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调控论文-张阳,黄炳林,张明聪,金喜军,王孟雪

磷调控论文-张阳,黄炳林,张明聪,金喜军,王孟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调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玉米轮作,氮磷调控,产量,养分利用效率

磷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张阳,黄炳林,张明聪,金喜军,王孟雪[1](2019)在《氮磷调控对大豆-玉米轮作周年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周年不同氮磷调控施肥对大豆-玉米轮作周年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最优的氮磷配施模式,于2017-2018年在黑龙江省九叁管局鹤山农场科技园区进行小区试验,分别实施豆-玉轮作和玉-豆轮作,研究氮磷肥总用量不变条件下,大豆茬口减氮增磷和玉米茬口增氮减磷的调控模式对大豆-玉米轮作体系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与常规施肥相比,大豆茬口减施1/2氮肥、增施1/2玉米磷肥(S2处理)和玉米茬口增施1/2大豆氮肥、减施1/2磷肥(M2处理)的调控模式可提高大豆、玉米单季产量,显着增加轮作周年籽粒产量,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豆-玉轮作模式下周年产量增幅达10.05%,玉-豆轮作模式下周年产量增幅达13.40%;(2)不同氮磷调控处理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氮、磷、钾肥吸收效率均以轮作条件下大豆茬口S2处理和玉米M2处理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豆-玉和玉-豆轮作下周年氮素积累总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分别增加22.90%、10.09%、25.12%和11.10%、13.44%、1.39%;周年地上部磷素总积累量、磷肥偏生产力和磷素吸收效率分别增加8.24%、12.50%、7.58%和6.90%、13.45%、8.45%;周年地上部钾素总积累量、钾肥偏生产力和钾素吸收效率分别增加18.93%、12.50%、19.06%和0.52%、13.45%、0.71%。综合结果表明,在保证一个轮作周期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豆茬口减施1/2氮肥,增施1/2玉米磷肥和玉米茬口增施1/2大豆氮肥,减施1/2磷肥的调控模式有利于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同步提高,可作为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种植、高产高效施肥的优选模式。(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蒋芬[2](2019)在《氮磷调控对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约有一半的人以水稻作为主食作物,栽培和育种研究者围绕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展开了众多研究。其中探索化肥调控手段和选育适应不同肥力水平的高产高效品种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四川地区常用的多个水稻品种进行初筛,根据各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考察其对氮素的响应,由此划分了不同的氮素响应类型,随后选用高氮高效型品种F优498、低氮高效型品种泸优257和双高效型水稻品种内5优768作为后续试验材料。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通过比较各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特性、株型性状、植株氮磷钾元素含量和各元素利用效率等,分析氮磷调控对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的影响,明确各类型水稻品种对氮磷肥力水平的响应差异,探索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适宜的氮磷调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氮磷调控显着增加了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的产量:高氮高效型品种F优498在高氮高磷水平的产量可达10932.87 kg/hm~2;低氮高效型品种泸优257在高氮中磷水平的产量为10611 kg/hm~2;双高效型品种内5优768的产量在高氮高磷水平的产量可达11094.64 kg/hm~2。有效穗数是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产量对氮磷调控响应的关键因子。(2)氮磷调控对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的株型影响显着:高氮高效型品种F优498在高氮中磷水平的株型较高秆松散;低氮高效型品种泸优257在中氮低磷水平的株型较高秆紧凑;双高效型品种内5优768在中氮高磷水平的株型较矮秆紧凑。功能叶叶面积是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株型对磷肥调控响应的关键因子。(3)氮磷调控对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植株元素含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高氮高效型品种F优498在高氮中磷水平下的植株含氮量和含钾量较高,磷素收获指数和氮、磷、钾元素利用效率较高。低氮高效型品种泸优257在中氮低磷水平下植株含氮和含钾量较高,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磷元素利用效率较高。双高效型品种内5优768在中氮高磷水平下植株含氮量较高,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磷、钾元素利用效率较高。元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是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的氮、磷、钾元素利用效率对氮磷调控响应的关键因子。(4)影响各品种产量的主要产量因素为有效穗数;影响F优498和泸优257产量的肥料调控因素为施氮量;影响内5优768产量的效率因素为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稻谷生产效率。