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振幅论文-陈晓亮,王铁岩,朱颖,杨春鸿,陈静

低频振幅论文-陈晓亮,王铁岩,朱颖,杨春鸿,陈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频振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功能状态,低频振幅分数图,低频振幅图,孤独症患儿

低频振幅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亮,王铁岩,朱颖,杨春鸿,陈静[1](2019)在《首诊孤独症患儿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自发活动低频振幅图和低频振幅分数图上的区域性异常改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孤独症首次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诊断儿童脑自发活动低频振幅分数(fALFF)图及低频振幅(ALFF)图上的区域性异常变化研究。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40例孤独症首诊儿童,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将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两组均在静息状态下应用3.0T TX型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梯度回波序列采集血氧依赖水平(BOLD)的脑功能成像数据,予以空间标准化、校正头动及预处理时间校正,6 mm高斯核平滑运算,采用REST脑功能软件处理数据,得到两组的fALFF图和ALFF图,比较两组的图像差别。结果:观察组患儿右侧颞回、颞极中部ALFF值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085,P<0.05);观察组患儿的左侧颞回、梭状回枕中回、右侧颞回、右侧颞极中部、颞中以及下回的fALFF图值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685,t=5.9370,t=6.738;P<0.05);观察组患儿双侧小脑内侧、小脑蚯部及脑干部的fALFF图值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35,P<0.05)。结论:fMRI静息状态下的fALFF图和ALFF图可发现孤独症患儿的多脑区功能异常变化,可能与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低龄儿童脑功能发育的重要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江凯华,易阳,李林,赵方乔,沈惠娟[2](2019)在《不同性别遗尿症儿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和注意行为学,研究不同性别夜间遗尿症(NE)儿童认知功能差异的脑机制及行为学表现。方法受试儿童为5~11岁,其中NE儿童32例(男15例,女17例),正常儿童35名(男16名,女19名),均行磁共振扫描,采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分别进行持续性操作测试(CPT)任务,统计正确个数及反应时间。组间差异均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结果功能磁共振:正常男童与女童ALFF比较无明显差异脑区;NE男童与女童ALFF比较有差异的脑区位于右侧额中回(t=4.29)、左侧顶下小叶(t=4.38)、右侧小脑后叶(t=4.46),均为男童ALFF值高于女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T行为学:NE(t=-2.527,P=0.017)与正常(t=-2.511,P=0.017)男童反应时间均低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确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和正常男童反应时间(t=0.501,P=0.620)和正确个数(t=0.038,P=0.9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E和正常女童反应时间(t=0.773,P=0.445)和正确个数(t=0.056,P=0.956)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E女童与男童相比表现出更明显的注意力、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受损。(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雨菡,张岳,骆文婷,严兆贤,张颖[3](2019)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偏头痛患者比率低频振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无先兆偏头痛(MwoA)患者大脑比率低频振幅(fALFF)的影响。方法采用交叉设计、单盲、随机自身对照试验,招募27例MwoA患者,先后接受迷走与非迷走刺激,随机选择14例先接受8 min持续迷走刺激,1周后再接受8 min持续非迷走神经刺激;另外13例仅刺激顺序与前组相反。刺激前行静息态功能及结构像扫描,刺激后行静息态功能像扫描。应用fALFF方法对fMRI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与刺激前相比,刺激后taVNS组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SMA)的fALFF值增高,staVNS组患者双侧舌回、右侧颞横回、右侧颞上回的fALFF值增高;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与staVNS组对比,taVNS组患者双侧内侧额上回、SMA的fALFF值增高。结论 taVNS可以改变MwoA患者大脑局部神经元活动,从而调节默认网络与疼痛矩阵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葛怀志,陈久尊,徐雷,孙素,林锋[4](2019)在《分数低频振幅在评价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并发抑郁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并发抑郁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区分数低频振幅(f ALFF)的特点及脑功能情况,以期为MCI患者并发抑郁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34例MCI患者中16例并发抑郁者纳入D-MCI组,18例未并发抑郁者纳入nD-MCI组。于平静状态下分别进行3.0T脑部MRI检测并获取相关数据,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相对应各体素的f ALFF值差异,以寻找f ALFF值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与nD-MCI组比较,D-MCI组患者右侧中央后回的f ALFF值降低(差异体素280个,t=-4.2889),而右侧丘脑的f ALFF值显着增高(差异体素572个,t=2.7208)。结论 MCI并发抑郁患者脑部右侧中央后回和右侧丘脑存在f ALFF异常,提示情感及认知网络障碍可能参与其中。(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吕兰兰,张荣荣,闫伟,倪龙燕,彭小慧[5](2019)在《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比率低频振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比率低频振幅(fALFF)的特点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26例为双相抑郁组,同时招募26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认知功能评估并接受磁共振(MRI)扫描采集静息态MRI数据获取fALFF值。分析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f ALFF的特点和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双相抑郁组在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推理与解决问题、视觉学习与记忆、注意/警觉五个认知领域表现较差(均P <0.05);双相抑郁组在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上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颞上回、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楔前叶的fALFF值异常增高(均P <0.005,TFCE校正);双相抑郁组左侧中央前回的fALFF值与语义流畅性测验分值呈正相关(r=0.73,TFCE校正)。结论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存在多个领域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多个脑区的神经活动异常,且特定脑区的异常活动与神经认知表现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9期)

