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碳源论文-陈垒,陈振宇,赵龙涛

复合碳源论文-陈垒,陈振宇,赵龙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碳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钛酸锂(Li4Ti5O12),复合碳源,18650实装电池,循环曲线

复合碳源论文文献综述

陈垒,陈振宇,赵龙涛[1](2019)在《复合碳源包覆钛酸锂材料及实装18650电池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葡萄糖/碳纳米管对实验室制备的钛酸锂进行包覆改性,并选用商业化钛酸锂材料LTO-KDBR做对比,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为钛酸锂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XRD测试表明实验室制备的钛酸锂材料LTO和LTO/C-4%与商业化产品LTO-KDBR的Li_4Ti_5O_(12)晶体结构相近,没有显着差别。SEM分析表明LTO和LTO/C-4%材料的颗粒均一性较差,存在2~3μm的较大颗粒,而LTO-KDBR材料为200~300 nm一次颗粒团聚而成。在10 C倍率下,LTO-KDBR的放电比容量为141.60 mAh/g,显着高于LTO和LTO/C-4%的比容量85.93和126.49 mAh/g。采用LTO-KDBR制备的18650电池,充放电循环500次后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8.7%,表明钛酸锂材料作为一种新型负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和长循环寿命。(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赵文莉,郝瑞霞,王润众,杜鹏[2](2015)在《复合碳源填料反硝化脱氮及微生物群落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低碳氮比污水厂尾水的深度脱氮技术,以碱处理玉米芯、零价铁和活性炭组成的复合碳源作为填料,考察反硝化生物脱氮滤柱的运行效果,并借助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滤柱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复合碳源填料进行反硝化脱氮时,能有效的被微生物利用并获得较高的TN去除率.在温度为28℃左右,反硝化滤柱进水NO3--N浓度为20~30mg/L、HRT=7.7h时,TN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出水TOC在15mg/L左右;微生物在属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膜中与反硝化作用有关的菌属和与纤维素降解有关的菌属分别占已知菌属的40.35%和29.04%.因此,污泥中反硝化作用菌属和纤维素降解有关的菌属的大量存在,为复合碳源填料高效反硝化作用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赵文莉[3](2015)在《复合碳源填料深度反硝化脱氮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低C/N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外加固体纤维素碳源反硝化效率低、出水TOC高、填料层易堵塞等问题,本研究以玉米芯为研究对象,利用1.5%NaOH、1%H2SO4、1.5%H2O2和碱性双氧水(含有1.5%H2O2的Na OH溶液)并联合UV照射对熟的玉米芯进行预处理,通过分析各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芯释碳和脱氮性能的影响,优选出适宜的玉米芯固体碳源预处理方式;将Fe0、玉米芯和活性炭填充到直径为80mm的聚乙烯悬浮球中制成复合碳源填料,通过叁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复合碳源填料中Fe0、玉米芯和活性炭的填充比例;建立复合碳源填料反硝化脱氮-兼氧生物滤柱(DN/AF)组合工艺,考察该工艺运行特性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对预处理后玉米芯进行静态释碳和静态脱氮试验,考察预处理后玉米芯释碳、反硝化性能及微生物附着情况。结果表明,从单位质量玉米芯硝酸盐去除负荷、硝酸盐去除率及玉米芯表面性状综合考虑,用碱处理后的玉米芯,处理程度最为适宜,有利于反硝化微生物的降解和利用。以碱处理玉米芯、Fe0和活性炭作为复合碳源填料,选取零价铁类型、玉米芯/(Fe0+C)和Fe0/C叁因素,进行叁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确定玉米芯、Fe0和活性炭联合反硝化系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各组硝酸盐去除率、氨氮积累量、亚氮积累量和pH作为正交试验的评价标准,试验最优条件为:铁丝,玉米芯/(Fe0+C)=5:1,Fe0/C=1:2。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DN/AF组合工艺稳定运行特性。一方面,对DN柱出水中TN、硝氮、TOC浓度及AF柱中出水TOC等水质指标进行评价,研究DN/AF组合工艺反硝化特性;另一方面,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DN柱中玉米芯上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DN/AF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硝酸盐,保证较低出水TOC,并保持良好的感官效果。