(5)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肥料利用效率较高的氮磷水平:高氮高效型品种F优498在高氮中磷水平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低氮高效型品种泸优257在中氮低磷水平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双高效型品种内5优768在中氮高磷水平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明聪,何松榆,金喜军,王孟雪,任春元[3](2018)在《氮磷调控对大豆-玉米轮作下植株光合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黑龙江垦区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的氮磷肥施用对玉米和大豆光合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小区试验法,于2016-2017年在黑龙江省九叁管局分别实施玉-豆和豆-玉轮作,玉米茬口实施增氮减磷,大豆茬口实施减氮增磷,使一个轮作周年内氮磷肥施用总量一致。结果表明:2016年玉-豆轮作下玉米实施增氮减磷处理(MT2),与常规施肥(MCK)相比,提高了玉米叶片SPAD值、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了乳熟期营养器官和穗干重,显着提高了玉米产量,MT2处理较MCK处理增产4. 45%(P <0. 05); 2017年玉-豆轮作下大豆实施减氮增磷,与常规施肥相比,各处理均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了鼓粒初期和鼓粒盛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有所增加,但未达显着水平。2016年豆-玉轮作下大豆实施减氮增磷方案,与常规施肥相比,各处理均降低叶片SPAD、叶片的光合速率、大豆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大豆产量,但未达显着水平; 2017年豆-玉轮作下玉米实施增氮减磷,与常规施肥相比,各处理提高了叶片SPAD、光合速率、大喇叭口期后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玉米产量,其中,MT2与MCK相比增加12. 65%(P <0. 05)。2年试验表明,在总施肥量不变的情况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大豆茬口减50%的大豆氮、增50%的玉米磷,玉米茬口增50%的大豆氮、减50%的玉米磷处理可提高轮作周期的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玉米产量,同时保证大豆产量不降低,使轮作周期总产量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垦区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冯凡,孙虎威,赵全志[4](2018)在《缺磷调控水稻根毛生长发育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正常供磷(300μmol·L~(-1))和缺磷(0μmol·L~(-1))处理下水稻根毛生长、根系分泌物中独脚金内酯含量和根系中生长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施加外源独脚金内酯和生长素及其抑制剂对水稻根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缺磷胁迫下水稻的根毛和根系分泌物中的独脚金内酯含量显着增加,而根系中的生长素含量则显着降低。在缺磷条件下施加外源独脚金内酯合成抑制剂(Abamine)能够抑制根毛的生长;施加外源生长素(IAA)对根毛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施加Abamine和IAA条件下水稻根毛的生长情况与单独施加Abamine条件下相似,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施加外源独脚金内脂(GR24)能够增加根毛数量,施加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根毛数量没有变化,施加GR24和NPA条件下水稻根毛的生长情况与单独施加GR24条件下相似。由此可以推断,缺磷胁迫下独脚金内酯可能作用于生长素的下游来调控水稻根毛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明聪,金喜军,王孟雪,任春元,张玉先[5](2017)在《氮磷调控对大豆—玉米轮作下植株和土壤氮磷营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的氮磷肥施用问题,试验于2015-2016年进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2015年分别种植玉米和大豆,每个作物设置4个氮磷调控处理(玉米茬口实施增氮减磷,大豆茬口实施减氮增磷),2016年在玉米和大豆茬口分别实施轮作,研究在轮作周期内总施肥量不变的条件下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氮磷肥的施用技术。两年试验结果表明:2015年种玉米时,与常规施肥相比,玉米实施增氮减磷可提高灌浆期、乳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灌浆期叶面积指数,显着提高灌浆期和收获期10-20、20-30cm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和微生物N量,提高单株穗数和产量;第二茬种大豆实施减氮增磷处理提高根瘤活性,叶面积指数和鼓粒期干物质积累量差别不大,显着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增加10-20cm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而产量未达显着水平。2015年种大豆时,与常规施肥相比,大豆实施减氮增磷提高根瘤活性和数量,提高鼓粒期和收获期10-20cm土壤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降低了单株荚数和产量;第二茬种玉米时,与常规施肥相比,玉米实施增氮减磷处理,灌浆期和收获期各器官氮素和磷素积累量显着增加,提高灌浆期和收获期10-20、20-30cm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和微生物N量,产量显着增加。2年试验证明,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大豆茬口减50%的氮、增50%的玉米磷与玉米茬口增50%的大豆氮、减50%的磷的处理可提高轮作周期的氮磷肥利用效率,显着提高玉米产量,而大豆产量不降低,使轮作周期总产量提高。(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7-31)

