合体系泡沫分离过程研究[J].化学工程.2000

[8].唐建中,安屏,徐文娟.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酚、蛋白质混合液中蛋白质含量[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8

[9].刘忠义,谢放华,刘畅新,彭玉红.大豆蛋白与乳蛋白质混合制造冰淇淋的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

[10].相洪琴.鱼蛋白质混合剂保存供者肝脏[J].国外医学情报.1993

标签:;  ;  ;  ;  

蛋白质混合液论文-梁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