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目的:探讨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至2016年间的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采取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对照组采取非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优、副作用轻、住院时间少(均P<0.01),介入治疗费用较高,但非介入治疗费用低(P<0.01),两组住院总体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副作用轻微,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微导管;肝动脉插管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28-02

栓塞肝段或亚段既能提高疗效,又可减轻副作用程度。随着临床精细介入治疗的逐步推进,肝段或亚段的栓塞疗法愈来愈倾向于应用微导管[1]。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采用微导管技术对肝动脉分支进行超选择插管的治疗效果,并与非超选择插管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至2016年间的180例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中男性7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6.78±10.45)岁;肿瘤位于肝左叶16例、右叶60例、双叶14例;巨块型71例、结节型19例;供血动脉为单支者81例、多支9例。对照组中男性7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7.11±9.37)岁;肿瘤位于肝左叶18例、右叶61例、双叶11例;巨块型68例、结节型22例;供血动脉为单支者82例、多支8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均常规插入5F导管至肝动脉,然后以3F微导管同轴置入5F导管内腔中,超选择嵌入肿物的供血动脉中并进行造影复查,采用2ml注射器,将化疗药物碘油乳剂加压注入肿瘤血管,对于多支血供者需进行补充栓塞。对照组为非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采用5F导管越过胃十二指肠动脉,再以相同方法将与观察组一样的化疗药物碘油乳剂注入肿瘤血管。

1.3观察指标

(1)两组疗效:衡量指标为介入治疗后1个月CT平扫复查肿瘤部位的碘油沉积程度[2]和复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2)副作用:介入3d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3)两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包括介入治疗费用和非介入治疗费用两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Ridit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分析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碘油沉积程度优于对照组,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见表1、表2。

3.讨论

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可深入亚段及其以下解剖水平,使能化疗药物碘油乳剂“嵌入”肿瘤血管中,局部药浓度较高,使肿瘤组织的坏死更加彻底;非超选择插管采取低压流控技术注入药物,对于相对缺血性肿物的化疗栓塞效果欠佳[3]。通过本研究结果可看出,观察组在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等方面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从临床应用价值角度分析,观察组单纯介入治疗的费用高于对照组,但非介入治疗费用则较低,两组总体花费基本相等,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副作用轻微,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喜芳.经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175.

[2]独建库,李冠海,等.微导管介入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0):66-67.

[3]邱发凯,南克俊.异常供血肝癌的介入治疗[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63-66.

标签:;  ;  ;  

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