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性能论文-贾鹏,池茂儒,李浩天,刘开成,赵昀陇

扭转性能论文-贾鹏,池茂儒,李浩天,刘开成,赵昀陇

导读:本文包含了扭转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拟轨道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扭转刚度

扭转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贾鹏,池茂儒,李浩天,刘开成,赵昀陇[1](2019)在《扭转刚度和扭转阻尼对虚拟轨道车辆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扭转刚度和扭转阻尼(即车轮的转向刚度和转向阻尼)对受横移控制的虚拟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及控制理论,建立了考虑胎地耦合与机电耦合的虚拟轨道车辆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车轮与转向架之间扭转刚度与扭转阻尼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和控制系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扭转刚度和扭转阻尼确有必要存在且满足模型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动力学性能的扭转刚度选择2 kN/rad,扭转阻尼选择2 kN·s/rad。(本文来源于《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李铁柱,华睿,黄维[2](2019)在《基于拓扑优化的白车身扭转刚度性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身扭转刚度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和NVH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车身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针对某车型白车身的扭转刚度性能提升设计,通过采用局部结构拓扑优化的方法,有效识别了提升性能的局部拓扑优化结构,以最少的重量增加实现性能最大化设计,并制作了实际加强方案,白车身仿真分析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宋广胜,纪开盛,张士宏[3](2019)在《AZ31镁合金棒材循环扭转变形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条件下,对AZ31镁合金挤压棒材进行循环扭转变形,测试了扭转变形过程的力学性能以及变形后的微观组织和织构特征,并对扭转变形对镁合金棒材的力学性能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棒材在循环扭转过程中得到了严格对称的应力-应变滞回线,并且随着循环周期的增加,由于加工硬化和内部微裂纹扩展的共同影响,应力-应变滞回线上的应力峰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在最大扭转角分别为60°和90°条件下,应力峰值出现在第四周期。镁合金棒材扭转变形后的晶粒中出现大量的拉伸孪晶带,孪晶启动使晶粒的C轴转向棒材轴线方向。镁合金棒材扭转变形后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循环扭转变形明显提高了镁合金棒材压缩变形的屈服强度,其值由扭转前的约100MPa最大提高至约200MPa。(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徐泽远[4](2019)在《偏心支撑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抗扭转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的抗扭转性能以及偏心支撑对其抗扭转性能的影响,建立收进层高度不同的L型竖向不规则钢框架结构并分别在其四周按不同布置方式加设D型偏心支撑,对结构进行抗扭转性能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立面收进层高度越大则下部结构的扭转效应越小、上部结构的扭转效应越大,收进层高度应尽可能地高以提高竖向不规则结构的抗扭转能力;同种偏心支撑的不同布置方式对结构抗扭转性能的提升效果不同,"V字形"布置方式下的总体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李萍,华雅玲,林泉,王雪,薛克敏[5](2019)在《纯钨高压扭转组织与性能的微观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压扭转技术在550℃、1.5 GPa压力下成功制得具有细晶组织的难熔金属钨,借助EBSD技术研究了高压扭转变形组织晶粒尺寸、晶界角度以及晶粒取向的演化规律,结合纳米压痕实验结果,分析了应变对工业烧结纯钨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压扭转后材料内部微孔隙有效闭合,组织细化显着,大角度晶界含量快速升高。在应变较低时出现较为明显的沿<101>方向的择优取向;随着应变的增加,择优取向消失,组织趋于均匀。应变较高(扭转5圈)时在叁叉晶界处出现了细小的动态再结晶晶粒。高压扭转变形引起的孔隙闭合、晶粒细化、晶格畸变、位错密度增加和大角度晶界形成,导致屈服强度和纳米硬度随变形量的增大而不断提高;而在致密度、残余内应力和高密度位错的共同作用下,变形试样的弹性模量显着高于工业烧结纯钨,但随着应变量的增大略有降低。(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伍冠中,聂金凤,赵永好[6](2019)在《热处理对高压扭转FeNi_2CoMo_(0.2)V_(0.5)高熵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压扭转工艺(HPT)对铸态FeNi_2CoMo_(0.2)V_(0.5)高熵合金进行剧烈塑性变形处理,随后对其分别在400、600、700及800℃进行1 h的等温退火热处理,测试各样品的硬度变化情况,进一步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组织演变。结果发现:FeNi_2CoMo_(0.2)V_(0.5)高熵合金经过HPT变形(5 GPa,6圈)后,没有发生相变,仍然是单一相的FCC结构,并获得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0 nm的纳米晶组织;根据其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可知其再结晶温度为600℃;通过晶粒微观组织分析可知,低于600℃退火时,晶粒内部主要发生回复过程,无明显长大的现象;600℃以上退火时,随退火温度的提高,晶粒剧烈长大;与其他高熵合金相比,HPT变形态FeNi_2CoMo_(0.2)V_(0.5)高熵合金表现出更高的再结晶温度,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4期)

姚利丽,周志嵩,王威,朱晨露,石荣珠[7](2019)在《超高强钢拉拔影响单丝扭转性能的相关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丝拉拔过程中出现分层。从实际生产出发,结合单丝拉拔分层理论,确定在超高强单丝拉拔过程中双模的使用、塔轮的绕法及聚晶模的使用对分层的影响。试验表明:双模使用有利于单丝扭转性能提高,成品道次使用双模对单丝分层影响最大;在拉拔不断丝的前提下,可通过减少绕线来提高单丝品质;可在后几道使用聚晶模代替钨钢模,能改善单丝韧性,提高扭转值。相关因素的确定为生产实际中提高单丝扭转性能提供可直接实施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金属制品》期刊2019年03期)

