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荷载论文-孟令钊

局部荷载论文-孟令钊

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部荷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拱形组合墙板,双钢板混凝土,局部荷载,破坏机理

局部荷载论文文献综述

孟令钊[1](2019)在《局部荷载下拱形组合墙板的破坏机理及抗爆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爆炸/冲击恐怖袭击以及意外事故的增多,建筑结构的防护安全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以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形成的防爆墙受到工程界的重点关注。为此,本文针对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在静力局部荷载下的破坏机理及其在爆炸荷载下的抗爆性能进行了试验与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制作了3个钢板厚度不同的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结构,钢板间采用钢筋连接件进行拉结。采用半球型锤头,对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进行顶部集中荷载下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试件在静力荷载下的加载变形过程、破坏模式、承载能力以及全过程力-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在局部静力荷载下共经历四个阶段:近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以及破坏阶段;试件的变形以局部变形为主,破坏模式为试件连接件与下钢板连接处脱开,混凝土层碎裂以及锤头附近的上钢板发生开裂;连接件在试件达到屈服承载力前受拉,在强化阶段部分连接件退出工作。(2)基于有限元分析平台LS-DYNA进行了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的精细化建模,通过与试验获得的力-位移曲线和破坏模式等对比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与准确性;进行了不同混凝土厚度、钢板厚度以及矢跨比等因素对组合墙板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获得了上述因素对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屈服承载力、极限承载力、破坏特征、混凝土破坏程度与钢板的应力分布等的影响规律。(3)结合试验与数值模拟得到的试件变形特性、破坏过程与特征,获得组合墙板结构局部荷载下的破坏机理:在屈服阶段试件的破坏主要体现为正截面的受弯破坏,在强化阶段达到极限承载力时上钢板发生开裂;基于力法方程与平截面假定,提出了在给定范围内适用的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结构屈服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得到了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的验证。(4)建立了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在爆炸荷载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已有文献中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爆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爆炸荷载下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析了试件在近距离地面爆炸、近距离中心点爆炸以及远距离爆炸下的不同破坏模式;验证了拱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作为一种防护结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其中混凝土层作为主要的耗能部分,两侧钢板及连接件起到约束混凝土并减小试件整体变形的作用;进行了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参数分析,获得了爆炸位置、炸药当量、混凝土层厚度、钢板厚度以及矢跨比对组合墙板抗爆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7-01)

赵武超,钱江[2](2019)在《冲击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梁局部响应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析已有冲击试验结果入手,将钢筋混凝土梁的动态响应区分为局部响应阶段和整体响应阶段.由于钢筋混凝土梁在局部响应阶段更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本文主要研究此阶段梁的瞬态响应.讨论了惯性力和负向支座反力对梁内力分布的影响;根据荷载平衡基本原理和参数分析结果建立了梁内力分布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惯性力和负向支座反力均会影响梁体局部响应阶段的内力分布;负向支座反力近似与梁的跨高比和碰撞力呈线性关系;将惯性力的分布简化为线性分布能够较好地反映梁的实际受力状态.(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洪成,周峰,刘凯[3](2019)在《反复荷载下低强度混凝土与光圆钢筋局部黏结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反复拉拔试验研究了不同加载阶段下光圆钢筋在低强度混凝土中黏结应力沿黏结长度的分布。根据试验中得到的光圆钢筋在低强度混凝土中的局部应力-应变关系及荷载-滑移关系推算出了沿黏结长度拉应力、黏结应力的分布曲线及局部黏结应力-相对滑移关系,并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推导了各加载阶段光圆钢筋与低强度混凝土间黏结应力分布的变化机理。试验中采用了3个黏结长度分别为10D、15D、20D(D为钢筋直径)的中心拔出试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加载阶段,黏结应力起始于加载端,随着荷载增大黏结应力的峰值点由加载端逐渐向自由端移动,并且钢筋表面分布的黏结应力从加载端开始,从由胶结力提供迅速转变为界面摩擦力提供;随着自由端的钢筋滑移量被记录后,分布在钢筋表面的胶结力全部消失;进入卸载阶段至荷载降为0时,由于钢筋黏结段区域存在的残留拉应力,观察到分布的残留黏结应力呈现为反对称形;随后,即使进入反复加载阶段,黏结应力的分布特征基本保持不变。另外,所有试件各测点对应的局部黏结应力-相对滑移曲线与平均黏结应力-滑移曲线的滞回特性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9年01期)