邝启杰,刘驿,宋真,佘生林,李璇子[6](2019)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比率低频振幅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RI,fMRI)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方法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方法纳入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FSZ)和33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对照者,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并采用f ALFF方法分析两组差异脑区,提取患者差异脑区内的fALFF值分析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双侧中央旁小叶、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上回、左侧中央沟盖的fALFF值较对照组降低(P<0.01,FDR校正),未发现f ALFF值升高的区域。相关分析中,患者组左侧中央后回fALFF值与即刻记忆得分呈负相关(r=-0.39,P=0.04)。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全面受损,多处脑区自发活动降低,且部分脑区的异常自发活动与认知功能评分相关,这可能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潜在机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骆文婷,张岳,张颖,周思繁,严兆贤[7](2019)在《耳甲穴迷走神经持续刺激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比率低频振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耳穴迷走神经持续电刺激对无先兆偏头痛(MWoA)患者脑功能区域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将招募的MWoA患者(27例)分为A组(15例)与B组(12例),A组先接受持续8 min耳穴迷走神经刺激,1周后接受非迷走神经持续刺激;B组先接受持续8 min非迷走神经刺激,1周后接受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应用Siemens 3.0 T MRI采集刺激态的全脑功能图像,通过DPABI 3.0及SPM 12软件对比分析非迷走神经刺激与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时患者的比率低频振幅(f ALFF)差异。结果:与非迷走神经刺激相比,耳穴迷走神经持续刺激时MWoA患者双侧孤束核、右侧后扣带回、左侧小脑及双侧丘脑的f ALFF值显着升高(均P<0.05)。结论:耳甲穴迷走神经持续刺激可对脑默认网络和疼痛矩阵产生影响,为揭示针刺耳穴治疗偏头痛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董玉姝,于加贝[8](2019)在《低频振幅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评价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频振幅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的评价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设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于入组患者静息状态下,采用fMRI检测脑功能活动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楔前叶、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低频振荡振幅(ALFF)下降,匡额回、辅助运动去和运动前区ALFF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MRI评价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5期)