孙铭隆[6](2016)在《东北黄檗群落多样性解析及其生物碱含量的氮磷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东北地区黄檗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了土壤养分和不同生长型植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壤和气候因子对天然黄檗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及人工调控氮素和磷素浓度对黄檗幼苗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较全面的探寻环境因子对黄檗群落植物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为保护黄檗资源和东北林区林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1)通过对9块样地天然野生黄檗资源的调查发现,春榆(Uln7us japonica)、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cchrenkii)、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leueantha)、蚊子草(Filipendula palmmata)和荨麻叶龙头草(Meehania urticifolia)等植物在各黄檗群落样地中出现较多,且重要值相对较大;9块样地中不同生长型植物的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规律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E)规律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苇河、安图、凤城和新宾样地内植物群落结构较相似。影响总植被群落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为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有效磷。(2)调查区内黄檗根皮中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安图、苇河和大兴沟;茎皮中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含量最高的分别为鹤岗、大兴沟和虎林;黄檗根皮中所含小檗碱和药根碱均显着高于茎皮,而根皮中掌叶防己碱含量均显着低于茎皮,根皮与茎皮中药根碱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在分析土壤养分因子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性时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茎皮中的小檗碱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与根皮中的掌叶防己碱含量成显着负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根皮中小檗碱含量成显着正相关。气候因子对黄檗生物碱含量也有较大影响,年均温度和降水量与根皮中的小檗碱含量成显着正相关;年均温度与根皮中的掌叶防己碱含量呈显着负相关;日照时数与根皮中的掌叶防己碱含量呈显着正相关。(3)土壤中氮素和磷素水平是影响植株生长的重要因素,利用人工模拟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氮素和磷素水平对黄檗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其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水平下,AQY和LSP均表现为N8>N2>N16>N0,s和T1均表现为N8>N2>N0>N16。不同供氮水平会明显影响黄檗幼苗叶片的PSII光化学效率,黄檗幼苗叶片的Fm、Fv/Fm和Fv'/Fm'均以营养液氮浓度为8mmoIb·L-1时最高,即此时PSII光化学效率最高。无氮素供应时,黄檗幼苗叶片PSII电子传递链电子受体侧的电子传递受阻,其主要原因是QB接受电子能力的降低,而受PQ库的影响相对较小。无氮素供应时,黄檗幼苗叶片K点和L点的相对可变荧光明显增加,即此时黄檗幼苗叶片的放氧复合体OEC活性受到抑制并且类囊体膜结构的稳定性也有所降低。不同氮水平下黄檗幼苗植株的生物量积累明显不同,其中,在无氮素供应时,黄檗幼苗的地上部、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均最低,并且其植株的直径和根系长度也明显低于供氮处理。在氮素浓度为8 mmoI·L-1时黄檗幼苗植株地上部、地下部以及整株中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含量均表现为最低,即氮肥虽然有利于黄檗幼苗的生长却不利于3种生物碱的合成。(4)根据直角双曲线模型求得不同磷浓度下Pn-PFD响应曲线的各光合参数可以看出,AQY和LSP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P1>P2>P0.5>P0.1,Gs和Tr表现为P1>P2>P0.5>P0.1。磷浓度为0.1 mmoI-L-1时黄檗幼苗叶片的Fm和Fv/Fm最低,说明低磷浓度下PS II反应中心活性明显降低。在磷浓度为0.1 mmoIb·L-1时黄檗幼苗叶片的PSII反应中心开放程度明显低于其它浓度处理,其主要原因可能为磷浓度为0.5、1.0和2.0 mmoIb·L-1时黄檗幼苗叶片NPQ较高所致,在磷浓度为0.1mmol·L-1时黄檗幼苗叶片通过启动NPQ的耗散过剩光能保护机制受到了破坏,FNPQ的变化结果也说明了同样的原因。但是在低磷浓度(0.1 mmoI.L-1)下,黄檗幼苗的过剩光能耗散机制在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非辐射能量耗散机制受到破坏条件下,主要通过PSII反应中心的失活和热能的形式进行的过剩光能的耗散。黄檗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和3种生物碱含量均在磷浓度1.0 mmol·E-1时达到最高值;磷胁迫对于黄檗幼苗3种生物碱的合成无促进作用。但受黄檗幼苗生物量的的影响,单株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的含量,随磷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9-01)

