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改造论文-曹珂,李和平,李斌,肖竞,罗光莲

地形改造论文-曹珂,李和平,李斌,肖竞,罗光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形改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地城市,适应性,场地设计,土方平衡

地形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曹珂,李和平,李斌,肖竞,罗光莲[1](2019)在《适应性视角下山地城市地形改造与场地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阶段山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大挖大建、打造大尺度人工轴线等不尊重山地原始地形环境的问题,提出将适应性理论的平衡、耦合与组织思维融入山地城市场地设计,形成山地城市场地设计的适应性策略;策略从宏观层面挖填方整体平衡、中观层面台地耦合细分、微观层面建筑多元化接地3个方面,确定出在山地城市场地处理方面,要重点注意场地挖填区域划分、土方量计算、台地比例控制、边缘线划分、建筑接地的高差消化模式等具体问题;经相关案例验证策略指导的场地设计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策略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场地设计方法,可完善相关规划、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黎德俊,黄龙翔,徐坤,简焯毅,吴轶辉[2](2019)在《基于EFDC模型的湖泊水下地形改造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的健康关键在于水动力的健康,而水动力与湖体的地形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收集边界条件,接入水文、水质、地形参数等,创建运用于方兴湖的计算模型。对方兴湖水下地形改造进行分析,经实例验证,模型预测水流流速准确可靠。能为湖泊水下地形改造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李斯佳,王金满,万德鹏,白中科[3](2018)在《采煤沉陷地微地形改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井工采煤导致地表沉陷进而引发水土流失,微地形改造对沉陷地水土流失控制效果明显,但理论研究尚有欠缺,特别是对水土流失的控制机理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探索微地形改造的基础理论,研究微地形改造对采煤沉陷地水土流失与植被恢复的影响机理,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采煤沉陷区微地形变化特征及水土流失规律、微地形改造方法、沉陷土地微地形改造应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总结发现:(1)采煤沉陷在沉陷区地表带来新的微地形变化;(2)微地形改造方法对土壤水肥特性、土壤侵蚀和植被恢复均有影响,但许多作用机理依然不明确;(3)微地形整地措施在采煤沉陷地有较好的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效果,但许多研究方向不够深入,需进一步加强。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采煤沉陷地复垦微地形改造的研究方向,包括研发采煤塌陷地微地形及其改造的信息获取方法、探讨采煤沉陷地微地形的水文过程、加强采煤沉陷地微地形改造的效应机理分析、研究采煤沉陷地微地形设计与改造方法和技术体系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郑华斌,唐启源,傅志强,谭淑端,陈灿[4](2018)在《微地形改造对稻田蓄水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栽培措施来看,实现高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急需开展一种新的大田蓄水模式。本研究开展了垄作梯式生态稻作(RT)、垄厢生态稻作(B)和传统生态稻作(CK)叁种微地形改造措施对稻田蓄水模式和水稻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并测定了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垄和厢的参数。RT能提高自然降水的蓄积能力和通过干湿交替浸润灌溉提高土壤通气性。RT的水分蓄积量比CK高29%,主要蓄积在垄沟中。RT模式下不同品种(除2011年的黄华占外)的产量显着高于CK。RT模式下,2011和2012年的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比CK高16.5%和28.2%,齐穗前和齐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变化不一致。因此,RT是一种有效的微地形改造措施,不仅改变了稻田蓄水模式,提高了蓄水能力,特别是自然降水的蓄积能力,而且还提高了水稻产量。(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8年02期)

