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碎栓论文-李博宇,李静

导管碎栓论文-李博宇,李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管碎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卒中,肺栓塞,介入治疗

导管碎栓论文文献综述

李博宇,李静[1](2019)在《脑出血急性期合并肺动脉主干栓塞经导管碎栓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出血急性期合并肺动脉栓塞是临床并不多见的危重症,常规溶栓及抗凝治疗是其禁忌,经皮肺动脉介入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近日,本院收治1例34岁脑出血急性期合并双侧肺动脉主干血栓栓塞患者,通过经皮肺动脉血栓碎裂及抽吸等介入治疗方法有效降低了患者肺动脉高压,改善肺动脉血流灌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罗祥,宋韵,郭春丽,和建武,秦皓[2](2019)在《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局部灌注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54例高危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0例,患者均行一般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介入碎栓治疗和经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灌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1)两组溶栓治疗3d后血流变(HR)和风湿因子(RF)明显减慢,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等血气分析指标也较前明显改善,两组各自溶栓前、后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瑞替普酶)溶栓后差异较对照组(阿替普酶)更为显着。(2)溶栓3d后,治疗组30例中,治愈30.00%,显效50.00%,无效13.33%,无恶化和死亡病例,总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24例中,治愈25.00%,显效50.00%,无效25.00%,其中恶化1例(4.17%),无死亡病例,总治疗效果有效率75.00%。治疗组治愈率30.00%显着高于对照组25.00%(P<0.05);治疗组总治疗效果有效率86.67%显着高于对照组75.00%(P<0.05)。(3)溶栓治疗后,治疗组出血率13.33%,对照组出血率12.50%,两组溶栓治疗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疗效好,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程章波,丁杭,任飞,蓝永荣,李春平[3](2019)在《药物机械碎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股静脉瓣膜功能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分析药物机械碎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股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到2017年3月我科室收治的6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3组:A组, 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岁,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B组, 15例,平均年龄55岁,男8例、女7例,行单纯药物机械碎栓(pharmaco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治疗;C组, 9例,平均年龄56岁,男4例、女5例,行PMT联合CDT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股静脉瓣膜功能情况。结果在出院时有40.0%(24/60)的患者存在双侧下肢深静脉瓣膜的反流。有40.0%(24/60)的患者存在单侧深静脉瓣膜反流(均为患肢)。有20.0%(12/60)的患者无瓣膜反流。单纯CDT治疗组中有38.9%(14/36)的患者术后存在患肢股静脉瓣膜反流,单纯PMT治疗组中有33.3%(5/15)的患者术后存在患肢股静脉瓣膜反流,PMT联合CDT组中有55.6%(5/9)的患者术后存在患肢股静脉瓣膜反流(P=0.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MT相比于CDT并不增加对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损害。(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徐力,郑一科,戚进聪,余庆文,方水桥[4](2018)在《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分组原则下,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支架取栓。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30 d的NIHSS评分,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和血管再通率,记录脑内出血、病死率和mRS评分<2的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后各阶段观察组患者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再通率均好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和血管再通率情况显着好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内出血、病死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上应用支架取栓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8年24期)

程章波,任飞,蓝永荣,李春平,雷云宏[5](2018)在《Fogarty导管取栓与经皮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Fogarty导管取栓与经皮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科室收治的4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23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B组20例采用经皮药物机械碎栓(Pharmaco Mechanical Thrombolysis,PM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动脉损伤的发生率、远端动脉的栓塞率及围术期死亡率、下肢动脉血管I期通畅率及保肢率。结果两组技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动脉损伤发生率(30.43%)明显高于B组(5.00%)(χ~2=4.57,P=0.03)。Fogarty导管取栓与PMT治疗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在动脉血管的I期通畅率(χ~2=0.10,P=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与PMT,两种治疗方案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都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8年36期)