张进霞,刘晓静,郝凤,范俊俊,冯博政[7](2016)在《氮磷调控对紫花苜蓿氮积累与土壤氮磷营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北半干旱地区进行不同氮磷水平对种植第2年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产量、粗蛋白含量及氮积累的影响和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动态变化、土壤速效养分及酶活性与紫花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氮磷肥能显着提高‘甘农3号’紫花苜蓿产量和粗蛋白含量,施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氮磷配施(NP)作用明显大于氮、磷肥单施。相关性分析表明,‘甘农3号’紫花苜蓿产量(y)与各层土壤碱解氮含量(x1)、脲酶活性(x2)、有效磷含量(x3)及碱性磷酸酶活性(x4)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最好,符合线性回归方程y=-2976.953+53.577x1+216.824x2+58.534x3+12.145x4(R2=0.874**)。(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孙虎威[8](2015)在《独脚金内酯参与氮、磷调控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和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两种营养元素,氮磷胁迫会严重影响植物生长以及作物产量。在氮磷胁迫条件下,植物能够通过调控根系形态结构来提高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因此,理想的根系形态是植物在养分胁迫条件下高效利用养分的生理基础。植物根系形态除受外界环境影响外,还受到内部因素如植物激素的影响。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的与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植物激素。研究表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能够调控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除生长素外,独脚金内酯及其衍生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植物激素。研究表明独脚金内酯也参与调控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在氮磷胁迫条件下,多种植物根系中的独脚金内酯合成与分泌显着增加。但独脚金内酯是否参与低氮和低磷调控植物根系生长发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和生长素之间的关系还并不清楚。一氧化氮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也能够调控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但一氧化氮是否参与氮磷下胁迫调控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其作用的生理及分子机制并不清楚。而这正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本实验中,通过测定氮磷胁迫条件下水稻根系分泌物中独脚金内酯的含量、研究水稻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d10和d27)和信号转导突变体(d3)与野生型在氮、磷胁迫以及施加外源GR24条件下根系形态的差异,阐明独脚金内酯、生长素和一氧化氮在调控水稻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与野生型水稻相比,d系列突变体的不定根数显着减少。供应外源独脚金内酯GR24后,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d10的不定根数和不定根数/分蘖显着增加,但GR24施加对信号转导突变体d3的不定根发育没有影响。这表明,独脚金内酯调控水稻不定根发育需要D3信号基因的参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独脚金内酯相关突变体根茎结合处的生长素浓度显着高于野生型,外源供应GR24能够显着降低DR5::GUS在根茎结合处的表达和[3H]IAA的运输,说明独脚金内酯抑制生长素从地上部向根系的极性运输。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d10施加外源生长素NAA和野生型水稻施加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后,它们根茎结合处的DR5::GUS表达水平没有差异,但野生型水稻的不定根数显着多于独脚金内酯相关突变体。这些结果说明,独脚金内酯参与调控水稻不定根的发生,但在这个过程中它和生长素的关系比较复杂。2.随着供氮、磷浓度的降低,野生型水稻种子根的长度显着增加,而种子根上的侧根密度显着下降。氮磷胁迫能够促进水稻根系中独脚金内酯的合成与分泌,qRT-PCR的结果表明,氮磷胁迫诱导独脚金内酯合成基因表达显着上调。与野生型水稻相比,独脚金内酯d突变体的根系对氮磷胁迫的响应显着降低,同时施加GR24能够促进野生型水稻和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d10种子根伸长以及种子根上的侧根密度降低,但信号转导突变体d3对GR24没有响应。这说明氮磷胁迫条件下独脚金内酯通过D3基因参与调控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3.与正常营养相比,氮磷胁迫条件下野生型水稻根系生长素浓度显着降低,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根系生长素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被抑制引起的。