刘红领,王昱昕,贾新建,徐作文[8](2019)在《扭转梁结构特性对悬架K&C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扭转梁横梁开口方位角、横梁截面厚度、横梁垂向位置、横梁纵向位置等参数为变量,基于扭转梁后悬架的ADAMS模型进行K&C性能优化仿真分析,得到了这些参数与扭转梁悬架K&C性能之间的灵敏度关系,可以为扭转梁悬架的早期设计和后续性能优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06期)

薛克敏,王喆,刘梅,王雪,李萍[9](2019)在《纯钼高压扭转过程中微纳尺度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工业烧结纯钼在室温下进行了压力为6GPa,扭转圈数为1、2和5圈的高压扭转实验,借助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对变形前后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表征,通过有限元模拟获得了不同变形程度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高压扭转对纯钼力学性能具有显着的强化作用,变形前后试样的纳米硬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从3.02 GPa和970 MPa升高至7.80 GPa和3370 MPa。分析认为,细晶强化和位错强化是强度提升的主要因素。然而,高压扭转变形导致的位错增殖和残余应力升高使材料的弹性模量随应变量的增大而逐步降低。此外,基于有限元模拟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高压扭转过程中应力和等效应变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大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硬化行为。(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赵丹[10](2019)在《热场和预扭转应变对镁合金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是目前最常用、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阻尼减震降噪性好和可循环应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气缸头盖、变速箱壳体、离合器踏板等汽车零配件,飞机机翼、航空发动机、电机壳体等航空航天军事产品。其中,作为发动机等部件,镁合金通常要工作在高温环境下。镁合金室温下塑性较差,高温条件可以大幅度提高镁合金的塑性,预扭转应变可以提高镁合金的拉伸强度。研究高温拉伸、扭转变形时的流变应力变化规律以及预扭转应变对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其在服役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变化,对提高材料工程实际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结合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多载荷多物理场材料微观力学性能测试仪器,进行调试校准研究,通过速率法进行机架柔度的计算,对试验仪器特有的仿型复合夹具造成弹性模量的误差进行校准,分别采用20钢、45钢、7075铝合金、7050铝合金和TA2材料进行拉伸校准试验,计算出测试得到弹性模量与材料真实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2)利用修正校准后的测试仪器进行AZ80镁合金的拉伸、扭转试验,得到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校准后的弹性模量值,同时在AZ80镁合金拉伸试验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拉伸速率,排除拉伸速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3)针对AZ80镁合金材料进行了高温拉伸、扭转试验,预扭转拉伸试验以及高温-预扭转拉伸试验,并对试验后的断口进行微观形貌观测。一方面验证了试验仪器在拉-扭复合载荷以及高温测试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结合常温拉伸、扭转测试研究高温和预扭转应变分别以及同时对AZ80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叁个结论:随着温度的增加,AZ80镁合金的强度降低但塑性性能很大程度的得到提高,当扭转速率为10°?s温度为400℃时,AZ80镁合金表现出较高的热加工塑性;预扭转角度为0-60°时,随着预扭转角度的增加,AZ80镁合金强度得到提高,随着预扭转角度的继续增大,AZ80镁合金的弹性变形性能大幅度降低,塑性变形变化较小;高温、预扭转应变共同作用下,可以同时提高AZ80镁合金的强度以及材料的塑性性能。(4)对典型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其中J-C本构模型适合材料进行热力耦合分析,且易于求解。通过拟合AZ80镁合金常温准静态拉伸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其J-C本构模型的相关参数,对AZ80镁合金进行ABAQUS仿真分析,补充试验无法达到的高温条件,同时补充预扭转应变值,进一步细化分析其对AZ80镁合金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扭转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车身扭转刚度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和NVH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车身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针对某车型白车身的扭转刚度性能提升设计,通过采用局部结构拓扑优化的方法,有效识别了提升性能的局部拓扑优化结构,以最少的重量增加实现性能最大化设计,并制作了实际加强方案,白车身仿真分析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扭转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贾鹏,池茂儒,李浩天,刘开成,赵昀陇.扭转刚度和扭转阻尼对虚拟轨道车辆性能的影响分析[J].机械.2019

[2].李铁柱,华睿,黄维.基于拓扑优化的白车身扭转刚度性能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19

[3].宋广胜,纪开盛,张士宏.AZ31镁合金棒材循环扭转变形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9

[4].徐泽远.偏心支撑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抗扭转性能影响研究[J].江苏建筑.2019

[5].李萍,华雅玲,林泉,王雪,薛克敏.纯钨高压扭转组织与性能的微观尺度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6].伍冠中,聂金凤,赵永好.热处理对高压扭转FeNi_2CoMo_(0.2)V_(0.5)高熵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7].姚利丽,周志嵩,王威,朱晨露,石荣珠.超高强钢拉拔影响单丝扭转性能的相关因素[J].金属制品.2019

[8].刘红领,王昱昕,贾新建,徐作文.扭转梁结构特性对悬架K&C性能影响分析[J].机械设计.2019

[9].薛克敏,王喆,刘梅,王雪,李萍.纯钼高压扭转过程中微纳尺度的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10].赵丹.热场和预扭转应变对镁合金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标签:;  ;  ;  ;  

扭转性能论文-贾鹏,池茂儒,李浩天,刘开成,赵昀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