李承超,姜朋明,周爱兆[4](2018)在《坡顶局部荷载作用下非均质边坡稳定性上限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坡顶作用局部荷载时,潜在滑裂面可能不通过坡趾,而是在坡面上发生局部失稳破坏。针对黏聚力随深度线性变化的非均质边坡,引入黏聚力比例因子,推导了坡顶局部荷载作用下非均质边坡极限分析上限法相关计算公式,建立了安全系数与滑裂面起始角、终止角以及临界高度的关联函数,将理论公式转换为多元函数的极小值问题,并给出最优解。主要分析了比例因子和局部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比例因子对安全系数和滑裂面临界高度影响显着;坡顶局部荷载主要控制着边坡的破坏范围,对边坡的安全系数同样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8年12期)

祁常君,王省哲[5](2018)在《局部荷载下铁电薄膜力电耦合的畴结构演化相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挠曲电效应使得铁电薄膜材料表现出丰富的力电耦合特征,如在局部机械荷载下发生180?电畴翻转。而铁电薄膜的纳米尺度将使其表面效应变得显着而不可忽略。基于Gurtin-Murdoch表面弹性理论和Ginzburg-Landau唯象理论,本文建立了一种考虑表面效应和挠曲电效应的铁电薄膜电畴演化的相场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开展了局部机械荷载作用下表面应力对铁电薄膜力致电畴翻转与演化过程影响的数值求解和定量研究。在弱表面效应的情形,本文所建立的一般模型可退化为文献中已有模型,并定性上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相关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铁电薄膜内部的电畴演化初期,由于表面效应,薄膜承载区附近出现了显着的表面电畴结构;挠曲电效应诱发的材料内部180?电畴翻转随时间演化而逐渐增大、扩展并与承载区附近的表面畴结构合并,随着电畴演化进入稳定状态,表面畴结构逐渐消失。当考虑表面效应较弱时,薄膜表面承载区附近未出现表面电畴结构,随着表面效应增强,形成了表面电畴结构并且其极化强度显着大于材料内部极化强度,表现出较明显的尺寸依赖性,这也是纳米级铁电薄膜力电畴变演化的显着特征之一。本文的研究与相关结果可望为铁电材料薄膜等微器件的性能表征和力电耦合与转换机制提供微观机理解释与设计指导。(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赵婧同,王登峰[6](2018)在《除尘器壳体墙板受局部荷载时的承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考虑墙板对于立柱的受力蒙皮作用和结构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研究壳体墙板受竖向局部荷载时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并分析局部荷载作用宽度、立柱荷载水平、局部荷载作用位置等因素对墙板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墙板局部荷载作用宽度较小时,呈现为顶部受压区在弯曲压应力下的强度破坏;墙板局部荷载作用宽度较大时,顶部加劲肋仍有强度富余,呈现墙板弹性失稳破坏。在局部荷载作用范围一定时,局部荷载作用位置对墙板承载力基本没有影响。立柱上荷载水平对墙板承载能力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6届(ISSF-2018)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5)

余洋,纪冲,周游,龙源,谢兴博[7](2018)在《侧向局部爆炸荷载下钢质方管的损伤破坏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方法,研究了初始条件对钢质方管在侧向局部爆炸荷载作用下损伤破坏效应的影响。将横截面边长均为100 mm的叁种壁厚(3 mm,3.5 mm及4 mm)Q235钢方管置于160 g TNT药柱产生的爆炸场中进行冲击实验,分析了装药比例距离Z以及方管结构宽厚比W对结构迎爆面中心点挠度、凹陷变形区径向宽度及轴向长度等重要损伤变形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利用动力有限元程序LS-DYNA及流固耦合算法对方管变形及破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吻合较好。基于结构关键节点处的应变-时间曲线,分析了方管迎爆面中心点和中截面直角边处变形经历的不同阶段。研究结论可为方管结构的结构设计和工程防护计算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5期)