氮磷胁迫条件下外源添加NAA能使野生型水稻的根系回补到正常营养的水平,这说明生长素也参与了氮磷胁迫调控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外源添加GR24显着抑制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R5::GUS和生长素外流蛋白PIN基因在根系的表达,这表明氮磷胁迫条件下独脚金内酯可能是通过抑制生长素的运输来参与调控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4.与正常营养相比,氮磷胁迫条件下水稻根尖一氧化氮水平显着增加。在正常营养条件下添加一氧化氮供体SNP(10μM)显着促进水稻种子根伸长,且达到和氮磷胁迫条件下的水平;而在氮磷胁迫条件下添加一氧化氮清除剂(cPTIO)显着抑制水稻种子根的伸长,且达到和正常营养下相同的水平。这说明一氧化氮参与低氮、低磷调控水稻种子根伸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硝酸还原酶途径(NR)和NOS/NOA途径参与到低氮条件下诱导水稻根系一氧化氮的增加,而NOS/NOA途径参与到低磷条件诱导一氧化氮的增加。5.不同氮、磷处理条件下,野生型水稻和d突变体根尖一氧化氮的水平差异不明显,说明独脚金内酯合成及其信号的缺失不影响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野生型相比,d突变体的种子根长度对添加一氧化氮供体SNP没有响应;同时施加独脚金内酯抑制剂Abamine2和SNP会显着抑制水稻根尖分生区活性,进而抑制种子根的伸长。这说明在氮磷胁迫条件下,独脚金内酯可能位于一氧化氮下游来调控水稻种子根伸长。蛋白免疫痕迹的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和独脚金内酯均能够显着降低水稻根尖D53蛋白的水平,且这个过程能够被蛋白酶体抑制剂所抑制。由此说明D53可能是一氧化氮作用于下游的靶蛋白。综上所述,氮磷胁迫显着促进水稻根系独脚金内酯的合成与分泌,且独脚金内酯参与到氮磷胁迫调控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独脚金内酯和生长素、一氧化氮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蒋亭亭[9](2014)在《磷调控基因突变体鉴定及其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调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对植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许多生物大分子如核酸、磷脂和蛋白质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地参与植物体内的能量转移、信号转导、光合作用等生化过程。由于土壤中的磷容易被吸附固定,且在土壤中移动性太差,植物不能很好的吸收利用造成植物的缺磷。为了应对土壤的长期缺磷影响,植物自身进化出了一套适应低磷胁迫环境的代谢反应机制。生长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激素,生长素及其极性运输不仅影响植物的形态特征,而且和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分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磷信号途径与生长素信号途径之间有着复杂的调控关系,在低磷反应中生长素起重要的作用。当植物体受到缺磷胁迫时,植物所产生的一系列缺磷反应,主要依赖于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的变化,在受到缺磷胁迫信号时,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发生变化,依靠生长素极性运输途径、完成生长素在植株体内的重新分布,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根构型发生改变。低磷条件下生长素影响根毛的伸长、侧根的发育、主根的长度等方面。生长素作为植物最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多方面的影响,研究缺磷信号转导途径基因和生长素极性运输相关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有助于人们更清晰的认识磷素和生长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为提高水稻磷吸收效率提供理论依据,能更好的改善植物对磷素养分的吸收,对提高作物产量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对购自日本的水稻突变体库ospho1突变体材料(编号为NC0015.NE2044)进行两轮PCR法鉴定,筛选出突变纯合体ospho1。对鉴定所得纯合体ospho1进行试验,分析其与野生型表型的差异。为了研究磷信号调控基因与生长素极性运输相关基因之间的联系,我们利用缺磷信号转导途径中重要的突变体osphr2、ospho2、ossiz1,通过Q-PCR技术,检测在正常供磷和缺磷条件下osphr2、ospho2、ossiz1根系及叶片中生长素OsPINs家族及OsAUX1基因表达的差异。本文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两轮PCR技术鉴定并筛选出水稻Tos17插入突变纯合体ospho1。然后对野生型与ospho1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OsPHO1的缺失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主要体现在株高、分蘖、穗长、结实率与千粒重等在农艺性状上的差异。与野生型相比,OsPHO1的突变导致株高降低,有效分蘖数减少,穗长变短,说明OsPHO1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突变体种子长度增加,宽度降低,千粒重明显下降,显着地降低了籽粒产量。说明了OsPHO1在植物体繁育器官中起重要的作用2.