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调适论文-罗志佳

双向调适论文-罗志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向调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哈萨克族,大学生,民族文化,国家认同

双向调适论文文献综述

罗志佳[1](2016)在《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认同教育之间的双向调适——以哈萨克族大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萨克族大学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国家认同教育关乎地区稳定和国家统一。以人的主体性为研究视角,探讨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认同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双向调试,更加容易寻找到哈萨克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原生基础和现实可能。国家认同教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并吸取了民族文化资源,哈萨克族的文化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国家认同基因,彰显着国家认同精神,以中华文化为底蕴、充分吸收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资源并以公民文化为导向的国家认同教育体系是新时期哈萨克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体系建构的科学方向。(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廖佳玲[2](2015)在《清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间的双向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社会与国家均在民族政策、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作出过调适。这种在充分考虑对方利益诉求的前提下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双向调适,是我国古代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间互动交往的良好典范和当今探索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参照。(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尹静[3](2014)在《“心理双向调适法”与中职幼师专业班干部健康心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了现今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基于这一专业办学的某些具体的目标,针对这一专业的班干部提出了将"心理双向调适法"应用到中职幼师专业班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康心理培养工作中的主张。在阐述了"心理双向调适法"及其在中职幼师专业班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康心理培养工作中如何应用的主要思路之后,建议中职幼师专业班主任在对其班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康心理培养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心理双向调适法"。(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教育》期刊2014年12期)

郑智航[4](2013)在《最高人民法院政治话语的变迁及双向调适策略——以1980—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话语分析为主线》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分析主要包括对描述策略、陈述模式以及修辞策略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1980—2010年这31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政治话语在描述策略、陈述模式以及修辞策略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可以发现最高人民法院的话语与中国政治呈现的是一种单向进化的关系,中国法院发展对政治发展形成了一种依赖。人民法院所具有的公共政策形成功能在历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没得到充分实现。因此,人民法院被深深地镶嵌在政治结构中。中国司法制度必须进一步重视中国政治体制、政治架构以及政治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结构性"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张亚军[5](2008)在《“双向调适,多方协调”——“幼小衔接”研究新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家长、幼儿园及小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也都为幼儿能顺利度过这一人生的转折期而做着各种努力。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与此相关的各方却未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幼小衔接的目的、方法、内容等的理解上也还存在着偏差。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在这期的"幼小衔接大家谈"专题策划中,我们就一起来听听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期刊2008年04期)

曲比阿果[6](2005)在《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双向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凉山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生息、繁衍在这里的彝民族。彝族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彝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的影响下,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如何保护彝族传统文化,怎样调整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互动关系,已为世人所关注。本文关注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变迁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使古老的彝族传统文化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永远保持强劲的生命力。(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05年09期)

廖杨,党延中[7](2001)在《民族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双向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民族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双向调适的主要内容。作者认为,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双向调适的经济基础是财税收缴、调整利器是法制建设、政治保障是基层党建、特殊变量是民族政策.文章最后指出,民族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善治”过程实际上是它们双向调适、互促互进的过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01年03期)

李筱文,盘小梅[8](2000)在《少数民族文化与都市文明之双向调适──以广州、深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广州、深圳为例,论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在都市生活的情况、特点及少数 民族传统文化与都市文明的双向调适,并对如何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协调提出 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00年01期)

郭家骥[9](1991)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双向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潮流日益猛烈的冲击下,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共同面临着既要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特性,又要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双重挑战。由此而引发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便是既表现为文化的时代差距,又表现为文化的民族差异的(本文来源于《民族学研究》期刊1991年00期)

郭家骥[10](1989)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双向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潮流日益猛烈的冲击下,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共同面临着既要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特性,又要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双重挑战。由此而引发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便是既表现为文化的时代差距,又表现为文化的民族差异的(本文来源于《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1989-10-01)

双向调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代西南民族地区的乡村社会与国家均在民族政策、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作出过调适。这种在充分考虑对方利益诉求的前提下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双向调适,是我国古代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间互动交往的良好典范和当今探索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参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向调适论文参考文献

[1].罗志佳.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认同教育之间的双向调适——以哈萨克族大学生为例[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廖佳玲.清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间的双向调适[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5

[3].尹静.“心理双向调适法”与中职幼师专业班干部健康心理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4

[4].郑智航.最高人民法院政治话语的变迁及双向调适策略——以1980—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话语分析为主线[J].甘肃社会科学.2013

[5].张亚军.“双向调适,多方协调”——“幼小衔接”研究新视野[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8

[6].曲比阿果.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双向调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7].廖杨,党延中.民族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双向调适[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

[8].李筱文,盘小梅.少数民族文化与都市文明之双向调适──以广州、深圳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0

[9].郭家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双向调适[J].民族学研究.1991

[10].郭家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双向调适[C].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9

标签:;  ;  ;  ;  

双向调适论文-罗志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