陈小翠,杜成斌,江守燕[8](2018)在《金属材料在冲击荷载下局部变形的数值模拟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应变率载荷作用下金属材料的变形集中于很窄的区域内,即剪切变形局部化。局部化变形带内产生严重的塑性变形,削弱材料的承载能力,甚至导致材料断裂破坏。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FEAP(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rogram),采用混合有限元方法,用Fortran语言编译适用于金属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剪切局部化问题的新单元;计算过程中采用与应变、应变率及温度相关的塑性本构关系来描述剪切带现象,同时在能量平衡方程中考虑剪切带形成过程中的热传导作用;同时考虑显式算法与隐式算法的时间离散方法,并将两种算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虽然剪切带形成过程很短,一般为微秒量级,但剪切带形成过程中的热扩散项与塑性变形产生的热能量级相同,有效地缓解剪切带模拟的网格敏感性;对于金属材料热塑性剪切带问题,为了满足计算精度要求,显式算法需要的时间步太小,计算成本比隐式迭代高很多;而基于该单元采用隐式算法模拟热塑性剪切带问题迭代收敛稳定,计算精度高,且因为考虑了热传导作用,网格敏感性小。(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1期)

徐洲,张栋[9](2017)在《考虑局部荷载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叁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计算方法不能考虑叁维空间下局部地面荷载作用的问题,在圆弧滑动法的基础上,结合Boussinesq解,建立了可以考虑地面局部荷载的基坑叁维抗隆起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算例,分析了地面局部荷载不同作用位置及范围下基坑叁维抗隆起稳定性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基坑长度小于60 m时,叁维抗隆起稳定性系数明显大于二维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最大可相差60%以上;荷载作用位置及作用范围变化时,基坑叁维抗隆起稳定系数变化复杂,且在滑裂体边界附近的荷载变化会导致基坑叁维抗隆起稳定系数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距离基坑较远的地面荷载对基坑抗隆起稳定系数影响较小,计算时可适当简化。(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朱志辉,程玉莹,龚威,蔡成标,郭向荣[10](2017)在《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局部振动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列车动力荷载引起的大跨度斜拉桥主梁和桥面板局部动力响应,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列车-轨道-斜拉桥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和等效正交异性板法建立大跨度斜拉桥精细化叁维有限元模型,车辆简化为具有二系悬挂的31自由度弹簧-质量模型,轮轨关系采用可分离的叁维轮轨滚动接触模型。以主跨为1 092 m的沪通长江大桥为例,研究了轨道不平顺激励条件下高速列车行驶引起的桥面板和主桁架梁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既可以有效减少模型自由度数目,又可以反映桥梁局部动力响应;等效正交异性板法虽能较好地反映桥面板的局部振动,但由于没有考虑等效前后主梁整体刚度的一致性,故所计算的主梁振动位移偏差较大;由于桥面板局部竖向刚度较小,桥梁行车线正下方的桥面板竖向加速度远大于主梁桁架节点竖向加速度,建议我国相关铁路桥梁规范在评估大跨度板桁斜拉桥振动加速度时,考虑桥面板局部振动的影响;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主梁桁架杆件应力冲击系数较小,动力效应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7年22期)

局部荷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分析已有冲击试验结果入手,将钢筋混凝土梁的动态响应区分为局部响应阶段和整体响应阶段.由于钢筋混凝土梁在局部响应阶段更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本文主要研究此阶段梁的瞬态响应.讨论了惯性力和负向支座反力对梁内力分布的影响;根据荷载平衡基本原理和参数分析结果建立了梁内力分布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惯性力和负向支座反力均会影响梁体局部响应阶段的内力分布;负向支座反力近似与梁的跨高比和碰撞力呈线性关系;将惯性力的分布简化为线性分布能够较好地反映梁的实际受力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部荷载论文参考文献

[1].孟令钊.局部荷载下拱形组合墙板的破坏机理及抗爆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赵武超,钱江.冲击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梁局部响应特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洪成,周峰,刘凯.反复荷载下低强度混凝土与光圆钢筋局部黏结性能的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9

[4].李承超,姜朋明,周爱兆.坡顶局部荷载作用下非均质边坡稳定性上限法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

[5].祁常君,王省哲.局部荷载下铁电薄膜力电耦合的畴结构演化相场模拟[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6].赵婧同,王登峰.除尘器壳体墙板受局部荷载时的承载性能研究[C].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6届(ISSF-2018)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8

[7].余洋,纪冲,周游,龙源,谢兴博.侧向局部爆炸荷载下钢质方管的损伤破坏及影响因素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8].陈小翠,杜成斌,江守燕.金属材料在冲击荷载下局部变形的数值模拟及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8

[9].徐洲,张栋.考虑局部荷载的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叁维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

[10].朱志辉,程玉莹,龚威,蔡成标,郭向荣.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局部振动响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

标签:;  ;  ;  ;  

局部荷载论文-孟令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