杨鑫[6](2018)在《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3例患者,治疗期间尿激酶总量(234.44±38.27)万U,静脉溶栓治疗平均(5.04±0.89)d;治愈10例,30.3%,显效19例,57.57%,好转4例,12.12%,无死亡病例,无恶化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及溶栓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35期)

蔡红,余涵,沈碧娥,俞裕玉[7](2018)在《经导管直接溶栓联合球囊扩张导管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48例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生率高,并有逐年递增趋势~([1]),其主要危害是急性期并发肺动脉栓塞导致死亡,后期因并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而导致下肢酸胀、浅静脉曲张、溃疡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因此早期施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随着血管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经导管直接(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邱承高,张雷,李先华[8](2018)在《经导管碎栓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用经导管碎栓溶栓疗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梧州市工人医院肾内科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患者。为治疗组患者应用经导管碎栓溶栓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局部动脉侧直接穿刺后溶栓疗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治疗期间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进行血液透析的有效血流量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3个月内,治疗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用经导管碎栓溶栓疗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8年11期)

程章波,丁杭,黄烽,任飞,蓝永荣[9](2018)在《单纯导管接触性溶栓与联合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纯置管溶栓(CDT)与联合药物机械碎栓(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2组,A组36例采用CDT治疗,B组24例采用PMT或PMT联合CDT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健侧和患侧下肢周径差、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出血并发症、股静脉瓣膜返流情况及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小腿周径差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B组的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均显着低于A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906,P<0.01)。2组溶栓期间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1,P=0.511)。A组和B组中分别有38.9%和41.7%的患者术后存在患肢股静脉瓣膜返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0.098;P=0.922)。2组患者随访期间PT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900,P=0.343)。结论对于急性髂股静脉DVT的患者,CDT和PMT都是安全有效的。PMT能缩短溶栓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本文来源于《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潘文[10](2018)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效果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行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B组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对两组患者术后3d的NIHSS评分及血管再通率进行观察。结果:A组术后NIHSS评分优于B组(P<0.05);A组术后3d的血管再通率为93.55%,明显较B组74.19%高(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治疗效果优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8年06期)

导管碎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局部灌注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54例高危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0例,患者均行一般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介入碎栓治疗和经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灌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1)两组溶栓治疗3d后血流变(HR)和风湿因子(RF)明显减慢,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等血气分析指标也较前明显改善,两组各自溶栓前、后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瑞替普酶)溶栓后差异较对照组(阿替普酶)更为显着。(2)溶栓3d后,治疗组30例中,治愈30.00%,显效50.00%,无效13.33%,无恶化和死亡病例,总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24例中,治愈25.00%,显效50.00%,无效25.00%,其中恶化1例(4.17%),无死亡病例,总治疗效果有效率75.00%。治疗组治愈率30.00%显着高于对照组25.00%(P<0.05);治疗组总治疗效果有效率86.67%显着高于对照组75.00%(P<0.05)。(3)溶栓治疗后,治疗组出血率13.33%,对照组出血率12.50%,两组溶栓治疗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疗效好,安全性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管碎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博宇,李静.脑出血急性期合并肺动脉主干栓塞经导管碎栓1例[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2].罗祥,宋韵,郭春丽,和建武,秦皓.局部灌注瑞替普酶溶栓在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行经肺动脉内导管碎栓介入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3].程章波,丁杭,任飞,蓝永荣,李春平.药物机械碎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股静脉瓣膜功能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

[4].徐力,郑一科,戚进聪,余庆文,方水桥.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

[5].程章波,任飞,蓝永荣,李春平,雷云宏.Fogarty导管取栓与经皮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2018

[6].杨鑫.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

[7].蔡红,余涵,沈碧娥,俞裕玉.经导管直接溶栓联合球囊扩张导管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48例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8

[8].邱承高,张雷,李先华.经导管碎栓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

[9].程章波,丁杭,黄烽,任飞,蓝永荣.单纯导管接触性溶栓与联合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照研究[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8

[10].潘文.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8

标签:;  ;  ;  

导管碎栓论文-李博宇,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