杨娅双,王金满,万德鹏[5](2018)在《人工堆垫地貌微地形改造及其水土保持效果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堆垫地貌由城镇、工矿建设中松散易侵蚀的弃土、弃渣堆垫而成,全世界每年数百亿立方米的堆积物压占大量土地并造成严重的岩土侵蚀。微地形改造可调控地表径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地表微生境。鉴于此,本文阐述了人工堆垫地貌岩土侵蚀特征;对梯田、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挡水埂等微地形改造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对比分析不同微地形改造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探讨了不同微地形整地措施的减流减沙、蓄水保肥、植被恢复等方面的水土保持效果;并指出当前人工堆垫地貌微地形改造方法、整地措施组合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堆垫地貌径流侵蚀机理、水文学原理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人工堆垫地貌岩土侵蚀治理、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郜惠华,宋世忠[6](2016)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日益提高,而在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园林做为人们心中所存在的"家",其环境的艺术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简单描述了园林的地形地貌以及其作用,总结了园林地形地貌设计、利用及改造的原则、步骤和设计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6年16期)

吕彭飞,卢瑞起[7](2016)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地形地貌的利用及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园林建设是当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保证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市政基础工程。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是提高园林工程美观、观赏性和艺术性的重要工作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常常会对地形地貌进行利用和改造,本文首先对园林环境艺术进行了阐释,然后对园林地形地貌的作用、利用和改造进行了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6年34期)

陈祥,朱本国,陈康,徐福银,胡艳燕[8](2016)在《丘陵地苗圃地形改造后的土壤理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原有地形为典型丘陵地形、经大幅度的地形改造后以平地为主的苗圃基地重庆渝北区龙兴镇御临河半岛苗圃基地为调查对象。通过土壤常规理化指标和有效土层厚度的调查,了解地形改造后土壤的肥力水平、酸碱度、物理状况、可用的土壤数量等,研究高强度地形改造后的土壤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6年03期)

王敏[9](2016)在《铜梁区地形及建筑叁维仿真系统改造建设及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几年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撤县建区",为铜梁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铜梁区规划局的日常工作面对着急剧增长的信息量和各类繁杂的业务,以前由重庆市勘测院建设的单机版叁维地理信息平台已不能很好地辅助规划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建立更为先进、科学、高效的可视化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铜梁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业务抓手。(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6年04期)

蒋泽阳,许昌,朱金华[10](2016)在《风电场局部地形改造空气动力场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风场局部地区机组发电能力不足、技术改造效果不确定的问题,应用Global mapper、WAsP、Matlab等软件拟合出局部地形物理模型。以风场实测数据作为物理模型的入流条件,利用UDF自定义速度入口和湍流入口,通过CFD计算出12种来流下各改造地形的机组轮毂高度处的风速、湍流度。与实际风数据比较后发现,该物理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改造地形可有效增加下风向的风速、减小湍流度,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地形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湖泊的健康关键在于水动力的健康,而水动力与湖体的地形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收集边界条件,接入水文、水质、地形参数等,创建运用于方兴湖的计算模型。对方兴湖水下地形改造进行分析,经实例验证,模型预测水流流速准确可靠。能为湖泊水下地形改造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形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1].曹珂,李和平,李斌,肖竞,罗光莲.适应性视角下山地城市地形改造与场地设计方法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黎德俊,黄龙翔,徐坤,简焯毅,吴轶辉.基于EFDC模型的湖泊水下地形改造效果评估[J].广东化工.2019

[3].李斯佳,王金满,万德鹏,白中科.采煤沉陷地微地形改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8

[4].郑华斌,唐启源,傅志强,谭淑端,陈灿.微地形改造对稻田蓄水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8

[5].杨娅双,王金满,万德鹏.人工堆垫地貌微地形改造及其水土保持效果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8

[6].郜惠华,宋世忠.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J].花卉.2016

[7].吕彭飞,卢瑞起.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地形地貌的利用及改造[J].建材与装饰.2016

[8].陈祥,朱本国,陈康,徐福银,胡艳燕.丘陵地苗圃地形改造后的土壤理化特性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6

[9].王敏.铜梁区地形及建筑叁维仿真系统改造建设及运用[J].城市地理.2016

[10].蒋泽阳,许昌,朱金华.风电场局部地形改造空气动力场数值模拟[J].水电能源科学.2016

标签:;  ;  ;  ;  

地形改造论文-曹珂,李和平,李斌,肖竞,罗光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