缺磷信号途径中的相关基因OsPHR2、OsPHO2、OsSIZ1均参与了水稻根中与叶片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OsPHR2、OsPHO2、OsSIZ1的缺失都能够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输出与输入,缺磷胁迫影响OsPHR2、OsPHO2、OsSIZ1对生长素极性输入与输出的调控能力。在osphr2根系与叶片中,无论在正常供磷或缺磷情况下OsAUX1的表达均受到抑制,推测OsAUX1受到OsPHR2的正调控。OsPIN5α在osphr2根系和叶片中均增强表达,推测OSPIN5α受到OsPHR2的负调控。在突变体ossiz1根系与叶片中,无论在正常供磷与缺磷条件下OsAUX1与OsPIN1b的表达均受到抑制,推测OsAUX1与OsPIN1b受OsSIZ1的正调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张进霞[10](2014)在《氮磷调控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北干旱地区甘肃省兰州市,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Gannong No.3)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小区试验,研究了3个纯氮水平(0、51.75和103.5kg hm-2)和3个P2O5水平(0、126和252kg hm-2)共9个处理以及刈割次数(3次和4次)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植当年及第2年产量、株高和品质的影响,对生长第2年紫花苜蓿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论如下:(1)氮、磷肥配施能显着增加“甘农3号”紫花苜蓿不同生长年份的产量。同一施肥水平下,第2年紫花苜蓿产量极显着高于第1年;氮磷互作处理下鲜、干草产量最高,施肥量为N103.50kg hm-2+P2O5126kg hm-2时干草产量最高,单施氮肥处理间差异显着,且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紫花苜蓿种植第1年增幅较第2年明显,单施氮肥处理增幅较单施磷肥处理明显,说明在本研究条件下,“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植当年施肥更有效,尤其是施氮肥增产更明显,第2年施肥仍有益。(2)氮、磷肥配施能明显提高“甘农3号”紫花苜蓿两年各茬粗蛋白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第1年各施肥处理下4次刈割较3次刈割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更低,第2年与第1年规律一致,紫花苜蓿种植当年施肥效果更好,且能很好的改善苜蓿来年的产量和品质。(3)“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植当年在具备灌溉条件下,通过氮磷肥调控可提高紫花苜蓿产量,且4次刈割下产量显着高于3次刈割;增加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洗纤维含量,4次刈割下品质更好;增加株高,促进再生,从产量角度考虑,建议“甘农3号”紫花苜蓿在氮磷配施N103.5kg hm-2+P2O5126kg hm-2条件下种植当年即可实现4次刈割。(4)氮、磷肥配施能显着提高“甘农3号”紫花苜蓿草地各茬土壤碱解氮含量、脲酶活性、有效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各茬次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均表现为0~20cm最高。“甘农3号”紫花苜蓿产量(y)与土壤碱解氮含量(x1)、脲酶活性(x2)、有效磷含量(x3)及碱性磷酸酶活性(x4)符合线性回归方程y=-2976.953+53.577x1+216.824x2+58.534x3+12.145x4(R2=0.874**)。土壤碱解氮含量(x)与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y)符合y=0.203x+8.567(R2=0.472**)的线性回归关系,与紫花苜蓿蛋白总量(y)符合一元一次方程y=40.362x-567.609(R2=0.433**)。(5)施氮能促进紫花苜蓿氮代谢酶活,对氮同化各个环节均有促进作用,从而促使氮代谢向合成的方向推进,有利于合成蛋白质,促进氮素积累,从而提高蛋白产量。施氮量为103.5kg hm-2时紫花苜蓿各茬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最高,施氮量(x)与紫花苜蓿蛋白总量(y)符合一元二次方程y=-0.113x2+53.632x+1681.911(R2=0.999**)。“甘农3号”紫花苜蓿各茬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与氮积累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施氮能促进紫花苜蓿功能叶片的生长,提高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氮积累。综合氮磷调控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品质、氮代谢酶活性及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本研究地区紫花苜蓿种植当年施氮、磷肥很有必要,第2年施肥仍有益。氮、磷肥配施对产量和品质都有积极影响,能促进紫花苜蓿氮代谢酶活性,增加氮积累,且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促进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该地区“甘农3号”紫花苜蓿最佳施肥量为N103.5kg hm-2+P2O5126kg hm-2,灌溉充分条件下适宜刈割次数为4次。(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磷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界上约有一半的人以水稻作为主食作物,栽培和育种研究者围绕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展开了众多研究。