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论文-鲍波

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论文-鲍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

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鲍波[1](2014)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提高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探讨和研究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08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通,而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内科治疗方式(脱水降颅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遵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治疗效果判定。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为7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的占据优势,且比较差异提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和降低死亡及致残率,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费冰,凌杰[2](2014)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7%、50.0%比12.9%、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GOS评价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7%比16.7%),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比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比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治疗效果及术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4年05期)

汪明义[3](2013)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双侧可调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及预后转归。方法 38例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可调控去骨瓣减压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并按照GOS评分的比较预后转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但观察组患者术中脑膨出及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良好、中残患者的例数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可调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较标准去骨瓣减压更为肯定,但该手术要求更高,时间更长,创伤更大,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3年09期)

郑艳梅[4](2012)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31例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颅内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良好率(35.5%)明显高于对照组(13.3%),观察组病死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1%)明显低于对照组(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降低患者颅内压、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切口疝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2年26期)

简俊红[5](2009)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开颅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双侧可调控开颅去骨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并于3个月后进行GOS评定,两组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治疗组共24例,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对照组28例,恢复良好4例,中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2例。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术中脑膨出和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恢复良好率优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在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双侧可调控性去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比传统的单侧开颅去大骨瓣术能更有效地减少术中的急性脑膨出和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明显地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9-05-01)

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7%、50.0%比12.9%、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GOS评价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7%比16.7%),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比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比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治疗效果及术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鲍波.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

[2].费冰,凌杰.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

[3].汪明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J].河北医药.2013

[4].郑艳梅.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

[5].简俊红.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

标签:;  ;  ;  

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论文-鲍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