李亚利,李坤,王壁,梁颖慧,夏艳红[9](2019)在《伴幻听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幻听的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特点及其与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16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根据阳性症状量表(positive symptoms scale,SAPS)中听幻觉条目评分将患者分为幻听组26例(听幻觉≥3分)和非幻听组26例(听幻觉<3分),并纳入35名健康对照。对所有被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进行ALFF分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症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幻听组ALFF振幅降低的脑区是左侧枕叶、左侧颞叶(P<0.05,AlphaSim校正),ALFF升高的脑区是左侧额叶(P<0.05,AlphaSim校正);非幻听组相比对照组ALFF增高的脑区是左侧额叶、右侧尾状核(P<0.05,AlphaSim校正);幻听组相较于非幻听组ALFF增高的脑区有右侧枕叶(P<0.05,AlphaSim校正)。幻听组右侧枕叶的ALFF值与PANSS阳性症状分(r=0.448,P=0.022)及总分(r=0.407,P=0.039)呈正相关;非幻听组右侧枕叶ALFF值与一般病理症状分呈正相关(r=0.630,P=0.001)。结论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左侧额叶和右侧尾状核功能增强,左侧枕叶和左侧颞叶功能降低;伴与不伴幻听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枕叶功能存在差异,且与精神症状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嘉莉,王传升,马晓,顾家鹏,李文慧[10](2019)在《男性酒依赖患者戒断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男性酒依赖患者戒断期静息态下脑区神经元自发活动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关系。方法对23例男性酒依赖患者和20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其全脑各脑区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并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scale,MMSE)、语言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 test,DST)、霍普金斯词语学习修订版(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 revised,HVLT-R)及连线测试B(trail making test-B,TMT-B)分别评估两组认知功能。结果酒依赖组与对照组相比ALFF减弱脑区为左侧额上回(t=-4.49,P<0.01)、右侧额中回(t=-3.55,P<0.01)、右侧颞上回(t=-5.36,P<0.01)、左侧前扣带回(t=-5.41,P<0.01);ALFF增强的脑区有左侧枕叶(t=3.90,P<0.01)、左侧小脑后叶(t=3.58,P<0.01)。神经心理测评中,酒依赖组MMSE(t=-4.33,P<0.01)、VFT(t=-2.86,P<0.01)、DST(t=-4.93,P<0.01)和HVLT-R(t=-5.16,P<0.01)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MT-B完成时间高于对照组(t=4.67,P<0.01)。酒依赖患者右侧额中回ALFF值与VFT评分呈正相关(r=0.49,P=0.04)。结论男性酒依赖患者戒断期在静息态下存在双侧额叶、右侧颞叶、左侧前扣带回、左侧枕叶、左侧小脑脑区功能活动异常,且右侧额叶脑区功能活动改变与语言功能异常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低频振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和注意行为学,研究不同性别夜间遗尿症(NE)儿童认知功能差异的脑机制及行为学表现。方法受试儿童为5~11岁,其中NE儿童32例(男15例,女17例),正常儿童35名(男16名,女19名),均行磁共振扫描,采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分别进行持续性操作测试(CPT)任务,统计正确个数及反应时间。组间差异均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结果功能磁共振:正常男童与女童ALFF比较无明显差异脑区;NE男童与女童ALFF比较有差异的脑区位于右侧额中回(t=4.29)、左侧顶下小叶(t=4.38)、右侧小脑后叶(t=4.46),均为男童ALFF值高于女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T行为学:NE(t=-2.527,P=0.017)与正常(t=-2.511,P=0.017)男童反应时间均低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确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和正常男童反应时间(t=0.501,P=0.620)和正确个数(t=0.038,P=0.9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E和正常女童反应时间(t=0.773,P=0.445)和正确个数(t=0.056,P=0.956)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E女童与男童相比表现出更明显的注意力、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受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频振幅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亮,王铁岩,朱颖,杨春鸿,陈静.首诊孤独症患儿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自发活动低频振幅图和低频振幅分数图上的区域性异常改变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

[2].江凯华,易阳,李林,赵方乔,沈惠娟.不同性别遗尿症儿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3].王雨菡,张岳,骆文婷,严兆贤,张颖.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偏头痛患者比率低频振幅的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4].葛怀志,陈久尊,徐雷,孙素,林锋.分数低频振幅在评价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并发抑郁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9

[5].吕兰兰,张荣荣,闫伟,倪龙燕,彭小慧.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比率低频振幅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9

[6].邝启杰,刘驿,宋真,佘生林,李璇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比率低频振幅的相关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

[7].骆文婷,张岳,张颖,周思繁,严兆贤.耳甲穴迷走神经持续刺激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比率低频振幅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

[8].董玉姝,于加贝.低频振幅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评价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

[9].李亚利,李坤,王壁,梁颖慧,夏艳红.伴幻听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

[10].王嘉莉,王传升,马晓,顾家鹏,李文慧.男性酒依赖患者戒断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

标签:;  ;  ;  ;  

低频振幅论文-陈晓亮,王铁岩,朱颖,杨春鸿,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