其中探索化肥调控手段和选育适应不同肥力水平的高产高效品种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四川地区常用的多个水稻品种进行初筛,根据各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考察其对氮素的响应,由此划分了不同的氮素响应类型,随后选用高氮高效型品种F优498、低氮高效型品种泸优257和双高效型水稻品种内5优768作为后续试验材料。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通过比较各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特性、株型性状、植株氮磷钾元素含量和各元素利用效率等,分析氮磷调控对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的影响,明确各类型水稻品种对氮磷肥力水平的响应差异,探索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适宜的氮磷调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氮磷调控显着增加了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的产量:高氮高效型品种F优498在高氮高磷水平的产量可达10932.87 kg/hm~2;低氮高效型品种泸优257在高氮中磷水平的产量为10611 kg/hm~2;双高效型品种内5优768的产量在高氮高磷水平的产量可达11094.64 kg/hm~2。有效穗数是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产量对氮磷调控响应的关键因子。(2)氮磷调控对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的株型影响显着:高氮高效型品种F优498在高氮中磷水平的株型较高秆松散;低氮高效型品种泸优257在中氮低磷水平的株型较高秆紧凑;双高效型品种内5优768在中氮高磷水平的株型较矮秆紧凑。功能叶叶面积是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株型对磷肥调控响应的关键因子。(3)氮磷调控对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植株元素含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高氮高效型品种F优498在高氮中磷水平下的植株含氮量和含钾量较高,磷素收获指数和氮、磷、钾元素利用效率较高。低氮高效型品种泸优257在中氮低磷水平下植株含氮和含钾量较高,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磷元素利用效率较高。双高效型品种内5优768在中氮高磷水平下植株含氮量较高,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磷、钾元素利用效率较高。元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是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的氮、磷、钾元素利用效率对氮磷调控响应的关键因子。(4)影响各品种产量的主要产量因素为有效穗数;影响F优498和泸优257产量的肥料调控因素为施氮量;影响内5优768产量的效率因素为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稻谷生产效率。(5)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肥料利用效率较高的氮磷水平:高氮高效型品种F优498在高氮中磷水平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低氮高效型品种泸优257在中氮低磷水平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双高效型品种内5优768在中氮高磷水平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1].张阳,黄炳林,张明聪,金喜军,王孟雪.氮磷调控对大豆-玉米轮作周年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9

[2].蒋芬.氮磷调控对不同氮响应型水稻品种的影响[D].西南科技大学.2019

[3].张明聪,何松榆,金喜军,王孟雪,任春元.氮磷调控对大豆-玉米轮作下植株光合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8

[4].冯凡,孙虎威,赵全志.缺磷调控水稻根毛生长发育的机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

[5].张明聪,金喜军,王孟雪,任春元,张玉先.氮磷调控对大豆—玉米轮作下植株和土壤氮磷营养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7

[6].孙铭隆.东北黄檗群落多样性解析及其生物碱含量的氮磷调控[D].东北林业大学.2016

[7].张进霞,刘晓静,郝凤,范俊俊,冯博政.氮磷调控对紫花苜蓿氮积累与土壤氮磷营养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6

[8].孙虎威.独脚金内酯参与氮、磷调控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9].蒋亭亭.磷调控基因突变体鉴定及其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调控初探[D].南京农业大学.2014

[10].张进霞.氮磷调控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4

标签:;  ;  ;  ;  

磷调控论文-张阳,黄炳林,张明聪,金喜军,王孟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