反硝化滤池运行159d,单位质量碱处理玉米芯硝氮去除量可达1.32kg/kg,出水TOC在10mg/L以下;运行后期碳源相对不足时会出现亚氮的积累;玉米芯表面SEM图中可以看出,未利用前玉米芯表面非常粗糙,有较多的孔洞;微生物利用后玉米芯表面孔洞增加,并附有一层致密的生物膜,生物膜中微生物以球状和杆状菌为主,成簇生长在玉米芯的表面;根据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对微生物在属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可知,生物膜中与反硝化作用有关的菌属和与纤维素降解有关的菌属,分别占已知菌属的40.35%和29.04%。因此,污泥中反硝化作用菌属和纤维素降解有关的菌属的大量存在,为复合碳源填料高效反硝化作用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在玉米芯作为反硝化碳源时预处理方式的对比筛选,新型复合碳源填料制备及微生物测序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为改善现行再生水厂氮素含量较高现状,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提高再生水水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肖尚,孙立洁,袁丽霞,姚黎明,吴金勇[4](2013)在《复合碳源对隐甲藻积累DHA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查单一碳源和复合碳源对隐甲藻积累DHA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批发酵时葡萄糖是最好的单一碳源,葡萄糖与甘油是最好的复合碳源,复合碳源DHA产量比单一葡萄糖碳源提高20.9%.多次补料分批发酵时,葡萄糖和甘油都是最佳单一碳源,最好的复合碳源是葡萄糖与蔗糖的复合碳源,最终的DHA产量比单一碳源多次补料分批发酵高出23.6%.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碳源对隐甲藻的生长和积累DHA的效果优于单一碳源.(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任献举,王涛[5](2009)在《复合碳源包覆对LiFePO_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相合成法在惰性气氛下合成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采用比表面积(SS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采用蔗糖、柠檬酸、蔗糖与炭黑掺杂、蔗糖柠檬酸与炭黑掺杂等不同碳源对最终复合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蔗糖柠檬酸与炭黑的复合碳源时,正极材料在碳含量相近的情况下比表面积得到了控制,粒度分布和振实密度没有明显的变化,0.1C比容量达154 mAh/g,1C比容量达到了142 mAh/g;但是采用复合碳源,材料的初始内阻和极化程度有所增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复合碳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低碳氮比污水厂尾水的深度脱氮技术,以碱处理玉米芯、零价铁和活性炭组成的复合碳源作为填料,考察反硝化生物脱氮滤柱的运行效果,并借助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滤柱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复合碳源填料进行反硝化脱氮时,能有效的被微生物利用并获得较高的TN去除率.在温度为28℃左右,反硝化滤柱进水NO3--N浓度为20~30mg/L、HRT=7.7h时,TN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出水TOC在15mg/L左右;微生物在属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膜中与反硝化作用有关的菌属和与纤维素降解有关的菌属分别占已知菌属的40.35%和29.04%.因此,污泥中反硝化作用菌属和纤维素降解有关的菌属的大量存在,为复合碳源填料高效反硝化作用提供了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碳源论文参考文献

[1].陈垒,陈振宇,赵龙涛.复合碳源包覆钛酸锂材料及实装18650电池的性能[J].电源技术.2019

[2].赵文莉,郝瑞霞,王润众,杜鹏.复合碳源填料反硝化脱氮及微生物群落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5

[3].赵文莉.复合碳源填料深度反硝化脱氮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4].肖尚,孙立洁,袁丽霞,姚黎明,吴金勇.复合碳源对隐甲藻积累DHA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5].任献举,王涛.复合碳源包覆对LiFePO_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  ;  ;  ;  

复合碳源论文-陈垒,陈振宇,赵龙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